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不?這種小動物,每天喝很多酒都不醉

2021-01-08 蝌蚪五線譜

前段時間,網絡上一段松鼠誤食發酵爛梨「喝醉了」的視頻火了,大家都被這個醉到天旋地轉的可愛小動物萌翻了,還有不少網友表示,它像極了喝醉時的自己。

再來回顧一下,視頻來源異想視角

你確定你喝醉酒後有這麼萌?

我們經常能在網上看到小動物「喝醉」的畫面,所以很多人會以為小動物們的酒量不太高,但你知道嗎,世界上有一種動物的酒量非常好,而且比人類還要好!

它們每天都在「喝酒」,但是卻很少「喝醉」,到底是哪種動物呢?

01

酒精不只是人類的專屬飲品

答案揭曉!世界上擁有最大酒量的動物是筆尾樹鼩(Tupaia belangeri),你知道這個小傢伙是什麼來歷嗎?

筆尾樹鼩,圖片來源 Wikipedia

筆尾樹鼩屬於樹鼩科,樹鼩屬,是一種小型雜食類動物。通常只有在加裡曼丹、菲律賓、印支半島、馬來半島、中國西南、華南地區以及印度等國家和地區才能見到這些小傢伙的身影。

它們腦袋靈活,身體細長,在大部分的時間裡都棲息在樹上,通過採摘椰果、捕食昆蟲為自己提供維持生命的能量。

為什麼說筆尾樹鼩是酒量最大的小動物呢?研究人員偶然經過一片筆尾樹鼩棲息的棕櫚林時,曾聞到一股非常濃鬱的啤酒味道,於是他們在這片棕櫚林周圍安裝了攝像頭進行觀察。

結果發現,它們每天晚上大概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這種棕櫚上「喝酒」度過的。

科研人員經過研究發現,根據體重比例,一隻平均體重約為47克的筆尾樹鼩,每天要攝入的酒精量相當於一個成年人每天豪飲9杯葡萄酒!

通常,一個人如果喝下如此多的酒,可能早就已經醉醺醺的了,但是筆尾樹鼩卻沒有出現任何的醉酒現象。並且,其它動物即使攝入酒精,也是短期攝入,不會像筆尾樹鼩一樣,每天大量攝入,從不間斷。

就因為這樣,科學家還給它們起了一個稱號,叫「慢性酒鬼」。

筆尾樹鼩,圖片來源 Wikipedia

你以為筆尾樹鼩會每天偷跑到人類的酒窖偷酒喝嗎?大錯特錯!它們攝入的酒精,主要來源於它們的棲息生長著的大量的玻淡棕櫚(Eugeissona tristis)。

筆尾樹鼩會以這種棕櫚植物花蕾中的花蜜為食,而花蜜中的酒精含量就相當於一瓶普通啤酒!

事實上,玻淡棕櫚是自然界中酒精含量較高的植物之一,它的花蜜中含有如此高的酒精濃度,與它的生殖方式有關。

玻淡棕櫚生產花蜜的時間格外長,並且在花蜜產生之初,就會吸引附近的果蠅、蜜蜂等各種媒介昆蟲來採食花蜜。而這些媒介昆蟲攜帶的天然酵母就會不知不覺地接種到玻淡棕櫚的花蕾上。

筆尾樹鼩和玻淡棕櫚的花卉展示,圖片來源 Chronic intake of fermented floral nectar by wild treeshrews

花蕾異常硬而木質的外部結構,使閉合的花瓣中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空間,就像一個釀造室,提供了有利於酵母群落髮酵的環境,可以產生大量的酒精。

被氣味濃鬱的花蜜吸引來的小型哺乳動物如筆尾樹鼩,在大快朵頤採食花蜜的同時,也不知不覺成了授粉的工具。它們粘附在身上的花粉粒,會從一朵花轉移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完成替花蕾「傳宗接代」的重任。

話說回來,這些在玻淡棕櫚樹上咕咚咕咚「喝酒」的小傢伙,到底為什麼從來不會「酒後失態」呢?

