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Mater.:讓氧化還原電解液「戀上」電極——給超級電容器一個驚喜

2020-12-05 騰訊網

  【 基本信息 】

  1. 作者信息:南京理工大學納米能源材料(NEM)課題組翟騰博士(第一作者)、夏暉教授(通訊作者)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功名教授及劉曉靜老師等。

  2. 研究主題:儲能材料-氧化鐵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改性

  3. 發表時間:2018年2月9日上線

  【 研究背景 】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作為目前應用廣泛並且備受關注的兩種電化學儲能裝置;

  ·與鋰離子電池相比,超級電容器中儲能相關反應多發生在電極材料表面或近表面,受離子擴散影響較低,因而具有快速充放電能力。然而,

  ·由於電極體相中所擁有的大量儲能位點難以被有效利用,使得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較鋰離子電池低。

  ·如何在保持超級電容器固有的快速充放電能力的前提下提升電極儲能容量一直是相關領域的挑戰。

  【 文章亮點 】

  1. 展示了一種通過調控電極-電解質作用方式以提高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三氧化二鐵(Fe2O3)儲能性能的方法。具體而言,當向Fe2O3中引入氧缺陷後可提升電解質中的亞硫酸根(SO32-)在其表面上的吸附能力;

  2. SO32-自身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貢獻贗電容。增量吸附的亞硫酸根為電極提高了電極可存儲電量(本文以電容量表示),同時不受離子擴散限制的儲能反應的快速動力學過程保證了大充放電倍率下實現更高的比容量(3.2 V s-1,290 C g-1)。

  3. 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探究了增量吸附的成因:表面氧缺陷改變了Fe2O3表面電子環境,降低了SO32-的吸附能。

  4. 基於氧缺陷氧化鐵基電極/亞硫酸鈉體系,利用雙電解液體系,首次構築了基於水系氧化還原電解液的2.0 V非對稱贗電容電容器(超級電容器的一種)。

  【 圖片導讀 】

  (註:圖片由文章作者提供)

  圖1:氧缺陷氧化鐵(Fe2O3-δ)量子點/石墨烯複合材料(V-FG)的製備過程及形貌組分表徵

  a) V-FG的合成及對氧化還原電解液亞硫酸鈉的吸附示意圖

  b) V-FG與FG的Fe 2p X射線光電子(XPS)圖譜。

  c-d) V-FG的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圖。

  e) V-FG的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的Fe L3/L2比值及與文獻中不同鐵氧化物的比值比較。

  [要點]

  ·V-FG具備大比表面積和快速離子、電子傳輸能力,有利於高功率電能存儲、釋放;

  ·TEM表徵展示了V-FG的形貌:Fe2O3-δ量子點錨定在石墨烯上;

  ·XPS和EELS表徵證明了氧缺陷的存在。

  圖2:V-FG在1 M Na2SO3中(V-FG/Na2SO3)的電化學電容性能表徵

  a) V-FG/Na2SO3、V-FG/Na2SO4和未人為引入氧缺陷的Fe2O3量子點/石墨烯複合電極(FG)/Na2SO3的循環伏安(CV)圖(掃速:1 V s-1)。

  b) V-FG/Na2SO3體系在高掃速(2 ~ 3.2 V s-1)下的CV圖。

  c) V-FG/Na2SO3、V-FG/Na2SO4和FG/Na2SO3的倍率性能。

  d) V-FG/Na2SO3和V-FG/Na2SO4的循環穩定性。

  e) V-FG/Na2SO3、V-FG/Na2SO4和FG/Na2SO3的電化學阻抗表徵結果。

  [要點]

  ·圖a,c表明V-FG/Na2SO3體系獲得最高的電容量;

  ·圖b,e表明V-FG/Na2SO3體系內阻小,荷電轉移電阻低,可對充放電進行快速相應;

  ·圖d表明相比於傳統的Na2SO4電解質,使用具有氧化還原活性的Na2SO3電解質不會嚴重影響電極的穩定性。

  圖3. V-FG/Na2SO3的電化學儲能機理分析

  a-b) V-FG/Na2SO3、V-FG/Na2SO4和FG/Na2SO3體系中的表面容量貢獻(動力學快速,圖a)及擴散控制(動力學緩慢,圖b)的容量貢獻。

  c-d) 石英晶體微天平測得的V-FG和FG對不同物質的吸附質量(縱軸數據越小,表明吸附量越大)。

  e) 不同條件下處理的V-FG對亞硫酸鈉的吸附質量。圖中濃度代表硼氫化鈉溶液(還原劑,用於產生氧缺陷)的濃度。

  f-g) V-FG和FG的電化學儲能機理示意圖。

  [要點]

