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斯本丸」號素描(圖片版權歸方勵本人所有)
參考消息網7月4日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7月3日刊登題為《800餘名英軍戰俘遇難記:華裔電影人為何出資打撈二戰日本運俘船》的文章,以下為文章摘要:
1942年9月27日,一艘搭載1816名在香港被俘的英軍戰俘的日軍運俘船「裡斯本丸」號離開香港深水埗碼頭。4天後,這艘運俘船在中國舟山被美軍發射的魚雷擊中船尾下沉,828名英軍戰俘遇難。這是二戰後期發生在中國的一出慘劇,卻鮮為人知。
2018年,美籍華裔製片人方勵出資記錄遇難者的後人,打撈「裡斯本丸」號。這一舉動在英國引起爭論。是什麼讓方勵做出這一決定?他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什麼?以下是方勵獨家撰寫的手記(以方勵為第一人稱敘述)。
2018年二月,方勵一行赴英尋找「裡斯本丸」號遇難者後人。(圖片版權歸方勵本人所有)
五年前,在拍攝電影《後會無期》時,我從東極島漁民的口中第一次聽說「裡斯本丸」這個名字。漁民們告訴我,「裡斯本丸」是一艘二戰時期的日本沉船,就沉在東極島附近,隨船一起沉下去的還有八百多名英軍戰俘。我深受震撼,不敢相信腳下這片海域裡竟埋葬著那麼多年輕的生命。如此大的一樁慘案,死亡人數超過「泰坦尼克」號的一半,可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
從那時起,「裡斯本丸」就成了我放不下的一個故事。五年多的時間裡,我收集到越來越多與該事件有關的細節:1834名英國戰俘被日軍關押在船上的三個船艙裡,船艙裡擁擠悶熱,戰俘們大多身患痢疾、白喉等疾病,健康狀況岌岌可危。當船被魚雷擊中下沉時,日軍用木板和帆布釘死船艙,棄船逃跑。戰俘們想盡辦法捅開船艙,逃出的人,有的被周圍巡航的日本船開槍打死,有的不會遊泳而被淹死,有的隨著翻滾的洋流消失在大洋深處……沒逃出的人,跟著船一起沉入了海底。根據倖存者的回憶,在「裡斯本丸」號沉沒的瞬間,他們還聽到了船艙底部傳來的,死亡最後一刻的戰友們唱起的思鄉的戰歌。
76年,828個亡魂
99歲的丹尼斯·莫利是「裡斯本丸」事件中生還的唯一在世的英軍戰俘。(圖片版權歸方勵本人所有)
828個冤魂,在水底靜默了76年,遠離故土,死不瞑目。這五年裡我在舟山海域做了兩次海洋探測,每次站在甲板上,想到腳下三十米處就散布著這些年輕戰士的遺骸,我覺得自己離他們那麼近。那一個個陌生的面孔都跟我有了聯繫,我了解了他們,認識了他們,也無法再放下他們。
2017年,我在舟山島的第二次調研結束之後,一位英國記者被這個故事吸引,在《星期日泰晤士報》上進行了報導。不久,我收到一封英國女士阿曼達寫來的郵件,說她的爺爺蒙塔古·安格利斯泰就死在那艘船上,我趕緊和她打了一通越洋電話。一個半小時的通話裡,阿曼達數度哽咽,向我講起她去世的爺爺和當時只有七歲的父親。她說爺爺的墓到現在依然空著,她們全家都希望能找到爺爺的遺骸,為他進行體面的埋葬。2018年2月,我和範銘導演一起在倫敦見到了阿曼達,她對爺爺那份深沉的懷念,使我和範銘導演都深深震動。我們覺得,是時候讓這個故事被世人知曉了。
兩次海洋探測中得到的「裡斯本丸」沉船位置聲納圖(圖片版權歸方勵本人所有)
四月,我們的攝製組再次抵達英國,正式開啟了尋訪「裡斯本丸」遇難者後人之旅。我們有幸見到了已經99歲的丹尼斯·莫利先生,他是「裡斯本丸」事件中生還的唯一在世的英軍戰俘。四個小時的交談,老先生毫無倦意地回憶敘述了他親歷的香港保衛戰,九龍陣地被日軍攻陷時的僥倖逃脫,「裡斯本丸」被美軍潛艇「鱸魚號」魚雷擊中時的巨大聲響,1800多英軍戰俘被日軍釘死艙門關押底艙的暴行,沉沒前夕的艙內恐慌,最後一刻戰俘突圍的壯舉,日軍對突圍戰俘和落水戰俘的瘋狂屠殺掃射,中國漁民搶救落水英軍的義舉,他本人幸運逃生的傳奇經歷……
我們被莫利先生的講述帶回到1942年10月2日那個恐怖的清晨,老先生自己卻格外平靜和樂觀,他說:「我的心裡沒有任何仇恨,發生的事都已經發生了,我們為什麼要活在過去呢?」
英國士兵最後的家書
理察·彭尼從香港深水埠戰俘營寫給五歲弟弟的信,全部使用大寫字母,內容是希望弟弟長大好照顧母親。(圖片版權歸方勵本人所有)
這一路上我們不僅聽到血淋淋的殺戮事實,也聽到生死關頭的大愛與溫情。在西薩塞克斯郡,我們與肯·彭尼和西蒙·彭尼兩兄弟見面,當兩兄弟拿出那張他們的父親傑拉德·彭尼去世前長期隨身放在自己錢包裡的小紙條時,我被震撼,眼睛溼潤了……
這是他們當年22歲的大伯理察·彭尼在被送上死亡之船「裡斯本丸」前夕,在香港深水埗戰俘營裡寫給兩兄弟的父親的最後一封信:22歲的長兄在可能遭遇莫測的最後時刻託付自己5歲小弟,希望他長大後能照顧母親,撐起這個家庭。這封短短十幾個字母,全部由大寫字母寫成的信,可能無法讓5歲的小弟儘快讀懂,但其中飽含的遺憾、不舍和期許,卻讓我淚流不止。傑拉德·彭尼成年後將這封簡訊紙片存放在自己隨身的錢包幾十年裡直到去世,還將自己大兒子的名字取為肯·理察·彭尼來紀念自己的大哥。
這次採訪和拍攝,讓我如同經歷一場戰爭。太多令人心碎,震撼,感動的瞬間,都被攝製組用相機記錄下來。「裡斯本丸」的故事必須要被講出來,而且就是現在,就是此刻,我相信沒有更好的時候來完成這個故事了。這是我的心願,也是我給逝去的828個年輕生命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