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變化,在2050年可能出現的7種常規食物

2020-08-10 集集屋

我們常常聽聞地球資源是有限的,而更為糟糕的是,地球上的人口正在不斷的增長當中。據估計,到了2050年,地球上的人口將達到90億。因此,我們可以預想到,到那個時候,地球的資源將變得多麼的寶貴,人們的食物或許也將變得不再足夠。不管是因為飢餓還是新鮮感或其它因素,我們都可以預想到了未來,我們將可能開始進食一些曾經並不那麼受歡迎的東西。這今天這篇文章中,小編就為你帶來了,隨著時代的變化,在2050年可能出現的7種常規食物。

1、一些水母品種

當然,大部分的水母都是有毒的,通常比較受我們歡迎的水母是海蜇。但是,並不是每個地方的人都會吃海蜇,對於不少外國人來說,他們根本就不敢吃海蜇這種食物。但是,根據英國的未來食品報導,未來水母將變得大受歡迎。在未來的三十年內,由於更溫暖的酸性海洋的出現,人類對沿海地區的破壞,以及過度捕魚,世界將面臨大規模的水母入侵。

澳大利亞和日本的行業研究人員正在對各種水母進行研究,以了解它們的可食用價值。結果證明,一些可食用水母實際上對人體是非常有益的,它們充滿了營養和維生素。而對於一些有毒的品種,丹麥的科學家也已經開發了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據說,乙醇可以使這種低卡路裡且無味的生物變成脆脆的薯條。因此,可以預想到的是,到了2050年,一些水母的品種將成為市場上最常見的一種食物。

2、昆蟲食物

到了2050年,因為人口劇增,加上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一些肉類食物將會消失或出現緊缺。因此,人們可能不得不去開發一些其它有營養的食物。而富含高蛋白質的昆蟲,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事實上,在世界各地的一些飲食文化中,已經存在了一些進食昆蟲的習慣。例如非洲的毛毛蟲,亞洲一些地區的蝗蟲,以及墨西哥的蠕蟲。但就全球範圍來看,這顯然是一個小眾的飲食文化。而到了2050年,昆蟲飲食或將成為一個涵蓋了1400種可食用種類的龐大文化。到時候,它們可能會被視為如許多牲畜一樣的美味佳餚。

對於昆蟲的研究表明,它們是地球上最可持續的食物來源之一。大多數昆蟲種類的營養價值與牲畜肉差不多,它們還包含了諸如鐵和鋅等豐富的微量營養元素。

3、「Alcosynth」特殊酒精

大多數的人都有喝醉酒過,並且並不喜歡這種感覺。而且因為醉酒的原因,在世界範圍內為許多家庭和諧、人員健康和社會安定造成了不少不良影響。然而,在2014年,英國一所大學的大衛·納特教授發明了一種叫「Alcosynth」的特殊酒精。這種酒精和傳統酒精不同,它同樣可以帶來醉酒,但是又不會讓人們出現宿醉的效果。

這項研究得到了2600萬美元的投資,並且研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據報導,這種化合物比傳統酒精安全一百倍。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可能會成為未來酒精市場的主流。

4、聲波強化食品

聲波強化食品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未來,很遙遠。但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牛津大學進行的一項叫做「苦樂參半」的研究發現,音樂會影響大腦,從而改變我們對食物味道的認識。例如,低沉的黃銅聲音會使東西更苦澀,而鋼琴或鈴鐺上彈奏的高音調會使聲音更甜。

科學家們相信,增強聲音的美食可能對健康有益。而在未來,人們可以通過音樂來改變人類飲食,從而使食品的攝入減少。

5、可食用水瓶

塑料對於大自然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科學家甚至聲稱其會帶來800萬種汙染。但是,倫敦的一家初創公司已經想出了一種方法來應對這種情況。他們發明了一種使用藻類凝膠製成的水容器。這是一種100%可溶解的生物詳解材料,你甚至可以將其吃進肚子裡。它可以被製造成一口一個的圓形大小,未來或許將替代現在所使用的塑料瓶。考慮到如今環境汙染的危害逐漸顯現,在30年後,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的材料將成為主流。

6、人造肉

肉類行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比所有運輸方式都要更多,如果人口增加,畜牧養殖將面臨嚴峻考驗。但是,2012年,荷蘭的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運用牛細胞培育出了人造肌肉組織。這種實驗室培育的肉可以節省更多的資源和金錢,也可以減少90%左右的溫室氣體排放。當然,大眾市場實驗室的肉還不夠完美,科學家們還在研究如何為它們補充脂肪和結締組織。但這種食物的優點眾多,相信未來成為主流食物的可能性很大。

7、藻類

人口的不斷增長預示著,世界必須提供更多潛在的可食用食物。而藻類就可能成為一大選擇。這種豐富的資源或許可以解決地球上食物短缺的問題。當前世界上有超過10000種海藻,它們可以將大約50%的氧氣釋放到空氣中。未來藻類食物很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養殖業。而且,科學家們發現,藻類食物的蛋白質是陸地大豆的7倍。

