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探測陀螺穩定系統的系統結構與設計指標

2021-01-20 電子產品世界

  光學探測陀螺穩定系統作為一種高精度的瞄準線穩定系統,可以提供對地、對空目標的全景式大範圍探測和跟蹤。既可作為獨立的光電觀瞄系統用於偵察任務,也可作為火控系統的組成部分完成戰場作戰任務。其重要功能是隔離載體角運動,使探測器在慣性空間內保持穩定;能夠響應指令信號,在一定角度範圍內對目標進行搜索,在人工識別鎖定後能夠按探測器信號自動跟蹤目標,並給出方位、俯仰信息。可實時對地面敏感地區進行監視,執行晝夜監視、海岸巡邏、戰場偵查等特定任務。在國防和民用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9/392063.htm

  1 系統結構與設計指標

  1.1 系統結構

  系統主要由平臺部件、電子部件、顯控部件三部分組成。

  平臺部件包括框架、俯仰/方位電機、大/小視場CCD、雷射測距儀、俯仰/方位旋轉變壓器(以下簡稱旋變)。CCD攝像機安裝於相互正交的內、外兩個框架上,由兩個力矩電機控制可以在航向和俯仰兩個自由度的方向上掃描。在內、外框架上分別由速率陀螺感測方位和俯仰運動,其輸出送入穩定系統調節器,再經功率放大後至力矩電機,使框架按照指令旋轉(掃描)或穩定瞄準線。

  電子部件包括系統主板、電視跟蹤器、電機驅動及數據採集保持電路。電子部件根據系統的要求對系統的航向、水平、俯仰、橫滾和方位進行修正和補償控制;根據陀螺儀的溫度漂移特性曲線進行溫度補償控制;自動採樣、監測系統信號;實現系統主要參數的常量有選擇地動態顯示。

  顯控部件包括控制盒、工控機。主要用於顯示由CCD攝像機攝入的圖像及系統狀態信息,並完成搜索、鎖定、解鎖等操作。

  1.2 系統主要設計指標

  穩定軸相關設計指標如下:方位、俯仰軸角速度大於40°/s,方位、俯仰軸角加速度大於60°/s2。

  靜態下對不大於3 000gcm的擾動力矩,角度波動不大於30″且穩定後無靜差。

  穩定隔離精度技術指標為:搖擺臺在擺幅為3°、頻率為1Hz的正弦擾動下,平臺俯仰通道擺幅應小於2′;搖擺臺在擺幅為2°、頻率為1Hz的正弦擾動下,穩定平臺方位通道擺幅應小於2′。

  2 控制系統設計

  當平臺受到載體的運動幹擾時,如果光軸作用點距離較遠,即使相對慣性空間產生很小的誤差角偏移,也會使遠距離外的跟蹤點脫離視場。因此系統主要針對幹擾力矩下平臺角度輸出穩定後無靜差這一要求來進行設計。

  在一般的速率反饋方案中,校正環節選用PID校正僅能實現系統角速度無靜差,不能實現角度無靜差。如果要讓系統角度輸出無靜差,則需要在校正環節中含有雙重積分環節,因此設計了在速率陀螺反饋的基礎上採用PII2校正環節的控制方法。由於直流力矩電機電樞電感值通常非常小,忽略其時間常數的影響,模型簡化後的穩定迴路控制框圖如圖1所示。

  (3) 主導極點:必須滿足特徵多項式中一對具有復實部的共軛復根為系統的主導極點,應滿足α>5。

  採用極點配置的方法來確定(比例-積分-二重積分)校正環節的三個係數,可得:

  kp=7.2,ki=245,ki2=6 500,根據上述參數,施加一個1 000gcm的幹擾力矩,在MATLAB中仿真的結果顯示系統調節時間及角度靜差均滿足要求,但系統超調過大。增大系統的開環增益,將系統校正環節中kp、ki、ki2 三個參數均放大三倍,觀察閉環零極點圖,發現係數放大後,共軛復根的復實部並未發生較大變化,而其虛部變小,這可削弱系統動態特性中的正弦振蕩從而減小超調。同時係數放大三倍後復實軸上的極點更加遠離共軛復根,從而使得共軛復根的主導極點的地位更為加強,系統的特性更接近設計期望的特性。同樣1 000gcm擾動力矩下,系統調節時間及角度靜差均滿足要求。方位軸3 000gcm擾動力矩下角度輸出如圖2所示(在60秒時刻施加幹擾力矩,縱坐標單位角秒,橫坐標單位秒)。

