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打更,又是怎樣確定幾更幾點的時間?

2020-12-06 笑語千年

「噔噔噔……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二更嘍!」伴隨著木質的擊柝聲,一位佝僂著腰的老者出現在街角。他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拿著木質的「柝子」,邊走邊擊打,發出「邦邦」的聲音。這是很多古裝電視劇中常見的夜間街頭一景,不用說,這個老者就是古代的「更夫」。

什麼是「打更」

打更

「打更」是古代中國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更」是計量夜晚時間的一種獨特計時法。它把一個夜晚分成五個部分,稱為「一更」、「二更」……直到「五更」,由專門的人員在特定的時間點進行擊柝振鈴,人們此時的時間。很多大一點的市鎮還建有專門的樵樓,用撞鐘、擊鼓來報更次;而小一點的地方,則多以「更夫」巡迴於大街小巷,在擔負巡夜的同時,報告夜時,使市民皆知暑刻蚤晏之節。

古代雖然將一個夜晚分為五個更次,但一夜需要敲梆六次。第一次出現在晚上八時,也就是幹支中的戍時,稱為「定更」,也就是一更天。此時鑼敲一記,梆敲二記,作為一更。二更始於亥時,也就是現在的晚上十時。鑼聲二記,梆敲兩次。每隔二小時為一個更次,午夜十二時為三更天,黎明四時是五更天。五更已畢,天就快亮了。

打更時,從三更起梆聲不敲兩記,只響一次,每一擊作一次。春、秋、冬三季,晝短夜長,四時敲罷五更以後,距離天亮還有近兩個小時,所以在五時至六時之間,再加一次「亮梆子」。這次亮梆子不敲鑼,只敲梆,而且梆聲無規律,節奏極快,是一種連續的亂敲。亂梆子敲後,天基本亮了。人即使在熟睡中,也往往被亂梆子敲醒。

「更」這種報時制度起源於周朝的軍隊之中。《周禮》裁:「凡軍事懸壺,以序聚柝「。這裡說的「壺」是漏壺,「序」是順著次序更代守夜之意,「聚」是一些人聚集在一起,「柝」是兩木相敲的意思,亦即是敲打梆子。由於軍隊夜晚更要加強戒備,需要一些人聚集在一起換班值勤,用兩木相擊來報導夜時,擊「柝」就成為「更」的起源。因為更換守夜訂出了時間,故時間也就以「更"來稱呼了。這是古文獻中關於「更」的最早記述,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

怎樣打更

」更「這種計時辦法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唐代《初學記》記載:「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甲夜畢、傳乙夜;乙夜畢、傳丙夜;丙夜畢、傳丁夜;丁夜畢、傳戌夜;戌夜畢,是為五更。」從宋代開始,在每夜分成五更的基礎上,又將每「更」細分為五個點。更以擊鼓為節,點以擊鐘為擊。《宋史律曆志》上說:一更三點,鐘聲絕,禁人行;五更三點,鐘聲動,聽人行「,更鼓也因此成為指導古人夜晚行動的一種標籤。

從清代開始,「更」的爆發有所改變。每天黃昏之後,先要」走更「,此時緊擊鼓18下,再慢擊鼓18下,緊、慢各連打3遍、共計108下之後,便到了「起更」之時。「起更」俗稱「定更」,代表現在已是初更了。從二更至五更這段時間,按更次擊報,但在每更之半再多打一次,稱為「交轉兒」。五更時也按起更的打法,共打108下,俗稱「亮更」。清代的這種更時報法一直延續到民國初年,直到鐘錶進入尋常百姓家之後,才成為絕響。

流水漏刻

古代更點制度觀定」昏「為入夜,從此刻開始起更;」旦「為白天的開始,也是「五更」的終點;昏、旦之間所包括的總刻數也就是一夜五更的總刻數。關於一更一點與此同起更時刻到底相隔多久的問題,《歷志》說得很清楚;「如不滿更法為初更,不満點法為一點。」也就是說從昏刻起到滿一更之數的範圍,都稱為一更,從昏刻始至滿一點的範圍都為一史一點。因此,四更五點並是五更起點,只有它的末點才等於五更初點。因此為了方便,在具體計算時一般都是取其中點而計算時刻。

「更」和「點」都是按照古代的 「十二時辰」記時法形成的,這種計時法源於太陽在天空的十二個方位變化。十二時辰記時法始於春秋,當時把以恆星為背景的天球沿赤道劃分為12個天區,又將天穹以北極劃分為12個方,分別以時辰來表示。這種計時法規定正北為子時,但當太陽到達正北方位時,正好處於子時的中點,因此古人將子時一分為二,即子時前半時屬於上一天,下半時屬於下一天。用現代計時法分,相當於晚上12點整前是前一天,過了 12點整就是新的一天的開始。