雖然,30年的時間很是漫長,但時代一直都在不斷發生著變化,我們完全有理由對未來產生諸多的暢想。但不管怎麼說,活在當下的我們,如何珍惜現在,愛護我們的地球,才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編輯|阿狸

相關焦點

  • 到了2050年,你吃的更多食物可能來自海洋
    作者:唐一塵到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產量或增加2100萬~4400萬噸——佔本世紀中期餵養98億人口所需肉類總增幅的12%~25%。在可持續糧食生產中實現這一增長將取決於各種因素,包括政策改革、技術創新和未來需求。相關論文8月19日刊登於《自然》。隨著全球糧食需求不斷增加,供應能否持續增長一直是一個嚴重問題。
  • 2050年,人類可能會面臨這5種糟糕的局面
    從90年代初,到21世紀初,再到2020年,我們見證了人類社會巨大的科技革新、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人類的未來更趨向於智能化,到本世紀中葉,我們可能會有自動駕駛汽車、更廣泛的網際網路接入和半智慧機器人。那麼再過30年,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 未來食物:隨著人類的發展,未來人類社會可能出現的6種特別食物
    但是,如果讓我們去想像未來的食物,是不是也可能會出現一些讓我們感到陌生和奇怪的食物呢?這種情況是很有可能發生的,因為如今世界人口正在不斷增長,而我們正在尋找具有可持續的食物來源。所以,讓我們幻想一下,在三十年後,甚至五十年後,這個星球上可能會出現什麼食物吧。今天,小編就要和你談談,隨著人類的發展,未來人類社會可能出現的6種特別食物。
  • 未來食物:隨著人類的發展,未來人類社會可能出現的6種特別食物
    但是,如果讓我們去想像未來的食物,是不是也可能會出現一些讓我們感到陌生和奇怪的食物呢?這種情況是很有可能發生的,因為如今世界人口正在不斷增長,而我們正在尋找具有可持續的食物來源。所以,讓我們幻想一下,在三十年後,甚至五十年後,這個星球上可能會出現什麼食物吧。今天,小編就要和你談談,隨著人類的發展,未來人類社會可能出現的6種特別食物。
  • 2050年的地球,或出現這4大問題,人類怎麼提前預防?
    2012年瑪雅文明預測人類即將要迎來世界末日,轉眼已經到了2020年,人類仍然在地球上生存,有科學家卻預感人類到2050年的時候,人類不再是地球的領導人,地球上的一切將會發生巨大變化,那麼在2050年將會發生什麼呢?
  • 國際最新研究:到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產量或增逾兩千萬噸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可持續性研究的論文指出,到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產量或增加2100萬-4400萬噸,這將佔到本世紀中期餵養98億人口所需肉類總增幅的12%-25%。在可持續糧食生產中實現這一增長將取決於各種因素,包括政策改革、技術創新和未來需求。
  • 2050年前,人類要麼進入前所未有的光明時代,要麼消逝在至暗之中
    文|何啟真現在,人類尚且生活在人間,在未來2050年前,人間將不復存在,要麼進入天堂時代,要麼進入地獄時代。我們將告別現有認知下的世界人類將進入一個可能走向兩極的全新紀元。不要認為這完全不可能,因為科技的成指數進步,在30年內保守估計能夠對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20-30年,在多出的二三十的時間足以迎來技術的二次飛躍。隨著壽命的不斷延長,未來技術的更快發展,在發展中有足夠的時間來突破技術瓶頸,出現技術爆炸,人類個體生命將接近永生。
  • 《自然》:人口壓力效應凸顯 2050年全球糧食系統對環境的影響最高...
    而隨著世界人口到2050年將達到100億,未來20年糧食系統的環境成本可能會上升90%。根據周三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份報告,這將超過所謂的「行星邊界」——即人類活動可能使地球生態系統不穩定的程度。該研究分析了幾種可以減少國際糧食系統(為全球人口提供食物所涉及的過程和基礎設施)造成的環境破壞的方案,並發現採用「靈性」飲食——通常稱為「休閒素食」——可以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一半以上。全球糧食系統模型下,研究團隊將2010-2050年的糧食相關環境影響,在五大環境領域進行了量化。
  • 2050年北極海冰可能完全消失,將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在北極的熱量交換、氣候、生態環境中海冰尤其是多年冰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根據動畫顯示,35年以來多年冰消融95%以上,所以專家預測到2050年北極海冰可能將完全消失。北極冰的消失會給地球帶來極端化的氣候,而對於哪些對海冰賴以生存的北極熊更是毀滅性的打擊。
  • 未來的昆蟲食物:在未來,可能會成為常規食物的10種昆蟲
    根據專家的預測,在未來,地球上的人們可能會開始普遍接受昆蟲作為食物。這與地球環境的破壞,人們接受能力的提升有很大關係。更為重要的是,昆蟲營養豐富,而且具有可持續性。富含蛋白質的蟲子是完美的肉類替代品,只要我們能克服它的味道。這不禁讓人開始思考,蟲子的味道究竟如何呢?在未來的肯德基或麥當勞裡,會不會出現炸蟑螂?接下來,讓我們來聊聊未來的昆蟲食物:在未來,可能會成為常規食物的10種昆蟲。
  • 科學家推測:地球氣候在2050年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人類面臨考驗
