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DA:《已上市中藥生產工藝變更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發布

2020-12-08 生物谷

為指導申請人對已上市中藥擬變更生產工藝開展研究,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制定了《已上市中藥生產工藝變更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現予發布。

已上市中藥生產工藝變更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一、概述

本指導原則主要用於指導申請人對已上市中藥擬變更生產工藝開展研究,是對《已上市中藥變更研究技術指導原則(一)》相關內容的補充和完善。申請人應當根據生產工藝變更對藥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可能產生的影響開展相應的研究。

已上市中藥的工藝變更包括:生產工藝路線、方法、參數等變更。中藥生產工藝變更可能涉及藥材前處理(包括藥材淨制、切制、炮炙、粉碎、滅菌等)、提取、分離純化、濃縮、乾燥、製劑成型等工藝的變更。其變更可能只涉及上述某一環節,也可能涉及多個環節。

根據中藥的特點,以及變更對藥用物質基礎或藥物吸收利用的影響程度,工藝變更可分為三類:I 類變更屬於微小變更,其變更不會引起藥用物質基礎的改變,對藥物的吸收利用不會產生明顯影響;Ⅱ類變更屬於中度變更,其變更對藥用物質基礎或對藥物的吸收利用有影響,但變化不大;Ⅲ類變更屬於重大變更,其變更會引起藥用物質基礎的明顯改變,或對藥物的吸收利用可能產生明顯影響。無論何種類別的變更,都不應對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產生負面影響。分類的目的是便於申請人有針對性地確定變更研究內容,有效開展研究。但是,由於中藥的特殊性及工藝變更的複雜性,有時具體變更的類別界限可能不很清晰,需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申請人作為變更研究的責任主體,需根據本指導原則的基本要求,以及藥品註冊管理的相關規定,結合產品的特點開展研究。本指導原則僅從技術評價角度闡述已上市中藥工藝變更在一般情況下應進行的相關研究。本指導原則所提及的各項研究的具體要求可參見相關指導原則。如果通過其他科學研究獲得充分的證據,證明工藝變更對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質量可控性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可以不必完全按本指導原則的要求進行變更研究。

由於注射劑的特殊性,已上市注射劑的變更研究指導原則另行制定。

二、基本原則和要求

已上市中藥工藝變更研究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必要、科學、合理」原則

已上市中藥生產工藝變更應體現變更的必要性、科學性、合理性。工藝變更的提出與研究是基於對擬變更工藝的了解,是以既往工藝研究階段以及實際生產過程中的研究和數據積累為基礎的。前期研究工作越系統、深入,生產過程中積累的數據越充分,對上市後的工藝變更研究越有幫助。如果在前期質量設計階段,有相關研究數據,可以作為後期工藝變更研究的依據。申請人應對其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過程、產品的性質等有著全面和準確的了解,應當清楚變更的原因、變更的程度,並以「質量源於設計」的思路和理念開展生產工藝變更研究,發揮研究的主動性,研究建立全面、系統的質量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對變更前後產品質量、穩定性、生物學性質等方面的研究,對研究結果進行全面的分析、評估,說明變更的必要性、科學性和合理性。

生產工藝與生產設備密切相關。生產設備的選擇應符合生產工藝的要求。應樹立生產設備是為藥品質量服務的理念。充分考慮為適應生產設備而變更生產工藝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二)「安全、有效、質量可控」原則

中藥所含化學成份通常比較複雜,其質量的穩定均一需要通過生產全過程的質量控制來保證。中藥生產工藝的變更可能會引起物質基礎或藥物吸收利用的變化,從而對藥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帶來影響。產品生產工藝發生變更後,申請人需針對變更對藥品安全性、有效性及其質量可控性的影響進行全面評估。應根據生產工藝變更的具體情況和變更的類別、製劑的性質,以及變更對產品質量的影響程度等綜合考慮設計研究內容。

