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更夫是如何判斷時間的?他們除了打更,還有項更重要的任務

2021-01-15 大咖說史

鐘錶,是現代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計時器,有了鐘錶,生活才有了規律,秒針分針滴答滴答的走著,時間流逝,才有了昨天今天和明天。但是在古代,鐘錶可是奢侈品,在鐘錶還無法量產的千年前,人們生活中的計時器就是更夫。

每到夜晚來臨時,就會有打更的聲音傳來,告訴人們現在是幾點了,更夫們的工作其實非常辛苦,他們除了報時,在歷史上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大家知道是什麼嗎?而且白天沒有更夫,古人們又是如何知道時間的呢?

圖片:夜晚工作的更夫劇照

一、古代計時方法

為了計算時間,古人也是極大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幾千年前,人們就學會通過辨別太陽升起,一天中的最高點與降落的位置,將白天的生活時間分成早上、中午、下午,極大的改進了人們生活勞作的分工部署,提高了生產力。

可是一旦太陽公公下山了,面對漆黑的深夜,古人就兩眼一抹黑,不知道此刻是幾點,聰明的古人們又想出了許多計時辦法,比如發明了用滴水來計算時間的儀器,還有四級漏刻,這是從春秋時期就開始使用的精密計時器。

當然,這類計時器只有皇帝能夠使用,百姓怎麼辦呢?香篆,這是當時最划算的「計時器」,做成香盤,一盤煙燒完了,半個時辰或者一個時辰就過去了,還能讓屋子裡香氣繚繞。

更簡單的就是點香,就是電視劇當中的劇情,一炷香過後該做的事也做完了,可是這些辦法都需要人們在清醒的狀態下才能去查看,要是晚上怎麼辦呢?

圖片:屋子裡點香劇照

二、打更的出現

夜晚是人最疲憊的時候,人們昏昏欲睡,可是時間卻一直在流逝,晚上沒辦法不停的看香點香,那如何保證人們生活順暢,勞作休息正常呢?

於是,朝廷就想辦法,專門設立一個職務:更夫。由朝廷發工資,安排幾個人守在計時器旁,一般2小時為一更,到了這個點,更夫就出門敲梆子,提醒周圍的百姓,現在是幾點了,該幹嘛,幹嘛去了。

更夫的出現,確實讓百姓的生活便利起來,確保了社會生產和生活秩序井然,於是,更夫這個職業就一直流傳下來,直到後來鐘錶成了百姓的必需品,才退出歷史舞臺。

圖片:更夫出門敲梆子劇照

三、打更的重要性

打更可不是亂來的,要保證百姓生活井然有序,時間就不能算錯,所以古時候,更夫的工作可不像電視劇播出的那樣簡單枯燥,因為更夫的重要性除了報時,還體現在其他方面。

1、打更工作

更夫們打更可是有嚴格規定的,這些規定都要告知百姓,讓百姓們熟知這些規律,才知道每次更夫們出來敲的是幾點,那麼打更的規律是什麼呢?

一般更夫們晚上會出來五次,每兩個小時打一次更,從晚上7點一直到凌晨3點,之後就不再打更了,因為凌晨3點之後,許多人們都準備起來開工了,另一方面,這個時間也是人身體最困頓的時候,進入了深度睡眠,有可能都聽不到打更的聲音了,就沒有必要再打更了。

每一次打更的聲音都不一樣,這就能很好的提醒人們,現在是晚上幾點了。比如,晚上7點,也就是戌時,敲在梆子上的聲音是一慢一快,要連續打3次,這是一更。

到了晚上9點,亥時,梆子是連續打兩下,而且要連續多次重複打,這就是二更;到了晚上11點,子時,敲在梆子上是一慢兩快,這是三更;一慢三快,就代表四更,也就是凌晨1點,丑時了;五更則是一慢四快,代表凌晨三點,寅時了。

打完這五次更,夜晚的報時工作就告一段落了,許多人認為更夫們這樣就下班了,這樣的工作多簡單呀,難怪電視劇上都是一些老弱的男子來做這樣的工作。可是在古代現實中,更夫的工作遠遠沒有我們想像的輕鬆,報時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工作,更夫們更肩負著重要的使命。

圖片:更夫工作劇照

2、防火工作

古代人們對於火有著極大的恐懼,因此在古代的宮廷,起火都叫「走水」,處處都避免使用火這個字。《二十四史》中就記載了讓人觸目驚心的著火歷史就有八百多起,損失極其慘重。

比如,明朝萬曆二十五年的泗州大火,幾乎全城覆滅,燒掉了四千多間民房,清朝乾隆北京火災,「經月乃止」,還有一次燒毀「商民店戶八萬餘家」。

古代火災的破壞力實在太強大了,加上當時的建築都是木頭、紙為主,片刻之間,就能夠讓一切飛灰湮滅,又沒有現今的滅火設備,古代防火,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更夫們夜間行走,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防火。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在電視劇當中聽到,更夫們打更不是喊幾更天,而是喊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夜晚人們疲倦,安全防備也下降了,這個時候又都需要點蠟燭,一有不慎,就容易著火。

