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淨化器淨化的目標汙染物重點是PM2.5,室內環境受室外大氣環境影響明顯,那麼大氣環境如何改善是公眾十分關心的問題,也是各級政府急需解決的問題。近日,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環境教育研究室主任田德祥就核電、燃煤與大氣環境治理髮文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北大教授田德祥:發展核能可有效減少大氣汙染
當前,淨化器淨化的目標汙染物重點是PM2.5,室內環境受室外大氣環境影響明顯,那麼大氣環境如何改善是公眾十分關心的問題,也是各級政府急需解決的問題。近顧為東先生的一篇文章《中國霧霾形成特殊機理研究》引起不小的議論,我認為是件好亊,我希望有更多的學者關注霧霾的形成機理,提出治理的辦法和方案,為改善大氣環境提高公眾的健康水平做出貢獻。當然,辦法和方案的提出也沒有那麼容易,不僅要有環保專家,氣象專家,能源專家共同分析研究,還要有政府的支持。
我想從能源的角度談點看法,我國大氣汙染如此嚴重原因很多,其中能源結構極不合理是重要因素,2010年能源結構:我國火電約佔72.99%,水電佔22.62%,風電3.19%,核電佔1.11%,太陽能發電佔0.09%。2015年我國煤炭消費總量佔全國能源消費比重達63.7%。
環保部長陳吉寧認為:」煤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主導地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很難發生根本變化」。
國家氣象局原局長秦大河說:「據我知道到2050年中國的煤作為能源比重還要超過50%左右,煤的清潔利用是關鍵」。
儘管各地治霾效果明顯,但大氣汙染物超過環境承載力的根本矛盾遠沒有改變!如河北邢臺,市區周邊有133家大的燃煤企業,形成「工業圍城」、「汙染圍城」局面。
2015年338個地級以上城市有265個城市PM2.5不達標,平均超標天數比例達23.3%。
「北京和河北的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需在現有基礎上削減75%以上,才能大幅度消除重汙染天氣,這至少需要25年」。
我們煤的耗量是全世界的二分之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包括溫室氣體,我國都是世界排放大國。
2012年開發利用煤炭所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塵排放量分別佔全國汙染物總量的93%、60%和67%,煤炭對一次性PM2.5產生的貢獻率達63%,二次性達到了61%。煤、石油、天然氣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作燃料燒掉非常可惜。同時,大量燃燒煤炭和石油嚴重地汙染了環境,危及生態平衡。
中國核電技術飛躍發展,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迄今為止中核集團已累計向7個國家出口6臺核電機組、5座微型反應堆、2個核研究設施及1座研究堆。
一座1000百萬瓦的核能電廠一年只需30公噸的鈾燃料,一航次的飛機就可以完成運送。1克鈾235完全發生核裂變後放出的能量,相當於燃燒2.5噸煤所產生的能量。節約大量運輸費用!
我國核工業30年輻射環境質量評價表明:核工業對評價範圍內居民產生的集體劑量小於同一範圍內居民所受天然輻射劑量,核設施周圍關鍵居民組(指所受劑量中的大者)所受劑量基本上均小於天然本底。
核燃料我們有重大發現,內蒙古兩個千噸級鈾礦大基地建設也實現了戰略突破,並在全球在自然界發現天然金屬鈾。我曾在演講中多次呼籲加快發展核電。
再看世界核電在各國的比例,我國核電所佔比例顯然與第二大經濟體的我國很不相匹配。
總之,發展核能是減少大氣汙染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經濟有效手段,核能是我國未來能源構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文來源於《中國空氣淨化》月刊總第80期,文/北京大學田德祥
原標題:核電、燃煤與大氣環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