1月12日,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全新力作《1995,中國北極記憶——中國首次遠徵北極點科學考察紀實》讀者分享會在北京舉行。本書主編位夢華攜本書部分編者劉小漢、張軍、張衛、曹樂嘉等5位作者,也是中國首次北極科考的重要參與者,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學生、全國圖書出版界、發行界代表濟濟一堂,分享書中及背後的故事。
《1995,中國北極記憶——中國首次遠徵北極點科學考察紀實》由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出版,真實記錄了中國北極科學考察先行者之路
本書詳細記錄了1995年我國首次遠徵北極點科學考察的發起、組織、實施的過程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和產生的重大影響,由當事人撰寫的回憶文章以及附錄組成,附錄部分由遠徵北極點日記、相關文檔及中國首次遠徵北極點考察掠影三部分。
該書責任編輯、海大出版社副總編輯李夕聰介紹說,本書真實記錄了中國北極科學考察先行者之路,承載著中國人的精氣神,具有重要的科學、歷史、政治、軍事、經濟、人文價值和現實意義。
主編位夢華是中國首次遠徵北極點科學考察的總領隊。他與考察隊員們就中國首次遠徵北極點科學考察的籌備、組織、過程、取得的成就和意義,以及20年後出版該書的緣由與讀者們進行了熱烈而詳細的分享和交流。
當憶起1995年中國首次遠徵北極點科學考察隊把五星紅旗插到了北極點上的情景時,年過七旬的位夢華和隊友們依然難掩激動的心情。
當年那令億萬國人激動難忘的歷史瞬間,是我國科學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基於這次實質性的科學考察,我國於1996年成功加入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成為該委員會第一個發展中國家,從此開啟了中國北極科學考察之旅。
位夢華說:「好奇心是科學探究的出發點,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則是科學發展的原動力。縱觀人類歷史,中華民族的探索精神和創造力,不遜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優秀民族!萬事開頭難,我們能夠做中國北極科學考察事業的先遣兵和馬前卒感到萬分榮幸!神秘的地球兩極,不僅對地球環境影響巨大,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而且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當年位夢華帶領的考察隊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上冰隊員中有兩名還是博士生。他們都有著極為鮮明和獨特的個性,那種永不服輸的拼勁讓他們為了一個為國爭光的共同理想聚在了一起。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他們圓滿完成使命。如今他們有的成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有的成了聯合國官員,有的成了科研機構的領導,有的成了科研領域的學術帶頭人,有的成了國內著名期刊的負責人,有的成了新聞戰線的骨幹。
22年前在加拿大雷索魯特基地準備上冰前,位老師應邀為《中國青年報》的讀者欣然題詞:路在腳下,志在天涯。今天他勉勵在座的青年學子爭做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使命感的有志青年,勇於探索,敢於擔當,要把自己的理想和志趣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實現人生價值。
與會讀者們聽後,都被當年考察隊員們的那種胸懷祖國、不畏艱險、堅忍頑強、勇於探索的大無畏精神和豪邁壯舉所感染,紛紛表示:要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主義和科學探索精神,既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拼搏。(中國日報青島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