更夫們及時的提醒和檢查,有注意發現險情,將火災的傷害降到最低。明清時期,更夫們的這種防火工作已經非常流行,保證千家萬戶的完全,是比打更報時更重要的工作。

圖片:更夫發現火災及時通報劇照

3、望風工作

宋代成都有一座銅壺閣,深五丈六尺,用的是磚石結構;明代南京的鼓樓高達十米,還有25面鼓。這些建築這麼高是做什麼用的呢?古代這麼高的建築在一個城市中就是標杆,也是望風塔,更夫們晚上的工作結束了,白天他們的工作在這裡要依然延續。

古代這種望風塔性質的建築被稱為:譙樓。在譙樓上都有滴漏裝備,上白班的更夫們依然需要盯著這些滴漏,更準確的向官府傳遞時間,而不僅僅是一個大概時間。

除此之外,更夫們通過地勢的優勢,在這裡觀察整座城市,乃至周邊的情況,古代盜賊、山賊猖狂,時常進城掠奪百姓,通過在譙樓上面望風,一有風吹草動趕緊將信號傳遞給官兵,通知百姓做好防護工作,確保整個城市的安全。

因此古代的譙樓,更夫們一般都採用輪班制度,白天監督望風,晚上打更報時。

圖片:譙樓劇照

大家想不到更夫原來有這麼重要的作用吧?這個延續幾千年的職務,一直到鐘錶進入千家萬戶才告別了歷史舞臺。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古代如何打更,又是怎樣確定幾更幾點的時間?
    ……二更嘍!」伴隨著木質的擊柝聲,一位佝僂著腰的老者出現在街角。他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拿著木質的「柝子」,邊走邊擊打,發出「邦邦」的聲音。這是很多古裝電視劇中常見的夜間街頭一景,不用說,這個老者就是古代的「更夫」。
  • 北回歸線旁的古老村落:保留了罕見的更樓,古人如何知道時間的?
    從外表上西更樓是經過多次翻修,用的是青磚徹成,兩邊有兩個鏤空的窗;裡面有些香火,四周掛著更樓的介紹,整個建築仍保留著古代更樓的建築特色。更樓主要是通過「打更」為村民報時,還會在盜賊來時「示警」村民,起到維護村子安全的作用。夜裡打更的人,也需要遮風擋雨的地方,就在更樓。看著更樓,不禁生出一個個疑問:古人是如何知道時間?是如何打更的?更樓除打更外還有什麼作用?
  • 古代沒有鐘錶,古人都用什麼工具來分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
    鐘錶是我們現代人司空見慣的時間工具,幾乎每家都會有一個鍾或手錶,發展至今天,鐘錶越來越小型化,各種奢侈表,名表充斥著市場,電子鐘也大行發展,極大的方便了人們。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更夫打更,「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都成更夫的代名詞了,打更其實就是報時,晚上七點打「落更」,「二更」為晚上九點,「三更」為晚上十一點,「四更」為凌晨一點,「五更」為凌晨三點。
  • 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三更色是什麼意思?
    那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時間觀念和計時方法古代如何計時?先說說過去「更」的時間。古人白天根據太陽的移動計時,根據日影計時,到了晚上呢根據「更夫」打更聲計時。大家這一時間可能就會聯想到電視劇裡經常會出現的,夜晚「打更」的畫面。
  • 除了定位導航,北鬥還能授時?
    在生產力低下、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就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授時方式。1.晨鐘暮鼓與打更報時「以鐘鼓司晨」的歷史由來已久。漢唐時期,古都長安(陝西西安的古稱)就存在鐘樓和鼓樓。早晨敲鐘,城門打開,一天的生活開始。夜晚擊鼓,宵禁實行,所有人禁止隨意走動。每個時辰都有不同鐘聲和鼓聲提醒人們時間,可以很好地為一座都城提供報時服務。
  • 穿越回古代,什麼時候可以晚上出門?時間晚到難以想像
    那麼,古代的宵禁制度從何時開始,又走過了怎樣的發展歷程呢?目的無非三點。首先自然是防備盜賊,影視劇中常見的城中一隊隊巡夜的士卒,還有那些唱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的打更人並非虛構,是真實存在於歷史中。倘若是戰爭時期,城外敵軍的探子或者奇襲部隊也肯定是晚上進入城中。
  • 古代怎麼計時的?一天到底是十個時辰還是十二個?了解古代的時間
    古代是沒有手錶的,所以他們的計時方法也是和我們不一樣的,古代對於一天的時刻有很多不同的計時方法,我們先來說說古代用的時辰制,有十二時辰,有十時辰,有二十四時辰,還有五時辰制。
  • 古人沒有手錶,是如何準確判斷時間的?
    目前已知的所有人類活動,最重要的一個標籤就是時間,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不信咱們就先來辯辯。時間是人類發明的最偉大切萬能的計量單位,人們才剛剛從猿類生物進化為類人猿的時候,那時候的行為和猿類沒有任何區別。對於他們的生命來說,就只有兩個意義,一個是食物,而另一個就是繁殖。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的任務了。
