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與中亞國家關係的現狀及前景

2021-01-15 中亞研究
土耳其與中亞國家關係的現狀及前景

王明昌*

*作者單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土耳其是中亞地區重要的外部力量。因歷史淵源和相似的語言文化,中亞地區成為土耳其民族主義者嚮往的故土,泛突厥主義曾因中亞國家獨立獲得史無前例的生命力。環裏海地區豐富油氣資源的發現,進一步堅定了土耳其實現其成為歐亞能源重要樞紐的信心。本文在介紹土耳其與中亞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外交基礎上,探析了其未來發展,認為土耳其與中亞國家20年雙邊關係的起伏使土耳其明白,歷史並不代表未來,理想終需面對現實,國家實力與外交定位必須統一,未來與中亞各國保持務實合作是土耳其的唯一選擇。

1991年,蘇聯解體,歐亞大陸地緣板塊發生巨變,中亞地區各國紛紛獨立。面對新獨立的中亞五國,國際社會各方反應不一。時至今日,很多國家對中亞的了解仍然粗淺。但對於土耳其來說,中亞一直是其關注的重點,因為新獨立的中亞五國中,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四個國家的主體民族均屬突厥語民族。國內底蘊深厚的泛突厥主義推動土耳其成為最早進入中亞的外部大國。

泛突厥主義是19世紀中後期開始在伊斯蘭世界流行的政治意識形態,同時也是一場社會政治運動,其宗旨是使所有突厥語族聯合起來(往往與泛伊斯蘭主義思潮合流)。①泛突厥主義思想最早在沙俄境內的韃靼人中萌發,後傳播到奧斯曼帝國並紮根,最終被現代土耳其所繼承。此後,隨著冷戰爆發,土耳其被西方國家作為對抗蘇聯的前沿陣地,泛突厥主義也曾被賦予制衡蘇聯的地緣政治意義。青年土耳其黨中央理事會成員茲亞·喬加勒普(1876—1924年)所著的《突厥主義原理》一書,明確了泛突厥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建立囊括所有突厥語民族的圖蘭聯邦,包括亞塞拜然、北高加索各突厥語族、中亞的突厥語族和中國新疆的維吾爾族等。②泛突厥主義試圖建立的聯邦版圖覆蓋了小亞細亞、高加索地區、中亞、中國新疆和俄羅斯的部分地區(克裡米亞、阿斯特拉罕、伏爾加河地區、喀山、烏法等)。因此,對於土耳其來說,中亞既是歷史中的故土,也是未來的某種可能。

另一方面,對於中亞國家來說,土耳其的泛突厥主義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亞四個突厥語國家尋根溯源、獲得國際社會認可的迫切需要。1992年10月,土耳其倡議召開首屆突厥語國家元首峰會,土耳其、亞塞拜然、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六國總統共同籤署了《安卡拉宣言》,強調與會各國的共同歷史、語言和文化聯繫,並決定將定期舉行元首峰會。此後,中亞各國與土耳其國家領導人間互訪頻繁。同時,土耳其積極推動中亞國家進行文字改革,幫助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制定了拉丁字母等。

但隨著中亞國家不斷融入國際社會,各國開始更加強調國家的主權獨立和本民族特性,土耳其泛突厥主義的夢想開始與現實發生衝突。烏茲別克斯坦作為中亞地區的大國,有較為獨立和成熟的民族認同和歷史觀,對泛突厥主義的抵制十分明顯。1995年,烏茲別克斯坦公布正式的拉丁字母表,放棄了土耳其1993年幫助制定的以土耳其文為基礎的字母模板。此後,土耳其與烏的關係更是因政治事件進一步惡化。烏國內著名反對黨自由黨的領導人穆哈曼德·薩利赫,因國內政治壓力輾轉到土耳其。烏政府多次要求土將薩利赫遣返,但均未成功。此後,烏調整了對土外交政策,召回在土留學生,關閉土在烏境內的學校,恢復土赴烏籤證制度,並限制了相關的商業活動。1999年2月,塔什幹發生爆炸事件,烏政府指責此為藏匿在土耳其的薩利赫策劃實施的恐怖襲擊。同年,烏前總統卡裡莫夫最後一次出訪土耳其,此後至2016年去世前未再對土進行訪問。

