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旅行篇三:瓦拉納西是極樂西天,釋迦摩尼傳教,唐僧朝聖地

2020-12-05 經典老表叔

瓦拉納西,一個不能不說的聖地。在王子二人做印度旅行攻略時,這個名字就總是會出現,並讓他們確定瓦拉納西是必去打卡之地。

據介紹:瓦拉納西,唐玄奘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到達的極樂西天。「公元前5世紀,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後,西行200公裡,來到鹿野苑首次布道傳教,闡述人生輪迴、苦海無邊、善惡因果、修行超脫之道,佛教終於具備了佛、法、僧三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宗教,開始在印度興起並最終成為這個宗教王國中的一派。公元7世紀,唐僧玄也曾來此朝聖,並將這座城市的古老建築、居民生活、市井繁榮、風土人情都一一詳細記載於《大唐西域記》中」。

王子二人按計劃,如期來到了恆河岸邊的瓦拉納西,觀察著人們聚焦在恆河邊,沐浴時歡樂的表情,仿佛是走進了聖水之中洗滌自己。印度人認為,恆河是生死輪迴的神聖之河,步入天堂的入口。印度虔誠的教徒們人生四大樂趣:住瓦拉納西、結交聖人、飲恆河水、敬溼婆神。印度教徒都他們相信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沐浴後,即可洗滌汙濁的靈魂;認為能在瓦拉納西死去就能夠超脫生死輪迴的厄運;而人死後,如果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火化並將骨灰撒入河中也能超脫生前的痛苦。他們一邊歡樂的沐浴,一邊喝著恆河上遊焚燒屍體拋入恆河的屍水,人們窮極一生攢著通往天堂的門票。或許正因為有信仰,才能讓他們在極度貧困的情況下也能活得快樂。

在瓦拉納西轉悠,感受著人們的歡樂。幸運的是看到了有虔誠的佛信徒在此打坐,誦經。

時間到黃昏,人們不斷地聚焦到瓦拉納西河邊,在石階上的人們沐浴在陽光的餘暉之中,等待著夜祭的時刻到來。天終於黑了下來,晚上六點,夜祭儀式開始,在夜祭上,王子二人更被一個持續了上千年,每晚的夜祭儀式所震撼,聖歌響起,只見一位氣宇軒昂、英俊的印度教信徒,緩步走向供臺,捧起蛇燈火炬,高高舉向天空,聖火繚繞直衝天際,所有人都在行注目禮,跟隨著司儀的運作而逐漸進入高潮,信徒們一起唱起聖歌,歌聲瀰漫空間。在這一刻,人們仿佛接收到了「主」的旨意和賜福。

聽不懂他們在吟唱著什麼,但能感受到那種對自己信仰的印度教的篤信與虔誠。或許對於一些宗教價值觀、延續千年的種姓制度等等,可能讓我們理解起來真的很困難,但尊重他人的文化和生活習慣,才能看到這世界的更多面。

信仰是個人對事物的本質和真實性的基本判斷,而很多個體認同所凝結成的共同信仰就是宗教,並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印度哲學家要研究的是人與神的關係,但他們的「神」應該是不具象的、無形的、神秘的某個世界的「靈」吧,有宗教信仰才有敬畏,才有寄託、才能夠得到安慰,才能夠帶來希望……任何宗教,都會貫穿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吧。

在瓦拉納西,雖不能理解更深,但心靈似有所薰陶。換為現代人的理解,很喜歡《孤獨星球》的一段 「來之前你得做好精神準備。這裡豐富多彩令人目眩神迷,這裡的混亂無序不留餘地,這裡無所顧忌還毫無歉意。瓦拉納西不會對任何人手下留情。不過如果你做好了準備,這裡也可能成為你旅途中最愛的一站。」

瓦拉納西,再見!

