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臉琵鷺的嘴被獸夾夾住了!它無法進食怎麼辦?

2021-01-13 中國綠髮會

今日,綠會政研室接到志願者舉報:有微博發布在福建莆田發現一隻黑臉琵鷺被獸夾夾住嘴。綠會政研室高度關注,立即與微博發布者黃先生取得聯繫,經溝通該被獸夾夾住嘴的黑臉琵鷺是於12月28日下午發現的,鳥調的地方是在當地一個魚塘,因為魚塘主是位鳥類保護者,所以魚塘周邊未有鳥網、獸夾等捕鳥器材,斷定該被獸夾夾住嘴的黑臉琵鷺是在其他區域被夾飛行此處被發現。黃先生隨即並於當地森林公安、自然資源部門聯繫希望能夠幫助解救該被獸夾夾住嘴的黑臉琵鷺,但是因為沒有相關設備,怕對其造成二次傷害,也未捕捉,以致其飛走。

通過微博、報導福建莆田當地的野生動物保護救助部門、鳥類保護組織、觀鳥會等參與尋找該黑臉琵鷺,經過12月29日、30日兩天的尋找,一直未找到該黑臉琵鷺。通過黑臉琵鷺群日常的活動軌跡,不排除有可能飛至福清地區。(黑臉琵鷺活動範圍還是比較大)。

