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汽車智能化發展趨勢已經勢不可擋,各家車企都在發力研發智能互聯繫統。在這樣的趨勢推動下,汽車中控屏也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娛樂和輔助工具,逐步完成角色轉換,從邊緣走向核心。
從無到有 原始進化
上世紀90年代,汽車機械技術發展到了一個高潮,奔馳、奧迪等走在當時汽車工業最前列的幾大廠家實力旗鼓相當,「軍備競賽」打得難解難分,亟需一個新的突破口。
在這個時候,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或者說是手機的發展,給各企業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到了世紀之交,手機上出現了點陣式液晶屏幕,屏幕技術在一點點的發展起來,這使各汽車企業看到了全新的突破口。作為行業先驅的奔馳將屏幕置入中控臺,中控屏逐漸在豪華車上普及開來。
但那個時候,中控屏雖然讓人眼前一亮,存在感很強,但功能很弱。例如,當時的奔馳W140,是毋庸置疑的豪華車代名詞。即便如此,全車最大的屏幕也就是位於空調上方的蓋子後面,車載電話上的黑白點陣屏幕。可以說這個屏幕並沒有太大的實際功能,是一個增強高級感的「邊緣配置」,可有可無。
但是,沒用太久,奔馳就在屏幕上實現了一次質的飛躍。作為當時的先驅,奔馳成功將彩屏裝在了汽車上,並加入了多個媒體按鍵以操控,插入SIM卡可以打電話,還具備導航功能。當然,在GPS還沒有民用的情況下,導航精度就不用有太高奢望了。
同一時期,其餘廠商也開始在紛紛在中控屏方面下功夫,一場「中控屏」競賽即將開始。
交互升級 多功能化
大約從2006年開始一直到2012年,去除按鍵的手機陸續普及,屏幕的發展正式邁上了快車道。在頂尖的汽車設計師們的推動之下,汽車中控屏的發展也愈發成熟,從豪華車慢慢下探到了普通家轎。
這段時間,中控屏的功能也更加豐富和強大。由於GPS的推廣,定位更加準確,中控屏作為整個導航系統的終端,開始真正意義上發揮出輔助駕駛的功能。
此外,多媒體娛樂功能也更強大。藍牙的出現也讓車與手機等移動電子設備開始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在操控方面,雖然物理按鍵依舊是主流,但無論從觀感還是觸感,體驗都更上層樓。
當手機進入觸屏操控時代,並且智能升級的時候,汽車中控屏也亦步亦趨,緊隨發展。
當看到手機屏幕被劃來點去,為人們帶來極大便利和歡樂的時候,某高科技公司的領導人動起了「歪腦筋」,他想把整塊屏幕搬到汽車裡面去,將汽車變成一個「移動的智慧型手機」,通過它可以掌控汽車的所有功能,並為將來的高級自動駕駛做準備。
這個人就是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2012年他正式推出了特斯拉Model S。該車配備一塊17寸大屏,全面取代了中控屏的物理按鍵。從特斯拉開始,大觸控屏就成了車輛現代化交互的一個象徵。
移動互聯 智在未來
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車聯網應用也越來越普及,中控屏承載的功能隨之越來越多。
傳統的導航功能更加強大,自主導航、呼叫中心導航、POI查詢、行車路線規劃、實時路況等功能陸續實現。娛樂功能更是不用多說,聽音樂、看影視劇完全不在話下,甚至可以用於打遊戲。倒車影像、遠程控制、車輛狀態參數查詢、遠程診斷、緊急救援……中控屏也開始為安全駕駛帶來更多保障。
語音交互系統的出現更是中控屏操作的一次革命性升級,這意味著中控屏控制將逐漸脫離「觸碰」操作,更加便捷,也減少了在行駛途中操作中控屏帶來的危險,毫無疑問,這是未來中控屏操作的一大主流。
另外,近年來出現的多屏互動的功能讓汽車變得更具有開放性,可以實現更多功能。
不可否認的是,中控屏將在未來的汽車智能化時代佔據核心位置,成為車輛的「信息中心」和「指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