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年潛心探索,開闢高精度航海陀螺與系統先河

2020-11-29 清華大學新聞網

五十多年潛心探索,開闢高精度航海陀螺與系統先河

——記清華大學「身邊榜樣」、精儀系教授高鍾毓


高鍾毓近照

高鍾毓,清華大學精儀系教授,慣性導航系統技術專家,清華大學導航技術工程中心第一任主任。長期從事機電控制工程、慣性儀表與系統研究。編著《工程系統中的隨機過程——隨機系統分析與最優濾波》《機電控制工程》《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靜電陀螺儀技術》及《慣性導航系統技術》。曾獲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等。

我國的高科技發展之路,漫長而又曲折,高精度航海陀螺儀的研究之路就是典型案例。清華大學精儀系教授高鍾毓憑藉頑強的意志和勇於開拓創新的精神,取得了一系列躋身世界前列的科研成果,為我國高科技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打破封鎖,研發高精度陀螺儀

陀螺儀是敏感角位移的裝置,具有定軸性和進動性,是慣性系統的核心敏感元件。精密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用來測量宇航飛行器及遠程飛機、潛艇等運載體的角運動和線運動信號,經計算機綜合計算後,能實時、自主、連續地輸出位置、速度及姿態信息,實現運載器的導航、制導與控制。慣性制導技術始終是制約我國新型武器快速機動、遠程精確打擊的關鍵技術瓶頸之一。為此,我國的科研人員全身心投入該領域,肩負起陀螺儀技術發展的重要職責。

20世紀60年代中期,高鍾毓開始從事高精度陀螺儀及其慣性系統的研發工作。當時的研發環境極其艱苦,一方面面臨著發達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另一方面的困難則是我國工藝基礎薄弱、關鍵材料和工藝設備缺乏、以及有經驗的人才較少。在這種環境下從事科研工作,每一步都是困境,每一個技術點都是一座險峰。高鍾毓腳踏實地,用青春和熱血澆灌這朵艱難成長的科研之花。

1965年,清華大學向國家建議研製某類型航海陀螺儀。1968年,清華、上交大及天津航海儀器研究所等單位數十名研究人員集中到某航海儀器廠,組成統一的研製組,高鍾毓擔任技術負責人。多年來,科研人員們披星戴月、夜以繼日地奮鬥,打破技術瓶頸、技術封鎖,終於在1971年成功研製原理樣機,為航海陀螺儀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72年,清華大學受相關部門委託,進行了航海陀螺儀樣機乘客試驗,獲得成功;1975年完成三軸航海陀螺駕駛儀平臺,經機載試驗,取得可喜成果。於是,相關部門下達高精度技術指標研製要求。經過兩年努力,力反饋法測試精度達到導航級;又經過兩年努力,伺服法測試精度再提高了一個量級。

重啟項目,高精度航海陀螺儀問世

1993年,清華大學研製快速定位定向系統,研製了航海陀螺尋北儀,定向精度達10″,至今仍為尋北儀中的佼佼者。

2000年10月,有關領導部門提出國產化高精度航海陀螺的需求,清華大學以技術優勢、報價合理,以及全部技術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經評審專家投票後中標。

合同生效後,高鍾毓作為項目負責人,組織了學校4個系相關學科師生進行技術攻關。

在緊張的研製過程中,高鍾毓處處以身作則,全身心投入,節假日他經常在實驗室工作,寒假也只在春節前後休息幾天,成為了整個團隊的榜樣,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師、清華大學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

高精度航海陀螺儀於2006年提前通過專家鑑定,各項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使得我國繼美、俄、法之後第四個擁有此項技術的國家。國產航海陀螺儀與俄羅斯產品相比較,功耗低、精度高,可靠性更佳。

在研製過程自製了20多臺套專用設備,申請批准了22項發明專利,建成了完整的研製線,培養了一支過硬的技術骨幹隊伍,研製成功後已順利轉入小批量生產。

高精度航海陀螺儀研製成功後,國家立項研製該陀螺儀的慣性導航系統,高鍾毓擔任項目負責人和總設計師,歷時近10年,於2015年研製成功高精度長航時慣性導航系統正樣機,各項性能指標皆滿足設計要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闢了我國高精度慣性導航系統的先河。為我國解決了核心的自主導航裝備。

在高精度陀螺儀與系統重大工程項目研究進程中,高鍾毓取得一系列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成果,形成了我國自主研究特色。清華大學的高精度陀螺儀和微機械(MEMS)慣性儀表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得到國內外同行認可,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潛心育人,致力培養學術骨幹

近年來,中國的科技飛速發展,要想保持這樣的發展趨勢,人才儲備是關鍵。高鍾毓注重對人才的培養,尤其注重在實際的工程項目中鍛鍊隊伍,培養青年骨幹人才,建立了一支以中青年為主的學術骨幹隊伍。現在這支隊伍已在科研生產中成為主導力量。

