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隨形的焦慮:什麼帶給我們壓力?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存在這樣一些壓力導致我們產生名為「焦慮」的情緒,焦慮中包含著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

短暫的焦慮也許並不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重大的影響,事過境遷、焦慮就可能解除;但持續的焦慮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嚴重者也可造成情緒、情感障礙;焦慮就像一個隱形的殺手潛伏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脆弱和陷入困境的時候隨時準備把我們拉入深淵。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面對焦慮這樣的情緒呢?尋找到焦慮的源頭和解決的途徑才可以更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那些焦慮情緒。

(一)焦慮究竟有哪些?

(1)目的:焦慮的目的其實在於引導,引導著我們採取一些措施去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焦慮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我們把事情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從而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情緒。

(2)生理焦慮:當我們在面臨其不能控制的事件或情景時,我們就會產生焦慮這樣的情緒,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個體動員身體的潛能和資源來應對現實的威脅;也有人說這樣的焦慮一定程度上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適應和應對環境的一種情緒和行為反應方式。

(3)病理焦慮:能找到原因,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存在著一些無具體原因的感到緊張不安的情況,這就是病理性的焦慮;這樣的焦慮常常讓我們感到不安,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及運動性不安,常常伴隨主觀痛苦感或社會功能受損。

當病理性的焦慮惡化的時候......

【驚恐障礙】

①概念:驚恐障礙的症狀特點是自發出現的,反覆發生的,難以預料的急性焦慮發作,伴有明顯的瀕死感。

②臨床表現:瀕死感(產生胸悶、胸部壓迫感、窒息感);失去控制感(失去控制的焦慮或將變得瘋狂的恐懼);精神崩潰感(無法控制的精神崩潰的來臨)

【廣泛性焦慮障礙】

①概念:以慢性的、彌散性的對一些生活情景的不現實的過度擔心緊張為特徵。常表現為持續性精神緊張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及運動性不安等。

②臨床表現:精神性焦慮(對日常瑣事的過度和持久的不安、擔心),軀體性焦慮(自主神經功能異常,患者可表現手心出汗、噁心、心慌、心率加快等)和運動性不安(煩躁不安、肌肉震顫、身體發抖、坐立不安、無目的活動增多、易激惹、發怒、行為的控制力減弱等)

(二)我們的焦慮從何而來?

我們的壓力往往從生活中而來,他似乎總是在我們需要掙脫一些束縛的時候出現,有些人戰勝了焦慮走向了更好的道路,也有人因為焦慮而一蹶不振,我們無法預料明天究竟是怎麼樣的,但當我們真真切切被焦慮所困擾的時候,我們應該先明白焦慮究竟從何而來,然後再進行最好的選擇;

(1)婚姻的焦慮:我們的婚姻在日復一日的粗茶淡飯中歸於平淡,相比於戀愛時,激情早已褪去,留下給我們的許多東西似乎都不再那麼美好,對於夫妻關係的焦慮和家庭問題的處理,都成為了我們的負擔;

(2)懷孕的焦慮:到了一定的年紀,開始選擇備孕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又增加了一個負擔,我們本著對孩子負責的原則,不得已選擇了一些更加健康但也更加單調的生活方式;

(3)孕期的焦慮:懷孕期間需要注意的事情太多,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男人選擇了「孕期」出軌,這樣的焦慮,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重大的影響;

(4)工作的焦慮:究竟是當全職媽媽放棄工作,還是繼續工作擁有經濟能力?這樣的考慮相信每個人都曾經想過,交給保姆似乎不是那麼放心,經濟無法獨立又面臨著被丈夫拋棄和被社會淘汰的危險;

(5)育兒的焦慮:孩子的教育永遠在各位媽媽心中排在第一位,那麼究竟如何帶給我們的孩子更好地未來,成為我們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環,這樣的壓力讓我們負重前行;

(三)我們應該如何解決焦慮?