土耳其倡導的突厥語國家元首峰會等會晤機制也受到了影響。2001年4月,第七屆突厥語國家元首峰會上,烏茲別克斯坦僅派議長出席。此後,該峰會中斷了5年,到2006年才召開第八屆峰會,但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兩國並未參加。2009年,土耳其、亞塞拜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四國元首籤署了成立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的協議。2011年10月,首屆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會議在阿拉木圖舉行,土耳其、哈、阿、吉為正式成員國。2016年底,本應在吉爾吉斯斯坦舉行的第六屆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會議未能如期舉行,截至2018年4月仍未舉行。①

2017年以來,中亞地區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中亞各國開始加強域內對話和合作,採取更加務實開放的外交政策,以緩解外部經濟和安全壓力。2018年3月15日,首屆中亞國家領導人會晤在哈薩克斯坦舉行,標誌著中亞國家間關係進入新時期。在此背景下,土耳其與中亞國家的關係也開始再度升溫,埃爾多安總統多次到訪中亞參會或進行國事訪問,烏茲別克斯坦等國領導人也多次訪土。但相比20世紀90年初,土耳其的中亞外交已經變得較為理性和務實,泛突厥主義的呼聲不再高漲,經貿投資合作成為會談的主要內容。目前,土在中亞國家外交中的排名遠在俄羅斯、中國等國之後。中亞各國在外交政策的闡述中,均強調重視俄羅斯等戰略夥伴關係,土耳其主導的突厥語國家合作僅是中亞國家外交政策中的「備選項」。

經貿投資合作是土耳其與中亞國家務實合作的重要領域。在20世紀90年代初,土耳其與中亞國家在突厥語國家元首峰會等場合就討論了加強經貿合作問題,土提出建立統一的經濟市場。但因為當時中亞各國主要面臨的是蘇聯解體帶來的經濟震蕩和轉型,更多希望獲得土經濟援助,對長遠的經濟合作並不感興趣。土耳其一直嘗試推動與中亞國家的多邊框架內的經貿合作,但因各國經濟體量和國情差異較大,以及土本身經濟實力有限,多邊經貿合作一直舉步不前。此後,1994年和1999年土耳其又接連發生兩次經濟危機,與中亞國家經貿合作再受打擊。

目前,土耳其與中亞國家多邊經貿合作機制主要包括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經濟部長會議、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交通通訊技術部長會議等。2017年12月,第七屆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經濟部長會議上,土耳其提出成立成員國間設立基礎設施基金會,推動落實成員國間的基礎設施和物流建設;②將四個成員國間的貿易額提升到100億美元(2016年四國間貿易額約為55億美元)。③

雙邊經貿合作層面,因土耳其與中亞五國並不直接接壤,總體看,雙邊外貿額彼此佔比都不高。根據土官方統計,1996年土耳其與中亞五國的貿易額佔土外貿總額的1.1%,2001年佔比為1%,2012年為1.8%。④中亞五國與土耳其外貿額呈現明顯的三個梯隊,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為土耳其在中亞的主要貿易夥伴,為第一梯隊;烏茲別克斯坦與土耳其貿易居中,為第二梯隊;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為第三梯隊(詳見下圖)。中亞國家主要向土耳其出口能源、棉紡織等原材料產品,進口土耳其的電器機械、輕工製品、服裝和紡織品等。在中亞各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中,除土庫曼斯坦外,土耳其均未進入各國外貿夥伴排名的前五名。

數據來源:UN Comtrade Database,參見https://comtrade.un.org/。①

據哈薩克斯坦統計委員會數據,土耳其與哈貿易額常年佔哈外貿比重的2.5%左右,且哈一直保持對土貿易順差。據哈方統計,2014年土哈貿易額為32.91億美元,佔哈外貿比重為2.7%,其中哈對土出口額為22.72億美元,自土進口總額為10.19億美元;2015年土哈貿易額20.17億美元,佔比為2.6%;2016年土哈貿易額約為14.69億美元,佔哈外貿總額的2.4%;2017年1—10月,土哈貿易總額為14.79億美元,佔比為2.4%,其中哈出口8.62億美元,哈進口為6.16億美元。②

