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Jinjin Li課題組--通過在自組裝的還原氧化石墨烯膜上滑動離子溶液液滴來發電

2021-02-21 石墨烯雜誌

最近,在與水相互作用可發電的單層石墨烯中觀察到了牽引電位。然而,在低成本和更穩定的層狀材料方面產生吸引潛力仍然是一個挑戰。在本研究中,我們使用電流體組裝方法製造了光滑的氧化還原石墨烯(rGO)薄膜。通過控制離子溶液液滴在該rGO膜上的運動,可以產生毫伏量級的電壓,離子溶液的類型和濃度以及液滴的體積和滑動速度會直接影響電壓幅度。通過對rGO薄膜與矽探針之間電雙排斥力的直接觀察,證實了rGO薄膜上存在電雙層(EDL),從而在液滴/rGO薄膜界面形成了微電容。通過溶液中對陽離子的吸附和解吸,rGO膜上電子轉移時產生了電,這是由rGO膜上的表面電荷密度決定的。由於rGO薄膜具有柔性,可以很容易地轉移到軟質基底上,因此在穿戴式能量採集設備和自供電微機電系統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Fig. 1 GO納米薄片與rGO薄膜的表面表徵及製備過程。(a) GO納米薄片的AFM圖。(b) GO納米薄片的HRTEM圖。(c) rGO薄膜的製備工藝。(d) rGO薄膜邊緣形態的AFM圖。(e) AFM檢測rGO膜的詳細表面結構。(f) rGO薄膜的SEM圖。

 

Fig. 2 GO納米薄片和rGO薄膜的組成和結構表徵。(a) GO納米薄片的C 1s譜。(b) rGO薄膜的C1s譜。GO納米薄片和rGO薄膜的(c)拉曼光譜,(d) XRD圖。

 

Fig. 3 在rGO薄膜上移動離子溶液液滴產生電壓。(a)用於產生電壓的實驗裝置的示意圖。(b)拖動四種液滴(LiCl、NaCl、KCl、純水)在rGO薄膜上交替滑動產生的電壓曲線。(c)拖動0.05 M NaCl溶液的液滴所產生的電壓。

 Fig. 4拖動離子溶液液滴在rGO膜上滑動引起感應電壓的影響因素。(a)四種水滴(LiCl、NaCl、KCl、純水)的感應電壓幅值與滑動速度的關係。(b)感應電壓幅值與五種不同滑移速度下LiCl液滴濃度的關係。(c)五種濃度下LiCl液滴的誘導電壓幅值與滑動速度的關係。(d) (c)所示擬合線斜率與LiCl液滴濃度的關係。

 

Fig. 5 電壓產生的機理。(a) AFM法向力測量過程中探針接近水溶液中的rGO薄膜的示意圖。(b)法向力(Fn)/R與分離的關係。(c) EDL示意圖。(d)液滴運動示意圖。(e)離子溶液的液滴與rGO膜接觸動態過程的等效電路。(f)兩種電阻下rGO薄膜的感應電壓幅值與滑動速度的關係。 

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由清華大學Jinjin Li 課題組,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DOI: 10.1039/d0ta02868a)上。原文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y sliding an ionic solution droplet on a self-assembl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film。

