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一半的無冰土地未被利用,保護好它,新冠就不會再出現?

2021-01-08 騰訊網

筆者:三體-小遙

人類發展到今天,已經成功進入科技時代,我們的目標是徵服星辰大海,探索宇宙才是未來的重點方向,而最近出現的新冠疫情以及各種氣候變化給人類文明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我們很難想像,在過去的幾百年裡,世界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資源的儲量也在連年下降,它們被人類應用到各個方面,同時排放的汙染也給地球帶來了壓力。

此前有觀點認為,整個地球上在人類的破壞下已經變得千瘡百孔,有一大半的土地被用來採礦、耕種以及供人類居住,各種自然資源也因此被無情開發。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必然伴隨著很多問題,而我們想要長久發展下去的話,就必須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案,開源節流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最近科學家們公布了一個驚人振奮的消息,他們通過觀察和研究發現,地球上還有一半的無冰土地沒有被人類開發利用。這並不是為了提醒人們前去探索,在很大程度上,科學家認為我們需要保護這些淨土。

眾所周知,萬事萬物都需要休養生息,大自然也是如此,一旦人類打破了這種循環,我們就有可能遭受前所未有的災難。因此,科學家認為人們應該永久保護這些無冰土地,從而更好地保護我們自己。

研究人員認為,完整的土地同樣是一個小型生態系統,能夠淨化空氣和水源,如果保護得當,土壤肥力也將比人類管理下的土地更高,擁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對未利用的土地進行了劃分和保護,並且籤訂了相關條例,從而更好地規範人們的行為。相對來說,這些土地都存在於人跡罕至的地區,雖然生存條件略遜其他地區,但是孕育了很多生命。

還有觀點認為,保護自然土地十分重要,新冠病毒肆虐同樣是一個例子。因為大量野生動物失去了棲息地,所以才給了人類可乘之機,如果它們擁有足夠的生存空間,隱藏在其體內的病毒也就沒有太多機會接觸人類,從而減少這種傳染性疾病發生的概率。