土耳其與烏茲別克斯坦貿易額基本佔烏外貿總額的5%左右。據烏統計委員會數據,2014年土烏貿易額為15.03億美元,佔烏外貿額的5.4%;2015年土烏貿易額為11.98億美元,佔烏外貿額的4.7%;2016年土烏貿易額為11.76億美元,佔烏外貿額的4.8%。土烏外貿額的增長潛力較大,此前主要受兩國關係的影響。2017年以來,烏總統米爾濟約耶夫調整外交政策,烏土關係明顯好轉。2017年3月,烏前副總理阿濟莫夫訪問土耳其,兩國籤署10多億美元的合作協議。2017年1—9月,土烏貿易額為10.85億美元,同比增長近30%,佔烏外貿額的比重為5.4%。③

塔吉克斯坦雖不是突厥語國家,但土塔外貿仍十分密切。土耳其常年保持塔吉克斯坦第一大出口對象國,是塔最主要的貿易順差收入來源國。據塔吉克斯坦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年土塔貿易額為3.98億美元,其中塔對土出口額為2.52億美元,自土進口額為1.46億美元;2016年土塔貿易額為3.15美元,其中塔對土出口額為2億美元,自土進口額為1.14美元(詳見表1)。④

表1 2011—2016年塔土貿易情況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塔吉克斯坦國家統計局,參見http://www.stat.tj/ru/。

吉爾吉斯斯坦與土耳其貿易額常年保持3億美元左右,佔吉外貿比重基本在5%以下(詳見表2)。吉主要向土出口蔬菜和乾果,自土進口電子產品、服裝和塑料。⑤

表2 2011—2015年土吉貿易情況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吉爾吉斯斯坦國家統計委員會,參見http://www.stat.kg/ru/。

能源合作是土耳其與中亞國家(主要是哈、土、烏三國)合作的重點。土耳其地理位置優越,西面與歐洲能源市場接壤,東面毗鄰環裏海、伊朗和中亞能源產地,是連接東西方天然的能源走廊。尤其是,因烏克蘭危機俄羅斯與歐洲能源合作遭受打擊的背景下,土耳其成為歐洲陸地能源進口的最重要通道。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等國也十分希望加大對外能源出口,開拓對歐洲能源出口的新通道,實現多元化。但目前,土耳其與中亞國家能源合作仍處於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裏海法律地位長期未定嚴重影響了規劃中的油氣管線的落地。目前,土耳其與中亞國家之間仍沒有直接連通的油氣管道。土耳其與哈薩克斯坦等國的石油貿易主要通過跨裏海油輪運送至亞塞拜然,之後經「巴庫—提比里西—傑伊漢」輸油管道運往土耳其,運量受油輪和亞塞拜然方面的制約。

土耳其在中亞地區的主要天然氣合作對象是土庫曼斯坦。土庫曼斯坦是全球天然氣儲量第四大國,計劃2030年年開採天然氣2500億立方米,年出口天然氣1800億立方米。①20世紀90年代中期,歐洲、土耳其、土庫曼斯坦三方便開始討論修建跨裏海天然氣管道問題,同樣因裏海法律地位問題、環裏海國家矛盾等,這一願望一直未能實現。目前,俄羅斯已經完全中止進口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土庫曼斯坦與伊朗也因供氣款問題中斷供氣,土庫曼斯坦尋求能源出口新通道的願望十分迫切。

2017年12月初,環裏海國家外長會期間宣布,裏海法律地位公約草案已制定完畢,將提交環裏海各國元首審批。②土耳其與土庫曼斯坦也明顯加快了推進步伐。2017年6月,土庫曼斯坦、亞塞拜然、土耳其和歐盟四方成立工作組,研究將土庫曼斯坦天然氣運往歐洲的路線。目前,土庫曼斯坦境內的「東—西天然氣管道」已經完工,為東氣西輸作好了前期準備。