02

從不「醉酒」是有秘訣的

即使「喝這麼多酒」,筆尾樹鼩仍然能夠以清醒的頭腦指揮身體活動,因醉酒而產生的鬥毆行為就更不會有了。

研究人員表示:「在對筆尾樹鼩吸吮的液體進行酒精測試後發現,這裡面的酒精含量足以灌醉一個人,或者危及其他動物的生命,但是筆尾樹鼩能避免喝醉。」

正在吃棕櫚果的筆尾樹鼩,圖片來源 Wikipedia

為什麼人和一些哺乳動物會喝醉呢?在我們喝酒的時候,酒精(也就是乙醇)會隨著血液一起進入肝臟。這時,肝臟會產生各種酶來分解乙醇,將其轉化成乙醛。而乙醛需要繼續被酶分解成乙酸,才能代謝出體外。

這種能夠分解乙醛的酶叫做乙醛脫氫酶,如果人體內缺少這種酶,就無法正常地代謝乙醛。這會導致它在人體內不斷積蓄,對人體產生影響,也會使我們產生一些醉酒的現象,比如乙醛積蓄導致臉部的末梢血管擴張,就會表現為酒後「上臉」,臉部發紅。

而不會醉酒的人,則是因為體內不缺乏這種酶,可以很快將酒精代謝掉,愉快地「大口喝酒」。

筆尾樹鼩不會醉酒,也是因為這樣的生理特性嗎?有專家專門對筆尾樹鼩的身體結構進行了研究,探究它們為什麼能夠在攝入大量酒精以後還不會「喝醉」。

研究者推測,筆尾樹鼩可以通過提高酒精排毒的葡萄糖醛酸化途徑的有效性來應對長期大量口服酒精的風險。

這種途徑可使血液和大腦中的酒精濃度一直保持較低狀態,也就是提高身體對酒精的代謝及耐受性,快速分解或者排除酒精的作用。但是這種途徑具體的生理運作機制至今仍無法確認。

不過,這些哺乳動物在生態環境中長期飲酒,卻沒有產生嚴重的酒精中毒現象,也給了研究人員一個提示。對這些哺乳動物體內代謝酒精機制的研究,未來有可能幫助我們對抗與攝入過度酒精相關的疾病。

圖片來源 pexels

看到這裡,一定會有人感嘆:為什麼我沒有筆尾樹鼩的這種能力,這樣就不會酒後「出洋相」了。

對此,蝌蚪君只想說,它們的酒量不是你想有,想有就能有的

而且至少對於目前的人體機制來說,飲酒對健康無益,我們要儘量少飲酒甚至是不飲酒。

參考文獻:

Chronic intake of fermented floral nectar by wild treeshrews.Frank Wiens, Annette Zitzmann, Marc-André Lachance, Michel Yegles, Fritz Pragst, Friedrich M. Wurst, Dietrich von Holst, Saw Leng Guan, and Rainer Spanagel.Edited by May R. Berenbaum,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rbana, IL, and approved May 21, 2008 (received for review February 20, 2008)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千杯不醉?有人喝一杯就醉了?區別在哪裡
    喝酒這件事,應該很多成年人都深有體會,我們在朋友相聚或者參加家庭聚會時,難免會喝一點,而很多做生意的人更是免不了要經常在外應酬。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有的人往往一杯接著一杯,一副千杯不醉的樣子,而有的人卻一杯就倒,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世上最能喝酒的動物 筆尾樹鼩「千杯不醉」
    世上最能喝酒的動物 筆尾樹鼩「千杯不醉」  酒量再好的人也很難做到天天豪飲而不醉。然而,生長於馬來西亞熱帶叢林中的筆尾樹鼩每天以「酒」為食,仍能清醒如初。研究人員在28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文章說,筆尾樹鼩是世界上酒量最好的動物。
  • 武松景陽岡痛飲18碗酒還能打死老虎,喝的到底是什麼酒?
    武松劇照在《水滸傳》108好漢的這些故事中,武松,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並且深受作者施耐庵和廣大群眾的喜愛,在武松眾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中,武松打虎更是被人津津樂道,武松上喝了十八碗酒,然後在景陽岡上打死了猛虎,為民除害
  • 《都挺好》蒙太扮演者下決心戒酒,原因是:怎么喝都不醉,沒意思
    最近《都挺好》在熒幕上熱播,這部講述蘇家家長裡短的都市題材電視劇吸引了不少的觀眾。正午陽光出品的又一部電視獲得了口碑和收視率的雙豐收。對於《都挺好》觀眾總能在身邊或者自己家庭中找到類似的人物,因為劇情很接地氣,取材就是來源於老百姓的生活。
  • 酒精最怕的「3解藥」,牛奶不算啥,不起眼的「它」,讓人不可思議
    逢年過節、出外應酬,飯桌上就肯定離不開「酒」這個身影。對於那些「千杯不醉」的人來說,別說有多麼羨慕。但是你有沒有發現,有些明明酒量不好的人,卻偶爾很能喝,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喝酒應酬避免不了,如何喝才是養生,如何喝是再毀身體,最權威的答案...
    說到喝酒,可以說每天下班後約上幾個好友,路邊擼串吹啤酒花生米配白酒,這也許就是酒友們最高興的事了。 酒這個東西,可以說在中國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調節氣氛促進感情的催化劑,可以說酒的發展史就是中國的發展史。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對於酒的了解很少,基本就是一句不醉不歸,別的就不知道了。
  • 每天一杯酒,真的能養護心血管嗎?
    相信很多朋友都接受過酒文化的「薰陶」,在從小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我們對酒文化也有著強烈的崇敬之情。成年之後,很多人也開始慢慢接觸各種各樣的酒,從酒精飲料,到啤酒、白酒、紅酒、雞尾酒等,越接觸越痴迷,越來越多人成了「酒鬼」中的一員。
  • 李尋的酒吧:選酒的原則之一 酒企董事長喝什麼你就喝什麼
    釀酒企業的董事長是企業最高負責人,我參觀過很多酒企,不是每次有機會可以見到董事長,凡見到的酒企董事長,發現他們都很辛苦,每天接待任務特別大,有時候一天兩次甚至更多次接待安排的情況很常見。每頓飯上喝酒是免不了的,重要客人來參觀,作為酒企負責人,不喝酒不太合適,得喝,而且喝酒的量還比較大。
  • 酒-到底喝還是不喝?世界頂尖醫學雜誌給出了答覆...
    很多人常說少喝一點酒對身體有好處,比如「喝酒對腦血管有好處」,可以活血化瘀、加速血流、避免栓塞等等,甚至不少人拿每天喝點酒當做一種養生
  • 女人每天早上喝一杯牛奶,堅持下去,身體的變化,別人羨慕不來
