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在學習方面陷入「瓶頸期」,應該說,這是一個正常現象。學生自己覺得付出很多,但是考試成績卻是停滯不前,甚至後退,多考1分,往前進步一個名次都很難,與自己的預期相差很大,緊張、焦慮的情緒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僅僅緊張、焦慮沒有什麼益處,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尋找突破「瓶頸期」的辦法。
1、找出出現「瓶頸期」的原因。
一般地講,出現「瓶頸期」有2大原因,心理方面的,學習方法方面的。
從心理方面考慮,高三階段學習過程比較緊張,時間上緊張,學習節奏上緊張。人在緊張的情況下,沒有時間思考自己的具體情況,很容易陷入盲目服從的地步。服從老師,服從班級的氣氛,服從自己固有的認識。
學習方法上,缺乏針對性,有效性。本來自己的語文是強項,還用大量的時間學習語文;數學是弱項,應該多花時間去學習,結果分配給數學的時間還是不多。最後是語文成績幾乎就是天花板了,提高的可能性不大了,數學成績卻一次比一次低。
要找出自己出現「瓶頸期」的原因,可能比較困難。可以和老師、同學多探討和交流。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老師和同學對你的認識往往也很到位。另外要坐下來進行「自我反思」,想一想出現「瓶頸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越具體越好,比方說,具體到科目、題型。
2、做好錯題分析。
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把這個過程簡單化了,認為做錯的原因就是沒有掌握知識,改過來,下次多注意就可以了。事實上,很多學生都是在同樣的、類似的題目上,一錯再錯。如果能夠做好錯題分析,則事半功倍。
從理科方面考慮,出現錯題的原因雖然很多,但是不外乎幾種情況:對題意理解錯誤;公式、概念記憶錯誤;應用知識錯誤;思路錯誤;書寫計算錯誤。自己的情況是哪一種?哪幾種?考慮清楚了,絕對有進步。
3、加強針對性訓練。
所謂「針對性訓練」,就是不盲目做題,不大量刷題,只做自己以前不會做的,做不準確的,做完之後感覺模稜兩可的,這樣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習的效率最大化。要反覆多次地訓練,直到符合自己的預期為止。
總之,要突破高三學習的「瓶頸期」,一要穩定自己的心態,二要有合適對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