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逆向思維研究癌症調控機制

2021-01-09 唯問生物

長鏈非編碼(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現如今在癌症的發生發展中是一個研究熱點,最常見的作用方式是通過海綿結合miRNAs發揮作用。在大多數的研究中,通常是已知研究lncRNAs,通過生物信息學篩選、二代測序等方式,尋找能夠海綿結合的miRNAs;而今天解讀的這篇文獻,是通過已知研究的miRNAs,尋找能夠海綿結合的lncRNAs。

篩選和鑑定與肝癌耐藥相關的候選miRNA

該研究採用TRAIL非耐藥肝癌細胞株HepG2S和Bel-7402S,以及TRAIL耐藥肝癌細胞株HepG2R 和Bel-7402R進行研究。首先使用MTT試驗驗證了耐藥細胞株的HepG2R 和Bel-7402R耐藥性(圖1A)。

緊接著,由於TRAIL誘導的細胞凋亡是以caspase依賴的方式進行的,因此,在上述四株細胞株中,檢測了CASP8和CASP3的mRNA和蛋白的表達情況,結果表明兩者的表達量在耐藥細胞株中均下調(圖1B-C)。

為了研究其中的耐藥機制,該研究使用在線工具(Targetscan,RNA22,miRWalk和Starbase)搜索可能調控caspase 3或caspase8的候選miRNA。結合GEO資料庫,選擇耐藥腫瘤細胞中的非下調miRNA (圖1D)。在篩選出的這些miRNA中,通過構建mimic過表達模型發現,對caspase8下調力度最強的是miR-24-3p,對caspase 3下調力度最強的是miR-221(圖1E-F)。

MiR-24/miR-221促進肝癌細胞對TRAIL的抗性

選取上述研究中選取的miR-24和miR-221,通過構建過表達和敲降的細胞模型,採取Q-PCR、流式細胞術等實驗,證明miR-24和miR-221促進肝癌細胞對TRAIL的抗性(圖2)。

MiR-24/miR-221通過直接靶向負性調控caspase8/3

為了進一步確證miR-24/miR-221對caspase 8/3的調控作用,本部分研究採用了螢光素酶報告基因試驗、和Western blot實驗,證明了miR-24/miR-221通過直接靶向負性調控caspase 8/3(圖3)。

抑制CASC2能促進TRAIL抗性

前期的研究報導證明,在肝癌中CASC2能抑制肝癌的增殖。因此,該研究在耐藥細胞株HepG2R 和Bel-7402R中敲降CASC2,使用MTT實驗和流式細胞術,證明敲降CASC2能夠抑制細胞的TRAIL抗性(圖4)。

CASC2通過直接靶向對miR-24和miR-221進行負調控

通過miRCode預測顯示,CASC2與 miR-24/miR-221有直接作用的位點,因此,該研究設計了螢光素酶報告基因試驗和RIP實驗驗證,並且敲降CASC2後miR-24和miR-221的表達量顯著提高,證明了CASC2通過直接靶向對miR-24和miR-221進行負調控(圖5)。

CASC2通過miR-24/miR-221調節TRAIL抗性

該部分實驗通過在耐藥細胞株HepG2R 和Bel-7402R中敲降CASC2和/或miR-24/miR-221進行營救實驗,使用MTT試驗和流式細胞術,證明了CASC2通過miR-24/miR-221調節TRAIL抗性,並且通過Western blot實驗驗證了CASC2/ miR-24/miR-221對caspase 8/3的調控作用(圖6)。

總結

該研究是一項比較經典的lncRNA/miRNA/蛋白對於癌症的調控作用的研究,不過該研究的出發點是蛋白(caspase 8/3),隨後找到調控蛋白的miRNA(miR-24/miR-221),最後找到調控miRNA的lncRNA(CASC2),完成了這一調控路徑。這種逆向的研究思路,或許值得大家借鑑一下。