對於成份複雜的中藥製劑而言,工藝變更對藥品質量的影響往往難以客觀評估。保持生產工藝與確證性臨床試驗用樣品的生產工藝一致,是保證上市藥品的質量與臨床試驗用樣品一致,進而保證藥品安全、有效的重要方法。工藝變更程度越大,上市藥品的藥用物質或其吸收利用與臨床試驗用樣品的差異可能越大,上市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能受到的影響越大。

如果藥品標準不能較好反映藥品質量,僅依據藥品標準進行變更前後產品質量的對比研究難以評估變更的影響,應開展質量及藥品標準研究工作,提高藥品標準對藥品質量的可控性。中藥生產工藝變更研究應根據產品特點採用合適的檢測方法,如指紋圖譜(特徵圖譜)、溶出度檢查、生物活性檢測等,進行樣品質量的對比研究,以反映變更前後產品質量的一致性。

對已上市中藥的生產工藝變更要充分考慮可能帶來的風險,任一環節的疏漏或缺失,均可能對藥品的安全、有效及質量控制產生不良影響,應加強系統研究和評估。

(三)研究用樣品的選擇

已上市中藥生產工藝變更的研究驗證一般應採用能夠代表生產實際情況的樣品,生產工藝有重大改變等的變更研究應採用生產規模樣品。變更前後藥品質量比較研究,一般採用變更前 3 批生產規模樣品和變更後 3 批樣品進行。變更後樣品穩定性試驗,一般採用 3 批樣品進行 3—6 個月加速試驗和長期穩定性考察,並與變更前 3 批生產規模樣品穩定性數據進行比較。

(四)關聯變更的研究

生產工藝與生產設備、藥用輔料、規格等密切相關,相互影響。生產工藝的某一項變更往往不是獨立發生的,可能涉及多種情況的變更。例如,制粒方式的變更可能同時伴隨藥液濃縮工藝、輔料及規格的變更等。為了敘述方便,本指導原則將一項變更伴隨或引發的其他變更稱之為關聯變更。

當生產工藝變更同時發生藥用輔料或生產設備等關聯變更的,應參照相應指導原則開展研究。如關聯變更的變更類型不同,總體上應按照技術要求較高的變更類型進行研究。

(五)涉及毒性藥材製劑的要求

對於處方涉及毒性藥材製劑的變更,應關注生產工藝變更對藥品安全性的影響,尤其應關注以下幾類製劑變更的安全性,開展相關研究。(1)涉及大毒(劇毒)藥材【注 1】的製劑;(2)涉及現代研究發現有嚴重毒性的藥材的製劑;(3)涉及有毒藥材【注 2】,且為兒科用藥、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用藥的製劑;(4)涉及孕婦禁用或慎用的藥材,且功能主治為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用藥的製劑。地方藥材標準中藥材的毒性大小分類不一致的,以毒性高的分類標準為依據。

三、中藥生產工藝變更分類

(一)總體考慮

本指導原則所列舉各類變更的具體情形是基於對中藥變更研究的一般考慮,僅供參考。生產企業應結合產品特點開展相應研究。研究對象不同,研究內容也可有所區別。如有效成份製劑等,成份相對清楚,可直接根據變更前後藥用物質及其吸收利用等的對比研究結果,確定變更類別。本指導原則中列舉的工藝變更情形主要適用於普通中藥製劑,對於處方涉及毒性藥材、生物活性強或安全窗較窄的中藥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研究。

對於本指導原則中劃分為Ⅱ類或Ⅲ類變更的,如果有充分的研究數據顯示變更對藥物的物質基礎以及吸收利用不會產生影響,則可按照Ⅰ類變更要求進行研究。對於本指導原則中劃分為Ⅰ類變更的,如果研究數據顯示變更對藥物的物質基礎或吸收利用可能產生影響,則應按照Ⅱ類或Ⅲ類變更要求進行研究。

(二)藥材前處理工藝變更分類

藥材的前處理是中藥生產的重要環節。藥材的前處理變更應考察對投料用飲片、後續中間體及藥品製劑質量的影響。

1.Ⅰ類變更

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變更:

