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多種用途,許多廉價一次性用品都使用塑料。但塑料製品難以降解,而塑料垃圾已經通過大氣、洋流散布到了世界各地。
近日,有科學家在北極取的冰芯樣品中都發現了塑料珠和細絲。而在塑料汙染環境、危害野生動物的同時,微塑料顆粒也在進入人類的身體——通過人們喝的水到食用的海洋生物。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一份報告展示了人們一生中的「塑料攝入圖譜」。隨後路透社用數字秤對塑料進行了稱重。
這項研究綜合了50多項有關攝入微塑料(直徑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顆粒)的研究數據。
據報導,進入環境中的微塑料主要來源有七種,其中比例最高的是衣物的紡織纖維,在衣物洗滌過程中直接脫落,進入下水入海的比例達到35%;其次是汽車行駛過程中輪胎磨損脫落的塑料,比例佔到28%;環境中各類的塑料製品,包括鞋底磨損產生的塑料粉塵達到了24%。
其餘還包括道路的標記材料、船舶塗料,化妝品中的塑料微珠,包括牙膏中的磨砂顆粒。許多塑料製品隨著時間推移,老化分解後也會產生微塑料。
一周:一湯勺塑料
根據報告,每周人們要攝入近2000塊塑料顆粒。這相當於5克,與信用卡、塑料瓶蓋重量相同。這些塑料也足夠盛滿一個陶瓷湯勺。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研究,平均每個人每周可能會從水中攝入1769個塑料微粒,通過貝類攝入182個塑料顆粒,11個來自鹽,10個來自啤酒,總共1972個塑料顆粒。
一個月:半碗塑料
在一個月裡,人們攝入了21克的塑料,大約相當於5個賭場骰子、三分之一個雞蛋、五個硬幣或一條巧克力棒的重量,而塑料碎片足以填滿半個飯碗。
6個月:一碗塑料
在六個月裡,人們攝入了125克的塑料顆粒——相當於一碗早餐麥片,或者一塊蓮蓉月餅、一盒軟糖的重量。
一年:一大盤塑料
在一年的時間裡,人們的塑料攝入量達到了250克。這相當於一大盤塑料顆粒,就如同一個飢腸轆轆的人的聖誕午餐,重量相當於一袋牛奶、一大碗米飯或一顆稍大的蘋果。
按照這樣的消耗速度,一個人可能在十年內吃掉2.5公斤的塑料,大約相當於一個標準的救生圈。
在人的一生中,按照目前每周攝入1972個微粒的速度,這相當於在79年的時間裡會攝入800多萬個微粒。這大約是20公斤,足夠裝滿兩個回收箱。
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稱,這些數據只是基於當前的估計值,如果不加以幹預,未來情況可能會更糟。
攝入微塑料對人體有害嗎?
儘管已經能夠在諸多生物體內觀察到累積的微塑料顆粒,但其對生物體的影響目前尚無明確結論。
微塑料可能會攜帶周圍環境中的汙染物,包括煤和焦油中的有機分子,這使其對人體具有潛在毒性。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微塑料主要分布在魚類的鰓、腸道和胃裡。目前尚未有研究發現微塑料存在或富集在魚類的肌肉組織中。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徐向榮則表示,目前對於人類攝入微塑料進行檢測的研究過程非常複雜,需要控制志願者飲用的水、呼吸的空氣並進行監控記錄等,導致大範圍內了解微塑料對人體的影響難上加難。
從原理上來看,進入人體的微塑料可能會吸附人體內已經富集的有機汙染物,並隨著糞便排出;微塑料本身攜帶有機汙染物時,可能會在人體內釋放,但真正的釋放過程其速率很慢,同時釋放的量也很少。
比起自然環境中有著波浪、陽光等機械作用和輻射,人體內的環境更加溫和,微塑料攜帶的汙染物、添加劑釋放過程更加緩慢,甚至在還未釋放前就可能隨著糞便排出。
卡迪夫城市大學(Cardiff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生物醫學科學高級講師瑞秋·亞當斯(Rachel Adams)則表示,攝入微塑料可能會造成一些潛在的有害影響,比如產生炎症,若攜帶汙染物還可能會使毒素積聚在脂肪組織中,導致癌症及生殖和發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