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鐘錶、手機的古代,古人是如何看時間的?

2021-01-11 90秒文史說

生活於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是幸福的,各種高科技產品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就拿看時間來說,我們想要知道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什麼手錶啊,手機啊,電腦啊,都可以準確的告訴我們時間,但是在古代呢,古人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呢?

今天,作者為大家分享一些古代的計時方法,看看有哪些驚嘆到了你?

太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太陽可以說是一種最簡單、最原始的看時間方式了,這也形成了古時候人們的勞作規律。太陽升起了,該起床了,開始一天的勞作,日中,就到中午了,待到日落,就該歇息了。

但是,看太陽始終是一種粗略的看時間工具,很多情況下不可行,所以我們需要更精確的看時間工具。

日冕

日晷,又稱「日規」,是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並劃分時刻,說白了就是用石頭雕一個帶刻度的圓盤,刻上不同的時辰,中間樹一個木棍,太陽照射木棍的影子到哪兒了,就是幾點了(有點鐘表的感覺)。

日冕的出現,就比單純的看太陽精確多了。

圭表

和日冕不同,圭表則是利用太陽影子的長度來判斷時間的。我們經常說「立竿測影」,就是把一根杆子放在地上,在正午的時候去測量它的影長,從而確定方向、時間、節氣。

看了上面三種方法,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通過對太陽的利用,確實可以實現粗略的時間觀測,但如果是晚上或是陰天,古人該如何來看時間呢!」要不怎麼說古人是富有智慧的呢,當然有辦法:

滴漏

這就是銅壺滴漏,由兩個以上的銅製水壺組成,置於臺階或架上,均有小孔滴水,最下層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劃分一百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度,以表示時間。可以說,銅壺滴漏使無形的時間轉化成了有形的尺寸!

沙漏

沙漏也叫沙鍾,它是根據流沙從一個容器漏到另一個容器的數量來計量時間。這種沙漏脫離了輔助的天文儀器,已經獨立成為一種機械性的時鐘結構。由於無水壓限制,沙漏比漏刻更精確。

渾天儀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天儀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表。它們是我國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所制的。

利用齒輪與設計巧妙的水力「滴漏」,帶動渾象繞軸旋轉,使渾象的轉動與地球的周日運動相等,渾象每轉一圈,也就等同於天體自轉一圈。

儀器上分別裝有日、月兩個輪環,用水輪驅動渾象。渾象每天轉一周,日環轉1/365周,儀器還裝有兩個木偶,分別擊鼓報刻,是一座上狹下廣的木建築。

水運儀象臺

這是計時機械史上一項重大創造。這臺水運儀象臺高三丈五尺餘,寬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狹下廣的木建築。臺的下層有提水裝置,由人力推動河車,帶動升水上輪和下輪(筒車),將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臺中平水壺保持水位恆定,並通過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樞輪(水輪)上的受水壺流洩恆定流量的水,推動樞輪。樞輪通過傳動齒輪帶動晝夜機輪、渾象和渾儀。

大明燈漏

1276年,中國元代的郭守敬製成大明燈漏。它是利用水力驅動,通過齒輪系及相當複雜的凸輪機構,帶動木偶進行「一刻鳴鐘、二刻鼓、三鉦、四鐃」的自動報時。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計時器的發展,經歷了由粗略到精確,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無不體現著古人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令人神往!

