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期答案:1、禾(小米)、稻、稷(高粱)、麥、菽(豆)稱為「五穀」。;2、大米+蜂蜜:一起吃會胃痛;大米+蕨菜:降低維生素B1的消化吸收。;3、米和水的比例應該是1:1.2。
介紹:禾(小米)、稻、稷(高粱)、麥、菽(豆)稱為「五穀」。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屬禾本科,我國北方通稱穀子,去殼後叫小米,它性喜溫暖,適應性強。起源於我國黃河流域,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現主分布於我國華北、西北和東北各地區。小米粒小,色淡黃或深黃,質地較硬,製成品有甜香味。我國北方許多婦女在生育後,都有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身體的傳統。小米熬粥營養豐富,有「代參湯」之美稱。

營養價值及相剋食材:1、小米因富含維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瘡的功效;2、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嘔吐的功效;3、還具有滋陰養血的功能,可以使產婦虛寒的體質得到調養,幫助她們恢復體力;4、小米具有減輕皺紋、色斑、色素沉著的功效。小米+杏仁:腹瀉、嘔吐;小米+醋:會降低營養價值。
歷史:原產中國,約有8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最為有名和最好的小米應屬陝北一帶、山西定襄縣、沁縣(今山西省長治市沁縣次村鄉檀山村)和陽曲縣所產小米。小米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選育馴化而來的。今天世界各地栽培的小米,都是由中國傳去的。全世界小米栽培面積約10多億畝,中國最多,總產量最高,多分布在黃河中下遊地區、東北、內蒙古等地。

儲存:1、通常將小米放在陰涼、乾燥、通風較好的地方。儲藏前水分過大時,不能曝曬,可陰乾。2、儲藏前應去除糠雜。3、儲藏後若發現吸溼脫糠、發熱時,要及時出風過篩,除糠降溫,以防黴變。4、小米易遭蛾類幼蟲等危害,發現後可將上部生虫部分排出單獨處理。在容器內放1袋新花椒即可防蟲。
小知識:1、中醫認為小米粥表面漂浮的一層「米油」營養極為豐富,可以代替參湯;2、用小米煮粥,睡前服用,易使人安然入睡;3、識別用薑黃粉染色的小米:用薑黃粉染色的小米,煮成粥後米爛如泥,湯清似水,失去了小米原有的風味和營養成分,使用價值不大。要判斷小米是否被染色,可用手拈幾粒小米,沾點水在手心裡搓一搓,凡用薑黃粉染過色的小米顏色由黃變灰暗,而手心會殘留黃色粉狀物;4、小米在原住民傳統社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如在布農族,小米是農業祭禮的中心,象徵著家庭的財富。

做法:1、小米宜與大豆或肉類食物混合食用,這是由於小米的胺基酸中缺乏賴氨酸,而大豆的胺基酸中富含賴氨酸,可以補充小米的不足;2、小米粥不宜太稀薄;淘米時不要用手搓,忌長時間浸泡或用熱水淘米;3、小米的蛋白質營養價值並不比大米更好,因為小米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並不理想,賴氨酸過低而亮氨酸又過高,所以產後不能完全以小米為主食,應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營養;4、小米可蒸飯、煮粥、磨成粉後可單獨或與其他麵粉摻和製做餅、窩頭、絲糕、發糕等,糯性小米也可釀酒、釀醋、製糖等。
問:1、小米粥有什麼美稱?2、小米不宜和什麼一起吃?3、小米的祖先是什麼?(文中找答案,具體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