    牛奶中的營養物質非常豐富,各種蛋白質、維生素、鈣質都極易被人體吸收,隨著社會的發展,喜歡喝牛奶的人也越來越多,牛奶也成為了人們公認的營養飲品,很多的父母每天早上都會讓小孩喝一杯牛奶再去上學,老年人也經常喝一些高鈣牛奶,補充身體流失的鈣質。
  • 堅持每天喝二兩酒,身體會有什麼變化?或許會有3點好處
    導語:酒文化是我國一個源遠流長的文化,酒桌上應酬喝酒是很多人避免不了的,特別是在快要過年的這段時間裡,大家應酬不計其數。因為飲酒過量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醫生有時會要求你控制飲酒,飲酒過量的人還會引起酒精肝等肝臟問題。但是,在生活中,也有人是抱著輕鬆的心情喝酒。
  • 武松在景陽岡喝的「三碗不過岡」多少度?
    《水滸傳》寫武松在景陽岡喝了那裡的一種烈酒,叫「三碗不過崗」,並創造了歷史記錄:18碗。這種酒碗底高、口寬,盛酒較淺,一碗大約有三兩,18碗酒即6斤左右。別說酒了,就是水也得灌一個肚子圓,武松確實能喝。
  •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古人喝好幾壇酒都不會醉呢?
    在文藝作品中,古人喝酒以「壇」論、以「鬥」論,一連喝好幾壇都不會醉。杜甫寫詩稱,「李白鬥酒詩百篇」,李白喝一鬥酒都不會醉,還能作詩百篇。在唐代,一鬥大概相當於今天兩升,也就是說,李白的酒量在4斤以上。4斤的酒量,擱今天絕對是令人驚訝的海量,東北、內蒙最能喝的大漢,恐怕兩斤白酒也已到頂了。那麼,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古人如此能喝呢?
  • 醫生:這樣說,不對!
    飲酒,現在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相信很多人也會有和標題一樣的看法,認為確實如此啊!酒量越大的人,肝臟解毒功能就越好,越不容易得肝病。難道不是這樣嗎?甚至還有人能列舉出身邊的不少的例子,某某酒量特別好,一次能喝一、兩斤高度白酒都不醉,檢查肝功能也正常。這樣,我們先不忙於給出結論,請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再自己想一想,對或是不對。
  • 每天喝二兩酒,身體會怎樣?權威研究告訴你
    經常喝酒會讓人的大腦變傻,每天喝100克酒的人與不喝酒的人相比,喝酒成癮的人的大腦比不喝酒的老11歲。一年喝死70萬人其實,就算不是通過醫學研究、我們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喝酒的危害。喝酒最大的危害可以說是直接導致死亡,每年我國有因喝酒直接導致死亡的人數達到70萬。
  • 為什麼醬香酒喝了不上頭、不口乾?
    「醉得淺,醒得快,不頭痛、不難受,第二天不影響工作」這是許多人喝完醬酒的體驗,中國白酒的香型眾多,不是所有的酒喝過之後都沒有反應,有的酒喝完之後頭暈眼花、口乾上頭、嘔吐不止的症狀屢見不鮮。但是醬香酒卻不一樣,你知道醬香酒為什么喝後不上頭、不口乾嗎?
  • 每天喝上二兩小酒,可活血,能長壽?告訴你兩個喝酒的真相
    除了禦寒,我們也經常能聽到有人這樣說,每天喝點小酒,能活血,能促進新陳代謝,還有長壽的功效……那麼,諸如這些喝酒的理由,到底是真的養生之道,還是迷惑自己與他人的「小聰明」?今天,我們就好好說道說道。當然不能,甚至會越喝越冷。相信前幾天,很多人在某短視頻平臺看到這樣一則視頻,某男子因為與同事喝酒,結果醉倒在街頭,被發現時全身已被凍僵!醫生稱手腳難保,為此家屬崩潰大哭……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先不說喝酒當時是否感覺到溫暖,酒後若沒有得到應有的護理,是很容易導致悲劇的發生。相信,沒有多少人願意為醉酒的家人無怨無悔地提供相關護理的。再說,很多人認為的喝酒禦寒這個問題。
  • 景陽岡打虎英雄武松喝的是多少度的酒,居然連喝18碗都沒倒!
    景陽岡打虎英雄武松喝的是多少度的酒,居然連喝18碗都沒倒!小編今天閒聊水滸的酒換成白酒的話,誰敢這樣喝一喝,保證他醉死。俄國人平均壽命短,主要就是男人喝酒太多,很多都英年早逝了。難道梁山的好漢都是特殊材料做的?都這麼能喝酒嗎?其實不然!他們喝的酒,並不是我們今天的白酒!
  • 都是酒,俄羅斯的「伏特加」和白酒有啥區別?外國人為啥喝不慣
    中國人愛喝白酒,外國人愛喝伏特加,對於咱們來說,應該已經慣例了。但是,這種兩種有啥區別你知道嗎?都是酒,俄羅斯的「伏特加」和白酒有啥區別?外國人為啥喝不慣?都是酒,愛喝「伏特加」的外國人,第一次喝白酒是種怎樣的體驗?
  • 開悟一瓶酒
    但酒與久諧音,不知何故家裡冒出一瓶酒,好,既然不吃,那就窖藏。藏他三五十載,再看可有朋友,若有,酒逢知己宜相贈。就是一起幹掉,再醉他一回又如何,或醉死也值。可還沒窖上三五十天,有高人向我要酒喝。《紅高粱》裡唱:喝了咱的酒,生死同舟不回頭性,命,酒三者在此融匯一體,實在是將酒拉升到了靈魂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