相關焦點

  • 一個最接近神的地方-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是印度七大聖地,也是印度的耶路撒冷,更是釋迦摩尼佛陀《初轉法輪》的佛教聖地。中國的玄奘曾參訪過瓦拉納西。相傳蒙兀兒阿克巴大帝到了恆河,更加強對印度教寬容的信念。恆河全長2,510公裡,從喜馬拉雅的冰川,洶湧奔流注入孟加拉國灣,這是印度幾億人口安身立命的生命之河,流經數不清的城鄉,其中以「瓦拉納西」為最神聖之地,因為相傳這裡是溼婆下凡的地方,在古代亦稱此地為 「迦屍(Kashi)」 意思是「光的城市」也是溼婆的城市。
  • 瓦拉納西,一生必來打卡一次的恆河聖城
    瓦拉納西是印度教的聖城,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遍布一千多座大大小小的寺廟,在這裡匯聚了印度全國各地不遠千裡而來的朝聖者。恆河,印度教徒的聖河,據傳在恆河裡沐浴可以洗去一生的罪孽;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火化並將骨灰灑入河中也能超脫生前的痛苦。
  • 印度05:參觀佛教聖地鹿野苑,唐僧曾在鼎盛時到此,如今只剩寂靜
    鹿野苑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是釋迦摩尼得道成佛後第一次講法的地方,佛陀在此初轉法輪和成立僧伽團體。鹿野苑離印度教聖城瓦拉納西大約10公裡。我們搭乘了一輛Tutu前往,沿途揚塵很重,建議佩戴口罩。7世紀唐僧玄奘曾來此,當時鹿野苑正如日中天,是重要的佛教中心之一。考古學家發現,這裡有4、5層壘疊的寺廟和僧房遺址,說明這裡的佛塔和寺廟在歷史上被反覆修繕建造過很多次。鹿野苑的所有建築都被破壞殆盡,但答枚克佛塔(Dhamekh Stūpa)卻在廢墟中保存了下來,塔高達39米,直徑達28餘米,屬留存極少的阿育王時期建築。
  • 實拍印度佛教著名的聖地,與菩提伽耶齊名,卻鮮有人知
    在印度的旅行中,大部分都會去泰姬陵,新德裡等地打卡,但是卻往往會忽略一個著名的佛教聖地。這裡就是鹿野苑,這裡是和菩提伽耶,拘屍那羅齊名的佛教聖地,相比菩提伽耶,這裡卻鮮有人知。鹿野苑距離瓦拉納西約10公,三輪車差不多40分鐘就能到達,據說這是釋迦摩尼在這裡第一說法的地方。雖然這裡遊客鮮有人知,但因此在眾多的信眾中,鹿野苑也是非常重要的打卡地,他們會來到這裡朝拜和禪修。鹿野苑中最特色的就是這座建築,高達39米,直徑達28米餘,成為鹿野苑的標誌,卻也見證這這裡1600多年歷史。
  • 印度佛教遺蹟,是印度「佛教四大聖地」之一,今卻化為廢墟
    文/ 奶爸帶娃旅行記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旅行要學會隨遇而安,淡然一點,走走停停。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雖然現在的印度佛像信徒並不是最多的,在印度有著非常多的古城,這些古城的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印度這麼多的古城裡面有一座城市是不得不提的,這裡就是瓦拉納西。佛教歷史上的第一批的佛教徒就是在附近的鹿野苑誕生的,雖然佛教在當時收到了王室的支持但是卻沒有在印度人心中紮根。
  • 瓦拉納西,曾誕生第一批佛教徒,如今這裡信仰佛教的人口卻不足1%
    前言瓦拉納西,一座印度教的聖城,也是一座佛教的聖城。但如今,在這座城市裡,7成的民眾都信奉印度教,而信仰佛教的人數甚至不到1%。佛教遺址在當地無人問津,而印度教的儀式卻萬人空巷,熙熙攘攘。衰落與興盛的對比,讓人看後不禁感慨萬分。
  • 瓦拉納西——又稱貝拿勒斯,印度教聖地、著名歷史古城
    瓦拉納西(),又稱貝拿勒斯,印度教聖地、著名歷史古城。位於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坐落在恆河中遊新月形曲流段左岸,現有人口100萬,該市有各式廟宇1500座以上。主要名勝古蹟有:恆河浴場、印度金廟、杜爾迦廟、印度之母廟、拉瑪王廟、貝拿勒斯印度大學、新印度金廟、林訥格爾堡。
  • 印度金三角瓦拉納西9日
    此處是釋尊釋迦摩尼在菩提伽耶得道佛後初轉法輪(講道說法)之地。七世紀,高僧玄奘赴印時,這裡仍十分興盛,後來逐漸荒蕪。近代考古發出的佛教藝術珍品如今保存在鹿野苑博物館內。參觀瓦拉納西金廟(入內,約20分鐘),據傳其黃金塔頂用了足足880千克的黃金鑄成,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特別安排觀賞古老而神秘的恆河暮祭儀式。
  • 印度最重要的聖城瓦拉納西,佛祖在此傳教半生,唐僧曾到此取經
    如果要評選印度最具魅力城市的話,相信不少印度人都會將這寶貴的一票投給一個中等的三線城市-瓦拉納西。絕大多數的印度人都以能葬在瓦拉納西為榮。因為這座不顯山不露水的偏遠小城是他們心目中的聖城,是印度精神文明的起源地。
