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鐘錶,夜晚是如何計算時間的?

2020-11-23 騰訊網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時」字表示。即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每一時刻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這十二時辰與現今計時法的關係是:子時--23點至1點,丑時--1點至3點,寅時--3點至5點……以下依此類推,亥時是現時的21點至23點。

古人沒有鐘錶,白天可以利用「日晷」,根據太陽投射在立於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標誌刻度的圓盤上的石針的影子的指向來確定白天的時間。那麼到了晚上的時候,沒有了太陽,人們如何來確定時間呢?

古人夜間計時一般來說有3種方法:

1、「漏刻」計時

漏是指計時用的漏壺,刻是指劃分一天的時間單位,它通過漏壺的浮箭來計量一晝夜的時刻。最初,人們發現陶器中的水會從裂縫中一滴一滴地漏出來,於是專門製造出一種留有小孔的漏壺,把水注入漏壺內,水便從壺孔中流出來,另外再用一個容器收集漏下來的水,在這個容器內有一根刻有標記的箭杆,相當於現代鐘錶上顯示時刻的鐘面,用一個竹片或木塊託著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蓋的中心開一個小孔,箭杆從蓋孔中穿出,這個容器叫做"箭壺"。

隨著箭壺內收集的水逐漸增多,木塊託著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從蓋孔處看箭杆上的標記,就能知道具體的時刻。漏刻的計時方法可分為兩類:洩水型和受水型。漏刻是一種獨立的計時系統,只藉助水的運動。後來古人發現漏壺內的水多時,流水較快,水少時流水就慢,顯然會影響計量時間的精度。於是在漏壺上再加一隻漏壺,水從下面漏壺流出去的同時,上面漏壺的水即源源不斷地補充給下面的漏壺,使下面漏壺內的水均勻地流人箭壺,從而取得比較精確的時刻。

不過這種方法一般是皇室和貴族才用的。也是朝廷為了研究和使用「黃曆」曆法而必備的設施。

2、「動物報時」

「雞鳴」是最古老的晚上確定時間的方法,在農村一直沿用至今。它是根據土「公雞打鳴」(而不是雜交雞和養殖場的雞)的晚上打鳴規律性而確定晚上時間的。一般有「雞叫三遍」之說,雞正半夜是不叫的,過了半夜多一點雞叫表示子時三更,第二遍寅時四更,第三遍則天要明了——辰時五更。「夜有五更」就是這樣來的。

