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高比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電解質和能量密度限制原理

2021-01-15 石墨烯聯盟



  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功率型儲能器件,具有非常好的功率及壽命性能。然而,受限於表面電荷物理吸脫附存儲機制,其能量密度較低。


  根據2017年美國汽車研究委員會(USCAR)公布的混合動力汽車的48 V啟停電源發展目標,需要電源的能量密度應大於25 Whkg-1,並且功率密度大於0.6 kWkg-1,而目前研發出的器件仍有一定差距。如何在保持原有倍率、壽命等性能下,進一步提升器件的能量密度成為研究的熱點。



01 超級電容器的工作原理

  超級電容器通常可分為雙電層電容器、贗電容電容器及混合型超級電容器。

  雙電層電容器(electrochemicaldouble layer capacitors, EDLCs)是最常見、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超級電容器,它通過電極/電解質界面上產生可逆電化學雙電層電容(非法拉第過程)進行儲能,其中電荷累積在電極活性物質表面上,帶相反電荷的離子排列在電解質側。這種能量存儲機制可以快速地存儲和釋放能量,即器件具有非常好的功率及壽命性能。然而,受限於表面電荷物理吸脫附存儲機制只能儲存有限電荷,雙電層電容器的能量密度較低,大約為6~7 Whkg-1,遠遠低於成熟的鋰離子電池(~250 Whkg-1)。贗電容器(pseudocapacitor)通過電極材料表面或近表面快速的氧化還原反應存儲能量,故贗電容器的容量一般要遠遠大於傳統的雙電層電容器,從而較大幅度提高了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混合型電容器,或非對稱電容器,它的一個電極採用雙電層電容器材料,另一電極採用電池型材料或贗電容材料,一方面提升了器件的比電容,另一方面較大幅度提高體系的工作電壓,因而能大幅度提升能量密度。



2、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限制原理

  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可以表述為:其中C為器件的比電容,V為器件的工作電壓。通過增加電極材料比電容理論上能同幅度增大能量密度,但是超級電容器實際能量密度卻增長緩慢。這是因為對於超級電容器目前常用的電解質,其可提供的離子數目有限,和大容量的電容材料的離子濃度需求不匹配。但在評估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時,研究者往往只考慮了電極材料比電容,卻沒有考慮電解質離子濃度的影響。根據電解質和電極材料對消耗電解質型對稱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的限制,基於電極材料的比電容、電解質離子濃度和工作電壓的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計算公式為:



  其中,CP為電極材料的比電容,V為電容器的工作電壓,C0為電解質的鹽濃度,F是法拉第常數(96484 Cmol-1),是非單位常數並且小於1。因此,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不僅取決於比電容(cp),還取決於鹽濃度。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到當電極材料的容量在100 Fg-1V以上時,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主要受限於電解液的濃度,單純提升電極的容量對器件的能量密度影響不大。



3.1   提高電極比電容

  提高電極比電容可以增加器件比電容,從而提高能量密度。超級電容器的電容一方面可以從電極材料的電容提升,包括對現有材料的表面改性、摻雜等方法和研發新型電極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器件的電容受電極材料孔徑和電解質離子形狀及尺寸匹配的影響,構建超級電容器器件,要合理選擇電極材料和電解質離子的協同配比。另一方面可以使用雙電層電容器材料和贗電容器材料構建非對稱超級電容器,來提升器件比電容。



3.2 電解質方面

  開發利用高電化學穩定電壓電解質,可擴寬器件的工作電壓範圍,進一步提升其能量密度。通常,離子液體的穩定電位區間最高,有機系電解質其次,而水系電解質的穩定電位區間最低。計算機分析技術也被應用於電解質開發。這種方法可以避免耗時的「試錯」實驗,有助於合理快速地研發高電化學電位區間電解質。

3.3 優化超級電容器結構

  超級電容器使用的電解質存在分解電壓,在電極電位超出穩定電位窗口界限後,會發生電解質溶劑分子分解等副反應,因此限制了器件的工作電壓。由於超級電容器正負極副反應機理不同,因此穩定電位窗口的上下電位界限相對於超級電容器開路電壓是非對稱的,實際充放電中存在沒有利用的穩定電位區間。因此,通過正負極容量的配比、電極材料表面電荷控制等改變電極電位變化過程,拓展利用負極未利用的電位區間,來提升能量密度。



3.4 減少器件對電解液的消耗

  目前,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主要受電解質的限制。原因是在充電和放電過程中需要消耗電解質。因此,研究低電解質消耗或無電解質消耗的超級電容器,可以突破電解質的限制並大幅度增加能量密度。由電池/雙電層電容器(負極為預嵌鋰電池型材料電極,正極為雙電層電容器材料電極,通過正極開路電位控制,預嵌的鋰可補償電解液消耗)或贗電容器/贗電容器(正負極由贗電容材料組成,如離子插入型-RuO2·xH2O)組成。由於克服了消耗電解質的特性,這種不對稱電容器的理論能量密度可達到60 Whkg-1。