  • 唐僧為什麼叫「唐三藏」,三藏是對高僧的尊稱
    唐僧是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的主人公,唐僧的人物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玄奘是洛陽人,少年出家。玄奘在研究佛法的過程中,發現已有的漢譯經文有些地方要麼語焉不詳,要麼會和其他經文在內容上有衝突。他決定前往西域取經,去佛教的發源地學習。玄奘獨自一人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
  • 印度佛跡朝聖之旅I 瓦拉納西之行
    這不抽空請個年假,來一趟時間不長的旅行。首先來說說我那倉促的行程。如果大家想來佛教聖地旅行的話,印度 VISA 必不可少。6.往返機票訂單7.印度旅行的形成安排(本人籤字) 這些以上要求 滿足1——4 就可以了 其他交給籤證公司來辦吧。
  • 遊蕩在恆河左岸,那座名叫瓦拉納西的印度聖城
    當我們再次經過印度人心中的瓦拉納西聖城的恆河岸邊時,我忍不住的又往和河道兩邊看了看恆河火葬場,圖片內容不適合展示,這裡就不貼出來了。恆河在太陽的照耀下泛著紅光,河面上載著遊客的船隻和昨天一樣多,岸邊沐浴的那些印度教徒還在淡定地用恆河「聖水」洗滌他們的身心……穿過河畔印度教的建築,和苦行僧擦肩而過,走在狹窄的小巷弄裡,還要不時的提防從天而降的「孫悟空」。我在想,是不是唐僧取經時孫猴子還留有一些猴子猴孫在這裡繼續修行?其中一部分不成材的,是不是已經做了飛賊,飛簷走壁,專搶遊客的東西?
  • 世界最老最神奇印度聖城瓦拉納西:生與死、混亂與和諧、一眼千年
    坐落在被印度人尊稱為「聖河」的恆河左岸,迄今為止,全城還保留著2000多所古老寺廟,大部分與印度教有關,其中擁有一座880千克黃金的尖塔「金廟」(Vishvanath Temple)是其中地位最高的一個,是所有印度教徒來瓦拉納西朝聖必來之處,每天早上的隊伍就可以從小巷排到主街,但是這裡並不歡迎遊客,只能遠遠地看下鍍金的穹頂;
  • 印囧: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印度(瓦拉納西篇)
    1並非是第一次去印度,但此次印度之行依然給了我很多的驚嚇。印度人民對陌生人的好奇,對自拍的熱愛,對時間觀念的漠然和對衛生情況的忽視深深的震撼了我,這一切的背後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請看今天的文章。
  • 中國迄今收藏的唯一漢文摩尼教經典:唐寫本《摩尼教經》
    摩尼教,又稱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是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ani)在拜火教的理論基礎上,吸收了基督教、佛教等教義所創的一個世界性宗教。摩尼教主張善與惡的二元論,認為宇宙間充滿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鬥爭,並且有嚴密的教團組織和宗教制度。摩尼教在波斯被指為異端,摩尼本人獲極刑而死,其信徒因而轉向羅馬東部、印度北部擴張影響,從4世紀至6世紀廣泛流行於中亞以及地中海一帶,摩尼教的經典也由古敘利亞文先後譯成拉丁文、希臘文、亞美尼亞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亞文、突厥文、粟特文、大夏文、回鶻文、阿拉伯文以及漢文。
  • 印度最耀眼的不止於恆河,還有橫行無忌的瓦拉納西神牛
    恆河不算寬,跟我家鄉的松花江差不多,水質雖有天壤之別,但卻養活著瓦拉納西百萬人口。恆河邊遊人很多,大都是好奇於恆河裡沐浴和燒屍的印度獨特傳統景觀。相較於重口味的恆河水、恆河人外,能引起人們極大興趣的也只有恆河牛神了,它們像明星一樣,成了眾多遊客閃光燈的焦點。印度因其版圖形如牛頭,且舉國敬牛如神,而被稱為「牛顱之國」。
  • 瓦拉納西,感受印度聖地的世俗生活
    瓦拉納西以前稱為「貝拿勒斯」,歷史上還有「加西」(意為神光照耀的地方)之稱,因城市地處瓦拉納河和阿西河之間,1957年改為現名稱,是取兩條河的名稱合成的。瓦拉納西享有「印度之光」的稱號,是印度恆河沿岸最大的歷史名城,相傳6000年前由作為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溼婆神所建。
  • 在印度最好的季節,去看粉色之城齋普爾、恆河千年夜祭
    下面就讓Miss.6帶你趁著印度最舒適的季節(10月-次年3月)走進印度。旅行顧問 李麗華它既是擁有燦爛文化歷史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佛教的發源地。鹿野苑關乎佛陀與法悟▂鹿野苑位於瓦拉納西以北的一片林木蔥鬱之地,是釋迦摩尼成佛後初轉法輪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