  在系統反饋控制中,內環是一個力矩電機的電流環,用於輸出穩定無差的轉矩。次內環為框架慣性速率環,最外環為位置跟蹤環。慣性速率環的反饋元件為速率陀螺,測量框架相對於慣性空間的角速率。位置跟蹤環由旋變來完成角度的測量。陀螺穩定系統是一個力矩平衡系統,由陀螺感測擾動力矩引起的角運動,通過反饋迴路產生一個控制力矩來抵消擾動力矩,從而達到穩定的目的。在本陀螺穩定平臺控制系統中, 電機的控制模式採用轉矩控制模式,使轉矩(電流)環的輸出電流值與閉環的輸入電壓給定值成比例關係,這樣可以顯著提高慣性速率環的控制效果,從而提高穩定精度。

  3 系統硬體設計

  控制器核心選用TI公司TMS320LF2407A數位訊號處理器,採用模塊化主計算機板、顯示控制板、A/D 板、R/S 板及圖像跟蹤板。系統資源有一定冗餘度,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總體擴展框圖如圖3所示。

  3.1 陀螺信號輸入接口

  陀螺選用俄羅斯FizopTIka公司的光纖陀螺VG941-3AM,用於測量負載框架相對於慣性空間的角速率,輸出模擬電壓信號(0~3V),陀螺信號通過信號處理電路轉成與A/D 晶片匹配的輸入電平。本系統選用2 片ADI公司的16位A/D晶片ADS7805U,可同時採樣,轉換時間為4μs,滿足系統要求。A/D轉換後的16位信號送到兩片鎖存器(SN74HC574)中,由DSP控制74LS138選通鎖存來讀取陀螺信號。

  3.2 直流力矩電機伺服驅動接口

  電機功放電路選用IR公司的電機驅動晶片IR2104。IR2104是一種高電壓、高速度的功率MOSFET和IGBT驅動器,工作電壓10~20V。系統使用兩片IR2104控制四片N溝道的IGBT(IRF540N)組成一個全橋驅動電路控制一臺直流力矩電機。IR2104通過HO輸出分別控制全橋驅動電路的上半橋Q1、Q3的導通與關斷,而IR2104的LO輸出分別控制全橋驅動電路的下半橋Q2、Q4的導通與關斷,從而達到控制電機轉速與正反轉的目的。電機驅動接口如圖4所示(僅畫出一路)。

  3.3 旋轉變壓器信號接口

  在本系統中,選用DDC公司的專用RDC模塊19220,接收來自旋變粗、精通道的激磁信號,其中精通道的bit4-bit11轉換後直接送到低位鎖存中,bit1-bit3送到中位鎖存的低三位,精通道的bit1-bit5再和粗通道在MD27C256中精粗精組合後送到中、高位鎖存,形成旋變的18位數據,解析度為4.94″。單路旋變接口實現如圖5所示。

4 系統軟體設計及功能

  軟體設計包括初始化、自檢、控制算法、故障處理、以及各功能模塊的編寫,考慮到穩定模塊的實時性比較高,整個系統程序採用彙編語言設計編寫,伺服採樣周期為1ms。

  系統控制命令既可以由控制盒發出,也可以由上位機發出。上位機還可以設定如測漂參數、位置指令參數等以完成各種系統監測所需的參數設置,同時上位機還接收、顯示存儲來自平臺的包括陀螺、旋變、電機等各種實時信息,用於數據處理和分析判斷。軟體採用模塊化設計,方便軟體的調試,可擴展性、可移植性強。系統軟體框圖如圖6所示。

  跟其他平臺相比,本系統的一大特色是功能比較豐富,系統軟體具有穩定測漂、旋變鎖定 、位置指令、目標搜索、光電跟蹤等五種狀態,還可完成諸如負載能力試驗、模擬搖擺試驗、帶寬預測試等系統試驗。

