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媒體:要想實現2050年目標,中國離不開7種武器,觀點很蹊蹺

2021-01-08 洞察最前沿

自從二戰結束後,世界上可以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早已不再局限於美國,但唯一將核武器應用於戰場上的卻只有美國,這是因為核武器威力過大,一旦真的釋放很容易對地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因此,對於有核國家來說,核武器起到的威懾作用才是最關鍵的,而與核武器站在同一位置的還有航母、五代機等。

01.中國2050年目標:最關鍵的7種武器

先前我國公布了一份2050年軍事強國發展計劃,瞬間引起各國關注,有不少西方媒體認為,若是中國可以順利實現該目標,在軍事裝備領域將完成追趕,起碼可以達到與美比肩的水平,英國媒體特地就此事發表了一篇文章,內容中註明了中國要想在2050年比肩美國,就需要依賴7種武器,這一觀點令不少人感到蹊蹺。

02.7種武器究竟是什麼?

在英國給出的名單中我們看到,排在首位的便是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發射成功率可高達百分之百,構成了我國重要的戰略核力量,專家更是將其稱為「末日武器」,可對12000公裡處的目標實施打擊,而誤差率更是低至100米,超越了美俄。剩餘的便是殲-20、055型驅逐艦、轟-6M、國產航母、殲-15、翼龍無人機,這7種武器可以用來對標美制的戰鬥機、轟炸機、驅逐艦以及無人機、艦載機等。

03.為何英國觀點如此蹊蹺?

但問題是,不論東風-41還是殲-20,其性能在世界範圍內都稱得上領先,2050年趕上美國在意料之中,而為何要將國產航母定位於對標美軍布希號航母呢?要知道,該航母已經在2009年就退役了,除此之外,轟-6M也被認為可以與B-52對標,而美軍還有B-2與B-21,我們拿什麼來對標?最重要的是,我國已經開始研製新一代艦載機,拿隨時會被取代的殲-15去和美國大黃蜂艦載機相比,是否有些不全面?在無人機領域的對比中,提及的翼龍無人機也僅僅是一款用來出口的武器罷了。

據了解,這樣蹊蹺的觀點是出自英國一家著名的媒體,從中可以發現,對方對我國現有的軍事力量有著很不全面的認知,就連已經曝光名稱的遠程轟炸機轟-20都沒有提及,更不用說很可能在2050年之前啟動研製的核動力航母以及新型艦載機。不過,看到英國目前的窘境後也就能理解了,早在先前英國就耗費數十億美元打造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差點耗空國庫,無力再建造配備的艦載機,只能說,或許在英國眼中,殲-15、轟-6M就已經稱得上先進了,起碼是自己現如今無法研製的。