文化教育合作是土耳其與中亞各國合作的主要領域,是土耳其在中亞地區軟實力的重要體現。蘇聯解體後,中亞各國伊斯蘭教復興運動興起,各國均將自身認定為伊斯蘭世界的一員;同時,經歷了蘇聯長期的無神論教育,中亞各國的精英階層世俗化程度較高,各國均選擇了世俗國家道路,並對伊斯蘭極端思想傳播深感憂慮,希望伊斯蘭教主要發揮正本清源、文化認同和凝聚社會的作用。而土耳其既是突厥語民族國家,又是伊斯蘭國家,與中亞國家有相似的文化認同。而且,土耳其是伊斯蘭國家中較早和較成功實現現代化的世俗國家,比較合理地處理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融合問題,這符合中亞國家的特殊需求。

1992年召開的首屆突厥語國家元首峰會期間,六個突厥語國家的文化部長舉行會晤,一致聲明要加強文化領域合作。1993年7月,六國成立了突厥文化和藝術共同發展組織。2009年該組織更名為突厥文化國際組織,併入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目前,突厥文化國際組織除了上述六個成員國外,還有多個觀察員國。此前,俄羅斯的韃靼斯坦等多個突厥語族聯邦主體具有該組織的觀察員國身份,但在2015年底因俄土關係惡化被迫退出。此外,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下屬機構中有多個文化合作機構,包括突厥世界研究中心、突厥科學院、突厥圖書館、突厥博物館等。2017年9月,突厥科學院院長達爾汗·克德爾艾裡表示,各方已經審議通過了《突厥通史》教科書的最終版本,該書有望在第六屆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會議上公布,可能將作為突厥語國家中小學生的專用歷史教科書。③

教育方面主要是土耳其向中亞各國提供政府獎學金留學生名額和在中亞各國開辦學校。中亞各國獨立不久,1992年土耳其便向中亞各國提供獎學金項目,每個國家2000個留學生名額。當時,土耳其成為中亞各國留學生的首選國。1995—1996學年時,中亞國家在土耳其的留學生總數佔當時土境內外國留學生的22.4%。④此後,隨著中亞各國對外教育合作的擴大,赴土留學生人數被分流,但至今中亞仍是土耳其外國留學生的主要生源地。2001—2002學年,中亞國家在土耳其留學生佔土外國留學生的21.9%;2011—2012年為19.7%。而同時期,土耳其的外國留學生數量從2007年的1.59萬人增加到了2012年的3.12萬人,增幅超過96%。①

土耳其在中亞各國開設了很多國際學校,其中官方開設的主要為大學,包括1991年在哈薩克斯坦開辦的亞薩維哈薩克—土耳其國際大學;1994年在土庫曼斯坦開設的土庫曼—土耳其國際大學(2016年7月被關);1996年在哈薩克斯坦開辦的蘇萊曼·德米雷爾大學(以土耳其前總統姓名命名);1997年開始招生的吉爾吉斯—土耳其「瑪納斯」大學(詳見表3)。土耳其在中亞開設的大學數量僅次於俄羅斯。

表3 土耳其在中亞辦學及中亞在土留學生情況(截至2012年)

資料來源:「ОсобенностиВнешнейПолитикиТурциив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https://cyberleninka.ru/article/n/osobennosti-vneshney-politikiturtsii-v-tsentralnoy-azii(上網時間:2018年1月10日)