讀者們,關於古代的計時儀器,大家還知道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如果喜歡本文章,歡迎轉發收藏哦~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鐘錶,夜晚是如何計算時間的?
    古人沒有鐘錶,白天可以利用「日晷」,根據太陽投射在立於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標誌刻度的圓盤上的石針的影子的指向來確定白天的時間。那麼到了晚上的時候,沒有了太陽,人們如何來確定時間呢?
  • 《長安十二時辰》,沒有鐘錶、手機,古人如何知道時間?
    日升月落,我們每天都經歷著時間的流逝,在古代,人類是用什麼方法計量時間?通過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劇中向人們展現的那些古人計時的智慧。古代計時就是把一天分為子、醜、寅、卯、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十二時辰也就是現在的一天24小時,對應十二地支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而日晷就是中國古人利用光影來計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器。
  • 古代沒有鐘錶,古人都用什麼工具來分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
    鐘錶是我們現代人司空見慣的時間工具,幾乎每家都會有一個鍾或手錶,發展至今天,鐘錶越來越小型化,各種奢侈表,名表充斥著市場,電子鐘也大行發展,極大的方便了人們。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更夫打更,「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都成更夫的代名詞了,打更其實就是報時,晚上七點打「落更」,「二更」為晚上九點,「三更」為晚上十一點,「四更」為凌晨一點,「五更」為凌晨三點。
  • 古代沒有鐘錶,人們是如何精確掌握時間的?
    今往古來來說說古代沒有鐘錶,人們是如何精確掌握時間的?古代沒有現代的機械錶、電子表、石英表,但是也有計時器,不過精確度不高,達不到現代人對於時間掌握程度的要求罷了。目前經科學發掘出土、有準確年,為了適應生活和生產的需要,根據晝夜的交替,逐步形成各種計時的方法。
  • 沒有鐘錶古人怎麼計時? 古人的計時方法有哪幾種?
    沒有鐘錶古人怎麼計時? 古人的計時方法有哪幾種?時間:2016-12-13 11:02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沒有鐘錶古人怎麼計時? 古人的計時方法有哪幾種? 在沒有手錶也沒有掛鐘的古代,人們怎樣計時呢?
  • 古人沒有手錶,是如何準確判斷時間的?
    但其實答案應該是時間。目前已知的所有人類活動,最重要的一個標籤就是時間,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不信咱們就先來辯辯。時間是人類發明的最偉大切萬能的計量單位,人們才剛剛從猿類生物進化為類人猿的時候,那時候的行為和猿類沒有任何區別。對於他們的生命來說,就只有兩個意義,一個是食物,而另一個就是繁殖。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的任務了。
  • 古代沒有鐘錶,中國人如何計時?原來最早的鐘表就是宇宙!
    有了時間的概念之後就需要建立時間的分野。那麼,中國的老祖宗最開始用什麼測定時間的?當我們了解完了之後,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所謂時間的模型其實就是宇宙的運行!那麼,我們看,這不就是最早的鐘表錶盤的模型嗎?只是將幹支刻度變成了數字刻度。陰天了怎麼辦呢?那麼,儘管我們老祖宗上面的一系列發明很了不起,但是,一切都是建立在有太陽的基礎上,一旦陰天了怎麼辦呢?但是這也難不倒我們聰明的古代中國人。
  • 在沒有暖氣的古代,古人是如何過冬的?
    家裡沒有暖氣的 空調開了嘛?古代人是如何度過這難熬的冬季的?平常百姓家,沒有能力建椒房,便用土坯建房,摻雜一些穀殼、麥秸等,與此原理相近;不僅成本低廉,也能保溫防寒。
  • 「一寸光陰,一寸金」跨越歷史的長河,探尋古人是如何記錄時間?
    時間最早是無形的,在最開始的原始時期時間對於當時的人類來說還是一種模稜兩可的存在;原始的人類想法也是簡單的,宇宙的浩瀚無窮不禁引起了人類的思考。後來在社會的進步人類發展過程中記錄時間的工具「鐘錶」誕生了,但在沒有鐘錶之前人類是怎麼樣記錄時間的?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這法子,厲害了!