與年輕教師討論技術問題

在高鍾毓的心中,祖國永遠排在第一位,無條件服從祖國的需要,建設強大的祖國是他科研的動力和信念。在實際工作中,高鍾毓身體力行,將這樣的信念傳遞給自己的學生,讓信念的火種在潛移默化間傳承下去。

50多年的時光匆匆而過,高鍾毓卻從來沒有停止科研的腳步。退休後,高鍾毓應邀多次赴兄弟單位協助解決科研中實際的技術難題,經常與年青人交流切磋技術,並通過總結書寫了50餘萬字的專著。他用熱情書寫科研之路,用智慧攻克技術難關,用頑強不屈書寫奮鬥歷程。這就是高鍾毓,一個在我國高精度慣性導航領域,書寫輝煌篇章的科研工作者。

清華新聞網1月9日電

供稿:精儀系 編輯:趙姝婧 張睿 華山 審核:周襄楠

相關焦點

  • 我國光纖陀螺突破技術壁壘:成功用於遠洋航海
    作為我國船舶通信導航領域重要的科研生產基地之一,中船航海近年來在研製光纖慣導系統的同時,也開展了光纖陀螺的研發工作。通過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在內部組建專業研發團隊、在外部與相關院校和企業進行戰略合作等方式,目前該公司在光纖陀螺研發領域實現了較好的開局。
  • 中國新型戰機普遍應用光纖陀螺導航系統
    霍尼韋爾最先實現去偏陀螺技術,使用單模光纖生產高精度的光纖陀螺,且壽命更長,可用於空間平臺、潛艇等。基於去偏陀螺的這一優點,霍尼韋爾歷時三年研發出了用於商業衛星的下一代慣導系統SPIRIT,於2011年完成工程樣機的設計製造和測試,並於2012年推向市場。SPIRIT內部結構如圖1所示。
  • 高精度陀螺儀衡量標準_幾種高精度陀螺儀的應用和分析
    關於高精度陀螺儀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民間詢問得知誤差1°-2°算高精度陀螺儀。   幾種高精度陀螺儀介紹   目前,陀螺儀技術正在由傳統的機械轉子陀螺向以光學陀螺儀為代表的新型陀螺儀轉變,本文便簡要為您介紹幾種處在技術領域前沿的新型陀螺儀技術,希望能夠幫您開闊視野。了解到陀螺儀技術的最新進展。
  • 高精度磁懸浮自動陀螺全站儀實現國產化
    日前,由長安大學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16研究所合作完成的「GAT磁懸浮陀螺全站儀系統研製與應用」項目通過了科技成果鑑定,標誌著我國研製成功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高精度磁懸浮自動陀螺全站儀,對打破國際上的技術封鎖,發展我國高精度自動陀螺經緯儀及其相關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 國防科大雷射陀螺技術創新團隊:43年矢志強軍興軍
    從兩張小紙條開始探索之路  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的「戰斧」巡航飛彈大放異彩,令世人矚目。而讓「戰斧」巡航飛彈實現「千裡點穴」功能的核心器件,就是雷射陀螺。  雷射陀螺,又叫環形雷射器,它在加速度計的配合下可以感知物體在任意時刻的空間位置,被譽為武器平臺定位導航系統的「心臟」。
  • 高精度陀螺支架的加工
    陀螺支架零件的加工是製造業的一個技術難點。陀螺支架屬於高精度零件,零件孔的幾何公差要求嚴格。陀螺支架分為幾種類型,其中的薄壁懸空型零件結構如圖1所示。其加工中產生振動非常嚴重,切削過程讓刀嚴重,並且讓刀方向難確定,加工精度難以保證。陀螺支架是整個產品的關鍵部件之一,其加工質量直接影響產品的裝配和使用性能。
  • 中國高精度雷射陀螺儀實現量產 精度優於歐洲產品
    通過項目的實施,打破了國外企業對高精度雷射陀螺超精密光學元器件的技術壟斷,對促進我國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領域高精度雷射陀螺重大關鍵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和特別重大的意義。70年代後出現的光纖陀螺儀的成本比環形雷射陀螺儀成本更低,但限於其設計原理,在追求高精度的使用領域仍不如前者。現代的微機電陀螺儀成本非常低廉,精度也可以滿足一般領域的使用需求,而且可集成到微型晶片上,因此成為了當前民用領域的主流陀螺儀。但在軍用領域,雷射陀螺儀和光纖陀螺儀仍是主流產品,尤其在中遠程飛彈制導、航空、航海導航、航天等領域雷射陀螺儀應用仍十分廣泛。
  • 【深度】國外雷射陀螺的發展與應用
    1982年8月,美國航空發展中心與霍尼韋爾公司籤訂了合同價款共120萬美元的合同,研製攻擊型核潛艇用的三個高精度GG1389雷射陀螺,為進一步研製定位精度優於0.1 n mile/h的艦艇用雷射陀螺導航系統做準備。
  • 光學探測陀螺穩定系統的系統結構與設計指標