除上述大學具有官方背景外,土耳其在中亞的其他教育機構大部分是由具有居倫運動背景的民間組織開設。其中包括大學、技校、私立中學、普通公立中學等,數量龐大,覆蓋面廣,對提升土耳其在中亞軟實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居倫運動(又譯為葛蘭運動),是當代土耳其著名伊斯蘭復興運動,其精神領袖法圖拉·居倫(或譯為法圖拉·葛蘭)是伊斯蘭世界知名學者、思想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該運動源自20世紀60年末土耳其伊斯蘭復興運動,主要探索伊斯蘭社會的現代與傳統、民主與宗教的關係,倡導民主與宗教兼容並包,走現代與傳統相融合的中間道路。居倫認為單純地追求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會導致道德淪喪並引發一系列全球性問題,而一味地沉溺於傳統則會使穆斯林停滯不前,所以真正的現代化既不反對科學,也不忙目崇尚科學;既不放棄傳統,也不沉溺於傳統。②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居倫倡導其追隨者建立一種將科學知識與倫理道德相融合的教育體系,居倫教育網絡便應運而生。同時,居倫高度認同土耳其的突厥民族傳統,支持土耳其發展與中亞突厥語國家的關係,並認為土耳其應當擔當領導者角色。居倫說:「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想起這些亞洲國家,我急切地想要幫助他們,並希望把他們拉入我們的陣營。」③居倫運動所倡導的宗教、社會和教育理念一度符合中亞國家民眾的需求,因此中亞成為居倫運動影響最大的地區,各國均開設了大量的居倫學校,總數超過俄羅斯與中亞合辦的學校數量。

居倫運動學校大多採用英語、俄語、本土語言以及土耳其語四種語言授課,與國際教育機構關係良好,其教學質量比中亞各國本土的中學高很多,多數中亞學生取得的國際獎項都是通過該類學校獲得。④目前,中亞的居倫學校主要分布在哈吉兩國。其中,在哈薩克斯坦的學校最多,有28所中學;吉爾吉斯斯坦的居倫學校主要是塞巴特(sebat)國際學校下屬的22所中學和1所大學(阿塔圖爾克—阿拉套國際大學)。⑤居倫學校對哈吉兩國的影響很大。據稱,經過20多年的發展,當前吉爾吉斯政府中有近50%的官員在這些學校中接受過教育。①哈薩克斯坦政府中1/4的官員(主要是哈薩克族)畢業於居倫學校,85%的社會精英的子女(主要是哈族)在土耳其的學校學習。

居倫運動學校對提升土耳其在中亞的軟實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近年居倫運動與土耳其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的決裂,中亞地區的居倫學校也受到很大影響。自2014年起,土耳其官方開始要求中亞國家關閉境內的居倫運動學校,但遭到各國的拒絕。2015年土政府以涉嫌恐怖活動為由要求塔吉克斯坦關閉國內的6所居倫中學,同年8月,塔總統拉赫蒙籤署決定,將6所中學改名。2016年7月,土耳其國內發生軍事叛亂,隨后土政府指責叛亂是居倫運動策劃實施的。此後,土向哈吉等發去正式外交照會,要求兩國關閉境內與居倫運動有關的所有學校。此舉引發哈吉兩國的不滿。2016年11月,吉爾吉斯斯坦表示放棄主辦即將在吉舉行的第六屆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會議,導致該會議至今仍未能恢復。②2017年初,吉政府將塞巴特國際學校更名為薩帕特(Сапат)國際學校,將阿塔圖爾克—阿拉套國際大學更名為阿拉套國際大學。

長期以來,土耳其國內各種意識形態存在競爭。2009年11月時任土耳其外長的艾哈邁德·達烏特奧盧稱:「土耳其不限於只實現一種理想,奧斯曼帝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伊斯蘭教是我國文化的要素之一。西歐方向是我國的歷史經驗,而突厥主義是主要運動。」③布熱津斯基曾指出,土耳其受到來自三個方向的牽引力:現代主義者希望它成為一個歐洲國家,在外交上親近西方;伊斯蘭主義者希望它能夠面向中東,回歸穆斯林大家庭;民族主義者則著眼於東方,主張在裏海盆地和中亞的各突厥民族中承擔歷史新使命。無論其政策導向傾向何方,都會受到其他兩種力量的牽制。④因此,從較長的歷史時期看,土耳其的外交政策一直處於變動之中,有較為明顯的分裂特徵。但相比現代主義和伊斯蘭主義,泛突厥主義具有較強的烏託邦色彩,實現的難度似乎更大。總體看,當前中亞地區尚不是土耳其對外戰略的核心,中亞各國僅是土耳其國內民族主義崛起、追求伊斯蘭世界領導地位和實現其成為歐亞能源核心樞紐的藉助力量。