論文介紹:

高比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電解質和能量密度限制原理

鄭俊生,秦楠,郭鑫,金黎明,Zheng JimP

《材料工程》2020, 48(9):47-58.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9.000721


  "CGIA企業需求服務中心"是由石墨烯聯盟(CGIA)成立的,以推動石墨烯下遊應用為己任,致力於搭建供需對接平臺的服務部門。中心著力於解決需求痛點,創新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專業、高效、精準的需求對接服務,主張以解決需求痛點,提升企業價值,實現共同成長為目標;以支撐企業精準把握市場定位,推動產品技術轉型升級,加快技術產品應用推廣及商業化,助力區域新舊動能轉換為價值體現。我們期待懷揣夢想,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我們,一起去徵服夢想和未來~


精彩回顧:

▶▶【需求對接】含石墨烯的高溫電熱材料採購


聯繫電話:400 110 3655

微信號:SMXLM2013(添加時請備註單位-姓名)

郵箱:meeting01@c-gia.cn

(點擊題目可跳轉到文章)




相關焦點

  • 誰將成為未來超級電容器「殺手級」的電極材料?
    超級電容器還可以與充電電池組成複合電源系統,既能夠滿足電動車啟動、加速和爬坡時的高功率要求,又可延長充電電池的循環使用壽命,實現電動車動力系統性能的最優化。當前,國內外已實現了超級電容器的商品化生產,但還存在著價格較高、能量密度低等問題,極大地限制了超級電容器的大規模應用。
  • 碳纖維在柔性超級電容器中的研究進展
    電極材料是決定超級電容器性能好壞的關鍵,如何兼顧活性電極的柔性化和高能量密度是一個難點。碳材料在硬度、光學特性、耐熱性、導電性等方面都優異於其他材料,非常適合作為柔性超級電容器的基礎電極材料。其中碳纖維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以及優異的化學穩定性,受到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通過不同的結構設計能夠將電極、電解質、柔性基板更好的結合,一方面能夠保證柔性超級電容器的靈活性,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柔性超級電容器的儲能。
  • 廢棄小龍蝦殼為原料製備多孔碳材料實現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氧摻雜的HPC在0.5Ag-1時具有351Fg-1的高比電容。組裝好的對稱超級電容器在350Wkg-1時可提供20Whkg-1的出色能量密度。%) ),CSB-800的重量比電容高達351 F g -1(0.5 A g -1),這比以前報導的其他基於生物質的材料要好得多或至少可比。此外,組裝的CSB-800 // CSB-800對稱超級電容器在功率密度為350 W kg -1(0.5 A g -1)時可以達到20 W h kg -1的出色能量密度。
  • 超級電容器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摘要:同傳統二次電池相比,超級電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度快、循環壽命長等優點,是一種新型高效的儲能裝置,提升其能量密度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二維碳材料,具有電導率高、比表面積大、化學穩定性強等優異特點,是超級電容器的理想電極材料。
  • 超級電容器:基本原理、分類及電性能
    超級電容器的基本原理及分類本小節主要對超級電容器的電化學機理進行介紹,在超級電容器中能量主要存儲與電極與電解質界面中,這種儲能方式儲能機理與使用的電極材料有很大關係,當一種超級電容器的兩個電極使用了不同種類的材料,在這種情況下,對產品儲能機理進行綜合分析將不能全面理解超級電容器工作原理,基於此,本節將首先對超級電容器的工作原理進行簡單介紹
  • 基於全木質素水凝膠電解質和納米纖維電極的可再生柔性超級電容器
    可再生材料製備電解質和電極有望為儲能材料的設計提供一種創新的可持續化學方法,並擴大廢棄物的應用領域。在可再生材料中,從木材生物質中提取的木質素是第二豐富的可再生天然聚合物,木質素作為生產能源、材料或化學品的原料,減少人們對不可再生礦物燃料來源的依賴。
  • 超級電容器能快速充電又有高能量和功率密度
    打開APP 超級電容器能快速充電又有高能量和功率密度 餘秋雲 發表於 2020-03-26 16:57:47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克服了大功率、快速充電的超級電容器面臨的普遍問題,設計了一款既可快速充電又具備高能量和功率密度的超級電容器。
  • :讓氧化還原電解液「戀上」電極——給超級電容器一個驚喜
    研究主題:儲能材料-氧化鐵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改性   3.然而,   ·由於電極體相中所擁有的大量儲能位點難以被有效利用,使得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較鋰離子電池低。   ·如何在保持超級電容器固有的快速充放電能力的前提下提升電極儲能容量一直是相關領域的挑戰。
  • 淺談超級電容器的原理、優點和應用領域
    超級電容器,也稱電化學電容器,是介於傳統電容器和充電電池之間的一種新型儲能裝置,其結構和電池的結構類似,主要包括雙電極、電解質、集流體和隔離物四個部分,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環壽命長、低溫性能好、安全、可靠和環境友好等優點。但由於電介質耐壓低,存在漏電流,儲存能量和保持時間受到限制。