3、「星象定時」

這種方法比用動物報時的方法更加古老,它是根據月亮和星星的晚上位置變化來確定晚上時間階段的。根據月亮有「初一升初二長,初三初四見月亮」「二十八九月亮一扭」開始計算時間,一般由「十五月中天」,「二十二三,月亮落在正南」等計算夜間時間,到了冬天還有「參落正南」——半夜之說(參指三星)。另外,根據北鬥星在每個季節的晚上轉動位置則更是古代晚上報時和研究四季的重要方法。北鬥星在春分和秋分、冬至和夏至的黃昏6點和早6點位置和晚上12點的位置——卯時、申時和子時是十分準確的,北鬥七星正好在正東西和正南北方位。夜行的人們經常根據季節看北鬥七星的位置判斷夜間的時辰應該是什麼時間,所以古人有「鬥轉星移」一整套夜觀天象之術。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鐘錶,中國人如何計時?原來最早的鐘表就是宇宙!
    有了時間的概念之後就需要建立時間的分野。那麼,中國的老祖宗最開始用什麼測定時間的?當我們了解完了之後,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所謂時間的模型其實就是宇宙的運行!那麼,我們看,這不就是最早的鐘表錶盤的模型嗎?只是將幹支刻度變成了數字刻度。陰天了怎麼辦呢?那麼,儘管我們老祖宗上面的一系列發明很了不起,但是,一切都是建立在有太陽的基礎上,一旦陰天了怎麼辦呢?但是這也難不倒我們聰明的古代中國人。
  • 古代沒有鐘錶,人們是如何精確掌握時間的?
    今往古來來說說古代沒有鐘錶,人們是如何精確掌握時間的?古代沒有現代的機械錶、電子表、石英表,但是也有計時器,不過精確度不高,達不到現代人對於時間掌握程度的要求罷了。目前經科學發掘出土、有準確年,為了適應生活和生產的需要,根據晝夜的交替,逐步形成各種計時的方法。
  • 沒有鐘錶、手機的古代,古人是如何看時間的?
    就拿看時間來說,我們想要知道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什麼手錶啊,手機啊,電腦啊,都可以準確的告訴我們時間,但是在古代呢,古人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呢?今天,作者為大家分享一些古代的計時方法,看看有哪些驚嘆到了你?太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太陽可以說是一種最簡單、最原始的看時間方式了,這也形成了古時候人們的勞作規律。
  • 古代沒有鐘錶,古人都用什麼工具來分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
    鐘錶是我們現代人司空見慣的時間工具,幾乎每家都會有一個鍾或手錶,發展至今天,鐘錶越來越小型化,各種奢侈表,名表充斥著市場,電子鐘也大行發展,極大的方便了人們。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更夫打更,「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都成更夫的代名詞了,打更其實就是報時,晚上七點打「落更」,「二更」為晚上九點,「三更」為晚上十一點,「四更」為凌晨一點,「五更」為凌晨三點。
  • 古代的更夫是如何判斷時間的?他們除了打更,還有項更重要的任務
    鐘錶,是現代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計時器,有了鐘錶,生活才有了規律,秒針分針滴答滴答的走著,時間流逝,才有了昨天今天和明天。但是在古代,鐘錶可是奢侈品,在鐘錶還無法量產的千年前,人們生活中的計時器就是更夫。每到夜晚來臨時,就會有打更的聲音傳來,告訴人們現在是幾點了,更夫們的工作其實非常辛苦,他們除了報時,在歷史上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大家知道是什麼嗎?
  • 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你都無法想像
    在此之前,人們正處於沒有電力的時期。那麼在沒有電的古代,太陽下山後,古人們一般都幹啥呢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你都無法想像古代太陽落山的時候,整個世界都黑了。人們不得不回家自己睡覺。所以當人們注意日出和日落時,雖然可以用燃油蠟燭照亮,但是當時這些東西都是稀有的東西。黑夜之後,窮人早睡,富人蠟燭照明,古人還有夜生活。
  • 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
    古人會玩兒在沒有電的古代,太陽下山後,天地間一片漆黑,古人們一般都幹啥呢?若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那古人無心睡眠的漫漫長夜,他們是怎麼打發的呢?入夜之後,窮人早睡,富人還可以用蠟燭油燈照明,許多古人也有夜生活。
  • 「一寸光陰,一寸金」跨越歷史的長河,探尋古人是如何記錄時間?
    時間最早是無形的,在最開始的原始時期時間對於當時的人類來說還是一種模稜兩可的存在;原始的人類想法也是簡單的,宇宙的浩瀚無窮不禁引起了人類的思考。後來在社會的進步人類發展過程中記錄時間的工具「鐘錶」誕生了,但在沒有鐘錶之前人類是怎麼樣記錄時間的?
  • 古代人通過什麼來測量時間?古代智慧的結晶
    時間,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非常重要,時間清楚的表面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是有條不紊的,而恪守時間就是使人信任的前提,準時辦事,恪守時間,往往就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我們平時可以通過鐘錶,手機,電腦等方式知道時間。