水運儀象臺複製品

由於節氣變化,夏天的夜晚短,冬天的夜晚長,所以「更時」也分長短,夏至最短,冬至最長,春分、秋分一樣。從更、點來看,也不是將一整夜的時間全包括在內,而是天黑以後才起更,天未亮前就結束,首尾兩頭都有一定的剩餘。但是無論如何,「三更」總是在子夜,其他更時則相對並不是統一,因為各地方日出日入的時間、先後都不一樣由於時差的緣故,入夜的時間也並不完全一致,不能也不方便完全統一。

怎樣決定更時

弄懂了更時制度,那麼怎樣決定更呢?這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並不相同。宋代之前,以裝水的「銅漏」計時,根據銅漏上刻出的時間決定定更的時間;北宋發明「水運儀象臺」後,這種以漏刻水力驅動的,集天文觀測、天文演示和報時系統為一體的大型自動化天文儀器,便成為」定更「的依據。

水運儀象臺

「水運儀象臺」高約12米,寬約7米,是一座上狹下廣、呈正方臺形的木結構建築。第一層木閣又名"正衙鐘鼓樓",負責標準報時。木閣設有三個小門,到了每個時辰的開始時,就有一個穿紅衣服的木人在左門裡搖鈴;到了每個時辰的正中,有一個穿紫色衣服的木人在右門裡扣鍾;每過一刻鐘,便有一個穿綠衣的木人在中門擊鼓。木人動作由晝時鐘鼓輪控制。從起更開始,每更五籌,共30個綠衣小木人。

水運儀象臺廣泛吸收了之前天文報時裝置的優點,採用了民間使用的水車、筒車、桔槔、凸輪和天平秤桿等機械原理,把觀測、演示和報時設備集中起來,組成了一個整體,成為一部自動化的報時裝置。

打更的形式

除了報時外,打更的另一個作用是防火防盜。東漢的《漢舊化》記載了漢朝皇宮禁衛打更的情形:「晝漏盡,夜漏起。宮中官衛,城門擊刀鬥。周廬擊木柝;勸呼備火。」「備火」即防火,這也是我國最早的打更記錄,至今巳2000年的歷史。

明清皇官對打更極為重視。圍繞皇城有四十個供打更人駐紮之所。因為種「宮中各處燈火最為緊要,有火之處,必著人看守,不許一時少人,總管等要不時巡察。」明清皇宮的打更人,如有睡更誤事者,輕者笞責打板,重者殺頭示眾。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晚上,皇宮不慎失火,火勢燒到太和門、昭德門以及附近的三十多冋庫房,損失慘重。後經調査是巡更太監偷懶 睡覺,油燈引燃可燃物造成的火災,結果巡更太監被斬,其他幾位負有連帶責任的官員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處罰。

打更有四種形式:一謂巡更,二謂坐更,三謂睡更,四謂看更。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記錄過皇宮打更的情形:「每當夕陽西下時,禁城進入了暮色蒼茫之中。進宮辦事的人全都走淨了的時候,靜悄悄的中央乾清宮那裡便傳來一種悽厲的呼聲:搭閂,下錢糧,燈火小心!隨著後尾的餘音,禁城各個角落裡此起彼伏地響起了值班太監死陰活氣的回聲。"傅儀所說的這種打更方式,便是四種方式中的」巡更「。

清朝打更人

「巡更」起於康熙之時,在此之前,皇宮以」坐更「為主。坐更不需要走動,也不需要吆喝,既不驚擾皇室,又不操勞太監。但是長此以往,太監由坐更變為坐在那裡打瞌睡,坐更變成為形同虛設的」睡更「。康熙有感於此,特地頒詔:「宮中各處燈火,最為緊要。凡有火之處必有人看守,不許一時少人。總管等要不時巡察。''他還挑選數十名年輕太監,每晚巡邏打更,專司巡檢火燭,防禦火災。自康熙將」坐更「改為」巡更「後,皇宮的火災大大減少,這與康熙重視防火工作是分不開的。

綜評

"深山五鼓雞吹角,落月一窗鵝打更。" 。「打更」這種夜晚計時制度,在中國延續了三千年之久。從某種意義上說,打更制度是現代夜間巡邏制度的源頭,雖然現代的夜晚巡邏制度不再擔負報時功能,而是維護社會治安穩定,減少和預防違法犯罪,促進社會主義和諧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柝聲鈴聲,聲聲在耳。現在也有不少歷史文化古城,為了重現古韻,弘揚傳統文化,又將「打更巡街」的習俗繼承起來。如福州的歷史之源——三坊七巷便在2010年起就恢復了坊巷入夜打更的風俗。在保留古代服飾、工具的特點外,打更人吆喝的口號將新增倡導文明行為、倡導和諧鄰裡方面的內容,這也應該算是古老的打更制度在新時代重新煥發出新的光彩了吧。