綠會政研室希望福建等地部門、各界社會組織、觀鳥會及廣大市民一起尋找該被獸夾夾住嘴的黑臉琵鷺,讓其儘快解救。

同時綠會政研室希望在這候鳥遷徙的季節,給鳥類留出安全無障礙通道,能夠溫柔對待這些可愛的生物,給野生動物更多的安全的棲息地,營造和諧的生態環境。

文/子舒 審/Linda

相關焦點

  • 跨年夜的搜尋:一黑臉琵鷺被獸夾夾著嘴飛走,願早一分鐘找到
    跨年夜的搜尋:一黑臉琵鷺被獸夾夾著嘴飛走,願早一分鐘找到 澎湃新聞記者 林珏瑤 吳躍偉 2021-01-01 17:57 來源:澎湃新聞
  • 志願者搜救帶獸夾的黑臉琵鷺未果,卻發現多隻中獸夾死亡鳥類
    2021年1月4日上午,志願者黃先生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月3日,他們尋找此前中獸夾受傷的黑臉琵鷺時,在莆田市涵江區網紅海周圍區域發現10個獸夾、2個鳥籠和2張大網。有一隻鳥喙被夾的夜鷺已經死亡,另有一隻鳥也已經死亡,鳥爪被獸夾夾住,但未發現要搜尋的那隻黑臉琵鷺。隨後他聯繫了當地森林公安。志願者在搜尋中夾的黑臉琵鷺時發現多個獸夾。
  • 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屬於鸛形目、䴉科、琵鷺亞科,琵鷺亞科的鳥類全世界共六種,其中以黑面琵鷺數量最為稀少(已知六種琵鷺當中唯黑面琵鷺屬瀕危物種),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       黑臉琵鷺分布區域極為狹窄,種群數量也極為稀少,是全球最瀕危的鳥類之一,它已成為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已被列入ICBP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國亦於1989年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二類保護動物名錄。
  • 優雅的「舞者」——黑臉琵鷺
    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黑臉琵鷺飛行時姿態優美而平緩,頸部和腿部伸直,有節奏地緩慢拍打著翅膀,仿佛正在舞蹈,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人們經常將它和白琵鷺相混淆。想要分清,主要看它們的嘴部,嘴的顏色只黑到眼前的是白琵鷺,而黑到眼後的才叫黑臉琵鷺。
  • 鬣狗被捕獸夾逮住,當人類靠近時,鬣狗的兇殘表露無遺
    2020-11-24 21:27:28 來源: 旅行收漁走 舉報   鬣狗被捕獸夾逮住
  • 它真的來了!世界級珍禽黑臉琵鷺現身麗水
    黑臉琵鷺,它真的來了!  昨天一大早,正在碧湖鎮觀鳥的兩位大俠雲和鷹及山農就給我打來電話,呼喊著「黑皮!黑皮!」(鳥友對兩種琵鷺的暱稱,白琵鷺叫白皮,黑臉琵鷺叫黑皮)我一開始有點不相信,別是這些天被白琵鷺看迷了眼,出現幻覺了吧!但他們言之鑿鑿,說絕對不會錯,它現在正在天上轉圈,準備降落。過了一會,又來消息說黑皮已經降落在一片荷塘裡。
  • 讓黑臉琵鷺舞翩躚
    黑臉琵鷺——一個神秘而優美的名字,上世紀90年代,當人類開始關注它的時候,已經只剩下幾百隻了。在1989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它收錄至瀕危物種紅皮書——《亞洲鳥類紅皮書》名錄中。它成為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水禽,被譽為鳥中大熊貓。   據張國鋼介紹,黑臉琵鷺瀕危的主要原因是內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 男孩質疑語文課本:蚌用殼把鷸的嘴夾住它們怎麼對話?
    黃聖凱提出質疑的五年級語文課本對語文課本提出質疑的五年級學生黃聖凱「蚌的肉被鳥的嘴夾住了,蚌又用殼把鳥的嘴反夾住了,那麼,它們是怎麼開口說話的?」近日,李娟回到墊江老家,受到來自侄兒的「靈魂考問」。李娟查了資料,自己也無法解釋,最後把這個「考問」發到了朋友圈。
  • 麗水出現世界級「珍寶」——黑臉琵鷺,它是優雅的鳥中「舞者」!
    到了那片荷塘,他們沿著黑臉琵鷺飛走的方向尋找,最終發現它轉移到另一個村的稻田裡,與它在一起的還有兩隻白琵鷺。黑臉琵鷺與白琵鷺乍一看非常相似,都是一身白,一張「飯勺」嘴,但兩者的面部顯著不同,黑臉琵鷺的臉比包公還黑,遠看連眼晴都看不見,近看,可以發現它的眼晴是紅褐色,白琵鷺則是黑色。
  • 「蚌把鷸的嘴夾住了,它們之間怎麼還有對話?」 重慶10歲男孩質疑課本
    「來自小侄兒的靈魂考問,蚌的肉被鳥的嘴夾住了,蚌又用殼把鳥的嘴反夾住了,那麼,他們是怎麼開口說話的?」近日,李娟回到墊江老家,遭受了來自侄兒的「靈魂考問」,在查了資料,自己無法解釋後,李娟把這一「考問」發到了朋友圈。
  • 黑臉琵鷺「長駐」閩江口溼地