  ·圖a,b表明V-FG/Na2SO3體系在各掃速下動力學快速過程貢獻的電容基本保持不變,而動力學慢速過程貢獻的電容隨著掃速增大而降低,表明V-FG/Na2SO3體系的電容量貢獻,特別是在快掃速測試條件下,主要時動力學快速過程提供的;

  ·圖c-e表明引入氧缺陷後對SO32-吸附量增大,且經硼氫化鈉溶液處理一小時後的樣品有最大吸附量;

  ·圖f,g示意圖總結了測試結果:引入氧缺陷後SO32-吸附量增大,使得SO32-在電極表面上可以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提供額外贗電容。

  圖4. Fe2O3及Fe2O3-δ對於Na2SO3吸附的第一性原理計算結果

  a-b) Fe2O3及Fe2O3-δ的(001)面與Na2SO3吸附模型(VO:氧缺陷)。藍球:鐵原子;黃球:氧原子;橙球:硫原子;紫球:鈉原子。

  c-d) Fe-O-S-O– 鍵的差分電荷密度圖。藍色區域表示低電荷密度區域,紅色區域表示高電荷密度區域。

  e-f) 表面原子差分電荷密度圖。

  [要點]

  ·Na2SO3在Fe2O3-δ和Fe2O3表面上計算所得吸附能分別為-4.63 eV和-4.19 eV。吸附能越低,吸附傾向越強。

  ·氧缺陷的引入增大了缺陷附近氧原子的電荷密度,從而增加了Na2SO3在電極表面的吸附能力。

  圖5. 基於雙電解液的V-FG/Na2SO3//MnO2/Na2SO42.0 V贗電容電容器

  a) V-FG/Na2SO3//MnO2/Na2SO4的器件照片及結構示意圖。

  b) V-FG/Na2SO3//MnO2/Na2SO4器件在不同工作電壓下的CV圖。

  c) V-FG/Na2SO3//MnO2/Na2SO4器件的能量和功率密度性能及其與其他已報導的部分贗電容電容器的相關性能比較。

  [要點]

  ·鈉離子陽離子交換膜的使用保證了SO32-僅與負極接觸而不會在正極被氧化造成活性物質的損失。

  ·器件最大能量密度:75 Wh/kg;最大平均功率密度:25000 W/kg。

  【 文獻信息 】

  Achieving Insertion-Like Capacity at Ultrahigh Rate via Tunable Surface Pseudocapacitance (Adv. Mater., 2018, 1706640)

  供稿丨南京理工大學納米能源材料(NEM)課題組翟騰博士

  部門丨媒體信息中心科技情報部

  撰稿人丨劉田宇

  主編丨張哲旭

  歡迎讀者加入...

