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閱讀:茶葉中氟化物的調控機制研究-CsFEX

2020-07-31 茶與生信

Two New Members of CsFEXs Couple Proton Gradients to Export Fluoride and Participate in Reducing Fluoride Accumulation in Low-Fluoride Tea Cultivars

CsFEX的兩個新成員耦合質子梯度以輸出氟化物並參與減少低氟化物茶品種中的氟化物積累

不同品種茶葉中氟化物的積累表現出顯著差異。但是,分子基礎和機理仍然是未知的。在這裡,作者報導了CsFEX(山茶中的氟化物輸出基因)家族的兩個基因CsFEX1和CsFEX2,將氟化物轉運出細胞,減輕了細胞中的氟化物毒素,並拯救了酵母突變體(FEX1ΔFEX2Δ)和擬南芥突變體(fex), 它們的外排活動與質子梯度相關。

進一步的分析發現,CsFEX1和CsFEX2在酵母和擬南芥細胞中均定位於質膜。與CsFEX1相比,即使在低pH值下,CsFEX2也能更有效地降低酵母和擬南芥中的氟化物毒性。在低氟品種(雲抗10號)中,氟化物處理引起的CsFEX2大約是高氟品種(平陽特早)中的十倍,這表明CsFEX2可能在減少茶葉中氟的積累中起關鍵作用。