  • 2020年東京奧運會各國動漫形象,網友表示中國的最帥,韓國像打更
    日本因此也是做了各方面的努力和宣傳,這次他們結合自己國家的特色,將各國製作成動漫形象進行宣傳。各國奧運動漫形象。中國動漫形象,是一個武將形象,雙手抱拳,烏黑的長髮,腰間掛一長一短的刀,長刀不是武士刀,而是中國古代的唐橫刀,像極了一位古代的武將。
  • 信息太多,時間太少:大腦如何區分重要和不重要的事?
    人類的大腦是如何應對這個挑戰的?神經科學領域的許多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生來就是為了學習和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當我們的祖先進化出更大的大腦,並開始表現得更像現代的人類時,他們大腦中負責看、聽或感覺世界的區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些大腦區域從經驗中學習,更好地注意到對我們真正重要或有意義的事件,比如威脅(例如一隻咆哮的狗)和機會(例如美味的食物)。
  • 除了超古代奧特曼還有他們!
    這裡是超古代戰爭發生的地方,奧特曼、怪獸和人類都捲入其中。那麼你可知道到底死了多少人嗎?其實除了超古代的奧特曼,還有一群人大家都忽略了。其實露露耶戰場上的故事,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殘酷,不只是奧特曼在這裡自相殘殺過,迪迦還跟加坦傑厄來了一次血戰呢。根據劇場版中的劇情來看,露露耶戰場起初是奧特曼與怪獸進行戰鬥的地方,也不知道哪來的怪獸哥爾贊,跑來一大群要打奧特曼。
  • 《長安十二時辰》,沒有鐘錶、手機,古人如何知道時間?
    日升月落,我們每天都經歷著時間的流逝,在古代,人類是用什麼方法計量時間?通過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劇中向人們展現的那些古人計時的智慧。古代計時就是把一天分為子、醜、寅、卯、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十二時辰也就是現在的一天24小時,對應十二地支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而日晷就是中國古人利用光影來計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器。
  • 如何判斷孩子免疫功能低下?5項檢查了解一下
    原標題:如何判斷孩子免疫功能低下?5項檢查了解一下   孩子經常生病,感冒、發燒、中耳炎,是不是抵抗力太差?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免疫學組副組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臨床免疫科主任王曉川教授提醒,家長只知道孩子生病了帶到來醫院看病,卻不知道兒科醫院還有一個免疫科,可以解決家長們上述煩心問題。
  • 如何判斷人的死亡? 死亡時間以哪個為準?
    如何判斷人的死亡? 死亡時間以哪個為準?時間:2018-09-11 20:57   來源:百度知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判斷人的死亡? 死亡時間以哪個為準? 在上個世紀很長一段時間裡,醫學界一直把心肺死亡模式作為判定一個人是否死亡的標準,但是往往這並不一定準確。
  • 小六子說:古代為什麼要實行宵禁?
    以明清為例,當時稱之為「夜禁」,規定一更敲響暮鼓,禁止出行;五更敲響晨鐘,開始通行。期間如果發現有人在街上行走,便是違反法律,大板40伺候(剛敲完暮鼓或者敲響晨鐘前一段時間為30下)但有疾病需就醫、孕婦生育、亡人喪事除外,可以正常通行,但不得出城。一旦實施宵禁,城門即刻便被鎖住,禁止出入,街上重要交叉口攔上柵欄,設關卡衛兵等,路上有巡夜更夫和衛兵巡邏。
  • 他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搶出四天時間
    分系統指揮員向他匯報每個系統的工作狀態,經過分析判斷後,他再下達下一步指令。01指揮員前期要做大量工作,為的就是發射任務能夠準時。然而,這次「天問一號」發射任務面臨的最大困難,恰恰就是「準時」。由於前序任務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時間推遲,留給火星探測任務的準備時間也隨之縮短。
  • 他為我國首次火星 探測發射任務搶出四天時間
    分系統指揮員向他匯報每個系統的工作狀態,經過分析判斷後,他再下達下一步指令。01指揮員前期要做大量工作,為的就是發射任務能夠準時。然而,這次「天問一號」發射任務面臨的最大困難,恰恰就是「準時」。由於前序任務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時間推遲,留給火星探測任務的準備時間也隨之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