  • 製備出具有高電位窗口的柔性固態超級電容器
    日前,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超導與能源新材料研究部馬衍偉課題組採用多級次石墨烯複合電極與離子液體凝膠聚合物電解質,首次開發出具有3.5V電壓窗口的高能量密度柔性固態超級電容器
  • 夏永姚綜述:超級電容器的機理、 材料、系統、表徵及應用
    綜述導覽圖1  超級電容器背景介紹超級電容器相比於電池,能夠提供更高功率密度和快速的能量存儲,但其能量密度比電池低得多,而能量密度取決於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比電容(F)和全電池電壓(V),因此回顧以往研究的贗電容材料,發現主要涉及三大類,即(1)釕基材料,(2)錳基材料,(3)鎳或鈷基材料。釕基材料RuO2作為一種潛力材料在高功率規格下能提供高能量密度,但高成本和環境危害性限制了它的使用。MnO2由於其廉價和高理論容量範圍(1100 -1300 F g-1)被視為一種有潛力可替代材料。
  • 桉樹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分級多孔碳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由於其高電導率,化學穩定性和所研究碳活性材料的大表面積而在儲能領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通過ZnCl2活化和NH4Cl吹塑協同作用製備桉樹來源的氮/氧摻雜的分級多孔碳(NHPC)。具有高比表面積,合理的孔隙率和足夠的N / O摻雜等優點。
  • ...桉樹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分級多孔碳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化學穩定性和所研究碳活性材料的大表面積而在儲能領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通過ZnCl2活化和NH4Cl吹塑協同作用製備桉樹來源的氮/氧摻雜的分級多孔碳(NHPC)。具有高比表面積,合理的孔隙率和足夠的N / O摻雜等優點。
  • 超級電容器在電動車上的應用
    超級電容器簡介超級電容器又稱為電化學電容器,是20世紀年代末出現的一種新產品,電容量高達法拉級。以使用的電極材料來看,目前主要有3種類型:高比表面積碳材料超級電容器、金屬氧化物超級電容器、導電聚合物超級電容器。
  • 【材料】穩定的氧化釩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絕大部分綠色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因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均勻分布,需要可靠的能量存儲裝置以提供其利用的可能性。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儲能器件,可用於存儲由各種清潔能源轉化得到的電能。其主要特點是充放電速度快、循環壽命長、清潔環保等。組成電容器的兩個電極的性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電容器能夠存儲的電量(電容值)。氧化釩因價格低廉、易於製備以及具有很高的理論電容值一直備受科學界的關注。
  • 可攜式儲能它最行 走近石墨烯柔性超級電容器
    超級電容器是一種新型的儲能器件,具有高容量、高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度等優點。超級電容器是由電極材料、集流體、隔膜、電解液組成,而柔性超級電容器是由柔性基底、電極材料、固態電解質組成。其中電極材料可同時起到儲存能量和集流體的作用,固態電解質可同時起到電解質和隔膜的作用。
  • 超級電容器勢起 汽車領域初顯崢嶸
    神奇的「超級電容器」  超級電容器,也稱電化學電容器,是基於高比表面積炭電極/電解液界面產生的雙電層電容,或者基於過渡金屬氧化物或導電聚合物的表面及體相所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來實現能量的儲存。其構造和電池類似,主要包括正負電極、電解液、隔膜和集流體。
  • 「光」拍了拍超級電容器: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提升及其機理研究
    本文利用模擬太陽光輻照Co3O4/g-C3N4 p-n結全固態超級電容器,使其容量和器件能量密度得到了顯著提高,並對相應的機理進行了研究和總結:(1)光輻照誘導了晶格畸變和表面理化性質變化;(2)p-n結內建電場促進了光生載流子分離以及電化學氧化還原反應。
  • 晶片超級電容器又添新材料
    ,決定電容器性能的關鍵是其電極材料,有潛力的「選手」包括石墨烯、碳化鈦和多孔碳等。「超級電容要求穩定地達到10萬次循環。目前用多孔矽—氮化鈦(Si-TiN)做電極的電容裝置能完全穩定地通過5萬次測試。」  在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方面,新電極裝置比得上目前最先進的超級電容器。目前由氧化石墨烯/還原氧化石墨烯製造的晶片微電容器功率密度為200瓦/立方釐米,能量密度為2毫瓦時/立方釐米,而新電極裝置功率密度達到214瓦/立方釐米,能量密度為1.3毫瓦時/立方釐米。
  • 我國科學家研製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 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