  • 沒有鐘錶古人怎麼計時? 古人的計時方法有哪幾種?
    沒有鐘錶古人怎麼計時? 古人的計時方法有哪幾種?時間:2016-12-13 11:02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沒有鐘錶古人怎麼計時? 古人的計時方法有哪幾種? 在沒有手錶也沒有掛鐘的古代,人們怎樣計時呢?
  • 古代如何打更,又是怎樣確定幾更幾點的時間?
    什麼是「打更」打更「打更」是古代中國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更」是計量夜晚時間的一種獨特計時法它把一個夜晚分成五個部分,稱為「一更」、「二更」……直到「五更」,由專門的人員在特定的時間點進行擊柝振鈴,人們此時的時間。很多大一點的市鎮還建有專門的樵樓,用撞鐘、擊鼓來報更次;而小一點的地方,則多以「更夫」巡迴於大街小巷,在擔負巡夜的同時,報告夜時,使市民皆知暑刻蚤晏之節。古代雖然將一個夜晚分為五個更次,但一夜需要敲梆六次。
  • 在沒有望遠鏡的古代,祖衝之是如何準確計算出「日食月食」的
    古代沒有精密儀器?電腦是不是更不可能呢?因為他應用了中國古代的「轉曲為直」的觀念,將許多完整的等腰三角形以圓的形狀放置在同一中心點。並且數字越多,圓就越標準化,以便用等腰三角形的底邊長來求圓的周長,用周長的值來計算現實中放不下的大圓(因為圓越大,周長就越精確)。這比傳統的直接測量圓周長的計算要先進得多。
  • 時間存在嗎?鐘錶上的時間並不存在,鐘錶外的時間客觀存在
    有人說時間只不過是人類所發明的一種計量方法,一分一秒都不過是人類所設定的罷了,這種說法沒有錯,但卻混淆了概念,鐘錶上的時間與鐘錶外的時間並不是一回事。我們日常所談論的時間,往往指的就是鐘錶上的時間,當我們想要知道時間,也會很自然地拿出手機,這使我們誤會了時間就是我們在鐘錶和手機上看到的東西,但實際上我們所看到的不過是一種人類所發明的計量方法,我們習慣性地將這種計量方法稱之為「時間」,而當我們開始談論真正的時間時,我們會將兩者混為一談,自信滿滿地說:「時間並不存在,它只是一種計量方法」,其實完全是兩回事。
  • 六年級奧數-小學生的疑難雜症-鐘錶上時針與分針成角度的計算
    同學們好,上次我們分享了一篇關於鐘錶數學問題中的「鐘錶快慢問題」也就是經常會遇到的壞鍾問題,當然壞鍾問題還有很多種形式,我們會在下次分享中把壞鍾問題再單獨做一次總結。這次我們要分享的是鐘錶數學問題中,時針與分針成角度的計算方法。
  • 中國古代是怎麼計時的呢?看看中國這些古老的「鐘錶」
    圭表說明在古代雖然不像現在能隨時看看鐘表手錶甚至手機等知道時間,但也有量度時間的辦法。那古代是怎麼計時的呢?根據相關資料,中國古代計時器的創始時間不晚於戰國時代(公元前476~前222)。有根據日影長短及方向測定時間的圭表、日晷,有利用流體力學原理製作的刻漏(用水)和沙漏,有採用機械傳動的渾天儀、水運儀象臺等。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儀器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前者稱為圭表,用來測量日中時間、定四季和辨方位;後者稱為日晷,用來測量時間。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記載。
  • 鐘錶的故事——山師附小2020級2班家長講壇
    孩子們,你們知道人類最早是用什麼來計算時間嗎?世界上最古老的鬧鐘長什麼樣?世界上最大的建築鐘樓在哪個國家?......為了更好地讓孩子們了解鐘錶的發展史、懂得時間的寶貴,11月25日下午,李雋向的媽媽為一年級二班同學們帶來了家長講壇——鐘錶的故事。
  • 動物準時上床,準時睡覺,沒有表動物如何知道時間變化?
    到底動物們有沒有時間觀念?每一個生命體內都有一個「鐘錶」,控制著它們適應地球晝夜變換,做出相應的行為。人類通過一些客觀的方式來記錄時間的流逝,但動物並不像人那樣知道具體時間,但確知道什麼時間幹什麼事。例如,家裡養雞的同學,有沒有發現,到了傍晚,所有雞都主動歸窩,清晨公雞準時打鳴。這說明啥,是表明動物明確知道時間嗎?
  • 強達鐘錶——最早人類是怎麼計算時間的?法國早期落地鐘有多美?
    此表只有一根時針而沒有分針,誤差也很大。據說這個古董寶貝現保存在美國的某博物館。自1550年起,因宗教信仰不同而被法國人驅逐的教徒難民陸續抵達日內瓦。這些人中不乏有制表技術高超者,為瑞士提供了精湛的專業技術。使鐘錶手藝與當地金銀工藝相結合,促進了鐘錶藝術的發展。
  • 人類計算數字常用「十進位」,為何計算時間卻是「六十進位」?
    人類計算數字常用「十進位」,為何計算時間卻是「六十進位」?正如標題中的問題那樣,我們人類在學習數學的時候,使用的都是「十進位」,也就是逢十進一。後來人類發明了計算機,為了便於計算機「理解」,便讓計算機使用了只有「0」和「1」的「二進位」。
  • 【巴塞爾鐘錶專題】調到「北京時間」
    據說此次參加巴塞爾鐘錶展的媒體有近三千家,其中中國媒體就超過千家。在更為「圈子化」的日內瓦鐘錶展,六年前還沒有大陸媒體,今年已有三十多家媒體獲得了邀請。「這表不貴啊」巴塞爾鐘錶展媒體中心的工作電腦區,一般只有歐洲語言的輸入法設置,第一天的時候需要手動添加中文輸入法。三天後,在每一臺電腦前坐下,語言欄裡都找到中文。「感謝中國媒體。」浪琴CEO霍凱諾一邊展示他索伊米亞系列腕錶在中國的增長圖,一邊說,「當然,也是中國的消費者有這個需求。」巴塞爾的中國客戶們如何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