相關焦點

  • 古代的更夫是如何判斷時間的?他們除了打更,還有項更重要的任務
    鐘錶,是現代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計時器,有了鐘錶,生活才有了規律,秒針分針滴答滴答的走著,時間流逝,才有了昨天今天和明天。但是在古代,鐘錶可是奢侈品,在鐘錶還無法量產的千年前,人們生活中的計時器就是更夫。每到夜晚來臨時,就會有打更的聲音傳來,告訴人們現在是幾點了,更夫們的工作其實非常辛苦,他們除了報時,在歷史上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大家知道是什麼嗎?
  • 古代五更是幾點
    古代五更是幾點  俗話說:「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受科技水平和計時手段的限制,古人將夜裡的時間還分為更和點 ,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古代把晚上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前半夜11時至1時為子時,午夜1時至3時為丑時,後半夜3時至5時為寅時,早上5時到7時為卯時,上午7時到9時為辰時,9時到11時巳時,11時到下午1時為午時,中午1時到3時為未時,晚上7時到9時戌時,9時到11時為亥時。  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
  • 古代沒有鐘錶,古人都用什麼工具來分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
    鐘錶是我們現代人司空見慣的時間工具,幾乎每家都會有一個鍾或手錶,發展至今天,鐘錶越來越小型化,各種奢侈表,名表充斥著市場,電子鐘也大行發展,極大的方便了人們。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更夫打更,「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都成更夫的代名詞了,打更其實就是報時,晚上七點打「落更」,「二更」為晚上九點,「三更」為晚上十一點,「四更」為凌晨一點,「五更」為凌晨三點。
  • 北回歸線旁的古老村落:保留了罕見的更樓,古人如何知道時間的?
    從外表上西更樓是經過多次翻修,用的是青磚徹成,兩邊有兩個鏤空的窗;裡面有些香火,四周掛著更樓的介紹,整個建築仍保留著古代更樓的建築特色。更樓主要是通過「打更」為村民報時,還會在盜賊來時「示警」村民,起到維護村子安全的作用。夜裡打更的人,也需要遮風擋雨的地方,就在更樓。看著更樓,不禁生出一個個疑問:古人是如何知道時間?是如何打更的?更樓除打更外還有什麼作用?
  • 古代男子多少歲開始留鬍子,他們又是如何刮鬍子的?
    古代男子多少歲開始留鬍子,他們又是如何刮鬍子的?說起鬍子,在現代人的印象上,不刮鬍子好像變成了不修邊幅的模樣;但對於古代人,我們的印象就變成了仙風道骨的道士、龍垂鬍髯的關二爺,還有就是風姿翩翩「多須髯」的美男子。
  • 夏至精確到幾月幾日幾時幾點幾分,但你知道時間是如何計算的嗎?
    2019年夏至時間:6月21日23:54:09,農曆二O一九年五月十九日(大) 星期五。看到以上的時間,可能會有人覺得驚訝,會疑惑於這個精確到幾月幾日幾時幾點幾分甚至幾秒的時間是怎麼來的,要弄清楚這一點,就要弄明白何為夏至,以及二十四節氣的概念了。
  • 北京公務員考試時間幾點
    北京公務員考試時間幾點由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北京公務員考試時間幾點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沒有鐘錶、手機的古代,古人是如何看時間的?
    就拿看時間來說,我們想要知道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什麼手錶啊,手機啊,電腦啊,都可以準確的告訴我們時間,但是在古代呢,古人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呢?今天,作者為大家分享一些古代的計時方法,看看有哪些驚嘆到了你?太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太陽可以說是一種最簡單、最原始的看時間方式了,這也形成了古時候人們的勞作規律。
  • 今天冬至吃餃子2020冬至時間幾點幾分 冬至習俗冬至時間幾點幾分幾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天冬至吃餃子2020冬至時間幾點幾分 冬至習俗冬至時間幾點幾分幾秒 【今日,#冬至#】2020年12月21日18時02分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 冬至,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等習俗;南方則吃米糰、長線面。
  • 愛情進化論更新時間什麼時候播出 每周几几點更新幾集
    愛情進化論更新時間什麼時候播出 每周几几點更新幾集愛情進化論播出時間  電視劇《愛情進化論》將於2018年08月2日起在東方衛視、浙江衛視上映播出。直至輕熟期的二人終於在經歷了分合與悲歡後,釋懷過往正視自己,發現珍貴所在,同時也發現了更珍貴彼此的愛情故事。該劇由寶卿編劇,安竹間執導,黃瀾任製片人。