  (1) 旋變鎖定

  系統根據旋變信息對平臺施矩,將其控制到旋變的電零位,旋變鎖定狀態持續5秒鐘後結束並自動轉入陀螺穩定狀態。

  (2) 穩定測漂

  操作員鍵入採樣周期和採樣時間後,系統進入穩定測漂狀態,測漂完成後自動補償陀螺漂移。

  (3) 位置指令

  系統接收到目標的緯度、經度、高度三個參數,然後從載體系統中讀入自身的橫滾角、俯仰角、方位角三個參數,根據這六個參數計算得出自身所要轉動的俯仰、方位角度,然後控制平臺電機轉動到相應位置。

  (4) 目標搜索

  此時由操縱杆控制俯仰、方位兩個電機的運動,DSP接收到目標搜索的指令碼後,分別取出地面控制臺給出的俯仰、方位兩個電機的速度值,然後按照操縱杆給出的俯仰、方位兩個電機的速度值控制平臺轉動,進行目標搜索。

  (5) 光電跟蹤

  系統接收到光電跟蹤的指令碼,選擇相應的跟蹤方式,然後根據電視跟蹤器傳來的俯仰、方位的脫靶量控制兩個電機平臺運動,跟蹤目標點。

  5 系統實驗及結論

  5.1靜態穩定精度檢測

  開機使平臺進入穩定狀態,分別給方位、俯仰軸添加負載。3 000gcm擾動力矩下,系統旋變角度輸出如圖7所示(在60秒時刻施加幹擾力矩),滿足設計要求。

  5.2 動態穩定精度檢測

  開機使平臺進入穩定狀態,在俯仰穩定框安裝雙面反射鏡,調整好雙面反射鏡、平行光管和光電觀測儀,使方位穩定軸進入穩定功能狀態,使方位搖擺軸按照正弦波作搖擺運動,觀察光電觀測儀的讀數,如果小於要求值,即滿足要求。實測穩定臺方位軸搖擺幅度為0.2′,俯仰軸搖擺幅度為0.3′,遠小於設計指標,滿足技術指標要求。

  本文詳細論述了瞄準線穩定高精度系統及其軟硬體設計。系統採用經典的位置速率雙環控制結構,選用DSP 作為數字控制系統的核心,組成高精度瞄準線穩定系統。對各項動、靜態性能指標進行了測試, 達到了預期設計指標。