相關焦點

  • 2050,中國要實現什麼目標
    中國夢包含兩個重要的目標點。第一個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目標。第二個也是我們今天所討論的主題,到2050年,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之後,中國能否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因此,這就構成了偉大的中國夢,也構成了中國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 全國人大代表張雷:我對中國2050實現零碳目標充滿信心
    編輯 | 風電頭條 圖南全國人大代表、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昨天晚上,全國人大代表、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在線上媒體交流中表示,《能源法》應該為正在發生的「能源革命」設定一個總體目標,最關鍵的總體目標是為中國實現零碳設立時間表,為應對全球氣候危機作出表率。
  • MPA關注 | 胡鞍鋼教授:2050,中國要實現什麼目標
    第二個也是我們今天所討論的主題,到2050年,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之後,中國能否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因此,這就構成了偉大的中國夢,也構成了中國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對此,「十三五」規劃從幾個方面進行設計,比如說經濟發展,到2020年時中國的GDP總量要達到96萬億元人民幣。事實上,我們已經在2016年實現了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即GDP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今年可以提前實現十七大報告提出的人均GDP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即提前三年完成。
  • 人大代表:2050年或實現零碳目標
    多位兩會代表表示,對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佔比50%以上感到樂觀,其中更有代表展望2050年我國可以實現零碳目標。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認為203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30%的目標不算高,而2050年可再生能源有可能在全國能源結構中佔到一半;全國人大代表,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則認為,將2050年作為零碳達成目標的時間點應該是可行的,而且是機遇大於挑戰。
  • 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盟就更高減排目標達成一致
    歐盟27國領導人11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峰會上就更高的減排目標達成一致,決定到2030年時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要比1990年減少至少55%,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新華社發(歐盟供圖)經過徹夜討論,歐盟27國領導人通過了歐盟委員會關於提高實現「碳中和」中期目標的提議。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在抗擊氣候變化的鬥爭中,歐盟居領先地位。我們決定,到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排放將減少至少55%。」2014年歐盟設定了實現「碳中和」的中期目標,即到2030年歐盟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40%。
  • 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國際社會需同心一致
    聯合國環境發展署的統計顯示,2019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創下了59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歷史新高;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近三年都呈增長之勢,只是在疫情導致出行受限、工業活動迅速放緩的情況下,二氧化碳總排放量才下降了7%。然而,據世界氣象組織的統計,目前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已破紀錄。後疫情時代,全球氣候治理面臨更為艱巨的任務。
  • 研究:為達減排目標,2050年我國需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圖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程婷 圖「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文在寅: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10月28日上午,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國會發表演講時宣布,韓國將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文在寅表示:「同國際社會一起,韓國政府將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能源供應將從煤炭轉向可再生能源,在轉型過程中,政府也會創造新的市場機會、新的行業發展和就業機會。」韓國的經濟體量在全球排名第12位,年度碳排放量為全球第7。
  • 日本宣布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採取措施應對全球變暖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報導,日本政府近日表示,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或能在日本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在他執政後的首場施政演講中宣布了上述目標,他對日本國會議員表示:「我們需要改變思維方式,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全球變暖,這將變革我們的工業結構、經濟和社會情況,並帶來重大增長。」  日本是世界上第五大碳排放國,日本此前的目標是到2050年將排放量減少80%,向英國和歐盟看齊,氣候分析師們將日本此前的這一承諾評為「嚴重不足」。
  • 農業農村部:到2050年,鄉村振興目標全面實現
    ,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全面實現。  魏百剛介紹稱,目前,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明確的7個方面、59項重點任務進展順利,82項重大工程、重大行動、重大計劃有序推進。各地開展了鄉村振興示範引領工作,探索形成了人居環境整治、產業園區帶動、美麗鄉村建設、鄉風文明建設等一批典型範例,鄉村振興開局良好。  一是普遍建立了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領導機制。
  • 2050年中國什麼樣?
    《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國家卷)》2月11日在北京正式出版發行。這是中國第一部全面總結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大型學術論著。《總綱》提出了到2050年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中國要在未來50年的時間內,全面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水平,進入到世界總體可持續發展能力前十名的國家行列。
  • 胡鞍鋼: 中國2050
    這個答案就在於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大國情出發,持續砥礪創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之後,分三步走來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2020年全面建設共同富裕社會、2030全面建成共同富裕社會、2050全面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綠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專家:海南到2050年成為有影響力自由貿易港目標可以實現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消息 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洋浦國際董事長武川在接受衛星通訊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海南到2050年成為有影響力的自由貿易港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
  • 美國哲學家的預判:2050年的中國、美國與世界
    【導讀】2004年7月,73歲高齡的美國哲學家理察·羅蒂訪問上海,與復旦大學哲學系師生座談,題為「哲學家的展望:2050年的中國、美國與世界」。在這次演講中,羅蒂批判後現代主義一味解構,卻無益於解決實際問題;他還主張,面對人類目前面臨的危機,應當建立一個更強大的世界政府來捍衛世界和平。
  • ...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減排...
    10月12日,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舉辦碳中和研討暨「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成果發布會。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清華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
    10月12日,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舉辦碳中和研討暨「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成果發布會。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計劃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英國將把改善環境納入法律
    路透社8月19日消息,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周三(19日)表示,作為應對氣候變化、改善環境和重建經濟努力的一部分,該國將在空氣品質、減少廢物、生物多樣性和清潔水方面引入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目標。這些目標將被納入去年提出的環境法案,並將很快在議會中通過。該法案將迫使當前和未來的英國政府關注環境改善議題。英國是首個承諾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的G7國家,並將於2021年11月主辦因疫情推遲的聯合國氣候峰會。
  • 2035年遠景目標是什麼意思?2035年要實現什麼目標
    2035年要實現什麼目標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 2035年遠景目標全文內容九個方面勾畫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2035年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是什麼 主要內容一覽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電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將於10月26日到29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
  • 隨著時代的變化,在2050年可能出現的7種常規食物
    據估計,到了2050年,地球上的人口將達到90億。因此,我們可以預想到,到那個時候,地球的資源將變得多麼的寶貴,人們的食物或許也將變得不再足夠。不管是因為飢餓還是新鮮感或其它因素,我們都可以預想到了未來,我們將可能開始進食一些曾經並不那麼受歡迎的東西。這今天這篇文章中,小編就為你帶來了,隨著時代的變化,在2050年可能出現的7種常規食物。
  • 2050年將實現火星移民?馬克思的壯舉,100萬人將生活在火星穹頂
    正當各個國家為了自己的太空計劃費盡心思的時候,馬克思已經有了一項極其大膽的計劃,這位SpaceX執行長的目標是到2050年將100萬人運送到火星,並將在這顆紅色星球建立人類生活的玻璃穹頂。在此之前,當被告知在地球上造地是不太可能與目前的技術相結合時,馬斯克卻並沒有因此沮喪,而是有了另一種心思。他認為地球的地形形成太慢了,而只有在火星,或許才可以在他有生之年建立一個人類生存的基礎空間。但是依照目前人類的太空開發進度,這無疑是很難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