(1)不含熱敏性、揮發性成份的藥材變更粉碎的方法、設備等,但粉碎前後的粒度分布、粉碎得率等基本相同。

(2)變更提取用飲片的大小、形狀等,但對提取得率及藥用物質無明顯影響。

(3)多種藥材單獨粉碎變更為混合後粉碎,如單獨粉碎的出粉率均較高,且變更前後的出粉率、粒度等變化不大。

2.Ⅱ類變更

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變更內容:

(1)含熱敏性、揮發性成份的藥材變更粉碎工藝,且受熱程度發生變化。

(2)藥材粉碎粒度由藥典中收載的一種粉末等級變更為藥典中收載的另一種粉末級別。

3.Ⅲ類變更

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變更內容:

(1)變更飲片炮炙方法,如處方中法半夏變更為姜半夏。

(2)原藥材或原粉增加 60Co-γ射線輻照滅菌或微波滅菌。

(3)藥材粉碎的粒度由細粉變更為超微粉。

(三)提取純化工藝變更分類

本指導原則中的提取純化工藝除提取、純化外,還包括藥液的濃縮、乾燥工藝。提取純化工藝直接影響中藥產品的物質基礎。提取純化工藝發生變更後,需全面分析工藝變更對藥物成份種類、含量及物料性質等的影響。當變更涉及關鍵工藝環節或主要工藝參數時應特別慎重。此外,提取溶劑用量的變更,一般按照Ⅲ類變更進行研究,若提供充分的研究數據證明其變化不大,可按Ⅱ類變更進行研究。

1.Ⅰ類變更

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變更內容:

(1)藥液靜置、過濾改為離心(或離心改為藥液靜置、過濾),且藥液中的固形物及指標成份含量不變。

(2)不含揮發性成份、熱敏性成份的提取液,在濃縮方法、參數及受熱程度不變的前提下,由「多次提取的提取液合併濃縮」變更為「每次提取液直接濃縮,在濃縮罐中混合」,或由「每次提取液直接濃縮,在濃縮罐中混合」變更為「多次提取的提取液合併濃縮」。

(3)不含揮發性成份、熱敏性成份的藥液縮短濃縮乾燥的受熱時間或降低受熱溫度。

(4)不含揮發性成份、熱敏性成份的幾種浸膏(包括藥粉與浸膏),由「幾種浸膏共同乾燥(包括藥粉加入浸膏中共同乾燥)」變更為「分別乾燥」,或由「幾種浸膏分別乾燥」變更為「共同乾燥(包括藥粉加入浸膏中共同乾燥)」。

(5)因生產設備、規模的改變而引起液體物料靜置存放的溫度、時間的變更,或濃縮、乾燥所需時間等參數發生變更。

(6)在其他工藝參數不變的情況下,變更醇沉或水沉的時間,但醇沉或水沉上清液的相對密度、固形物及指標成份含量等不變。

2.Ⅱ類變更

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變更內容:

(1)含揮發性成份、熱敏性成份的浸膏等物料變更受熱溫度或受熱時間等。

3.Ⅲ類變更

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變更內容:

(1)工藝路線改變,比如:

①飲片合併提取與分開提取的改變。

②提取溶媒種類的改變。

③揮髮油提取變更為不提取揮髮油。

④增加水沉(或醇沉)工序等。

⑤刪除提取或純化工序中的步驟。

(2)工藝方法改變,比如:

①提取方式的變更,如傳統提取工藝變更為超聲波提取或動態連續提取、煎煮提取變更為溫浸提取、熱回流提取變更為逆流提取、滲漉工藝變更為連續熱回流提取或靜態提取、揮髮油提取工藝變更為超臨界萃取工藝或芳香水提取工藝等。

②純化方法的變更,如由醇沉變更為沉澱劑、澄清劑或膜分離純化,萃取工藝變更為大孔吸附樹脂、離子交換或矽膠等純化工藝。

(3)工藝參數改變,比如:

①變更提取的溶媒濃度、次數、溫度或時間。

②變更醇沉 / 水沉工藝的主要工藝參數,如醇沉 / 水沉前藥液相對密度、醇沉含醇量 / 水沉加水量、醇沉 / 水沉溫度等。

③變更純化工藝用澄清劑種類,如殼聚糖改為 ZTC1+ 1 澄清劑。

④變更柱層析純化工藝的主要工藝參數,如柱填料種類和型號、填料用量與上樣量的比例、洗脫溶媒種類及用量、洗脫液 pH 值、洗脫終點等。

⑤變更超臨界萃取工藝主要工藝參數,如萃取壓力、萃取溫度、萃取時間、流速、分離釜壓力、分離釜溫度等。

(四)成型工藝變更分類

成型工藝對中藥製劑的質量、藥物成份的吸收利用及製劑穩定性等具有重要影響。中藥成型工藝變更主要包括變更製劑的生產方法、工藝參數等。成型工藝變更往往還關聯輔料變更(來源、型號、級別、用量、種類等)及生產設備變更等。

1.Ⅰ類變更

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變更內容:

(1)不含揮發性成份、熱敏性成份的中藥變更乾燥工藝,縮短受熱時間或降低受熱溫度,如常溫乾燥變更為減壓乾燥、流化床乾燥。

(2)口服固體製劑成型過程中原輔料的加入順序發生變更。

(3)變更混合工藝步驟中混合設備類型及參數,混合均勻度符合要求。

(4)縮短制粒工藝的受熱時間或降低受熱溫度,如溼法制粒、一步制粒、幹法制粒之間的變更。

(5)變更溼法制粒工藝中粘合劑乙醇溶液的濃度。

(6)增加藥液普通過濾工序,或者變更藥液普通過濾的濾材材質、孔徑及過濾次數等,且相關檢測及固形物、指標成份含量等不變。

(7)揮髮油的處理由噴入變更為β- 環糊精包合後加入。

(8)丸劑制丸方法的改變,如泛製法、擠出滾圓法、壓製法等的改變,或由手工泛丸變更為機器制丸。

(9)丸劑、膠囊劑、片劑增加拋光工序。片劑包衣由包糖衣工藝變更為包胃溶型薄膜衣工藝。

(10)膠囊劑填充工藝變更,如由粉末填充改為制粒後填充。

(11)不含揮發性、熱敏性成份的口服液體製劑,由溼熱滅菌變更為終端無菌灌裝工藝,或增加溼熱滅菌工序。

(12)滴丸滴制過程中變更加料順序,降低配料溫度、滴制溫度、冷凝液溫度,變更滴距。

(13)包裝工序中增加填充惰性氣體步驟。

2.Ⅱ類變更

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變更內容:

(1)含熱敏性成份的口服液體製劑,由溼熱滅菌變更為終端無菌灌裝工藝;或增加溼熱滅菌工序。

(2)含揮發性成份、熱敏性成份的中藥變更乾燥工藝的。

(3)藥液的普通過濾工藝變更為超濾工藝。

3.Ⅲ類變更

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變更內容:

(1)常壓 / 減壓乾燥改為微波乾燥等特殊乾燥方法。

(2)對藥物吸收利用等有明顯影響的成型工藝方法的改變。

四、中藥生產工藝變更研究及申報資料要求

(一)Ⅰ類變更研究及申報資料要求

1.品種概述

(1)申報品種獲準上市的信息,包括規格、批准文號、批准時間、執行標準、有效期,以及歷次補充申請及最近一次再註冊的情況等內容。

(2)簡述變更事項

若非首次申報且未被批准,應簡述未獲批准的原因。如在工藝變更的同時有關聯變更,應說明關聯變更的情況。

2.變更內容及變更理由

以文字描述的方式說明變更前、後生產工藝過程。以文字描述或列表的方式提供各步驟的主要變化(包括批量、設備、生產方式方法、工藝參數、輔料種類及用量等的變化)及原因。應同時說明關聯變更的具體事項和理由,提供製劑處方、藥品規格等信息,明確說明製劑處方、藥品規格是否發生變更。