20世紀90年代初期,土耳其與中亞各國關係迎來蜜月期,主要是由於中亞各國剛剛獨立,尋求國際社會認可、融入世界經濟、完成政治經濟社會轉型、恢復主體民族傳統文化是當時中亞各國的主要訴求。當時,土耳其在滿足中亞國家上述需求方面具備明顯的特殊優勢。一方面,土耳其與中亞各國存在語言、文化和宗教的天然親近;另一方面,土耳其的現代化道路頗為成功,土耳其的發展模式曾一度成為中亞國家學習的榜樣,具備一定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並與美國等西方社會保持了良好的外交關係。但此后土耳其中亞外交受挫,根本原因是土耳其以突厥語國家的領袖自居,倡導「六個國家,一個民族」,強推土耳其的文字和語言等,忽視了中亞各國主體民族之間的差異和特性,這也是泛突厥主義無法實現的根本原因。

未來,土耳其國內的政治穩定及其周邊局勢的發展是影響未來土耳其與中亞關係的重要因素,土耳其的中亞外交恐仍將面臨力不從心的窘境。從地緣角度看,土耳其與中亞國家是隔著裏海和伊朗的「遠親」,彼此間難以形成直接緊密的聯繫。從國家利益角度看,土耳其在中亞主要追求的是外交影響、能源經濟、交通通道和文化輸出利益,而土耳其的「近鄰」——中東、高加索和巴爾幹地區關係著土核心利益。從關注力角度看,土耳其國內支持融入歐洲的世俗派和聚焦中東世界的伊斯蘭教派的影響都遠高於泛突厥主義。因此,在總體國力有限的前提下,土耳其的中亞政策時常受到國內形勢和周邊局勢變化的影響,出現「遠親」不如「近鄰」的情況。2011年以來,中東地區局勢發生巨變,土耳其不斷調整與鄰國和大國關係,但並未帶來國家利益的最大化,毀譽參半。未來,隨著打擊「伊斯蘭國」地面戰爭的結束,中東即將迎來新一輪大變局,中東仍將繼續佔據土耳其政府的主要精力。

從中亞國家角度看,中亞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未來中國和俄羅斯對中亞的影響仍是巨大的。而且,作為歐亞腹地的樞紐國家,未來中亞各國在外交政策上一定會繼續秉持多元平衡外交,以實現本國利益的最大化。與俄羅斯、中國相比,土耳其僅在文化教育等軟實力領域具備一定優勢,但中俄在中亞的軟實力不斷提升,土的軟實力影響在下降。目前,中亞各國在俄羅斯和中國的留學生數量遠高於在土耳其的數量。俄語在中亞的影響力持續復甦,漢語熱也在興起。土耳其在中亞地區追求的影響力與其自身實力存在較大落差,伴隨著中亞各國的獨立發展,各國外交的獨立性和多元性將持續增強,土耳其試圖幹預中亞各國政策走向的能力將繼續下降。◎