相關焦點

  • 中國新型戰機普遍應用光纖陀螺導航系統
    霍尼韋爾最先實現去偏陀螺技術,使用單模光纖生產高精度的光纖陀螺,且壽命更長,可用於空間平臺、潛艇等。基於去偏陀螺的這一優點,霍尼韋爾歷時三年研發出了用於商業衛星的下一代慣導系統SPIRIT,於2011年完成工程樣機的設計製造和測試,並於2012年推向市場。SPIRIT內部結構如圖1所示。
  • 低溫光學系統設計中4個關鍵技術及應用介紹
    2紅外低溫光學關鍵技術及解決途徑 採用低溫光學技術來降低光學系統溫度能夠有效降低背景噪聲,提高信噪比和靈敏度。低溫光學系統的設計、製造和檢測,與傳統光學系統有很大的不同,不僅要求成像質量好、結構穩定、耐衝擊、經得住系統內部溫度變化引起的熱負載,而且對系統的重量也有一定的限制。
  •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光學系統是MEMS雷射雷達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分為發射光學系統和接收光學系統,本文基於鏡面直徑5 mm的二維MEMS振鏡設計了發射光學系統,將25 W的半導體雷射器準直為弧矢方向發散半角為1 mrad,子午方向發散半角為3 mrad的光束;設計了大相對孔徑為1:1、焦距為11.01 mm的鏡頭作為接收鏡頭,並提出採用放大倍率為2.2的纖維光錐與16線APD陣列探測器耦合,擴大接收光學系統的視場;APD
  • 多款陀螺儀表頭設計、平臺測試、系統研究方案及應用實例
    根據需要,陀螺儀器能提供準確的方位、水平、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信號,以便駕駛員或用自動導航儀來控制飛機、艦船或太空梭等航行體按一定的航線飛行,而在飛彈、衛星運載器或空間探測火箭等航行體的制導中,則直接利用這些信號完成航行體的姿態控制和軌道控制。
  • 光學系統設計的要求
    如生物顯微鏡的放大率Г要滿足500NA≤Г≤1000NA 條件,望遠鏡的視覺放大率一定要把望遠系統的極限解析度和眼睛的極限解析度一起來考慮。 光學系統設計過程 所謂光學系統設計就是根據使用條件,來決定滿足使用要求的各種數據,即決 定光學系統的性能參數、外形尺寸和各光組的結構等。
  • 陀螺供電電源設計
    本文以某型飛彈中半液浮速率陀螺為研究對象,利用SPWM技術給出了半液浮速率陀螺電源的解決方案。同時,提出了基於時序實現逆變電源的三相任意角度差的方法,大大化簡了實現角度差。 l 半液浮速率陀螺電源設計方案 本文研究的半液浮速陀螺電源的具體技術指標如表1所列。
  • 光學系統設計過程介紹
    所謂光學系統設計就是根據使用條件,來決定滿足使用要求的各種數據,即決定光學系統的性能參數、外形尺寸和各光組的結構等。因一般都按理想光學系統的理論和計算公式進行外形尺寸計算。在計算時一定要考慮機械結構和電氣系統,以防止在機構結構上無法實現。每項  性能的確定一定要合理,過高要求會使設計結果複雜造成浪費,過低要求會使設計不符合要求,因此這一步驟慎重行事。
  • 中國新型戰機普遍應用光纖陀螺導航系統(圖)
    中國新型戰機普遍應用光纖陀螺導航系統(圖) 2014-11-06 11:04:52SPIRIT的內部結構示意圖。例如,飛機按照預定航向平穩的飛行是由於陀螺儀構成的航向姿態導航系統,船舶在浩瀚的大海航行而不迷失方向是由於陀螺儀構成的羅盤。在國防領域中飛彈的精確制導、潛艇長期潛伏在水下的精確導航、行進中的坦克保持火炮和瞄準系統的穩定等都離不開陀螺儀。在國民經濟領域中,大地測量、隧道開鑿、工程測量的精確定位、石油鑽探的精確定向、機器人動作精確控制等都離不開陀螺儀。
  • 艦船尾流實時探測系統設計
    打開APP 艦船尾流實時探測系統設計 葉子 發表於 2011-09-06 11:55:13 尾流中氣泡的存在使得其透射、散射等光學特性與無擾動的靜水不同,利用上述性質的尾流光探測方法應運而生。對尾流的探測是間接探測艦船及水下航行器的一種新方法,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重要的國防意義。本文設計實現了一種利用雷射照射尾流氣泡,通過測量氣泡後向散射光空間頻譜分布來探測尾流氣泡的艦船尾流實時探測系統。
  • 光學設計必備基礎理論:光學系統設計有哪幾個階段?
    所謂光學系統設計就是根據使用條件,來決定滿足使用要求的各種數據,即決定光學系統的性能參數、外形尺寸和各光組的結構等。因此我們可以把光學設計過程分為4個階段:外形尺寸計算、初始結構計算、象差校正和平衡以及象質評價。
  • 雷射陀螺:慣性導航系統上的「明珠」