相關焦點

  • 上海師範大學的Li Hexing課題組--ZIF-67/GO膜通過協同光催化-光熱途徑去除和再利用金屬離子
    沸石咪唑鹽骨架67(ZIF-67)晶體在氧化石墨烯(GO)膜上穩定生長,且分布均勻。在ZIF-67/GO膜中,Ag+離子在ZIF-67晶體上的吸附和光還原導致Ag納米顆粒在膜表面沉積,從而促進了可見光的捕獲,抑制了電子離子的複合,空穴對促進了光熱效應。同時,GO襯底上高效率的光熱轉化實現了水的蒸發,而濃縮了Ag+溶液,並抑制了光誘導電荷的分離。
  • 石墨烯與氧化石墨烯在紡織領域的應用
    1.2 原位還原法 原位還原法是通過氧化石墨烯片層上的活性基團與某些織物發生共價結合,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織物,然後再通過化學還原或熱還原等方法將負載於織物的氧化石墨烯原位還原成石墨烯或還原氧化石墨烯,從而使缺少極性基團的石墨烯可以負載於織物上,達到改善織物性能的目的。
  • 金屬所提出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化學還原新方法
    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對氧化石墨烯(GO)表面含氧官能團的組成、氫滷酸與GO反應原理以及滷素原子與碳原子之間成鍵時的鍵能等進行了系統分析,提出了利用氫碘酸、氫溴酸等滷化物還原GO的方法,實現了GO在較低的溫度下(≤100°C)的快速、高效還原,所得石墨烯的碳氧比可達12以上。
  • 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發文報導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雙層磷脂膜間的...
    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發文報導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雙層磷脂膜間的輸運機理清華新聞網6月12日電 6月7日,清華大學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過程所魏煒課題組合作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文章《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膜夾層間的輸運》(Transport of a graphene
  • 石墨烯複合纖維及紡織品的製備方法與研究進展
    紫外光固化法是織物表面的氧化石墨烯在紫外光照射下發生輻射聚合、輻射交聯和輻射接枝等一系列反應,然後通過紫外光的固化還原作用,使其完全還原,得到石墨烯改性織物,這個方法操作簡單,高效,低溫,反應快,並且整理過程無還原劑和化學助劑,低碳環保,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 ...課題組在氧化石墨烯膜限域分離策略及其水處理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
    環境學院張煒銘/潘丙才課題組在氧化石墨烯膜限域分離策略及其水處理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09-14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增強全氟辛酸滲透選擇性分離的聚乙烯亞胺改性氧化石墨烯膜
    在最近的工作中,已經表明還原的氧化石墨烯膜能夠通過電荷排斥機制從1mg L-1溶液中去除全氟辛酸等有機陰離子。由於還原的氧化石墨烯膜對鹽的截留效果較差,這些膜對於修復PFOA汙染的水具有重要的潛力。用氧化石墨烯膜去除陰離子PFOA主要受到氧化石墨烯膜上帶負電荷的羧基之間的排斥作用所產生的靜電斥力的影響。進料濃度在納濾膜分離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這裡,膜的選擇性評價是在死端(圖5)和長期錯流(圖8)操作模式下。測定了濃度分別為50、100和200ppm的PFOA溶液對GO和改性GO-PEI膜截留能力性質;圖5描述了截留率和濃度的關係。
  • 河南大學趙勇課題組:自組裝方法構建Fe-Nx/C氧還原催化劑
    近期,河南大學趙勇課題組通過自組裝技術,構築了具有高濃度金屬位點和催化活性的納米線結構碳基電催化劑,相關成果以「Self-assembly Induced Metal Ionic-Polymer Derived Fe-Nx/C Nanowire as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Electrocatalysts
  • 化學所等利用液滴自切割實現複雜樣品分析
    該方法一方面需要將樣品溶液分割成陣列化的微液滴,並對樣品微液滴分別進行檢測;另一方面需要避免樣品在分割過程中的交叉汙染,且保證檢測過程中樣品微液滴之間互不幹擾。如何快速、簡便的製備樣品微液滴陣列,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對樣品中多種組分的分析和鑑定,是當前研究熱點之一。
  • 深圳大學:一種氧化石墨烯非常規化學石墨化和功能化的新策略
    近日,深圳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何傳新教授課題組在納米材料穩定性和反應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Unconventional chemical graphitiz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graphene oxide toward nanocomposites by degradation of ZnSe
  • 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據了解,精確控制(氧化)石墨烯膜的層間距在環境、能源材料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在水處理、離子/分子分離以及電池/電容等應用領域中起到關鍵作用。對於(氧化)石墨烯納米片,要實現其層間距固定並精確到十分之一納米這麼小的尺度,其困難可想而知,更具挑戰的是,(氧化)石墨烯膜在水溶液中還會發生溶脹導致分離性能嚴重衰減。
  • 研究人員利用液滴自切割實現複雜樣品分析
    該方法一方面需要將樣品溶液分割成陣列化的微液滴,並對樣品微液滴分別進行檢測;另一方面需要避免樣品在分割過程中的交叉汙染,且保證檢測過程中樣品微液滴之間互不幹擾。如何快速、簡便的製備樣品微液滴陣列,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對樣品中多種組分的分析和鑑定,是當前研究熱點之一。
  •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張煒銘/潘丙才課題組在氧化石墨烯膜限域分離策略及其水處理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
    迄今,高性能納米級插層劑的開發與應用仍是巨大的挑戰,目前最為常用的硬物質插層劑(如碳納米管、TiO₂和SiO₂納米顆粒等)分散性較差,且易破壞二維膜的有序層狀結構,造成亞納米尺寸離子的快速穿透;一些小分子插層劑如乙二胺或金屬離子易與膜層形成強相互作用,導致層間距較窄,水通量較低。
  • 自組裝納米材料構築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與施興華、王會課題組,聯合北京化工大學王振剛課題組、清華大學教授劉冬生,在生物分子自組裝催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天然的氧化還原酶(如過氧化物酶、漆酶、葡萄糖氧化酶等)主要依賴活性位點附近精確排布的胺基酸殘基和輔因子(Cofactor)相互協作高效地催化底物的氧化還原反應,其中輔因子對於電子傳遞起關鍵作用。然而,在環境升溫或pH波動時,隨著多肽鏈的解摺疊,反應性胺基酸殘基的空間排布發生改變,導致輔因子的移位、脫落甚至聚集,從而使酶不可逆地失活。
  • 自組裝構築首例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材料
    天然的氧化還原酶(如過氧化物酶、漆酶、葡萄糖氧化酶等)主要依賴活性位點附近精確排布的胺基酸殘基和輔因子(Cofactor)相互協作高效地催化底物的氧化還原反應,其中輔因子對於電子傳遞起著關鍵的作用。基於酶催化原理和結構特點發展起來的超分子自組裝,為酶的從頭設計與構造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在前期的工作中,研究者通過生物分子自組裝,構建了輔因子依賴性的類酶活性位點(Chem. Eur.
  • 科學網—發現氧化石墨烯薄膜離子篩選效應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吳恆安與諾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合作,發現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精密快速篩選離子的性能
  • 楊全紅丨石墨烯:化學剝離與組裝
    通過低溫負壓化學解理,遠低於常規剝離溫度(1100 ℃),甚至突破氧化石墨熱剝離的理論閾值(550 ℃),在低至200 ℃的溫度下,實現了功能化石墨烯的低溫宏量製備,為石墨烯的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基礎(圖1)。
  • :讓氧化還原電解液「戀上」電極——給超級電容器一個驚喜
    展示了一種通過調控電極-電解質作用方式以提高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三氧化二鐵(Fe2O3)儲能性能的方法。具體而言,當向Fe2O3中引入氧缺陷後可提升電解質中的亞硫酸根(SO32-)在其表面上的吸附能力;   2. SO32-自身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貢獻贗電容。
  • 【行業動態】3D列印氧化石墨烯方法來了!保留石墨烯理想特性
    【行業動態】3D列印氧化石墨烯方法來了!研究人員用醇鹽前體溶液滲透了氧化石墨烯支架,以生產雜化結構,這些雜化結構顯示出潛在的適用性,例如汙染物去除,水過濾,催化,藥物輸送以及能量產生和存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