    原標題:黑臉琵鷺「長駐」閩江口溼地   這是在福建閩江口溼地拍攝的黑臉琵鷺(4月12日攝)。   由於生態環境的改善和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強,數十隻黑臉琵鷺連續多年在福建閩江口溼地「安營紮寨」。
  • 黑臉琵鷺「遊南沙」
    12月5日,工作人員在廣州南沙溼地發現了52隻黑臉琵鷺,規模巨大,創下了南沙溼地歷史新紀錄。  早在今年1月8日,南沙溼地也曾發現25隻黑臉琵鷺。2月初,在廣東沿海溼地——陽江海陵大堤溼地曾發現大規模的60隻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是全球瀕危珍稀鳥類,全球僅存不足4000隻,現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稱為「溼地熊貓」。黑臉琵鷺是中等體型的涉禽,隸屬於鸛形目、䴉科、琵鷺屬。琵鷺屬生有一個似琵琶或湯匙狀的長嘴,全身羽毛大體上為白色,有黑色嘴、黑色腿和腳,前額、眼周至嘴基的裸皮也呈黑色,形成一張特徵鮮明的「黑臉」。
  • 《跨越海峽的飛翔--黑臉琵鷺影蹤》背後的故事
    黑臉琵鷺巢築在形人砣島上懸崖峭壁臨海一面的凹處。這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境內已知的惟一的一個黑臉琵鷺的繁殖地!形人坨是一個只有0.3平方公裡的小島,因從空中俯瞰成「人」字形而得名。這座在中國地圖上無法看到的小島因黑臉琵鷺而一夜成名。
  • 黑臉琵鷺上央視
    清晨,在福田紅樹林鳳塘河口棲息的黑臉琵鷺。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秦綺蔚 通訊員 胡柳柳)1月3日18時45分,正在深圳灣福田紅樹林越冬的數十隻珍稀瀕危候鳥黑臉琵鷺, 「飛」上央視綜合頻道(CCTV-1),引發市民圍觀。 直播通過高清視頻鏡頭,以一種「不被打擾的相逢」,展現了黑臉琵鷺的日常生活。
  • 黑臉琵鷺又來深圳過冬了
    &nbsp&nbsp&nbsp&nbsp近年活躍在「打鳥」一線的攝影愛好者田志輝介紹,據他觀察,今年已經有20多隻黑臉琵鷺飛臨深圳灣。最近幾天,田志輝和朋友在深圳灣都拍到了黑臉琵鷺的身影,少時三兩隻,多時20多隻。除黑臉琵鷺外,還有反嘴鷸、長腳鷸、野鴨、鸕鷀等各種鳥類。
  • 50多隻黑臉琵鷺 集體現身深圳灣
    今早海潮位剛剛好,天氣也好,深圳灣罕見出現這麼多的黑臉琵鷺,50多隻,場面空前壯觀。」昨日上午,一位觀鳥人士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黑臉琵鷺集體現身深圳灣覓食的壯觀照片。      黑臉琵鷺(學名:Platalea minor),又名小琵鷺、黑面鷺、黑琵鷺、琵琶嘴鷺,俗稱飯匙鳥、黑面勺嘴,臺灣賞鳥人士則俗稱為「黑琵」。
  • 對黑臉琵鷺你了解多少?我猜這些你不知道
    虹膜深紅色或血紅色,嘴和腳黑色。幼鳥似成鳥冬羽,但嘴為暗紅褐色,初級飛羽外緣端部黑色。長像與白琵鷺極為相似,在野外常常會把它們弄混。它的體形比白琵鷺略小一些,全身的羽毛也都是雪白色的。夏季時,後枕部有很長的髮絲狀桔黃色羽冠,項下和前胸還有一個桔黃色的頸圈。虹膜為深紅色或血紅色。嘴全部都是黑色,不象白琵鷺嘴的前端為黃色,形狀也是長直而上下扁平,呈琵琶狀。
  • 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東太湖
    昨天下午,蘇州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在吳中區東太湖溼地公園巡護時,發現了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據介紹,黑臉琵鷺屬珍稀鳥類、世界瀕危物種,上一次在蘇州發現其蹤影還是在六七年前。蘇州自然溼地學校總幹事、職業「觀鳥人」周敏軍驚喜地發現,鳥群中竟出現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他介紹,黑臉琵鷺羽色白,因嘴灰黑色似琵琶而得名,屬珍稀鳥類、世界瀕危物種。這次發現讓周敏軍十分興奮,「上一次看到黑臉琵鷺大約在六七年前。」除了黑臉琵鷺,這群候鳥中還有成群的野鴨,如斑嘴鴨、綠翅鴨以及蒼鷺、遊隼等,種類多達20餘種。大家還觀測到一隻帶有環志的候鳥。
  • 「鳥類中的大熊貓」黑臉琵鷺現身廈門
    3月23日,觀鳥愛好者在翔安大嶝橋頭灘涂上,發現了兩隻正在覓食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黑臉琵鷺。據了解,這是今年以來廈門首次觀測並記錄到黑臉琵鷺。  拍下黑臉琵鷺照片的是廈門市觀鳥協會會員柯玉坤。柯玉坤表示,23日9點多,他在翔安一灘涂做海鳥觀察時,無意間發現了黑臉琵鷺。「這兩隻有著黑色長嘴的鳥混在白鷺中覓食,它們的覓食方式與白鷺很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