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電影人出資打撈二戰日本運俘船 揭秘英軍戰俘遇難記

2020-11-30 參考消息


「裡斯本丸」號素描(圖片版權歸方勵本人所有)

參考消息網7月4日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7月3日刊登題為《800餘名英軍戰俘遇難記:華裔電影人為何出資打撈二戰日本運俘船》的文章,以下為文章摘要:

1942年9月27日,一艘搭載1816名在香港被俘的英軍戰俘的日軍運俘船「裡斯本丸」號離開香港深水埗碼頭。4天後,這艘運俘船在中國舟山被美軍發射的魚雷擊中船尾下沉,828名英軍戰俘遇難。這是二戰後期發生在中國的一出慘劇,卻鮮為人知。

2018年,美籍華裔製片人方勵出資記錄遇難者的後人,打撈「裡斯本丸」號。這一舉動在英國引起爭論。是什麼讓方勵做出這一決定?他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什麼?以下是方勵獨家撰寫的手記(以方勵為第一人稱敘述)。


2018年二月,方勵一行赴英尋找「裡斯本丸」號遇難者後人。(圖片版權歸方勵本人所有)

五年前,在拍攝電影《後會無期》時,我從東極島漁民的口中第一次聽說「裡斯本丸」這個名字。漁民們告訴我,「裡斯本丸」是一艘二戰時期的日本沉船,就沉在東極島附近,隨船一起沉下去的還有八百多名英軍戰俘。我深受震撼,不敢相信腳下這片海域裡竟埋葬著那麼多年輕的生命。如此大的一樁慘案,死亡人數超過「泰坦尼克」號的一半,可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

從那時起,「裡斯本丸」就成了我放不下的一個故事。五年多的時間裡,我收集到越來越多與該事件有關的細節:1834名英國戰俘被日軍關押在船上的三個船艙裡,船艙裡擁擠悶熱,戰俘們大多身患痢疾、白喉等疾病,健康狀況岌岌可危。當船被魚雷擊中下沉時,日軍用木板和帆布釘死船艙,棄船逃跑。戰俘們想盡辦法捅開船艙,逃出的人,有的被周圍巡航的日本船開槍打死,有的不會遊泳而被淹死,有的隨著翻滾的洋流消失在大洋深處……沒逃出的人,跟著船一起沉入了海底。根據倖存者的回憶,在「裡斯本丸」號沉沒的瞬間,他們還聽到了船艙底部傳來的,死亡最後一刻的戰友們唱起的思鄉的戰歌。

76年,828個亡魂

99歲的丹尼斯·莫利是「裡斯本丸」事件中生還的唯一在世的英軍戰俘。(圖片版權歸方勵本人所有)

828個冤魂,在水底靜默了76年,遠離故土,死不瞑目。這五年裡我在舟山海域做了兩次海洋探測,每次站在甲板上,想到腳下三十米處就散布著這些年輕戰士的遺骸,我覺得自己離他們那麼近。那一個個陌生的面孔都跟我有了聯繫,我了解了他們,認識了他們,也無法再放下他們。

2017年,我在舟山島的第二次調研結束之後,一位英國記者被這個故事吸引,在《星期日泰晤士報》上進行了報導。不久,我收到一封英國女士阿曼達寫來的郵件,說她的爺爺蒙塔古·安格利斯泰就死在那艘船上,我趕緊和她打了一通越洋電話。一個半小時的通話裡,阿曼達數度哽咽,向我講起她去世的爺爺和當時只有七歲的父親。她說爺爺的墓到現在依然空著,她們全家都希望能找到爺爺的遺骸,為他進行體面的埋葬。2018年2月,我和範銘導演一起在倫敦見到了阿曼達,她對爺爺那份深沉的懷念,使我和範銘導演都深深震動。我們覺得,是時候讓這個故事被世人知曉了。


兩次海洋探測中得到的「裡斯本丸」沉船位置聲納圖(圖片版權歸方勵本人所有)

四月,我們的攝製組再次抵達英國,正式開啟了尋訪「裡斯本丸」遇難者後人之旅。我們有幸見到了已經99歲的丹尼斯·莫利先生,他是「裡斯本丸」事件中生還的唯一在世的英軍戰俘。四個小時的交談,老先生毫無倦意地回憶敘述了他親歷的香港保衛戰,九龍陣地被日軍攻陷時的僥倖逃脫,「裡斯本丸」被美軍潛艇「鱸魚號」魚雷擊中時的巨大聲響,1800多英軍戰俘被日軍釘死艙門關押底艙的暴行,沉沒前夕的艙內恐慌,最後一刻戰俘突圍的壯舉,日軍對突圍戰俘和落水戰俘的瘋狂屠殺掃射,中國漁民搶救落水英軍的義舉,他本人幸運逃生的傳奇經歷……

