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可愛,桃之夭夭。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父母的故事。
我的父母,已經年過花甲,電子產品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34;的高科技,不會操作花樣百出的APP,打字基本是龜速,視頻全靠隨機點,即使是這樣,他們依然每次都帶著老花鏡瀏覽各種網站,刷著各種資訊,這便是他們茶餘飯後的必修課。
拿著放大鏡看手機
那麼,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
今天我媽媽突然說:&34;。
我非常詫異的問:&34;。
媽媽一本正經的說;&34;。
我好奇地問她:&34;?
她說:&34;。
你看,造謠和傳謠就是這麼容易。闢謠的腳步是萬萬不能停下。
闢謠
我曾經看過幾篇關於轉基因的官方報導和專業文章,早在大概2016年,就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專家表示,網上傳播的轉基因識別指南裡面很多東西沒有科學依據,基本上都是隨意編造。
轉基因不是從外形判斷的,只能基因鑑別。
現在即使市面上流通的轉基因產品,都不可能通過視覺、嗅覺或味覺等常規感官手段加以分辨,網上流傳的各種望聞問切的辨認方法都不靠譜。
又給媽媽進行一場科普式的講解,可是媽媽還是覺得這種網傳的說法是&34;,既然有人這麼說,那就不可大意,還是不吃為好。
玉米
在這個網絡的時代,真真假假的信息,讓人難以辨識,言辭鑿鑿地讓讀者們深信不疑,就像我對著媽媽科普了半天,等於白忙活,她還是將信將疑的態度。
過去,信息發布機構有更多的時間來斟酌信息的真實度,那時父輩們靠著報紙了解世界,現在一部手機就能玩轉地球,人們想要了解的信息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呈現在眼前,真可謂是&34;。
現在,人們不用再等待每天一份的報紙,不用再期盼每月一期的雜誌,打開手機立刻就能看到自己想看的內容,新聞熱點、時事動態、明星娛樂多到看都看不完,也正是這樣加速度,讓有些不實言論,同樣的飛速流傳,悄無聲息地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
所以,謠言不止,闢謠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