相關焦點

  • 臺學者研究發現人體細胞DNA損傷修復調控機制
    臺學者研究發現人體細胞DNA損傷修復調控機制 2008年06月20日 16: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新發現人體細胞中的DNA損傷修復機制的調控,對於抑制癌細胞的形成有新的了解。
  • 研究揭示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發生中的作用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基因組中的分布特徵和臨床相關性,強調了在癌症生物學研究中考慮影響轉錄後調控的同義突變的重要性。 體細胞同義突變是癌症基因組編碼區中最常見的變異之一。孫中生研究團隊最近發現,同義突變可以通過改變RNA剪接、RNA穩定性和蛋白質翻譯來驅動癌症發生,提示這些「沉默」突變存在未被發現的調控作用。
  • 表觀遺傳學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及天津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種組蛋白乙醯基轉移酶HAT4的結構及功能特徵,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生物學頂級期刊《細胞》
  • 基因轉錄調控:共激活因子的多樣性及調控機制
    Roeder教授首先發現了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I、III,從而開創了真核生物轉錄調控領域。隨後Roeder實驗室採用生物化學方法建立了體外轉錄系統,並利用該系統分離和鑑定了眾多關鍵轉錄調控因子,其中包括第一個真核轉錄因子TFIIIA、中介體複合物(mediator)以及多種通用轉錄因子(GTFs),並且揭示了染色質結構(包括組蛋白修飾)在表觀遺傳水平對基因轉錄的影響。
  • 癌症研究探秘:癌症如何進化?
    近年來,很多科學家將對癌症的研究目光轉移到了探索癌症的進化機制上來,有些研究者認為癌症或許是一種機體適應性的進化機制,而近年來關於癌症進化的相關研究也層出不窮,在此,小編對這些報導進行了匯總,供大家學習。
  • 研究揭示去泛素化酶OTUB1調控PD-L1穩定性和腫瘤免疫逃逸的機制
    該研究發現去泛素化酶OTUB1通過調控免疫檢查點蛋白PD-L1的泛素化修飾來抑制PD-L1在內質網的降解,揭示了OTUB1-PD-L1信號途徑在調節腫瘤細胞免疫逃逸中的關鍵作用,表明特異性抑制OTUB1的活性和功能可能成為腫瘤免疫治療的潛在靶標。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和受體分子PD-1是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中的重要靶點。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調控實體瘤膀胱癌發生機制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團隊聯合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周芳堅團隊、謝丹團隊和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黃旲團隊合作研究,發現m5C通過細胞質內新結合蛋白YBX1調控mRNA的穩定性,進而調控膀胱癌的增殖和轉移。
  • 研究揭示基因間甲基化調控機制
    研究揭示基因間甲基化調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5 13:59:51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hao Lu、加拿大麥吉爾大學Jacek Majewski和美國洛克菲勒大學C.
  • 全球致死率第三的癌症!新研究:ARID2可調控肝癌細胞轉移 有助改善...
    全球致死率第三的癌症!有沒有機制可以更好地提供預測機制,實現改善的治療作用呢?此前有研究顯示,上皮間充質(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轉化增強了腫瘤細胞的運動、侵潤及耐藥能力。因此,鑑定EMT抑制分子並且揭示其作用機制將有助於肝癌的治療。
  • 研究揭示CD47調控細胞吞噬的機制
    研究揭示CD47調控細胞吞噬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0 14:46:31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Ronald D.
  • 研究發現調控植物器官塑形的生物力學機制
    不同的器官形狀如何產生是一個基本的發育生物學問題。多年來的分子遺傳學研究發現了眾多能夠影響植物器官形態的基因,但是這些基因怎樣介導器官三維形態的變化(又稱塑形)尚有待解析。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焦雨鈴研究組長期致力於植物器官塑形的研究。近年來,研究組綜合分子遺傳學、活體成像和數學建模等方法,著力研究葉片扁平化形成的機制。
  • 科學家發現肝癌細胞增殖非編碼RNA調控機制
    我國科學家通過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發現了兩種非編碼RNA調控肝癌細胞增殖分子作用機制。這是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獲得的消息。據介紹,非編碼RNA是指不能編碼產生蛋白質的RNA分子。具有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主要包括微小RNA,長鏈非編碼RNA以及環狀RNA等。
  • 探秘癌症基因「沉默」機制—新聞—科學網
    探秘癌症基因「沉默」機制斑馬魚研究揭示表觀遺傳學如何調控生物進化
  • 上海生科院發現RNA可變剪接的時序性調控機制
    在生物體中,可變剪接被嚴格調控,同一基因在不同組織細胞中或同一組織的不同發育階段裡經常表達為有不同的剪接亞型,剪接的異常調控與癌症等許多疾病密切相關。  在以往的報導中,細胞周期是通過調控特定基因的周期性表達來協調實現的。該研究首次發現了人類基因組中普遍存在RNA可變剪接的周期性波動,而這種周期性剪接調控也是細胞周期的重要控制機理。
  • LncTarD: lncRNA-靶基因調控機制分析神器重磅來襲!
    雖然lncRNA與疾病的關聯已受到廣泛關注,但目前缺乏資料庫預測lncRNA介導的靶基因調控機制、關鍵下遊靶基因以及與疾病相關的lncRNA的重要生物學功能。那麼,今天的神器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主頁上就只看最有用的了!也就是網站的快速檢索功能:可以輸入lncRNA,疾病名稱,生物學功能來實現搜索功能。
  • 漲知識|斬獲諾獎的氧感知機制:貧血、癌症、胎兒都和它有關
    它是動物生命所必需的:被存在於幾乎所有動物細胞中的線粒體所利用,從而將食物轉化為有用的能量。然而,幾個世紀以來,人們雖然了解氧的重要性,但細胞如何適應氧水平的變化一直是未知的。  上述三位科學家從各自的領域出發,最終匯聚並共同解決人類謎團,揭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適應性過程之一的機制。
  • 雷錦志:從計算數學的角度研究癌症—新聞—科學網
    談到治療和研究癌症,你會想到什麼?是醫生手中的手術刀?還是醫藥學家研發的特效藥? 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看似一門基礎學科的數學,其實對研究癌症的機理大有幫助。早在2007年,美國知名癌症學家羅伯特·溫伯格就提出了「用數學處理癌症問題」。
  • 研究首次闡明SepSecS在雞腦硒調控機制
    近日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東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Priority in selenium homeostasis involves regulation
  • 磷酸化調控蛋白質結合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理論與計算化學組副研究員段謨傑等利用計算模擬方法及增強採樣技術,揭示磷酸化修飾對固有無序KID結構及其與KIX蛋白結合過程的調控機制。磷酸化修飾是生物體內常見的一種翻譯後修飾,在調控信號轉導及細胞生長和凋亡等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較多磷酸化位點位於固有無序蛋白或無序蛋白區域上。這些蛋白的高度動態及伸展特性使其較易被化學修飾。
  • 調控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
    因此,如何在保證瘦肉率、不提高皮下脂肪的前提下適當提高肌內脂肪含量和生產優質豬肉,是改善豬肉品質的關鍵和難點所在。目前,肌內脂肪細胞來源及其分化沉積調控等已成為研究熱點之一。本文主要從肌內脂肪細胞來源及其分化沉積調控的關鍵基因、信號通路等方面綜述了調控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的相關研究進展。1 、肌內脂肪細胞來源在哺乳動物中,主要有棕色、米色和白色3 種脂肪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