文獻閱讀:茶葉中氟化物的調控機制研究-CsFEX

文獻閱讀:茶葉中氟化物的調控機制研究-CsFEX


文獻閱讀:茶葉中氟化物的調控機制研究-CsFEX

文獻閱讀:茶葉中氟化物的調控機制研究-CsFEX

JAFC

doi:https://doi.org/10.1021/acs.jafc.0c03444

單位:首都師範大學

相關焦點

  • 如何用逆向思維研究癌症調控機制
    在大多數的研究中,通常是已知研究lncRNAs,通過生物信息學篩選、二代測序等方式,尋找能夠海綿結合的miRNAs;而今天解讀的這篇文獻,是通過已知研究的miRNAs,尋找能夠海綿結合的lncRNAs。
  • 我國科學家在精神分裂症調控紊亂機制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隨著晶片技術的發展和基於系統生物學角度的共表達網絡分析方法的不斷完善,從多組學角度出發,聯合轉錄因子(TF)和調節性非編碼RNA的互作調控網絡來解析精神分裂症的發生機製成為可能。在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000583、81271482、81571319)和1項教育部課題(NCET-12-1036)連續資助下,山西醫科大學徐勇教授課題組收集了上千例精神分裂症及對照的臨床樣本和生物學材料,包括百餘例早發精神分裂症(EOS)和對照兒童,並開展了系列研究工作:一是分析了RNA晶片表達譜特徵:發現EOS外周血中miRNAs和LncRNA的表達水平特異性的下調,總體調控不足導致
  • JGP:細菌如何抵抗氟化物 - 生物研究專區 - 生物谷
    2014年9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 Christopher Miller不是一個牙醫,但他專注於研究氟化物。他在布蘭代斯大學的兩項實驗室研究中提供了關於細菌抵抗氟化物毒性機制這一新的見解,這個信息可能最終幫助制定出治療有害細菌性疾病的新策略。儘管大多數動物細胞免受直接接觸氟化物,但這種物質是一種嚴重威脅單細胞生物,如細菌和酵母的有毒元素。
  • 中紅外鹼土氟化物透明陶瓷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雷射與紅外材料實驗室在鹼土氟化物雷射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陶瓷學會會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 組蛋白修飾對衰老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衰老是一個基本的生物學現象,在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對其調控機制的研究顯得極為重要。
  • 研究發現PANDAS複合物在piRNA調控異染色質形成的分子機制
    轉座子又被稱為「跳躍基因」,類似於內源性病毒,能夠在宿主基因組中「複製和粘貼」自己的DNA,以達到其自我「繁殖」的目的。轉座子的「跳躍」可能會產生基因組不穩定性,並導致動物不孕不育。有多種調控機制沉默轉座元件並維持基因組完整性,例如組蛋白修飾和DNA的甲基化等。
  • 看到英文文獻就頭痛,如何克服文獻閱讀中的語言障礙?
    為什麼很少聽到他們抱怨英文文獻晦澀難懂呢?難道這裡面也有不可言說的套路?還是說因為他們英語極好?榮格格把各類平臺上相關的乾貨通通研究了一遍,然後結合自己的經驗,總結了克服文獻閱讀中語言障礙的方法,現在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好嘞,接下來進入正題。
  • 調控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
    調控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 【頭條號】中國養豬網2018-05-31 18:01:07 閱讀(3562)
  • 研究揭示miR-133a的轉錄調控機制及其在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miR-133a表達的上調促進了線粒體生物發生和肌細胞分化,並進一步通過「定向染色質構象捕獲」(CAPTURE)技術找到了調控miR-133a表達的上遊調控因子KAP1,從而加深了對miR-133a轉錄調控機制及重要功能的了解。  microRNA(miRNA)在多種生理及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
  • 昆明植物所在光合作用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昆明植物所在光合作用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9-10-11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然而一直以來,環式電子傳遞介導的跨類囊體膜質子梯度的形成被認為是被子植物適應波動光強的主要調控機制。關於水水循環在被子植物適應波動光強中的調控作用鮮有報導。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張石寶團隊對被子植物適應波動光強的光合調控策略開展了深入的研究。
  • . | 中科院上海植生所揭示水稻葉枕發育細胞學基礎和調控機制
    該研究通過系統的形態學和細胞學觀察以及高通量基因表達譜分析,揭示了葉枕發育的細胞學基礎和分子調控機制,為水稻葉傾角調控研究和株型改良提供了重要線索。Fig8. A schematic model of rice lamina joint development.
  • 植物所在細胞極性生長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花粉管生長是高等植物雙受精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而且由於體外容易培養並能夠再現真實生長狀態下花粉管的各種特性,使得花粉管也成為一個研究細胞極性生長調控機制的理想單細胞實驗系統。過去的研究發現,微絲細胞骨架動態組裝通過調控定向的胞內運輸控制花粉管極性生長,但花粉管如何響應胞內、胞外信號對微絲細胞骨架動態組裝實現精確調控,一直是細胞生物學領域重要而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黃善金研究組的前期工作加深了人們對花粉管內微絲高級結構形成和穩定機制的理解,但這些微絲結構如何進行動態更新以及其潛在的生物學意義還不是很清楚。
  • 著絲粒裝配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 日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李國紅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著絲粒裝配調控機制研究方面獲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發育細胞》上。著絲粒是染色體上一個特殊的區域,如果著絲粒裝配出現問題,會使子代細胞中染色體出現異常,是導致胎兒發育異常和流產的主要原因。 著絲點蛋白A(CENP-A)是一種組蛋白H3的變體,此前,對CENP-A裝配到著絲粒的動態調控機制研究,學界仍然知之甚少。 科研人員發現,CENP-A的第68位絲氨酸對於CENP-A正確裝配到著絲粒上發揮重要作用。
  • STM | Beclin1在心肌重編程中的作用及分子調控機制
    但是,心肌細胞重編程的效率較低,分子機制不甚清晰,極大限制了該技術的轉化研究。該論文揭示了調控iCM命運轉換的自噬依賴性和非依賴性途徑。一方面,在iCM重編程中, Atg5依賴性自噬被誘導並且可以促進iCM的重編程。另一方面,自噬因子 Becn1與PI3K III複合物相互作用後可以抑制經典的Wnt /β-catenin信號通路,進而以與自噬無關的方式負調控iCM的誘導。
  • 昆明動物所等在幹細胞基因組穩定性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研究幹細胞如何維持基因組穩定,有助於推動幹細胞的安全應用和理解相關發育疾病的致病機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鄭萍團隊長期關注幹細胞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獨特機制。前期工作中,該研究團隊鑑定胚胎幹細胞基因組穩定性調控的關鍵多功能因子Filia,揭示其不同的作用途徑(Cell Stem Cell 2015,16(6):684-698;Cell Research 2018,28(1):69-89),並發現人類同源基因的功能突變能夠導致胚胎發育失敗和復發性流產(PloS Biology 2019,17(10):e3000468)。
  • 北京大學劉志博課題組報導金屬氟化物納米晶驅動的活體剪切化學
    近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應用化學系劉志博課題組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發表題為「Desilylation Induced by Metal Fluoride Nanocrystals Enables Cleavage Chemistry In Vivo」的研究論文
  • 研究揭示人類進化中「肥胖基因」的調控機制
    研究揭示人類進化中「肥胖基因」的調控機制(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任芳言):當古人還在打獵、為食物發愁時,他們的基因已經開始變化——總有一些人能囤積更多脂肪,或者更易於從牛奶中獲得營養
  • 文獻閱讀|新冠病毒基因組結構與調控機制
    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冠狀病毒屬,目前大多數研究關注的是病毒蛋白的結構與功能,而對於RNA基因組元件的了解還很少。冠狀病毒基因組RNA具有保守的5『和3』非翻譯區(UTR),此外還具有程序性核糖體移碼假結,能夠實現ORF1通讀,翻譯出病毒多聚體蛋白。這些特殊的RNA結構在病毒生命周期中都發揮重要的作用。
  • DNA甲基化在運動幹預骨質疏鬆中的作用機制
    文題釋義:DNA甲基化:是指在不改變基因序列情況下,使基因發生可遺傳的表達,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表觀遺傳機制,可以調控相關基因表達調節成骨細胞/破骨細胞活性,進而影響骨代謝。目的:綜述DNA甲基化在骨質疏鬆中的作用,探討運動影響DNA甲基化及DNA甲基化調控骨代謝的機制。
  • 植物所在生物鐘調控水稻耐鹽性機制解析研究中獲進展
    生物鐘是內在的時間維持機制,在調節植物非生物脅迫響應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然而,目前關於水稻生物鐘核心組分是否參與耐鹽性調節及其相關機制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雷研究組發現,在轉錄水平,水稻生OsPRR(Oryza sativa Pseudo-Response Regulator)基因家族的5個成員中只有OsPRR73基因可以特異性地響應鹽脅迫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