相關焦點

  • 中亞黃皮書:中亞國家發展報告(2016)
    2015年,國際與地區政治經濟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發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如烏克蘭危機、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嚴厲經濟制裁、原油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本幣幣值貶值、「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出現,等等。新的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正在形成。中亞地區政治、經濟、安全和國際關係形勢變得更加複雜,威脅和挑戰增多。
  • 地區極性、現狀偏好與中國對中亞的外交哲學
    從這個意義上講,儘管存在著結構性壓力,大國關係常常是通過特定的地區環境、結構體系和秩序的過濾發揮出來,而且其變化的可能性與未來的前景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區的變化與發展所影響。地區極性則是指,受國家實力影響且只在特定地區發生作用的地區性權力結構。依據不同的角度,有關國家實力的測量指標很多,但人口數量和財富水平可以作為測量國家實力的簡化指標。因為擁有大量人口的富裕的對手通常能建立起令人膽寒的武裝力量。
  • 「中俄關係的現狀與發展前景」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莫舉行
    3月14日,由人民網與俄羅斯戰略研究所聯合舉辦的「後金融危機時代中俄關係的現狀與發展前景」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莫斯科舉行。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謝小用、俄羅斯外交部第一亞洲司主任謝爾蓋·科託夫、人民網總裁廖玒(代讀)、俄羅斯戰略研究所所長列昂尼德·列舍特尼科夫、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季志業出席會議並致辭,歡迎兩國專家學者與會,希望會議能為兩國學術界的相互交流、增進理解發揮作用,為兩國睦鄰友好關係的發展做出貢獻。
  • 疫情折射水靜流深的特殊關係:中亞兩大國為何率先與德國復航
    疫情暴發後,眾多國家開始採取限制入境、中斷交通等方式嚴防輸入性病例,中亞五國亦復如是。8月開始,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中亞兩個地區大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開始放開與外部的隔離,目前已同多個國家恢復航班。有意思的是,哈烏兩國的復航名單透露了在疫情暴發前某個歐洲國家與這兩個中亞大國之間鮮為人知的密切關係。
  • 土耳其:在中東北非中亞等地區,到處惹是生非未受大國制約
    土耳其,充其量也就一個中等強國,遠遠稱不上是一個大國,但土耳其在中東、北非、中亞等地區,不斷主動製造混亂,在外界看來甚至比俄美兩國都要牛哄哄,同時在外參與軍事行動都在打仗的國家,當前,也就首推土耳其了。
  • 埃爾多安的土耳其:為何這個國家正在走向瘋狂?
    奧斯曼土耳其蘇萊曼大帝徵伐圖,奧斯曼蘇丹不僅僅是土耳其蘇丹,也是遜尼派世界的哈裡發,在整個遜尼派世界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第二個則是土耳其青年黨鼓吹的泛突厥主義,即這些人認為土耳其的國家利益應該涵蓋包括中國新疆、中亞和西伯利亞在內的廣闊亞洲地區。凱末爾則認為「外突厥」不應該是土耳其的關注對象,對中亞突厥民族的過分關注,並不能為土耳其的國家利益帶來真正的實際好處,卻只會帶來強國的敵視。
  • 中國需理解土耳其:為什麼這個國家變得瘋狂?
    中亞和西伯利亞在內的廣闊亞洲地區。凱末爾則認為「外突厥」不應該是土耳其的關注對象,對中亞突厥民族的過分關注,並不能為土耳其的國家利益帶來真正的實際好處,卻只會帶來強國的敵視。而這也是凱末爾與曾經的青年黨戰友恩維爾帕夏決裂的原因。
  • 智見:中國與中亞五國的新能源合作前景與方向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新能源合作也上升到中國與中亞五國合作的戰略高度。隨著中亞五國在新能源方面的法律和政策基礎完善,中國與這些國家在該領域合作的前景與方向已明朗。中亞五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動因可再生能源相對於傳統能源有優勢。
  • 「大突厥主義」凸顯土耳其領土野心(圖)
    冷戰後,中亞地區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相繼獨立,大突厥主義分子認為自己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土耳其,建立一個從博斯普魯斯海峽一直延伸到中國的「突厥語國家聯邦」的舊夢再度沉渣泛起,甚至提出了「21世紀是突厥人的世紀」的口號。土耳其開始拉攏中亞諸國,希望建立一個以自己為首的、包括各操突厥語國家及民族在內的、地跨歐亞的所謂「突厥國家聯合體」。