3.生產工藝變更研究

(1)變更的合理性評價和風險分析

基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對變更內容進行風險分析。分析變更對藥品質量的影響,確定變更的合理性和變更風險。

(2)變更研究

①生產工藝

完整描述變更後的生產工藝及主要工藝參數。

②工藝研究

結合變更情況,簡述生產工藝的選擇依據和優化過程。列出相應的工藝步驟及主要工藝參數控制範圍,並提供詳細的工藝路線、工藝方法、工藝參數界定,或輔料種類和用量篩選的研究資料。如果涉及中間體質控的變更,應列出相關中間體的控制標準。涉及輔料變更的,應列出輔料的來源、級別、質量標準,重點列出變更後新增輔料的詳細信息;對於特殊的輔料,應說明安全應用限度及其依據。

③生產工藝驗證和中試生產數據

結合變更情況,簡述生產工藝驗證情況。如果僅涉及到生產工藝的局部變更,可重點對變更內容進行研究和驗證;如果涉及到生產工藝的整體變更,應對完整的生產工藝進行研究和驗證。

提供 3 批能夠代表生產實際情況的中試研究數據,包括批號、投料量、半成品量、輔料量、成品量、成品率等。

(3)藥品標準和質量研究

①藥品標準

提供藥品藥品標準草案及起草說明,說明各質控項目設定的考慮,總結分析各檢查方法選擇以及限度確定的依據,未納入標準項目的考慮及確定依據,說明此次有無因生產工藝變更所導致的關聯變更項目。

對原執行標準 / 擬定標準是否符合現行技術要求進行評價,如不符合現行要求應進行系統的方法學研究和標準修訂。

②質量研究

提供質量研究工作的試驗資料及文獻資料,應包括藥品標準變更項目的方法學研究和驗證研究資料、未列入藥品標準項目的方法學研究和驗證研究資料等。應對進行的驗證工作能否支持檢測方法的可行性進行自我評價。

③質量對比研究

一般情況下,應提供變更所涉及的生產工序質量控制指標的比較研究資料,以及擬變更工藝樣品與原生產工藝樣品藥品標準中質量控制指標的比較研究資料。必要時,還應根據變更具體情況、劑型特性和藥物性質,視情況增加適當的檢測項目(如指紋圖譜、溶出度、生物活性檢測等),以全面反映工藝變更前後樣品質量的一致性。

(4)批檢驗報告

提供三個連續批次的檢驗報告,應提供樣品的批號、生產時間、地點、批量等信息。並給出變更前三批樣品的數據資料,對關鍵指標進行列表對比。

(5)穩定性研究

一般應對 3 批變更後樣品進行 3—6 個月加速及長期留樣考察,以文字或列表的方式提供與變更前樣品的穩定性比較研究情況。對關鍵項目,如含量等,應列出具體檢測數據,比較其變化趨勢。

提供變更後樣品的內包裝材料、貯藏條件、有效期,並結合變更後樣品的穩定性研究情況、變更前後樣品的穩定性比較研究情況、已上市產品的貯藏條件和有效期等,說明變更後樣品的內包裝材料、貯藏條件、有效期的確定依據。

(二)Ⅱ類變更研究及申報資料要求

此類變更,除上述Ⅰ類變更相關工作外,還應進行以下工作:

1.根據需要提供藥理毒理試驗資料。

2.臨床試驗或生物等效性研究比較資料。

(三)Ⅲ類變更研究及申報資料要求

此類變更一般需進行全面的研究和驗證工作,研究工作可按照本要求總體考慮中闡述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進行,除上述Ⅰ類變更相關工作外,尚需根據需要進行以下工作以證明變更對藥品質量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包括:

1.相關的藥理毒理試驗研究。

2.Ⅱ、Ⅲ期臨床試驗或生物等效性研究。

注 1:大毒藥材是指國務院《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1988 年)公布的 28 種毒性藥材和國家及地方藥材標準中標註為大毒(或劇毒)的藥材。

注 2:有毒藥材是指國家及地方藥材標準中標註為有毒的藥材。

參考文獻

1.《已上市中藥變更研究的技術指導原則(一)》

2.《中藥、天然藥物原料的前處理技術指導原則》

3.《中藥、天然藥物提取純化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4.《中藥、天然藥物製劑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5.《中藥、天然藥物中試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6.《中藥、天然藥物穩定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7.《中藥輻照滅菌技術指導原則》(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國家藥監局:預防用疫苗臨床可比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發布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12月24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的通告(2019年第94號)稱,為進一步規範和提高疫苗臨床研發水平,加強疫苗質量安全監管,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了《預防用疫苗臨床可比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現予發布。
  • CDE發布化學藥工藝變更指導原則,將變更分為了哪三類
    為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有效,完善和規範藥品生產工藝管理,服務和指導申請人開展已上市化學藥品生產工藝信息登記後的工藝變更研究工作,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簡稱「CDE」)發布了關於《已上市化學藥品生產工藝變更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指導原則」),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CFDA發布生物製品穩定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通  告2015年 第10號關於發布生物製品穩定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為指導生物製品的穩定性研究工作,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制定了《生物製品穩定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現予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 剛剛,CDE發布《中藥新藥質量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試行)》
    中藥新藥質量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試行) 一、概述 中藥新藥的質量研究是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採用各 種技術、方法和手段,通過研究影響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關因素,確定藥品關鍵質量屬性的過程。
  • 國家藥監局發布:預防用含鋁佐劑疫苗技術指導原則
    適用於含單一類型鋁鹽或不同類型鋁鹽組合的人用預防性疫苗的研發及上市後變更,包括單價疫苗、聯合疫苗等。對於已上市含鋁佐劑的疫苗也參照該指導原則,即已上市鋁佐劑疫苗生產企業應參照本指導原則,加強對鋁佐劑和含佐劑疫苗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的研究和監測,不斷改進和提高鋁佐劑疫苗的質控水平,開展佐劑質量研究、穩定性研究,提高疫苗質量水平。
  • 國家藥監局:預防用含鋁佐劑疫苗技術指導原則發布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2019年12月12日消息,為規範和指導含鋁佐劑疫苗的研發,加強鋁佐劑及含鋁佐劑疫苗的生產和質量控制,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了《預防用含鋁佐劑疫苗技術指導原則》,現予發布。
  • 我國重組人凝血因子Ⅷ/IX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發布
    作者:無恙、焦萌萌6月1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重組人凝血因子Ⅷ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和重組人凝血因子Ⅸ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以規範和指導重組人凝血因子Ⅷ和重組人凝血因子Ⅸ製品臨床試驗的實施,促進該類製品的良性發展。
  • CFDA發布生物類似藥研發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附全文)
    為指導和規範生物類似藥的研發與評價工作,推動生物醫藥行業健康發展,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生物類似藥研發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指導原則》明確了生物類似藥的定義,提出了生物類似藥研發和評價的基本原則,對生物類似藥的藥學、非臨床和臨床研究和評價等內容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指導原則》的發布,標誌著我國對生物類似藥的評價管理工作有了可供遵循的基本原則,為進一步規範此類藥物的研發,提高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控制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礎。
  • CFDA關於發布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管路註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的通告
