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納西,一個不能不說的聖地。在王子二人做印度旅行攻略時,這個名字就總是會出現,並讓他們確定瓦拉納西是必去打卡之地。
據介紹:瓦拉納西,唐玄奘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到達的極樂西天。「公元前5世紀,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後,西行200公裡,來到鹿野苑首次布道傳教,闡述人生輪迴、苦海無邊、善惡因果、修行超脫之道,佛教終於具備了佛、法、僧三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宗教,開始在印度興起並最終成為這個宗教王國中的一派。公元7世紀,唐僧玄也曾來此朝聖,並將這座城市的古老建築、居民生活、市井繁榮、風土人情都一一詳細記載於《大唐西域記》中」。
王子二人按計劃,如期來到了恆河岸邊的瓦拉納西,觀察著人們聚焦在恆河邊,沐浴時歡樂的表情,仿佛是走進了聖水之中洗滌自己。印度人認為,恆河是生死輪迴的神聖之河,步入天堂的入口。印度虔誠的教徒們人生四大樂趣:住瓦拉納西、結交聖人、飲恆河水、敬溼婆神。印度教徒都他們相信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沐浴後,即可洗滌汙濁的靈魂;認為能在瓦拉納西死去就能夠超脫生死輪迴的厄運;而人死後,如果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火化並將骨灰撒入河中也能超脫生前的痛苦。他們一邊歡樂的沐浴,一邊喝著恆河上遊焚燒屍體拋入恆河的屍水,人們窮極一生攢著通往天堂的門票。或許正因為有信仰,才能讓他們在極度貧困的情況下也能活得快樂。
在瓦拉納西轉悠,感受著人們的歡樂。幸運的是看到了有虔誠的佛信徒在此打坐,誦經。
時間到黃昏,人們不斷地聚焦到瓦拉納西河邊,在石階上的人們沐浴在陽光的餘暉之中,等待著夜祭的時刻到來。天終於黑了下來,晚上六點,夜祭儀式開始,在夜祭上,王子二人更被一個持續了上千年,每晚的夜祭儀式所震撼,聖歌響起,只見一位氣宇軒昂、英俊的印度教信徒,緩步走向供臺,捧起蛇燈火炬,高高舉向天空,聖火繚繞直衝天際,所有人都在行注目禮,跟隨著司儀的運作而逐漸進入高潮,信徒們一起唱起聖歌,歌聲瀰漫空間。在這一刻,人們仿佛接收到了「主」的旨意和賜福。
聽不懂他們在吟唱著什麼,但能感受到那種對自己信仰的印度教的篤信與虔誠。或許對於一些宗教價值觀、延續千年的種姓制度等等,可能讓我們理解起來真的很困難,但尊重他人的文化和生活習慣,才能看到這世界的更多面。
信仰是個人對事物的本質和真實性的基本判斷,而很多個體認同所凝結成的共同信仰就是宗教,並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印度哲學家要研究的是人與神的關係,但他們的「神」應該是不具象的、無形的、神秘的某個世界的「靈」吧,有宗教信仰才有敬畏,才有寄託、才能夠得到安慰,才能夠帶來希望……任何宗教,都會貫穿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吧。
在瓦拉納西,雖不能理解更深,但心靈似有所薰陶。換為現代人的理解,很喜歡《孤獨星球》的一段 「來之前你得做好精神準備。這裡豐富多彩令人目眩神迷,這裡的混亂無序不留餘地,這裡無所顧忌還毫無歉意。瓦拉納西不會對任何人手下留情。不過如果你做好了準備,這裡也可能成為你旅途中最愛的一站。」
瓦拉納西,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