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營養價值非常高,而且味道鮮美。魚中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
祖國醫學認為食魚要講究對症,對症吃「魚」,它的食用和醫用價值才能顯現出來。
1、鯽魚:又名鮒魚,味甘性溫。功效為利水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清熱解毒等,主治浮腫腹水、產婦乳少、胃下垂、脫肛等症。
2、帶魚:可補五臟、祛風、殺蟲,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皮膚乾燥者尤為適宜。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輔助療法。常吃帶魚還可滋潤肌膚,保持皮膚的潤溼與彈性。
3、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溼利水、祛風解煩等功效。食用可治療氣虛乏力,胃寒冷痛、腳氣、溼痺、瘧疾、頭痛等症。青魚所含鋅、硒、鐵等微量元素,還有防癌抗癌作用。
4、鯉魚:味甘性溫。有利尿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腫、乳汁不通、胎氣不長等症。
5、草魚:又稱鯇魚,有青鯇、白鯇兩色,味甘性溫,有平肝、祛風、活痺、截瘧之功效。古人認為,鯇魚肉厚而松,治虛勞及風虛頭痛,以其頭蒸食尤良。
6、泥鰍: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鰍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溼熱黃疸、小便不利、病後盜汗等症。
不過你有沒有想過你適合不適合吃魚肉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以下幾種類型的人群不適合吃魚,跟著一起來看看。
1、過敏體質的人不適合吃魚,因為魚肉裡面含有一種異性蛋白,進入人體後會刺激機體,產生一種致敏物質,一般這種物質會根據各人體質的不同,使過敏的症狀也有所不同,一般表現為蕁麻疹、紫癜等。
2、肝硬化患者不能吃魚,一般情況下,魚肉可以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對高血脂、高血壓患者非常有利,但是肝硬化病人本身血小板就偏低,凝血能力差,吃魚的話無疑會使病情加重。
3、出血性疾病患者不能吃魚,魚肉會降低血液的凝聚能力,容易出血患者吃了魚無疑會加重病情,甚至會導致血友病。
4、正在服藥的結核病患者,這類人吃魚容易發生噁心、頭痛等過敏反應,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腦出血,這是相當危險的。
5、不孕症的患者,因為魚體內含有汞,並且含量較高,這種物質會與人體內的紅細胞結合,妨礙生殖功能,特別是海魚不能吃。
註: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