我們被莫利先生的講述帶回到1942年10月2日那個恐怖的清晨,老先生自己卻格外平靜和樂觀,他說:「我的心裡沒有任何仇恨,發生的事都已經發生了,我們為什麼要活在過去呢?」

英國士兵最後的家書


理察·彭尼從香港深水埠戰俘營寫給五歲弟弟的信,全部使用大寫字母,內容是希望弟弟長大好照顧母親。(圖片版權歸方勵本人所有)

這一路上我們不僅聽到血淋淋的殺戮事實,也聽到生死關頭的大愛與溫情。在西薩塞克斯郡,我們與肯·彭尼和西蒙·彭尼兩兄弟見面,當兩兄弟拿出那張他們的父親傑拉德·彭尼去世前長期隨身放在自己錢包裡的小紙條時,我被震撼,眼睛溼潤了……

這是他們當年22歲的大伯理察·彭尼在被送上死亡之船「裡斯本丸」前夕,在香港深水埗戰俘營裡寫給兩兄弟的父親的最後一封信:22歲的長兄在可能遭遇莫測的最後時刻託付自己5歲小弟,希望他長大後能照顧母親,撐起這個家庭。這封短短十幾個字母,全部由大寫字母寫成的信,可能無法讓5歲的小弟儘快讀懂,但其中飽含的遺憾、不舍和期許,卻讓我淚流不止。傑拉德·彭尼成年後將這封簡訊紙片存放在自己隨身的錢包幾十年裡直到去世,還將自己大兒子的名字取為肯·理察·彭尼來紀念自己的大哥。

這次採訪和拍攝,讓我如同經歷一場戰爭。太多令人心碎,震撼,感動的瞬間,都被攝製組用相機記錄下來。「裡斯本丸」的故事必須要被講出來,而且就是現在,就是此刻,我相信沒有更好的時候來完成這個故事了。這是我的心願,也是我給逝去的828個年輕生命的誓言。