相關焦點

  • 地球約一半的無冰土地未遭受人類活動破壞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新研究表明,地球上大約有一半的無冰土地未被人類改變,只要及時進行提出相關保護措施,這些無冰土地將免遭人類活動破壞。美國研究人員對比了最新繪製的4張全球地圖,這些地圖顯示了自然土地如何轉變為「人為土地」。令人欣慰的是,全球近一半陸地無冰覆蓋,大約佔48-56%,該區域受人類活動影響很低。
  • 科學家稱,地球有一半無冰土地未受人類活動影響
    最近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指出,地球上有大約一半的無冰土地未受人類活動的影響。
  • 科學家:地球還剩50%土地沒受人類影響,將是人類救贖最後希望?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人類憑藉獨有的智慧成為世界霸主,足跡幾乎遍布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但事實上,研究發現地球表面仍存在著50%的土地未受人類活動影響。隨著碳排放的增多,溫室效應的加劇,人類的自我救贖可能會依賴這一半未受影響的土地嗎?
  • 新冠康復後會再感染?恆河猴試驗:不僅不會還能免疫
    當地時間3月14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的研究團隊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感染新冠病毒的恆河猴不會發生再感染」(尚未經同行評議),首次利用非人靈長類模型回答了「康復後是否會再次感染」問題。
  • 新冠康復後會復發或再感染?恆河猴試驗:不僅不會,還能免疫
    當地時間3月14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的研究團隊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感染新冠病毒的恆河猴不會發生再感染」(尚未經同行評議),首次利用非人靈長類模型回答了「康復後是否會再次感染」問題。
  • 「北大荒」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專家座談會在京舉行
    「北大荒」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專家座談會,就新形勢下「北大荒」黑土地保護與耕地質量提升技術措施應用進行探討和交流。黑土地保護,是關係國家糧食安全的全局性問題,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黑土耕地是北大荒集團核心資產,保護好這一塊獨特優質的農業資源,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 冰川解凍,遠古病毒或現世,新冠病毒的出現是否與全球變暖有關?
    地球的氣溫確實並非恆定,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中,曾經出現過很多次氣候波動,6000多萬年前的那次冰河期,就是最好的見證,太陽的活動確實能夠影響地球的氣候。可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整個地球有78億人,我們經不起這種折騰。僅僅極端乾旱就足以造成糧食大面積絕收,使人們處於飢餓狀態,甚至餓死。 溫室氣體確實會造成全球變暖,金星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 冰川解凍,遠古病毒或現世,新冠病毒的出現是否與全球變暖有關?
    地球的氣溫確實並非恆定,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中,曾經出現過很多次氣候波動,6000多萬年前的那次冰河期,就是最好的見證,太陽的活動確實能夠影響地球的氣候。可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整個地球有78億人,我們經不起這種折騰。僅僅極端乾旱就足以造成糧食大面積絕收,使人們處於飢餓狀態,甚至餓死。溫室氣體確實會造成全球變暖,金星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 地球不再完美?火星發現水冰庫,差不多百分百是冰
    行星科學研究所(PSI)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在火星的Nereidum Montes地區有一個「巨大的、以前未被發現的水冰庫」。並不是有水就意味著火星適合人類居住,火星的大小大約為地球的一半,表面重力約為地球的1/3。火星日和地球日的長度大致相同,其自轉軸傾角類似地球,形成相似的四季變化。然而,火星表面是一個荒涼、寒冷、空氣稀薄的世界。大部分地區地表氣溫常年處於水的冰點之下,最低氣溫可至零下一百多攝氏度,遠低於二氧化碳的冰點。
  • > 農村土地利用
    、生活機能運轉所需的土地,它不僅包括已利用的土地,還包括尚未開發利用的土地,由於農業生產是大部分農村經濟的主體,所以農村土地仍以農業用地為主,為分析方...》(以下簡稱《意見》),明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編制村土地利用規劃,統籌安排各項土地利用活...
  • 非洲出現神秘「疾病X」,新病原體頻現,人類在地球不安全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病毒問題可以說是人類如今面臨最為嚴峻的問題,新冠病毒已經算是折騰了全球,並且對全球帶來的影響也很大,但是至今也沒有完全控制下來,並且大家應該也看到了,新冠病毒還出現了「變異」的問題,所以令人類非常的頭疼
  • 新冠已抵達地球最後一塊淨土,人類終於無處可逃
    巴黎12月23日電(任宛)前些日,儘管新冠病毒幾乎席捲了全球,但仍有一片土地未受新冠病毒侵襲。但近日,新冠病毒已經抵達最後一塊未受汙染的地區,36名智利工作人員在南極感染新冠病毒。據法國CNEWS電視臺報導,地球最後一塊土地「失守」!南極發現新冠病例。
  • 北極什麼時候出現第一個無冰的夏天?科學家作出了最悲觀的預測
    北極的冰蓋如同冰箱一樣,對於調節地球的氣候至關重要。它不僅影響區域氣候,而且影響全球的天氣模式和海洋環流。隨著更多海冰融化,變暖的步伐加快,氣候系統的平衡也隨之而來。目前科學家們的一個共識是,北極夏季在本世紀的某個時候肯定會出現無冰狀態。
  • 新冠病毒接連變異,鍾南山再發警告……
    01最近有朋友吐槽:這幾天發生的一堆事兒,總讓人感受到幾分災難片的味道。首當其衝的是新冠病毒。12月14日,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在會議上透露:英國東南部出現新冠病毒變種。與之前的毒株相比,這次變種病毒擁有更強的傳播能力(據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與相關科學家證實,其傳染性比普通型高出70%)。
  • 杞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_土地規劃_土地資源網
    本輪規劃期內是杞縣推進城鎮化、工業化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各項建設用地增加仍將是剛性的,建設用地增加必然擠佔具有生態功能的農用地和未利用地,其直接結果是造成生態用地數量的減少;資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方面,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杞縣人均生產總值要由2005年6998元增長到2020年的29500元,必然帶來資源消耗和廢物排放的大量增加,如何在發展的同時,保護好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控制並減少農業面源汙染和工業
  • 又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比地球的保護還好,可惜的是或已有生命居住
    又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比地球的保護還好,可惜的是或已有生命居住自從人類研究的望遠鏡是越來越精確了之後,科學家和天文學家一直都在尋找宇宙中的新的可以居住的星球
  • 輝瑞新冠疫苗在中國能很快接種嗎?還不行 需要再做個試驗
    本次試驗共有43538名志願者,該分析評估了試驗中94例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情況。輝瑞和BioNTech公司表示,對接種疫苗參與者和接種安慰劑參與者之間病例的比較表明,從第二劑疫苗接種後7天開始,疫苗在保護出現症狀的COVID-19方面達到的效率高於90%。
  • 牛津研究稱新冠初次感染後六個月內再感染可能性極小
    牛津大學周五發表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新冠再感染的研究報告,研究顯示,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6個月內再次感染新冠的可能性「極小」。在牛津大學長達30周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對牛津大學醫院的工作人員進行了病毒抗體檢測,以確定他們是否已經感染過新冠病毒;並且當他們出現不適症狀時,再次對其進行例行的核酸檢測。調查結果顯示,在沒有抗體的11052名員工中,有89名出現了新的症狀性的新冠感染。但是,在擁有抗體的1246名員工中,沒有一個人出現症狀性感染。
  • 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氣候變化,北極垂危
    最近的衛星照片顯示,北冰洋上的海冰數量達到有記錄以來的夏季第二低,僅次於2012年;北極冰層面積縮至40年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小。美國國家雪冰數據中心專家塞雷澤表示,"我們正朝著季節性無冰的北冰洋的時代靠近,今年是棺材上的又一枚釘子。2020年將成為北極海冰萎縮趨勢的一個驚嘆號。"專家認為,這是氣候變化的標誌。
  • 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 2020年將成為北極海冰萎縮趨勢的一個驚嘆號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 2020年將成為北極海冰萎縮趨勢的一個驚嘆號 氣候變化,北極垂危!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