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三代氣候模式即將準業務化運行

2020-11-24 中國氣象局

  副熱帶高壓怎樣移動、亞洲季風如何發展、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有何動向?11月16日,更準確回答這些氣候關鍵問題的科技利器——我國氣象部門自主研發的次季節-季節-年際尺度一體化氣候模式預測業務系統(BCC-CPSv3)通過評審,即將進入準業務化運行。

  作為國際氣候變化研究前沿課題,氣候預測是一道世界性難題,其背後是國家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迫切需求。氣候模式是氣候預測最客觀的工具和手段,開展氣候模式研究意義和責任重大。我國自1995年開始研發氣候模式,至今已演進到第三代。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模式室主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吳統文帶領團隊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先後研製了第二代、第三代。第三代預測系統BCC-CPSv3的氣候預測性能提升,源自「十年磨一劍」研發練就的優秀「內功」。吳統文介紹,BCC-CPSv3由相輔相成的全球高解析度氣候模式子系統、多圈層耦合同化子系統和集合預測子系統三部分組成,全部為自主研發。

  此次通過評審的BCC-CPSv3,其氣候預測性能和多個業務指標明顯高於現有業務模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對我國東部夏季降水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亞洲季風指數等的預測性能國際領先。

  根據時間尺度,BCC-CPSv3負責回答的問題包括次季節-季節預測和季節-年際預測兩類。其中次季節-季節預測已於2019年11月準業務化運行,並參與國際同類系統比較計劃,對月尺度溫度、降水、大氣環流等的預測能力優於我國和美國、日本現有業務系統,對季節內震蕩的預測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季節-年際預測對於季節尺度的溫度、降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厄爾尼諾-南方濤動指數、全球海冰面積等關鍵指標有較高預報技巧,整體預測性能明顯高於現有業務模式。

  全球高解析度氣候模式子系統是氣候模式預測系統的「主力部隊」,負責攻克各種關鍵問題。相對上一代,BCC-CPSv3在大氣、陸面、海洋、海冰等各方面的模式解析度、物理過程參數化均得到提高和優化。大氣模擬垂直範圍由40公裡擴展至65公裡,平流層關鍵動力過程、熱帶降水、東亞獨特氣候特徵模擬性能均得到顯著提升;更新陸面模擬地表覆蓋資料,改進湖泊、農田下墊面模擬,還提出了模擬植被生態過程的動態物候方案,取代固定日期的模擬方式。海洋模擬水平解析度提高到全球均勻0.25°,垂直深度達5500米。

  同化能力強弱決定了初始場精準與否,關乎模式在怎樣的起點上開始運算。BCC-CPSv3採用的多圈層耦合同化子系統實現了對海洋、海冰、大氣多源資料的協調同化,大氣分析資料解析度達到0.45°,海表溫度、海冰密集度等資料解析度達到0.25°,為氣候模式運算奠定了堅實地基。

  BCC-CPSv3還包含具備24個集合樣本的集合預報子系統,能夠博採眾長,儘可能地消除由觀測、分析誤差以及大氣系統固有混沌引起的預報不確定性。

  (作者:劉釗 責任編輯:欒菲)

 