    光學探測陀螺穩定系統作為一種高精度的瞄準線穩定系統,可以提供對地、對空目標的全景式大範圍探測和跟蹤。既可作為獨立的光電觀瞄系統用於偵察任務,也可作為火控系統的組成部分完成戰場作戰任務。其重要功能是隔離載體角運動,使探測器在慣性空間內保持穩定;能夠響應指令信號,在一定角度範圍內對目標進行搜索,在人工識別鎖定後能夠按探測器信號自動跟蹤目標,並給出方位、俯仰信息。
  • 讓我們的飛輪和陀螺旋轉在世界前沿
    西方國家為解決衛星的高精度和長壽命問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展了衛星用磁懸浮飛輪技術的研究,但在技術上對我國實行嚴密封鎖。為了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解決制約我國高解析度遙感衛星高精度長壽命姿態控制部件這一技術難題,房建成和他的同事們開始了磁懸浮飛輪技術的研究。
  • 雷射陀螺:慣性導航系統上的「明珠」
    近期,美國國防後勤局劃撥3890萬美元,授權霍尼韋爾國際公司為美國海軍AN/WSN-7(V)海上導航系統研製環形雷射陀螺系統。雷射陀螺,又叫環形雷射器,在加速度計配合下可以感知物體在任意時刻的空間位置,被譽為慣性導航系統這頂皇冠上的「明珠」。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具備獨立研製雷射陀螺能力的國家,產品應用範圍覆蓋陸海空天等多個領域。
  • 雷射陀螺領域痛失領軍人物 高伯龍院士因病離世
    高伯龍率先對雷射陀螺的基本理論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很快成為該領域的理論權威和領軍人物,為我國在雷射陀螺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作出了突出貢獻。 高伯龍1928年出生於廣西南寧市,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自1975年起,高伯龍一直從事雷射陀螺研製。據專家介紹,雷射陀螺又叫環形雷射器,它利用物體在慣性空間轉動時正反兩束光隨轉動而產生頻率差的效應,來感測其相對於慣性空間的角速度或轉角。
  • MEMS流體陀螺的研究和發展應用前景
    在這種背景下,以微電子機械系統為基礎的微機械慣性傳感器逐漸發展起來,其中微陀螺在慣性導航系統如航空航天和航海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除了傳統的機械式振動陀螺外,各種新型陀螺也層出不窮,如靜電支撐陀螺、磁支撐陀螺、微流體陀螺、超導陀螺等,這些新型陀螺在性能和尺寸上都有各自的優勢,下面就流體陀螺的研究和發展應用前景進行介紹
  • 單軸陀螺儀與三軸陀螺儀的區別
    平板電腦方案的三軸陀螺儀  平板電腦方案中的陀螺儀(Gyroscope),是一種用來傳感與維持方向的裝置,基於角動量守恆的理論設計出來的。平板電腦方案的陀螺儀主要是由一個位於軸心且可旋轉的輪子構成。 當它一旦開始旋轉,由於輪子的角動量,陀螺儀有抗拒方向改變的趨向。
  • 他19歲考上清華,使我國雷射陀螺從無到有,一件棉襖穿了30多年!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艱難地靠在病床上,堅持用一臺老人機對外交流,一條簡訊往往要耗費半個小時以上,看得一旁的護理人員偷偷抹眼淚:「他總說在辦公室的抽屜裡還有一篇學生的論文,很有價值,他要回去繼續深化 ,直到去世前的那一刻,他還想著要出院繼續科研……」他嘴裡不停重複的、惦念的,永遠是現代高精度武器的「火眼金睛」、那永遠綻放動人光芒的雷射陀螺。
  • 雷射陀螺是什麼怎麼用 揭開雷射陀螺的神秘面紗
    雷射陀螺及其軍事應用近日,國內媒體報導了國防科技大學雷射陀螺創新團隊的先進事跡。不過,小陀螺如何與國防科技聯繫在了一起,雷射陀螺是什麼,許多人未必了解。「陀螺原理」及傳統陀螺先從陀螺說起。許多人小時候一定玩過一種玩具陀螺「冰猴」。腳尖身圓的「冰猴」放在地上,用一根繩子做的鞭子猛抽「冰猴」,「猴身」就能轉起來,用鞭子抽得越狠,它就轉得越飛快,不會倒下。
  • 角速度、角加速度和角度陀螺傳感器
    它是姿態和航向系統、武器發射系統、光學瞄準具、火炮的穩定,以及其他穩定平臺和跟蹤系統中的理想慣性敏感元件。  2.角加速度陀螺  PCAG型角加速度傳感器:角加速度和角速度傳感器是敏感運動體角參數的部件,它們廣泛用於飛彈、飛機、船舶和工作自動控制系統。
  • 淺析三軸陀螺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5201.htm  陀螺儀有單軸陀螺儀和三軸陀螺儀,單軸的只能測量一個方向的量,也就是一個系統需要三個陀螺儀。而三軸陀螺儀可同時測定6個方向的位置,移動軌跡,加速。所以一個三軸陀螺儀就能替代三個單軸陀螺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