  添加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

相關焦點

  • 【材料】穩定的氧化釩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絕大部分綠色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因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均勻分布,需要可靠的能量存儲裝置以提供其利用的可能性。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儲能器件,可用於存儲由各種清潔能源轉化得到的電能。其主要特點是充放電速度快、循環壽命長、清潔環保等。組成電容器的兩個電極的性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電容器能夠存儲的電量(電容值)。氧化釩因價格低廉、易於製備以及具有很高的理論電容值一直備受科學界的關注。
  • 超級電容器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碳納米管雖然擁有高的電導率和大的比表面積,但因為電極和集流體之間的接觸電阻影響,仍然無法滿足性能需求[7-9]。此外,碳納米管的純度和價格也是制約因素。幸運的是,石墨烯的出現為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提供了新的選擇餘地。
  • 超級電容器 新型儲能裝置
    超級電容器從儲能機理上面分的話,超級電容器分為雙層電容器和贗電容器。是一種新型儲能裝置,它具有充電時間短、使用壽命長、溫度特性好、節約能源和綠色環保等特點。超級電容器用途廣泛。超級電容器是一種介於傳統電容器與電池之間、具有特殊性能的電源,主要依靠雙電層和氧化還原假電容電荷儲存電能。但在其儲能的過程並不發生化學反應,這種儲能過程是可逆的,也正因為此超級電容器可以反覆充放電數十萬次。其基本原理和其它種類的雙電層電容器一樣,都是利用活性炭多孔電極和電解質組成的雙電層結構獲得超大的容量。
  • 誰將成為未來超級電容器「殺手級」的電極材料?
    研究和開發高性能、低成本的電極材料是超級電容器研發工作的重要內容。目前研究較多的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主要有碳材料、金屬氧化物(或者氫氧化物)、導電聚合物等,而碳材料和金屬氧化物電極材料的商品化相對較成熟,是當前研究的熱點。  1什麼是超級電容器?
  • 水系超級電容器工作電壓影響因素分析
    現階段超級電容器發展的主要瓶頸在於其較低的能量密度難以滿足各種電子器件對長續航能力的需求。據公式E=0.5CV2,提高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E)可以從提升器件電容(C)和/或提升器件輸出電壓(V)兩個方面實現。先前的研究基本將重點放在利用電極結構設計、材料複合、改性修飾等手段提升電極的比容量上,許多綜述也對此進行了總結。然而對於調節超級電容器輸出電壓的研究和認識尚為缺乏。
  • 美石墨烯紙造超級電容器及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研究進展
    Kai Zhang[13]等人以(NH4)S2O8(過二硫酸銨)通過原位聚合GO /polyaniline,再通過水合肼將GO還原成石墨烯,最後再用(NH4)S2O8氧化被部分還原的polyaniline。製備的石墨烯 /polyaniline複合物通過塗抹法製備了測試電極,在2 M H2SO4電解液中,在0.1 A/g 電流密度下,測得高達480 F/g 比電容。
  • 每日科技名詞|超級電容器
    超級電容器supercapacitor其電極具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積,有時伴隨有電極表面的可逆氧化還原反應。它結合了傳統靜電電容器和電池的優點,具有較高的功率密度、較快的充放電速度、較長的循環壽命、超低溫特性好、環境友好等突出優勢。在電力系統(如靜止同步補償器、分布式發電系統)、記憶儲存設備(如消費電器、計算機、通信)、汽車輔助裝置(如催化預熱器、冷啟動、回熱器剎車)、軍事(如電子槍、SDI電子輔助設備、消聲裝置)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超級電容器主要由極化電極、集電極、電解液、隔離膜等部分組成。
  • 研究人員開發新一代低成本超級電容器薄膜電極
    (圖源:阿肯色大學小石城分校官網)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阿肯色大學小石城分校(University of Arkansas at Little Rock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低成本工藝,使用鈷金屬絡合物和聚吡咯導電聚合物,製造高功率、低成本的超級電容器薄膜電極材料
  • 微電網的自由轉換橋梁:超級電容器
    (2)贗電容器原理  贗電容,也叫法拉第準電容,是在電極材料表面或體相的二維或準二維空間上,電活性物質進行欠電位沉積,發生高度可逆的化學吸附/脫附或氧化/還原反應,產生與電極充電電位有關的電容。由於反應在整個體相中進行,因而這種體系可實現的最大電容值比較大,如吸附型準電容為2000×10-6F/cm2。
  • 超級電容器概述
    經研究發現: 超級電容器具有法拉級的大容量,其功率密度遠大於普通電池的功率密度,並且兼具充放電效率高、綠色環保、無需維護等特點。正是由於超級電容器具備的這些特點,使得人們一再重視並不斷研究如何提高超級電容器性能的課題。 但是,與普通電池相比,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遠低於普通電池,這一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超級電容器的發展。如何增大超級電容器的比容量,成為發展超級電容器面臨的難題之一。