  • 土耳其與世界大國的不解世仇
    在這個地球上,有一個國家「混不吝」,四面出擊,與不少世界大國和地區國家硬懟,但別人也拿他無可奈何。  這個國家就是土耳其。,中亞最早的民族是土耳其人,土耳其人將自己的偉大文明傳播到了全世界。
  • 中亞「新一代數字極端分子」轉戰線上
    長期以來,中亞一直是數字邊緣地區。但在過去10年,該地區5個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經歷了快速的數位化轉型。據稱,與中亞有關聯的恐怖組織是2017年紐約、聖彼得堡、2018年斯德哥爾摩和2019年伊斯坦堡襲擊事件的幕後黑手。中亞各國政府一直在努力遏制有組織恐怖活動,特別是在數千名經過戰鬥考驗的外國恐怖分子從飽受戰爭蹂躪的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返回之後。他們如此難以管控的原因之一在於,許多中亞極端分子已經「轉戰線上」。「中亞新一代數字極端分子正在沃土上耕耘。
  • 關於航班,中亞這兩個國家有消息
    因疫情蔓延,中亞各國都取消了各種航班,但隨著形勢的逐步穩定,各國也都在隨時對航班進行各種調整。哈薩克斯坦工業和基礎設施發展部宣布,將從12月10日開始,減少同土耳其之間的國際航班,同時恢復與烏茲別克斯坦首都之間的航空交通。
  • 中亞國家即將與中國復航,以後從北京來中亞的同胞要去大興機場了
    需要強調的是:「相信很快會有好結果」這個說法是疫情爆發至今,中國駐中亞國家使館官方公開發布的關於復航最為明確且最為確定的表態。圖片源自網絡哈薩克斯坦已經與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復航,哈、烏、吉三國均可通過土耳其和杜拜航班轉飛國內
  • 土耳其國家概況
    土耳其國家概況(最近更新時間:2015年7月)【國名】土耳其共和國(Republic of Turkey)。【面積】78.36萬平方公裡,其中97%位於亞洲的小亞細亞半島,3%位於歐洲的巴爾幹半島。【政體】共和制【貨幣】土耳其裡拉(Turkish Lira)。【國家元首】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2014年8月10日當選,8月28日就任。【主要節日】新年:1月1日;國家主權和兒童日:4月23日;青年和體育節:5月19日;勝利日:8月30日;共和國成立日:10月29日。
  • 土耳其支援亞塞拜然動手,謀求納卡地區只是開始
    ,佔據南高加索地區,把手伸向中亞地區才是真正的目的。    俄軍出動  土耳其的煽動和非公開的參與對亞美尼亞的戰爭,屬於一個相當讓人意外的事情,以前土耳其與亞塞拜然之間談不上什麼盟友關係,只能說屬於友好國家
  • 土耳其博覽 | 土耳其與摩蘇爾省及庫德人的關係: 從奧斯曼帝國...
    土耳其研究中心希望推動全國高校土耳其研究和教學,為土耳其相關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資政服務和國際交流提供平臺。中心編輯的《土耳其博覽》不定期提供土耳其相關的動態、資訊及研究結果,從人文、歷史、國際關係、政治、經濟等視角全方位介紹土耳其。
  • 法國與土耳其緊張關係持續發酵 多個歐洲國家聲援法國
    中新社巴黎10月26日電 (記者 李洋)26日,法國與土耳其的緊張關係持續發酵。多個歐洲國家對法國表示聲援。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26日公開呼籲土耳其人抵製法國商品。
  • 土耳其移民科普:為什麼土耳其和火雞都叫「Turkey」?
    大家都知道,在國際移民市場中,土耳其這個國家不但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而且其社會服務設施也非常健全,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將土耳其作為自己移民的必選地。要想成功移民到土耳其,必須提前對這個國家的文化有所了解才行,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點科普,為什麼土耳其和火雞都叫「Turkey」呢?
  • 【解讀土耳其政變】激進的政治伊斯蘭不是多數土耳其人的選擇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一個多種族、多宗教和多文化的傳統帝國,它在東-南歐有一塊很大的領土,那兒的臣民主要是基督教徒。奧斯曼帝國不是一個典型意義上的中央集權國家,它的中心和邊緣地帶維持著一種相對鬆散的關係;它針對不同教派實行的具有自治色彩的米勒特(millet)制度,秉承的更是中東帝國的多元主義傳統,而且做得更加完善。
  • 中亞地區水資源問題
    特別是在水資源匱乏的地區,水更是深刻影響該地區國家間地緣政治關係的重要戰略資源。 中亞地區的水資源總量較豐富,但大部分淡水都以高山冰川和深層地下水的形式存在,且分布極不均勻,加上不合理的利用、浪費和汙染,致使中亞許多地區嚴重缺水。圍繞著水資源的分配、使用和流域生態的保護等問題,中亞各國經歷了從衝突、爭吵到走向協調、合作的艱難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