  • 2020年東京奧運會各國動漫形象,網友表示中國的最帥,韓國像打更
    中國動漫形象,是一個武將形象,雙手抱拳,烏黑的長髮,腰間掛一長一短的刀,長刀不是武士刀,而是中國古代的唐橫刀,像極了一位古代的武將。PS:日本武士刀是經過唐橫刀的改版刀,如今變成世界三大名刀之一。韓國的動漫形象是身穿和服,主要圖案是太極,這跟韓國的八卦旗相符,手拿小鼓,很像中國古代打更的打更人。其他國家的動漫形象,不像亞洲的烏黑頭髮,而是各種顏色的髮型。不僅頭髮顏色不一樣,皮膚也是有黑有白。
  • 卯時是幾點到幾點 古代時辰的含義
    時辰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一直以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那麼對於卯時是幾點到幾點呢?相信對於這個問題大家也很想知道答案,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卯時是幾點到幾點,通過對於古代時辰學習使我們更好的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卯時是幾點到幾點吧。
  • 卯時是幾點 古代時辰的介紹
    古代時辰是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種計時方法,一直以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那麼對於古代時辰的介紹都有哪些呢?相信對於這個問題大家也很想知道答案,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卯時是幾點,通過對於古代時辰的學習使我們更好的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古代時辰的介紹都有哪些吧。
  • 古代怎麼計時的?一天到底是十個時辰還是十二個?了解古代的時間
    現在時間對於我們來說僅僅是一個數字,或者說它記錄了我們一天天的過程,代表了秒針,時針,分針不停的轉動,但是對於古代的人們來說,時間不僅僅代表了時間,它還是很多種不同寓意的集合體,還代表了陰陽時刻等等。接下來我們就說說古代那些個特殊的時刻的含義。
  • 農村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古時農村的俗語,簡潔明快,充滿了一定的道理和警示,這幾句話告誡了人們在一天中的這三個時辰裡切記要忌做的三種事情:三更勿貪戀美色,一更勿貪吃美食,五更勿生氣動怒。先了解下古代的打更文化這裡有必要提下古代打更文化。
  • 彗星來的那一夜更新時間什麼時候播出 每周几几點更新幾集
    彗星來的那一夜更新時間什麼時候播出 每周几几點更新幾集  《彗星來的那一夜》今晚20點芒果TV全網獨播的。據悉,本周芒果TV會員可一次性觀看四集內容,此後每周三周四晚20點日更兩集,會員搶先看!  今晚八點,浪漫純愛迷你劇《彗星來的那一夜》上線芒果TV,為觀眾在情人節前夕帶來高顏值甜蘇愛情故事。
  • 時間是怎麼來的?今晚十點半檔,CCTV-1《開講啦》帶您探索時間的...
    更被稱為「雕刻時間的人」張首剛說:「時間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運行的基本參數,它就好像一個國家跳動的心臟,一個國家精準的授時能力與國計民生、國家安全和科學研究息息相關。」因為西安位於中國的腹地國土的幾何中心從這裡發出標準時間信號可以更好地覆蓋全國也就是說「北京時間」其實是在西安產生發出的從日晷到原子鐘 從鐘鼓樓到授時臺人類是如何追隨時間的腳步的?02在沒有鐘錶的古代人們是如何計時和授時的呢?
  • 我們用的北京時間是怎樣確定的?怎樣用天文觀測看時間?
    我們常用的北京時間也是通過天文觀測得到的嗎?它是否就是世界時的準確時刻?毫無疑義,北京時間的準確時刻,最終也是通過天文觀測得到的。但是北京時間的準確時刻和世界時的準確時刻是完全不一樣的,可以差上幾個小時。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從地球上不同地點看到太陽在天頂的時刻是不一樣的。
  • 在沒有電的古代,人們都在做什麼,又是怎樣度過這漫漫長夜?
    每當我看到華燈初上,燈火通明的街道,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行人時在晚上我看著電視裡的精彩節目,在被窩裡刷著豐富多彩的網頁,使我不僅想到,在沒有電的古代是怎樣度過的呢? 一平民百姓  首先我們來了解是平民百姓的夜生活,我國是農業國家,所以老百姓大多是農民,他們的夜晚生活是沒有那麼輕鬆了,男人日出而作,日落而不能息的,晚上要修理損壞的農具,對農作物進行必須的加工整理。而農婦們要在夜晚在紡棉花,做針線活,洗洗衣服染布,在古代老百姓是比較貧窮的,一般家庭是點不起油燈,所以婦女練就了在黑暗裡做活的本事。
  • 古代青樓女子是怎樣避孕的?古代方法喪失人性,女子吃盡了苦頭
    在古代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女子群體,她們利用出賣自己的身體來賺錢,這個群體就是古代的妓女,其實哪怕是在如今這個開明的社會中,也是存在一些妓女的,只不過在現代社會,這種行業是違法的,但是在古代的時候確實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