相關焦點

  • 我國第三代氣候模式進入準業務化運行
    11月16日,更準確回答這些氣候關鍵問題的科技利器——我國氣象部門自主研發的次季節-季節-年際尺度一體化氣候模式預測業務系統(BCC-CPSv3)通過評審,進入準業務化運行。作為國際氣候變化研究前沿課題,氣候預測是一道世界性難題,其背後是國家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迫切需求。氣候模式是氣候預測最客觀的工具和手段,開展氣候模式研究意義和責任重大。
  • ...業務化運行整體預測性能提升 更有力支撐防災減災與應對氣候變化
    11月16日,更準確回答這些氣候關鍵問題的科技利器——我國氣象部門自主研發的次季節-季節-年際尺度一體化氣候模式預測業務系統(BCC-CPSv3)通過評審,進入準業務化運行。作為國際氣候變化研究前沿課題,氣候預測是一道世界性難題,其背後是國家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迫切需求。氣候模式是氣候預測最客觀的工具和手段,開展氣候模式研究意義和責任重大。
  • 我國氣候預測模式邁向世界先進
    農業乾旱、低溫冷害等威脅我國糧食安全,提前知悉雨溫趨勢針對性作業,關乎農民「錢袋子」。……這些工作往往要提前半個月甚至一個季度部署,準確的氣候預測,是決策的重要參數。氣象工作者,已為發展獨立自主的氣候預測模式付出數十年努力。今年11月,進入準業務化運行的我國第三代氣候模式,得到「整體性能同類先進,部分性能國際領先」的權威評價。
  • 中國氣象局自主研發全球預報系統今起正式業務化運行
    中國氣象報記者牛彥元 段昊書 通訊員管成功報導 6月1日,中國氣象局自主研發的GRAPES全球預報系統(GRAPES_GFS V2.0)正式業務化運行並面向全國下發產品。  經評估,GRAPES全球預報系統總體性能指標超過現行全球業務模式系統T639。
  • 我國初步確定第三代氣象衛星發展框架與思路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2月5日,我國第三代風雲氣象衛星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旨在展望2020年後我國氣象衛星的發展方向,初步形成第三代氣象衛星的發展框架與思路。    宇如聰表示,發展我國第三代風雲氣象衛星,對提高我國國際地位、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增強國際影響力,對滿足不斷增長的氣象預報能力和服務水平的應用需求、對氣象觀測業務可持續發展、實現氣象現代化業務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投入業務化運行
    衛星的正式交付,標誌著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進入業務化運行階段。5米光學業務衛星於2019年9月12日成功發射,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會同衛星、測控、地面、應用等各系統建設單位,聯合自然資源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領域開展了行業應用測試,順利完成全部在軌測試內容,為我國高光譜衛星業務化應用建立了基本衛星產品及指標體系。
  • 新一代高解析度全球海洋數值預報系統正式業務化運行
    新一代高解析度全球海洋數值預報系統正式業務化運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0-01-11 12:10:18 經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批覆
  • 我國首個衛星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開始業務化運行
    據中國自然資源報消息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獲悉,近日,我國珠海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標誌著萬山定標場正式開始業務化運行。據悉,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地面系統建設定標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美國哈維斯特石油平臺定標場、法國科西嘉島定標場、希臘加夫多斯島定標場和澳大利亞巴士海峽定標場之後,全球第五個、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場,主要為我國自主海洋觀測衛星雷達高度計的在軌絕對定標業務服務。
  • 中國將研發第三代氣象衛星 衛星發展歷經坎坷
    極軌衛星用單數序號表示,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三號。靜止衛星用雙數序號表示,第一代靜止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二號,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四號。用英文字母A、B、C等命名同一代衛星中先後發射的在軌運行衛星。例如,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中的第一顆星命名為風雲三號A星,代號為FY·3A。
  • 我國首顆自主高光譜業務衛星投入業務化運行
    該衛星正式交付自然資源部,標誌著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進入業務化運行階段。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凌月明出席儀式並講話。5米光學業務衛星於2019年9月12日成功發射,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會同衛星、測控、地面、應用等各系統建設單位,聯合自然資源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等領域開展了行業應用測試,順利完成全部在軌測試內容,為我國高光譜衛星業務化應用建立了基本衛星產品及指標體系。
  • 我國第一代數值天氣預報模式設計者之一、氣象學家陳受鈞逝世
    他是中國第一本天氣學教材《天氣學基礎》的主要編寫者、中國第一代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的設計者之一、我國第一代和第二代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建立的主要參與者,在中尺度暴雨系統、颱風中長期預報、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發展和業務化等領域取得了傑出的成就,曾以項目首席或主要參與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
  •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正式業務化運行
    (SCSTAC)於2019年11月5日啟動業務化正式運行。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出席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業務化正式運行發布會並講話。他表示,從今天(11月5日)開始,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正式成為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框架下的永久性的海嘯預警業務中心,成為太平洋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的組成部分。
  • ——地球系統模式會讓天氣-氣候模式走向統一嗎?
    美國國會向該項目撥款1480萬美元,支持最先進的預報模式系統的研發,同時撥款1500萬美元用於提高業務高性能計算能力,以支撐新模式的業務化運行。由此,NGGPS在美國政府推動下浮出了水面。2014年10月,NGGPS項目計劃實施方案發布。
  •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邊界層與對流層觀測項目:在地球最高...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外場綜合觀測示意圖(圖片來源: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第三次向「高地」出發在氣象乃至地球科學領域,青藏高原不僅意味著海拔數據之高,更如同待攀登的科學「高地」,極其重要卻也迷霧重重。
  • 即將到來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氣候戰爭
    事實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與競爭只不過是「小打小鬧」,即將到來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氣候戰爭!氣候變化對我們社會和生活的影響已經趕出了我們的想像!《氣候戰爭》一書,中信出版社2010年出版,被視為可持續發展必讀書。在這本書中,世界頂級地緣政治分析專家給了我們醍醐灌頂的分析。他極其令人信服地告訴我們——氣候戰爭的硝煙已經近在咫尺!
  • 極富變化的「江淮準靜止鋒」,決定了我國夏季氣候的基本狀況
    氣候是指某個區域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具有周期性和穩定性,氣候要素包括氣溫、降水、光照等。降水是氣候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地區的降水量的多少往往決定了該地區的乾濕狀況,一般來說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區,為溼潤地區;年降水量介於400至800毫米之間的為半溼潤地區;年降水量介於200至400毫米之間的為半乾旱地區;而年降水量少於200毫米的地區為乾旱地區。江淮準靜止鋒降水的類型主要有四種,分別是對流雨、鋒面雨、地形雨和氣旋雨。
  • 第三代半導體上市公司龍頭一覽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在禁帶寬度、熱導率、介電常數、電子漂移速度方面的特性使其適合製作高頻、高功率、高溫、抗輻射、高密度集成電路;其在禁帶寬度方面的特性使其適合製作發光器件或光探測器等。其中碳化矽材料在功率半導體和器件工藝較為熱門,氮化鎵材料外延生長和光電子比重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