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的美感層次包羅萬象,語音婉轉,詞語微妙,句子練達,詩歌、散文均可以講人生百態表達的淋漓盡致,而對聯更是將漢語的音、形、意之妙多維度融合,是古代文人雅士的風流印記,也成了當下人們喜聞樂見的裝飾形式。
對聯有高妙的文字內蘊,也有俏皮的語言遊戲。陽春白雪到皇宮中對聯的引經據典,下裡巴人到百姓商鋪門口的好彩頭,對聯用它獨特的魅力,佔據著中國人的文化內核。
01對聯中到底蘊含了怎樣的漢語密碼
會從古至今受人喜愛呢?
對聯是寫在紙面、布匹或雕刻在竹片、木料、石柱上的對偶句,講究對仗的工整與音韻的和諧。
對聯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既是中國文化的獨特形式,也是漢語之美的一種載體。據歷史記載,最早的對聯出現在三國時期,對聯的正式形成卻在兩晉南北朝直至唐朝時期。字詞的對應與平仄相間是對聯的基本特徵,可以說,字詞與音韻成為對聯這一文學形式最具代表性的特點。
有一首廣為流傳的歌謠就凸顯了對聯在字詞與音韻上的特徵: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
優美的詞語與工整的對仗,加上韻腳的和諧,共同組成了對聯的完美形式。
02對聯是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
也是展現其才智的生花妙筆
古往今來,讀書人的書齋前、客廳中,一般都掛有對聯,它們將主人的情操、執著和熱愛表達得淋漓盡致。
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年輕時書齋門口的對聯——
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將他的少年才氣與遠大抱負傳揚至今。
南宋著名的詩人陸遊的書房中就掛有一副名聯——
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完美地表達了陸遊與詩書相伴一生的理想。
而關於在對聯中蘊藏的人生智慧,則更令人稱道。
明代才子解縉學識淵博,他主持編纂了當時最大的綜合性圖書《永樂大典》。解縉並非來自書香世家,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但是,少年時的解縉就表現出超乎常人的聰慧。
一年春節,解縉主動請纓,要自己來寫春聯。寫春聯是一件具有儀式感的大事情,解縉開始思索。他抬起頭,正好看到鄰居趙員外家的竹子——在寒冷的冬日,那青綠色的竹子竟然還在茂盛生長!解縉靈機一動,提筆寫下了對聯:
門對千棵竹,家藏萬卷書
趙員外看到解縉家的對聯心中很是惱火。在他眼中,一個普通人家卻敢聲稱「家藏萬卷書」,簡直是過分!並且,解縉還不知天高地厚地用自己家的竹子作對聯!趙員外命人把竹子砍去一半,心裡想著:「現在竹子被砍去了一半,我看你還怎麼對『家藏萬卷書』!」
但是,趙員外再向解縉家門時,卻看到了一副修改過的對聯:
門對千棵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趙員外覺得解縉是在向他挑釁。接著,惱羞成怒的趙員外命人把竹子連根拔去。解縉卻不慌不忙地將對聯改成:
門對千棵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解縉的少年意氣在對聯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更讓後人體會到了對聯的意蘊悠長與奇妙。
03對聯是古代建築的錦上添花
也是普通人生活中的增色妙筆
我們在遊覽許多名勝古蹟時都可以欣賞到極富文學韻味的對聯,它們往往由才子寫就,字裡行間透著濃濃的詩意,如頤和園知春堂的對聯是:
七寶欄杆千歲古,十洲煙景四時花。
而臨江而建,在樓頂可以眺望長江的著名古建築南京望江樓上的千古名對
望江樓,樓望江,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則讓人讀來口舌生津,讚嘆無比。
上聯中的「望江樓,樓望江,望江樓上望江流」看起來繁複迂迴,其實意思很明晰,即是說:此樓名為望江樓,此樓與江水遙遙相對,人們站在望江樓上便可以眺望滔滔江水。滾滾逝去的長江水奔流不息,孔子曾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正如同奔騰的長江水一去不返。長江在日夜不停地流淌,時間在四季輪換中流逝,望江樓佇立到今天,已經有千年的歷史,而奔騰不息的長江的歷史又何止千年!
長江見證瞭望江樓的千古歷史,也見證了中華文明的千古歷史,並將繼續見證中華民族的明天以及未來,故而有「江樓千古,江流千古」之言。上聯以「望江樓」與「望長江」為主題,既解釋了「望江樓」的名稱,更彰顯瞭望江樓與長江水的歷史滄桑,令人回味無窮。
下聯提到的「印月井」是四川省什邡市的一眼古井。印月井,因其淨水清澈見底可映出月亮而得名。每日夜晚,井口正對天空,冰盤般的月亮倒映在如鏡的井水中。井口深邃幽暗,清澈的井水也染上夜晚的顏色,明月的倒影皎潔清晰。印月井猶如一方精緻的鏡框,在墨綠的翠石上鑲嵌著無瑕光潤的美玉。所以下聯取「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
印月井已經有漫長的歷史,夜空中的明月更是人類歷史的見證者,井水倒映著月影,歲歲年年依然如是,歷盡萬載的滄桑巨變,明月依舊,井水依舊。因此是「月井萬年,月影萬年」。對聯「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以「印月井」與「月影」為中心,既說明了印月井的含義,更點明了印月井中的歷史滄桑感。
在這則名聯中,名勝對古蹟,月影對長江,千古對萬年,結構工整,語言凝練,用對聯的形式彰顯出中國語言獨特的美感和中國歷史的深邃。
而在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對聯也可以成為點睛之筆。比如一些店鋪門前,我們也可以看到對聯的身影:
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簡短的語句表露出店鋪主人對生意興隆的祈盼。
而為了表示自己店鋪風雅,青睞雅客、歡迎賢德光臨的意願,
用諧音對聯的巧妙形式表達追求,也很有韻味:
閒人免進賢人進,盜者休來道者來。
離開喧囂的市井,走進深山,回歸寧靜,在自然和閱讀中尋找禪心時,對聯也可以抒發此時的心境:
廟小無僧風掃地,天高有佛月點燈。
將月朗風清,守拙歸禪的安寧呈現給俗世中的我們,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清新和療愈。
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對聯以獨特的形式彰顯出中國語言的質感,體現出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所以,對聯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以其靈活多姿為中華文明注入了一脈生命活力,為當代生活注入了歷史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