    來自蘇黎世Crowther實驗室的科學家首次設想了氣候變化在全球範圍內發揮的作用,對未來30年全世界520個主要城市的氣候變化進行了研究預測。世界上的城市環境情況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逐漸遷移。科學家的這些研究表明,未來幾十年地球的生態會發生重大變化,人類將面臨考驗。
  • 最新研究表明,北極夏季海冰很可能在2050年之前消失
    自從1979年開始記錄衛星以來,夏季北極冰的面積減少了40%,體積減少了70%如果排放量仍然很高,則即使在冬季,北極地區也可能會無冰最新研究表明,即使迅速削減了導致氣候危機的碳排放量,現在極有可能在2050年之前使北極夏季海冰消失。
  • 太陽活動極小期可能會持續到2050年,全球氣溫會出現較大變化
    可能有人認為,地球生態氣候的變化是由自身在來決定的,可是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對大自然,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認知之後,我們才發現,影響地球生態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其實是太陽的周期活動。太陽是一顆恆星,它的質量佔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 死海,可能死於2050年
    管理不善、過度開發、氣候變化、水源不足,諸多因素令前景堪憂。她說,隨著氣候不斷變暖,死海蒸發加速。「氣候變化就在這兒,我們看到死海的水越來越少。如果沒有水源補充死海,我們看不到解決方案,這是問題癥結。2013年12月,以色列、約旦和巴勒斯坦在世界銀行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總部籤署一份協議,在約旦境內將建一座海水淡化廠,每年產出8000萬至1億立方米淡水,充作飲用水;另外,從紅海亞喀巴灣汲取海水,經由海水淡化廠和200公裡輸水管道,注入死海。
  • 數字看世界:到了2050年,地球上會發生的10個驚人變化
    今天,就讓我們以數字看世界,看看到了2050年,地球上會發生的10個驚人變化。到了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50%。30年所帶來這樣的變化,其實是非常巨大的。不管你認為全球氣候變化是人為造成的還是自然之所為,這都無關緊要,因為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到2050年,海平面預計將上升30釐米。 如果速率保持恆定,那麼融化的冰原將使海平面升高14釐米,冰川融化的冰蓋將增加7.8釐米,海洋熱膨脹將使融化的冰蓋上升8.9釐米,所有這些總計至少形成30.7釐米的海平面上升。
  • 英國媒體:要想實現2050年目標,中國離不開7種武器,觀點很蹊蹺
    01.中國2050年目標:最關鍵的7種武器先前我國公布了一份2050年軍事強國發展計劃,瞬間引起各國關注,有不少西方媒體認為,若是中國可以順利實現該目標,在軍事裝備領域將完成追趕,起碼可以達到與美比肩的水平,英國媒體特地就此事發表了一篇文章,內容中註明了中國要想在2050年比肩美國,就需要依賴7種武器,這一觀點令不少人感到蹊蹺。02.7種武器究竟是什麼?
  • 2050年後的地球,這5種事物或會消失,讓人類科技更進一步!
    2050年後的地球,這5種事物將會被代替,讓人類科技更進一步!人類高速發展的同時,對這個地球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在2020年許多災難似乎在暗示人類,如果再肆意破壞地球環境,人類將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一些科幻小說作家在不斷揣測未來地球將會是什麼現象,現如今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和100年前的地球也有很大差距,對此科學家推斷30年後的世界將是另一般景象,那麼30年後的世界將會發生什麼呢?
  • 2050年海鮮會成為人類主要食物?糧食報告:人口飢餓問題或解決!
    2050年海鮮會成為人類主要食物?糧食報告:人口飢餓問題或解決!今年疫情在出現之後,一個問題引起了中國網友的關注,那就是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卻時時刻刻都面臨著糧食短缺的問題,甚至很多都需要通過進口的方式來滿足需求。
  • 自然:到2050年海洋食物產量將大增,成肉類供應重要組成
    最新研究顯示,營養豐富且環境危害性較小的海洋食物將成為未來食物供應的重要部分。當地時間8月19日,《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預計,到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產量或增加2100萬噸至4400萬噸,較當前產量增長36%-74%,相當於到那時候養活98億人口所需肉類總增量的12%-25%。論文提到,用地擴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糧食供應,但可能加劇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 2050年,科學家預測的5個變化如果實現,你能接受嗎?
    2050年,科學家認為地球上,將會發生這5個變化!2008年這個年份我們覺得並不遙遠,其實2008年的奧運會已經過去了12年的時間。有科學家指出,2050年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在這一年地球將會發生巨變,人類將不再是地球的主人,取而代之的將是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