    ,進一步提高註冊審查質量,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制定了《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管路註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見附件),現予發布。附件: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管路註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食品藥品監管總局2016年11月2日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管路註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本指導原則旨在指導註冊申請人對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管路(以下簡稱血透管路)註冊申報資料的準備及撰寫,同時也為技術審評部門審評註冊申報資料提供參考。
  • CFDA發文規範中成藥 約90%中成藥需改說明書
    12月25日,CFDA發布《中成藥規格表述技術指導原則》。該技術指導原則發布前已經受理的及發布後新受理的中藥新藥、屬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審批的上市後變更補充申請,均應根據此技術指導原則的要求規範表述中成藥規格。對已上市中成藥規格的規範,將通過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及上市後變更補充申請等逐步進行。
  • 國家藥監局解讀《證候類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國家藥監局解讀《證候類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為繼承和發揚中醫藥診療特色和優勢,完善符合中藥特點的技術評價體系,落實《藥品註冊管理辦法》《中藥註冊管理補充規定》的相關規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了
  • NMPA發布《化學藥物中亞硝胺類雜質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
    1月10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化學藥物中亞硝胺類雜質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以下是原文:國家藥監局綜合司公開徵求《化學藥物中亞硝胺類雜質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意見2020年01月10日 發布為規範和指導化學藥物中亞硝胺類雜質研究和審評,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起草了《化學藥物中亞硝胺類雜質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中藥藥源性肝損傷風險識別指導文件發布
    來源:羊城晚報中藥「天然,無副作用」的觀念,一定要改改了。近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中藥藥源性肝損傷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簡稱《指導原則》)。這也是我國首個針對藥品全生命周期(臨床前、臨床試驗期間、上市後)的肝損傷進行風險識別和評估的指導文件。「中藥無副作用」是誤區藥源性肝損傷,是指由藥物本身及或其代謝產物等所導致的肝臟損傷,為臨床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之一,嚴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 《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相關問題解讀
    1.制定發布《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的背景是什麼?細胞治療技術是目前國際醫學前沿重點發展領域,它給一些人類疑難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近年來,細胞治療領域不斷取得新的研究成果,細胞治療產品的研發與評價也日益受到國內外製藥企業及各國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
  • 國家藥監局發布《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發布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2018年第52號)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廳字〔2017〕42號),加強對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工作的指導和規範
  • 剛剛,CDE發布《疫苗臨床試驗抗體分析方法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徵求...
    關於公開徵求《疫苗臨床試驗抗體分析方法研究技術指導原則》意見的通知 發布日期:20201124 為進一步規範和指導疫苗臨床試驗抗體分析的研究,我中心組織起草了《疫苗臨床試驗抗體分析方法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現在中心網站予以公示
  • 國家藥監局發文:改革中藥註冊分類-產業·期貨-新聞-上海證券報...
    同時,強化中藥質量安全監管,並推進中藥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  業內人士表示,《意見》是對此前藥監局2020一號文件《真實世界證據支持藥物研發與審評的指導原則(試行)》的進一步細化落地,中藥新藥研製或提速。  促進中藥守正創新  在促進中藥守正創新方面,《意見》指出,堅持以臨床價值為導向。
  • ...國家藥監局發布《真實世界證據支持藥物研發與審評的指導原則...
    鑑於上述情況,本指南旨在釐清藥物研發和監管決策中真實世界證據的相關定義,指導真實世界數據收集以及適用性評估,明確真實世界證據在藥物監管決策中的地位和適用範圍,探究真實世界證據的評價原則,為工業界和監管部門利用真實世界證據支持藥物監管決策提供參考意見。本指導原則僅代表當前的觀點和認識,隨著研究和認識的深入將不斷修訂和完善。
  • 乾貨| ICH Q3D指導原則與中國、美國和歐洲藥典中雜質元素的檢測要求
    因此,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CH)在2014年針對性發布了元素雜質指導原則Q3D,適用於原料藥、製劑中元素雜質的風險評估,對由合成、生產工藝步驟的變化,原料藥、藥輔料以及密閉容器系統的使用等而引入的元素雜質進行控制
  • CDE發布《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
    ◆◆ ◆ 7月6日,CDE發布《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 以下為《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全文: 一、概述 (一)前言 2017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對細胞治療產品按照藥品管理相關法規進行研發時的技術要求進行了總體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