    古人的智慧到底有多厲害?今天我們又領教了「一招」!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是沒有漢語拼音的,不止是很早以前沒有,就連清朝都沒有!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 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你都無法想像
    在此之前,人們正處於沒有電力的時期。那麼在沒有電的古代,太陽下山後,古人們一般都幹啥呢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你都無法想像古代太陽落山的時候,整個世界都黑了。人們不得不回家自己睡覺。所以當人們注意日出和日落時,雖然可以用燃油蠟燭照亮,但是當時這些東西都是稀有的東西。黑夜之後,窮人早睡,富人蠟燭照明,古人還有夜生活。
  • 古代的更夫是如何判斷時間的?他們除了打更,還有項更重要的任務
    鐘錶,是現代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計時器,有了鐘錶,生活才有了規律,秒針分針滴答滴答的走著,時間流逝,才有了昨天今天和明天。但是在古代,鐘錶可是奢侈品,在鐘錶還無法量產的千年前,人們生活中的計時器就是更夫。每到夜晚來臨時,就會有打更的聲音傳來,告訴人們現在是幾點了,更夫們的工作其實非常辛苦,他們除了報時,在歷史上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大家知道是什麼嗎?
  • 你知道沒有發明鐘錶之前,古人都是怎樣看時間的嗎?
    鐘錶發展史歷史久遠,很多標誌性的事件我們了解得不那麼清楚,這次有幸得到一位鐘錶愛好者楊秀煌先生為我們提供了一份珍貴的資料,上面記載了關於鐘錶王國大事記的詳細情況。鐘錶王國大事記公元前700年文獻記載日晷出現,但傳說中公元前二千年已有日晷
  • 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
    古人會玩兒在沒有電的古代,太陽下山後,天地間一片漆黑,古人們一般都幹啥呢?若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那古人無心睡眠的漫漫長夜,他們是怎麼打發的呢?入夜之後,窮人早睡,富人還可以用蠟燭油燈照明,許多古人也有夜生活。
  • 沒有鐘錶之前,人類是怎麼知道時間的?30000年前的人這樣做
    令人吃驚的是,我們的祖先似乎很早就有了時間意識,而月亮就是最天然的鐘表。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從這些詩詞中不難看出,各個時節的月亮各不相同,古往今來的人也對月亮寄以深厚的感情。 直到今天,農業生產活動中的人們仍然會以月亮的陰晴圓缺為標準,這同樣得益於古代科學家的目擊探索
  • 沒有鐘錶之前,人類是怎麼知道時間的?30000年前的人這樣做
    令人吃驚的是,我們的祖先似乎很早就有了時間意識,而月亮就是最天然的鐘表。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更是在《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中感嘆「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 古人怎麼研究天體?中國古代天文儀器大盤點
    在古代,天象變化是人們生活中決議婚喪嫁娶、破土動工、慶典儀式、行軍打仗等重大事件的重要依據。而古代的天文學家也會將天象的變化,與帝王的降生、國家的禍福聯繫在一起。但是,那時的古人並沒有天文望遠鏡、衛星等精密的高科技儀器設備。那麼,古人到底是如何觀測計算天象的呢?
  • 中國古代是怎麼計時的呢?看看中國這些古老的「鐘錶」
    我們在看古典小說時經常看到,幾時幾刻,幾更造飯,幾更出兵,皇上也是幾更上朝,受百官朝賀,死刑犯一般又是在午時三刻斬首,《紅樓夢》紅豆詞中也有「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還有許多,不一而足。
  • 古代人通過什麼來測量時間?古代智慧的結晶
    時間,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非常重要,時間清楚的表面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是有條不紊的,而恪守時間就是使人信任的前提,準時辦事,恪守時間,往往就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我們平時可以通過鐘錶,手機,電腦等方式知道時間。
  • 古人是如何知道時間的?他們對月亮的精準判斷,超越人類科技
    然而在這短短的時間裡,人類是如何超越其它動物而一下成為地球上最為聰明的動物的呢?曾有研究人員猜測,這可能是外星人的傑作,可能有外星人進入地球,在數以億計的動物中選擇了人類。 然後,這些外星人將先進的基因植入了人類的大腦中,才使得人類能在大千世界中脫穎而出,使得人類能夠有如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