相關焦點

  • 二戰裡斯本丸沉船的背後:日軍兇殘,800多英軍戰俘埋葬海底
    裡斯本丸沉船事件便是英國受到日本迫害的縮影。 在二戰鮮為人知的裡斯本丸事件中,日軍兇殘成性,讓八百多戰俘葬身海底,這是何等的人間慘劇。 一、裡斯本丸事件的起因 按理說,日本與英國相隔甚遠,為何日本的裡斯本丸運輸船上有英國戰俘?
  • 澳大利亞在二戰中也肆意虐殺日本戰俘
    然而在新加坡戰役中,英軍中將帕西瓦爾於1942年2月15日下令13萬英澳新等多國聯軍向日軍投降,其中包括1.5萬名澳軍。在隨後的紐幾內亞爭奪戰中,澳軍與美軍共同抵禦日軍入侵,這裡也成為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澳軍與日軍交戰最激烈的戰場。 太平洋戰爭爆發沒多久,就傳出日軍屠殺澳軍戰俘的消息。新加坡戰役中被俘的1.5萬名澳軍官兵中,有多達7000人被日軍以各種方式虐殺。
  • 二戰阿波丸號的秘密:船上日軍集體死亡背後,到底是掩蓋了什麼?
    數年二戰沉浮勾起了許多謎團,在這輪覆蓋三大洲的絞殺中,世界多處或多或少出現了一些未解之謎。在陸地上,就曾有一整支中國軍隊在山林中神秘消失的案例;而在大洋上,令人百般爭論的,莫過於那沉迷於戰爭結束前夕的日本"阿波丸"號運輸船。
  • 揭秘二戰日本「阿波丸號」誤擊事件
    其實拋開電影的「神劇」情節來說,其實影片中的「阿多丸」號在歷史其實真實存在的!電影中的」阿多丸」的原型在歷史應該為」阿波丸」,阿波丸在歷史中原為日本郵船株式會社所屬船舶,是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在1943年製造的一艘郵船。
  • 亞洲及太平洋二戰電影地圖
    (亞洲戰役電影地圖)  《桂河大橋》日軍佔領泰境期間,強迫盟軍戰俘建造鐵路連接緬甸及暹邏,著名的桂河大橋就是其中的一段。1945年,桂河大橋是盟軍空襲的目標。  內容 二戰亞洲戰場上,尼克森上校和屬下成為日軍的俘虜,被命令修建桂河大橋。
  • 和「當一艘船沉入海底」歌詞有關的一個真實故事
    作者:小河流我們都會唱「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謎…」,也知道這來自韓寒導演的《後會無期》電影主題曲。,多次前往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地進行調查尋訪。1942年9月27日,日軍將關押在香港深水埗集中營的1800多名英軍戰俘轉運到「裡斯本丸」號上,這艘船原定計劃經由臺灣、寧波、舟山等地,最終抵達位於日本的戰俘營。
  • 日本裝有40噸黃金船被擊沉,我國戰後進行打撈,結果卻發現怪事
    日本在二戰當中表現出很強的侵略意圖,不僅如此,在這當中也侵略了不少的國家。當時日本的物資和武器裝備都有著比較出色的水平,光是戰艦他們就造了不少,一共有12艘戰列艦還有31艘航空母艦,其中,「鳳翔」號誕生的時間最早,在一站時期就已經有出現。另外,還有重巡洋艦18艘,驅逐艦97艘等等。可見日本擁有較大的實力。
  • 我國東海打撈1艘日本沉船,竟有中國失蹤文物,日本卻說還給他們
    這是由潘長江和郭達主演的那部著名的喜劇電影《舉起手來2》中的一句臺詞。電影講述了1945年,日軍投降後,郭達飾演的廚子機緣巧合下登上了運送日本傷兵回國的貨船,卻意外發現此船真正的目的是將日軍劫掠的中國文物偷運回日本。為了不讓文物流失海外,郭大叔一夥齊心協力炸掉了日本貨船,將文物成功留在了中國的海域之內。
  • 戰爭大作《東極島》來襲,管虎執導,一段真實的二戰故事
    不久前的電影《八佰》,致敬抗日戰爭中的英雄;正在熱播的《金剛川》,致敬抗美援朝時期的志願軍,都是很不錯的片子。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兩部戰爭大片之後,管虎導演又出一部新作品,名字叫做《東極島》。有消息稱,該電影將會在明年的7月份上映。
  • 二戰時阿波丸號被擊沉,被救日本兵為何全部自殺?打撈後真相浮現
    在打撈之際,人們的猜測有點駭人聽聞,其質疑船上裝的是中國的北京人頭骨。然而當沉船貨物升上來之後,人們最先發現的並非猜測中的人頭骨,因此這件事情在當時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令人猜測不透。阿波丸號工作起始在二戰期間,當年它經過中國福建鄰近海域的時候,突然被美國戰鬥船艦襲擊,接著不幸被擊沉,而船上的日本兵們並沒有自救的意思,很奇怪的跟著船艦沉入海裡尋死,然而趕來的救援隊還是救起了不少落水日軍,可惜這些日軍被救上來後又怪異的統統選擇再次自盡了。事後,通過數據顯示阿波丸號船艦的全體人員均逐一死亡無人生還,而船上到底搭載著什麼東西,始終成了一個謎。
  • 二戰期間日本在世界範圍內一共殺了多少人