(1)積極應對我們的心理問題,正確面對壓力,學會轉移注意力;

(2)可以適當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完成,在這之後再考慮那些令你不安的事情;

(3)學會宣洩自己的情緒,不能總是把情緒積累在一起,任由其胡亂滋長;

(4)用積極的方式與人溝通,善意對待他人,但對他人的期望不要過高;

(5)學會用深呼吸、冥想、與人傾訴等方式進行舒緩;

(6)心理壓力過大,自我調適無效,就應積極求助於專業人員

相關焦點

  • 壓力是我們激發潛能的挖掘機
    人需要壓力,才能推動我們成長,才能不畏艱難,走向成功。如果一個人沒有壓力,他的人生一定是沒有激情、沒有動力的,成就和他永遠不會相聚。感謝折磨你的人和事,是他們給了你巨大的壓力,也因此使你產生巨大的動力。
  • 焦慮怎麼辦?
    焦慮怎麼辦?》主講人:楊惠青大亞灣區「青苗護航」心理護航導師團導師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健康體檢與調適科主任很難想像如今的青少年究竟有多麼的焦慮。更不用說生活的意外和壓力總是如影隨形,每一次升學每一次成長,感覺生活中處處都是考試與比較。究竟是什麼讓當代青少年如此焦慮?我們又該如何與焦慮情緒相處?
  • 沒有壓力的「壓力測試」:LSTM神經網絡預測焦慮,有何前景?
    什麼,你竟然每天都樂觀積極正能量,是不是家裡有礦?佛系生活,跟不思進取有區別嗎?適當焦慮,確實有助於人們努力奮鬥、實現自我,但長時間地沉浸在焦慮之中,卻有可能導致身體的炎性,加快衰老進程,更嚴重的,帶來抑鬱症和其他健康問題就悲劇了。
  • 壓力面前,我們如何教孩子應對
    ……沒錯有的時候我們這群人的確會帶給會帶來競爭焦慮感。 藍盈瑩提到的競爭焦慮感,可謂是現代生活的必備品。而由此帶來的壓力,不僅存在於成年人世界,孩子也能感受到。 他們會擔心交不到朋友、在學校成績比不上別人,以及應對來自同齡人的壓力。
  • 楊東平教育洞察:為什麼中國的家長這麼焦慮?
    所以如果我們能形容一下什麼是中國式的焦慮,我個人認為有兩個特點:第一個它是整體性的,就是各類人群,所有的人都在焦慮;第二個它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這個焦慮的層級不斷的下移,從高考、中考、小升初到幼升小,甚至到剛出生的孩子選擇在哪裡出生,戶口上在哪裡等等。
  • 調查稱現實壓力與盲從效應致焦慮情緒泛濫
    而各種類似的「焦慮帖」所擔憂的問題也引起網絡熱議。  調查顯示,68.8%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焦慮帖」泛濫。其中,44.0%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焦慮帖」較多,24.8%的人認為非常多。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大三學生張林說,現在網絡上反映青年焦慮的帖子確實不少。帖子中的不少焦慮,自己也多多少少有過,考試、考證的壓力,大學畢業將要面對的生存和就業壓力,確實讓他們感到焦慮。
  • 生活在城市,我們如何面對焦慮
    更早之前,「佛系」一詞走紅,不少人以此作為對抗焦慮的「靈丹妙藥」,號稱最好的生活方式是「看淡一切」。  在壓力越來越大的城市裡生活,焦慮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逃避」「佛系」,是對抗焦慮的好方式嗎?該如何學會和焦慮共處?光明智庫本期關注心靈成長,邀請智庫專家分析焦慮的成因與表現,為化解焦慮支招。
  • 青少年和成人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壓力、焦慮和抑鬱中的作用
    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抑鬱時,大腦中的活動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它們經常被歸為應激相關障礙,這是青少年和成年人中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偶爾低水平的壓力是無害的,但是長時間的過大壓力會導致一種慢性壓力狀態,進而導致焦慮障礙,比如驚恐障礙和各種恐懼症。持續的焦慮也會導致抑鬱。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當抑鬱遇上焦慮,有什麼不同呢? 抑鬱障礙的診斷標準不涉及焦慮症狀,但有調查表明,超過半數的抑鬱症患者感到有一定程度的焦慮。 抑鬱狀態中,患者常表現出自罪、自責,認為自己不夠好、做什麼都沒有意思、未來一切都沒有希望,行為上也會感到做事困難、想要迴避過去顯得簡單或有趣的活動。
  •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焦慮?如何緩解焦慮?
    何為焦慮?焦慮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其中含有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分為現實性焦慮和病理性焦慮,而今天討論的是現實性焦慮。焦慮是一種情緒體驗,具有短暫性和主觀性。是可以通過一些手段緩解或者解除。焦慮因何產生?
  • 邢毓靜:面對科技創新的焦慮與擔憂 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二、拷問當下,面對科技創新的焦慮與擔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進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技術進步及運用似乎正在引發日益嚴重的「焦慮」和「擔憂」情緒。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歲末年初推出的首篇文章――《科技的悲觀主義和科技的進步》,反映出社會對科技進步的悲觀。