    近期,美國國防後勤局劃撥3890萬美元,授權霍尼韋爾國際公司為美國海軍AN/WSN-7(V)海上導航系統研製環形雷射陀螺系統。雷射陀螺,又叫環形雷射器,在加速度計配合下可以感知物體在任意時刻的空間位置,被譽為慣性導航系統這頂皇冠上的「明珠」。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具備獨立研製雷射陀螺能力的國家,產品應用範圍覆蓋陸海空天等多個領域。
  • 光學設計必備基礎理論:實際光學系統
    有關因素孔徑光闌在光學系統中的位置與很多因素有關。在某些系統中有特定的要求,例如,目視光學系統一定要使出射光瞳位於目鏡之外,以便眼睛的瞳孔能與之重合;遠心系統中應使孔徑光闌位於焦點上。此外,孔徑光闌的位置還與像差校正和系統各光學零件的橫向尺寸有關,應在設計時合理確定。
  • 高集成度小型化共心多尺度光學系統設計
    關鍵詞:光學系統;多尺度結構;共心球透鏡;大視場高解析度成像1 引言光電成像系統作為最直接的信息獲取手段,能提供符合人眼視覺特性的直觀探測結果,近年來隨著它的發展與應用,人們對光電成像系統的性能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增大視場以捕捉到大範圍內的場景信息
  • 無人飛行器機載穩定雲臺控制系統的設計
    針對這一問題,設計出一種適用於無人飛行器的機載穩定雲臺控制系統。該雲臺系統採用了三軸穩定結構,控制部分由主控單元模塊、姿態檢測模塊、無刷電機驅動模塊等等構成。主控單元通過對姿態檢測模塊反饋的數據進行互補濾波解算,驅動無刷電機對雲臺姿態進行實時控制。通過對該雲臺控制系統的測試與實驗,無人飛行器搭載該雲臺後,機載視頻圖像更加清晰、穩定,滿足了系統設計要求。
  • 慣性導航系統深度報告:現代軍事系統的核心技術產品
    中高精度陀螺 儀指精度在 5*10-4 o/h~10-1 o/h 的陀螺儀,目前最有發展前景的陀螺儀是光學陀螺儀,雷射陀螺屬於第一代光學陀螺,光纖陀螺屬於第二代光學陀螺,最近幾年 ,由於光纖陀螺在精度、性能和尺寸上具有更大的潛力,越來越受到各國軍方的 青睞。
  • 導航系統中的慣性技術是怎樣的?這篇文章講得詳細
    捷聯繫統具有結構緊湊、 可靠性高、 質量輕、 體積小、 功耗低、維護方便、 成本低等優點, 也便於與其他導航系統或設備進行集成化、 一體化設計, 已成為現代慣性系統技術發展的主流方案。典型代表為三浮陀螺、靜電陀螺以及動力調諧陀螺。特點是種類多、精度高、體積質量大、系統組成結構複雜、性能受機械結構複雜和極限精度制約,產品製造維護成本昂貴,典型產品有美國MX洲際飛彈用三浮儀表平臺系統。 第二代,基於薩格奈克(Sagnac)效應。 典型代表是雷射和光纖陀螺。其特點是反應時間短、動態範圍大、可靠性高、環境適應性強、易維護、壽命長。
  • 【深度】國外雷射陀螺的發展與應用
    絕大多數雷射陀螺的腔體採用微晶玻璃材料,其膨脹係數達到10-8量級,光路的面積和長度非常穩定,在工程應用中的標度因數非線性度可以做到0.1ppm,而且在高低溫環境下基本保持恆定,特別能適應大溫變惡劣環境的應用需求。4)抗振動、衝擊和溫變環境能力強。雷射陀螺採用一體化結構,沒有活動部件,因此可以承受很高的加速度和強烈的振動衝擊,耐高低溫環境能力強。
  • 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陀螺穩定平臺控制技術 機械電子工程22徐偉博導光學小衛星總體技術,新概念太空飛行器技術,創新型航天相機技術,高性能星上智能處理技術,星載計算機及嵌入式系統技術 機械電子工程23> 光學工程2賈平博導光電成像與測量技術、圖像處理、高精度角度傳感技術 光學工程3張濤博導探測與成像技術、穩定控制技術
  • 高斯光束整形系統的光學設計
    摘要:研究了真實光線追跡優化光學系統的方法以簡化高斯光束整形系統的光學設計。
  • 五十多年潛心探索,開闢高精度航海陀螺與系統先河
    五十多年潛心探索,開闢高精度航海陀螺與系統先河——記清華大學「身邊榜樣」、精儀系教授高鍾毓長期從事機電控制工程、慣性儀表與系統研究。編著《工程系統中的隨機過程——隨機系統分析與最優濾波》《機電控制工程》《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靜電陀螺儀技術》及《慣性導航系統技術》。曾獲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等。我國的高科技發展之路,漫長而又曲折,高精度航海陀螺儀的研究之路就是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