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錶,是現代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計時器,有了鐘錶,生活才有了規律,秒針分針滴答滴答的走著,時間流逝,才有了昨天今天和明天。但是在古代,鐘錶可是奢侈品,在鐘錶還無法量產的千年前,人們生活中的計時器就是更夫。
每到夜晚來臨時,就會有打更的聲音傳來,告訴人們現在是幾點了,更夫們的工作其實非常辛苦,他們除了報時,在歷史上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大家知道是什麼嗎?而且白天沒有更夫,古人們又是如何知道時間的呢?
圖片:夜晚工作的更夫劇照
一、古代計時方法
為了計算時間,古人也是極大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幾千年前,人們就學會通過辨別太陽升起,一天中的最高點與降落的位置,將白天的生活時間分成早上、中午、下午,極大的改進了人們生活勞作的分工部署,提高了生產力。
可是一旦太陽公公下山了,面對漆黑的深夜,古人就兩眼一抹黑,不知道此刻是幾點,聰明的古人們又想出了許多計時辦法,比如發明了用滴水來計算時間的儀器,還有四級漏刻,這是從春秋時期就開始使用的精密計時器。
當然,這類計時器只有皇帝能夠使用,百姓怎麼辦呢?香篆,這是當時最划算的「計時器」,做成香盤,一盤煙燒完了,半個時辰或者一個時辰就過去了,還能讓屋子裡香氣繚繞。
更簡單的就是點香,就是電視劇當中的劇情,一炷香過後該做的事也做完了,可是這些辦法都需要人們在清醒的狀態下才能去查看,要是晚上怎麼辦呢?
圖片:屋子裡點香劇照
二、打更的出現
夜晚是人最疲憊的時候,人們昏昏欲睡,可是時間卻一直在流逝,晚上沒辦法不停的看香點香,那如何保證人們生活順暢,勞作休息正常呢?
於是,朝廷就想辦法,專門設立一個職務:更夫。由朝廷發工資,安排幾個人守在計時器旁,一般2小時為一更,到了這個點,更夫就出門敲梆子,提醒周圍的百姓,現在是幾點了,該幹嘛,幹嘛去了。
更夫的出現,確實讓百姓的生活便利起來,確保了社會生產和生活秩序井然,於是,更夫這個職業就一直流傳下來,直到後來鐘錶成了百姓的必需品,才退出歷史舞臺。
圖片:更夫出門敲梆子劇照
三、打更的重要性
打更可不是亂來的,要保證百姓生活井然有序,時間就不能算錯,所以古時候,更夫的工作可不像電視劇播出的那樣簡單枯燥,因為更夫的重要性除了報時,還體現在其他方面。
1、打更工作
更夫們打更可是有嚴格規定的,這些規定都要告知百姓,讓百姓們熟知這些規律,才知道每次更夫們出來敲的是幾點,那麼打更的規律是什麼呢?
一般更夫們晚上會出來五次,每兩個小時打一次更,從晚上7點一直到凌晨3點,之後就不再打更了,因為凌晨3點之後,許多人們都準備起來開工了,另一方面,這個時間也是人身體最困頓的時候,進入了深度睡眠,有可能都聽不到打更的聲音了,就沒有必要再打更了。
每一次打更的聲音都不一樣,這就能很好的提醒人們,現在是晚上幾點了。比如,晚上7點,也就是戌時,敲在梆子上的聲音是一慢一快,要連續打3次,這是一更。
到了晚上9點,亥時,梆子是連續打兩下,而且要連續多次重複打,這就是二更;到了晚上11點,子時,敲在梆子上是一慢兩快,這是三更;一慢三快,就代表四更,也就是凌晨1點,丑時了;五更則是一慢四快,代表凌晨三點,寅時了。
打完這五次更,夜晚的報時工作就告一段落了,許多人認為更夫們這樣就下班了,這樣的工作多簡單呀,難怪電視劇上都是一些老弱的男子來做這樣的工作。可是在古代現實中,更夫的工作遠遠沒有我們想像的輕鬆,報時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工作,更夫們更肩負著重要的使命。
圖片:更夫工作劇照
2、防火工作
古代人們對於火有著極大的恐懼,因此在古代的宮廷,起火都叫「走水」,處處都避免使用火這個字。《二十四史》中就記載了讓人觸目驚心的著火歷史就有八百多起,損失極其慘重。
比如,明朝萬曆二十五年的泗州大火,幾乎全城覆滅,燒掉了四千多間民房,清朝乾隆北京火災,「經月乃止」,還有一次燒毀「商民店戶八萬餘家」。
古代火災的破壞力實在太強大了,加上當時的建築都是木頭、紙為主,片刻之間,就能夠讓一切飛灰湮滅,又沒有現今的滅火設備,古代防火,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更夫們夜間行走,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防火。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在電視劇當中聽到,更夫們打更不是喊幾更天,而是喊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夜晚人們疲倦,安全防備也下降了,這個時候又都需要點蠟燭,一有不慎,就容易著火。
更夫們及時的提醒和檢查,有注意發現險情,將火災的傷害降到最低。明清時期,更夫們的這種防火工作已經非常流行,保證千家萬戶的完全,是比打更報時更重要的工作。
圖片:更夫發現火災及時通報劇照
3、望風工作
宋代成都有一座銅壺閣,深五丈六尺,用的是磚石結構;明代南京的鼓樓高達十米,還有25面鼓。這些建築這麼高是做什麼用的呢?古代這麼高的建築在一個城市中就是標杆,也是望風塔,更夫們晚上的工作結束了,白天他們的工作在這裡要依然延續。
古代這種望風塔性質的建築被稱為:譙樓。在譙樓上都有滴漏裝備,上白班的更夫們依然需要盯著這些滴漏,更準確的向官府傳遞時間,而不僅僅是一個大概時間。
除此之外,更夫們通過地勢的優勢,在這裡觀察整座城市,乃至周邊的情況,古代盜賊、山賊猖狂,時常進城掠奪百姓,通過在譙樓上面望風,一有風吹草動趕緊將信號傳遞給官兵,通知百姓做好防護工作,確保整個城市的安全。
因此古代的譙樓,更夫們一般都採用輪班制度,白天監督望風,晚上打更報時。
圖片:譙樓劇照
大家想不到更夫原來有這麼重要的作用吧?這個延續幾千年的職務,一直到鐘錶進入千家萬戶才告別了歷史舞臺。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