  • 淺談在這個社會,我們如何與焦慮共處!
    生活中,我們有時會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突然變得特別焦慮。比如說堵車,明明知道摁喇叭、罵人之後,還是無法通行,但就是忍不住心中那種莫名的焦躁。有一次,我去遊泳,會所的人告訴我說卡不能用,因為是我太太的名字。我說我們的卡叫董事卡,我們當時買的時候被告知全家都可以用才買的。他說最近換了規定,只有我太太本人帶著我才能來用。
  • 如何克服社交焦慮:理解聚光燈效應
    我們人類經常高估別人對自己行為的在意程度。我們覺得自己身處聚光燈之下,自己被所有人看著,評判著。但事實上,多數人並沒有在意我們,如果你有社交焦慮,那麼聚光燈效應是你需要吸取的重要概念。我們在人群中感到焦慮,是因為我們感覺別人在觀察和評論我們,我們不敢做自己,因為害怕被別人看低,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但實際上,大部分人真的沒有那麼在意你。我知道這聽起來讓人挺難過的,但這就是人性!
  • 科拓恆通:益生菌Probio-Fit 緩解遠航船員焦慮壓力
    這個調查問卷主要包括排便評分(糞便硬度、糞便體積、便秘及腹瀉、血便和排便頻率等)、疼痛評分(胃痛、頭痛、胸痛、背痛和肌肉萎縮等)和旅行壓力焦慮評分(心慌、頭暈、健忘、煩躁、低活動、不信任、食慾差、自責、孤獨、心悸和失眠等)。
  • 職場壓力管理——祝卓宏:職場壓力是什麼?
    究竟什麼是工作壓力?針對我國公務員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顯著問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家公務員心理健康應用研究中心於2015年至2017年調查了32436名公務員壓力與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發現,公務員生活問題壓力最大,其次是職業發展壓力,然後依次是工作任務壓力、角色定位壓力和人際關係壓力。
  • 壓力會破壞CD4+T細胞線粒體,導致代謝紊亂,波及大腦引起焦慮
    是了,當代年輕人,誰沒點壓力呢,壓力之下,我們都難免會出現一些焦慮情緒。雖然說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是與長期的慢性壓力有關的,頻繁的急性情緒反應其實並不利於我們的健康,會增加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 而就在今天,《細胞》雜誌上的一項研究[1]告訴我們,壓力竟然可以通過免疫系統來導致焦慮的產生!
  • 【職場壓力管理】祝卓宏:職場壓力是什麼?
    究竟什麼是工作壓力? 針對我國公務員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顯著問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家公務員心理健康應用研究中心於2015年至2017年調查了32436名公務員壓力與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發現,公務員生活問題壓力最大,其次是職業發展壓力,然後依次是工作任務壓力、角色定位壓力和人際關係壓力。
  • Mol Psychiatry:長期壓力導致的焦慮和抑鬱症或許有藥可醫!
    2016年6月6日訊/生物谷BIOON/--眾所周知,長期壓力會導致焦慮和抑鬱症。目前,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者們已經揭示長期壓力對大腦結構造成的變化,及引起這些症狀的原因,而且,可能有辦法預防這些症狀的發生。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病態焦慮」?你需要學會識別和感知
    那麼,焦慮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如何緩解焦慮,讓它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呢?焦慮其實是大腦一種對抗潛在性危機的積極行為,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當我們的某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大腦就會啟動這個機制,表現出焦慮不安。弗洛伊德把焦慮分成兩種:「現實性焦慮」和「病態焦慮」。前者是指在現實中因遇到威脅或挑戰引發的焦慮。比如明天要演講,這種焦慮是動力,可以讓我們集中精力,提高效率。但當你一旦過於焦慮,就要覺察這背後告訴我們的信息是什麼。
  • 正常人都會遇到哪方面的壓力,我們又是如何進行壓力管理的
    什麼叫壓力管理?壓力是一個可以管理的對象。很多人不知道,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種狀況都是壓力引起的。比如,有的人會覺得自己脾氣特別暴躁;這人不太好相處,脾氣暴躁。其實脾氣暴躁的人有很多種,可能是因為他的壓力出現了狀況,還可能包括身體出現了過度的肥胖,肥胖有可能是因為壓力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