  • 超級電容器:基本原理、分類及電性能
    ;然後對不同電極-電解質界面儲能機制進行闡述,並根據電極及電解液不同對超級電容器進行分類,並介紹超級電容器一些電性能特徵。一、超級電容器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超級電容容器主要由集流體、電極、電解質以及隔膜等幾部分組成,其中隔膜的作用和電池中隔膜的作用相同,將兩電極隔離開,防止電極間短路,允許離子通過。超級電容器儲能的基本原理是通過電解質和電解液之間界面上電荷分離形成的雙電層電容來貯存電能。
  • 電化學價態調控—提升氧化釩電極材料循環穩定性的新思路
    絕大部分清潔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不均,因而有效利用這些能源需要可靠的能量存儲裝置。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具有快速存儲及釋放能量的儲能器件,在清潔能源存儲等領域有很好的應用潛力。電極材料是影響超級電容器性能的重要因素,決定了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存儲容量。氧化釩價格低廉,理論電容值高,是備受關注的高性能電極材料。然而氧化釩存在穩定性差等問題,嚴重製約了其商業化應用。
  • 【科普】高比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電解質和能量密度限制原理
    雙電層電容器(electrochemicaldouble layer capacitors, EDLCs)是最常見、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超級電容器,它通過電極/電解質界面上產生可逆電化學雙電層電容(非法拉第過程)進行儲能,其中電荷累積在電極活性物質表面上,帶相反電荷的離子排列在電解質側。這種能量存儲機制可以快速地存儲和釋放能量,即器件具有非常好的功率及壽命性能。
  • 夏永姚綜述:超級電容器的機理、 材料、系統、表徵及應用
    在大牛夏永姚研究團隊的這篇最新綜述中,對超級電容器的儲能機理、電極材料、電解液材料、系統、表徵方法及應用做了一個系統全面而精簡的講解。此外應該注意到的是,MnO2雖然被用作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但它也是一個典型的電池型電極,如以鹼性為電解液的Zn–MnO2電池。但與在鹼性或非水電解質的電位窗口不同,MnO2在中性電解質中存在著贗電容行為。MnO2在中性電解液中的一個反應機制如下。
  • 讓鋰電池汗顏的高能超級電容器用作動力儲能器的路還有多遠?
    但是,國內外研究的路線,基本是研究新型電極材料以提高電極的比容量,或研究於電極表面產生化學反應的複合型電極,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的超級電容器公開之前,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問題還沒見突破性進展。 通常超級電容器的碳電極的比容量小於250法拉/克,目前已知最高比容量的材料為氧化釕,其比容量為900法拉/克。但氧化釕的價格太貴,工業生產中不可能應用。
  • 鋰離子電容器與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有什麼區別?工作原理詳細概述
    充放電過程反應式為: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除了「氧化-還原」以外,還基於電化學嵌入-脫出反應,即鋰離子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鋰以離子形式(Li+)作為能量交換的載體,通過電解液,利用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在正負極之間搖擺,達到能量交換的目的。
  • 可攜式儲能它最行 走近石墨烯柔性超級電容器
    >超級電容器的一個分類。超級電容器是由電極材料、集流體、隔膜、電解液組成,而柔性超級電容器是由柔性基底、電極材料、固態電解質組成。其中電極材料可同時起到儲存能量和集流體的作用,固態電解質可同時起到電解質和隔膜的作用。
  • 超級電容器在電動車上的應用
    1基本原理根據電化學電容器儲存電能的機理的不同,可以將它分為雙電層電容器,EDLC)和贗電容器(Pesudocapaeitor)。碳基材料超級電容器能量儲存的機理主要是靠碳表面附近形成的雙電層,因此通常稱為雙電層電容;而金屬氧化物和導電聚合物主要靠氧化還原反應產生的贗電容。
  • 超級電容器電化學分析解決方案
    典型研究超級電容器由電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三部分組成。而對於組裝的超級電容器系統,採用兩電極體系進行電化學測量,具體方法如下:對於非對稱超級電容器系統,將輔助電極和參比電極合併連接在一起並與組裝後的電容器的負極相連,同時工作電極與組裝後的電容器的正極相連;對於對稱超級電容器系統,將輔助電極和參比電極合併連接在一起與組裝後的電容器的一個電極相連,而工作電極則與另外一個電極相連。
  • 浙江師大胡勇團隊在超級電容器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階段進展
    然而,與鋰離子電池相比,超級電容器較低的能量密度極大地限制了其未來的廣泛應用。為了在不犧牲功率密度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構建混合超級電容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電池型電極作為混合超級電容器的核心組分決定了整個器件的儲能性能。因此開發高性能混合型超級電容器的關鍵是設計和研發新型高效的電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