    1853年日本被美國黑船強行打開了國門,在民族危機的刺激下日本人所設想的並不是奮起反抗侵略,而是試圖通過對朝鮮、中國等亞洲鄰國的侵略轉嫁自身民族危機。1945年3月至6月期間日軍強迫當時僅存的1900名戰俘以行軍方式穿越熱帶雨林遷往260公裡外的內陸城市拉瑙,約有1400人死於途中,抵達目的地的剩餘戰俘則在日軍投降前被集體殺害。日軍戰俘除了被直接殺害的以外還有不少死於繁重的勞動:戰爭期間日軍曾強迫戰俘為日軍修築鐵路,這在戰後被拍成了電影《桂河大橋》。
  • 二戰時阿波丸號想把什麼帶回日本?沉沒後為什麼不接受救援?
    這就是日本運輸艦「阿波丸號」的打撈現場,之所以搞出這麼大的排場,還得從一份貨運清單說起。1972年,中美外交破冰,尼克森總統訪華,為了表示中美友好關係。尼克森總統將美國所探測的二戰時期日本軍艦「阿波丸號」的沉沒位置告訴了我國,並且提供了一份據說是當年「阿波丸號」運載的貨物清單!隨後尼克森總統表達了想和我國一起打撈「阿波丸號」的意願,可是被我國代表拒絕。
  • 二戰中幾個超屌的真實故事,原來是希特勒用原子彈炸了小日本.
    在它的研發過程中,瘋狂的日本科學家最成功之處在於,他們抓捕到了許多兔子、猴子和土撥鼠,然後綁住這些小動物用射線槍一一虐殺之。一名勇敢的實驗者甚至自己身上測試了幾秒鐘射線的威力,並在接下來的24小時感到頭暈和疲勞。按照日本慣例,他將變異為一個巨人,在隨後的日子裡踩平東京。可惜的是日本人並沒有機會在戰場上使用它們的死亡射線。就在振一郎的團隊忙於解決更好地固定兔子這種小問題時,二戰結束了。
  • 現實版「肖申克救贖」:戰俘集體偷挖地道,一年後76人趁夜越獄
    但,並非所有戰士都會血染疆場,有些人會成為戰俘。一旦成為俘虜,就意味著自己成為了本國的恥辱和敵軍對己方提出要求的籌碼,這讓許許多多自尊心極高的戰士無法接受,因此他們會故意激怒敵軍而換取死亡。而且,作為俘虜,生活是完全沒有保障的,雖然在一戰的時候日內瓦公約就已經明確達成協議:各國要優待俘虜。
  • 萬噸「金山」被美擊沉,2008名日本人拒絕營救,沉入中國海底
    日本其實是世界上最早的航母國家,二戰期間日本海軍實力相當強大,這些堅船利炮的支持下,日本的野心也逐漸膨脹。二戰後期,為了改善戰俘處境,日本和美國達成一項援助協議,而「阿波丸」號商船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在兩國視野中。
  • 到底還有多少華裔加入日本自衛隊?真實數字讓人「心寒」
    實際上日本這樣的做法確實吸引到了不少的外籍士兵,其中甚至還有不少的華裔士兵,那麼究竟有多少華裔加入日本自衛隊呢?真實數字讓人心寒。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本身擁有的資源就不多,因此日本能夠容納的人口數量本身就比較有限,但是日本的真實人口數量卻超過了一億,即便是日本的經濟結構讓其能夠保持社會的穩定,但是巨大的壓力還是讓很多日本人失去了拼搏生活的動力
  • 二戰時期,日本投降前,8名美國戰俘在日被活體解剖,過程駭人聽聞!
    公約得到47個國家政府的同意,日本代表也在公約上簽了字,隨後日本政府拒絕遵守這份公約。公元1942年,迫於壓力,日本對外宣布,日本將會有條件地遵守日內瓦規則。 由於被不斷灌輸軍國主義的思想,二戰期間的日本人都相信他們的使命是統治世界。他們認為自己的行為是神聖的,其他種族就像亞人類一樣低人一等。
  • 加勒比海盜船原型打撈出水 船長果真留黑胡(圖)
    隨著《加勒比海盜4》緊鑼密鼓地籌拍,美國水下考古學家馬克·懷特·萊恩決心去追尋這段「加勒比海盜」的傳奇,去找到和復原電影《加勒比海盜》原型和他們的故事。2007年10月,萊恩先生的夢想開始實現了,他帶領的一支龐大考古隊伍在北卡羅來納州海濱6到7.5米深的淺海海底,終於找到了電影《加勒比海盜》傑克船長的原型黑鬍子船長愛德華·蒂奇的旗艦——「安妮女王復仇」號的殘骸!
  • 打撈「阿波丸」,能解開「太平洋戰爭的秘密」嗎?
    它的沉沒,是二戰時期最大的海難之一,被稱為「太平洋戰爭的秘密」,2008人全部葬身海底,死難人數遠超著名的鐵達尼號海難。它又是傳說中的「財寶船」,多方消息聲稱,隨「阿波丸」沉入海底的還有巨額黃金、珠寶和無價之寶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令人意外的是,1949年,日本政府宣布放棄因「阿波丸」被擊沉而產生的各項賠償要求。
  • 眼看二戰勝利在即,為何美國還要多此一舉,在日本投下原子彈?
    「小男孩」和「胖子」——這兩個平凡的名詞,對於日本人而言應該是噩夢一般的存在。這是兩顆原子彈的名字,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投放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的那兩顆原子彈的代號。這兩顆原子彈爆炸之後,日本全面投降,加速了二戰的結束。但當時其實已經是戰爭末期,日本早已盡顯頹勢,美國當局為何要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