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做688個實驗,每天工作21.5小時,機器人現超強戰鬥力

2020-09-03 木木西裡Janthy

為了做(an)好(shi)科(bi)研(ye),許多研究生每天大多數時間都泡在實驗室裡。相比於 996 的上班族,不少自嘲為「科研民工」的研究生的工作時間也毫不遜色。但如果你只是缺乏創造力、按部就班地在實驗室「搬磚」(尤其是學化學的),現在,你可能有麻煩了。


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的封面文章中,利物浦大學的科學家利用一款機器人「化學家」,設計出了效率更高的光催化劑。這個機器人不僅幹活利索、操作速度遠超人類,就連勤奮度你也贏不過它——每天除了充電的 2.5 個小時,機器人可以全天候工作。不過不用過分擔心——只要你有好的科學想法,機器人再快也搶不走你的飯碗。



藉助機器人完成化學實驗,已經並不是第一次見諸報端了。人工智慧正在幫助科學家預測化合物性質、研發新藥物。與此同時,一些機器人也在實驗操作中嶄露頭角。不過,它們與其說是科學家,不如說只是實驗室中的工具「人」——安裝了特定硬體設備,可以按照指令完成實驗的某個步驟,僅此而已。那麼,利物浦大學安德魯·庫珀(Andrew Cooper)團隊開發的這款實驗室機器人,有什麼不同呢?


這款機器人身高 1.75 米,但它的體重足足有 400 千克。除了本身的材料更重之外,機器人還有一個巨大的立方體底座,不僅裝載了機器人的「大腦」,還讓它能夠在實驗室的不同工作檯之間自由移動。


機器人移動時依靠的不是視覺系統,而是將雷射掃描與觸覺反饋相結合,從而完成定位。因此,即使在黑暗的環境中,它也能自由移動、順利完成實驗。這樣的好處可不僅是在夜晚壓榨機器人時可以省下電費,還有助於完成一些需要黑暗環境的光敏反應。


圖片來源:安德魯·庫珀


腳下靈活的機器人,手頭上的操作能力更是勝過人類操作員。從給固體試劑稱重、配製液體試劑、抽出容器中的空氣、啟動催化反應再到計量反應產物,這臺機器人可以獨立完成一項化學實驗中的全部操作流程。在庫珀的化學實驗室中,機器人每天的工作時長為 21.5 個小時。而剩下的 2.5 小時呢,不是機器人不想幹,而是它必須得停下來充會電了。


機器人在實驗室中的一天


尋找高效催化劑


在這篇《自然》論文中,機器人的任務是提升將水分解成氫氣(即析氫反應)的反應效率。當然,機器人並不是從零開始嘗試,化學家已經找到了一些有著不錯效果的光催化劑。而機器人的工作,是通過改變實驗條件進一步提升其催化效果。


在這項研究中,機器人的目標是一種被稱作 P10 的共軛有機聚合物。之前的研究已經發現,P10 在空穴捕獲劑存在時,對析氫反應有著不錯的催化效果。(光催化劑在光的激發下,產生空穴和電子。而空穴捕獲劑可以消耗空穴,防止空穴與電子結合,從而提升了催化反應效率。)


機器人的第一項工作是從 30 款候選空穴捕獲劑中,找到了最具潛力的一個——L-半胱氨酸。為了進一步提升析氫反應的效率,研究人員提出了 5 套候選方案


1. 通過染料增強對光的吸收能力;

2. 添加氫氧化鈉,從而改變溶液 pH 值;

3. 加入氯化鈉,增加離子強度;

4. 通過表面活性劑改變催化劑的潤溼性;

5. 加入二矽酸鈉,因為研究人員認為二矽酸鈉有可能提升 L-半胱氨酸的效果。


儘管提出了這些假設,但要從這些變量中篩選出有用的選項,並且找到最佳用量,需要花費研究人員大量時間。這時,就輪到機器人發揮實力了。


8 天完成實驗


為了通過實驗篩選出效率最高的反應條件,機器人需要同時改變 3 種染料、氫氧化鈉濃度、氯化鈉濃度、兩種表面活性劑以及二矽酸鈉濃度。再加上 P10 和 L-半胱氨酸的濃度,機器人需要同時對 10 個維度進行思考


要遍歷完所有組合,需要進行 9800 萬次操作,這顯然不切實際。為此,研究人員為機器人開發了一套算法。通過貝葉斯優化,機器人可以在實驗過程中根據前一輪實驗的結果,自主選擇接下來的實驗參數。這樣的設置顯著提升了搜索效率。



機器人通過最初的 22 次摸索很快發現,加入氯化鈉可以小幅提升析氫反應的效率。而在大約 150 次實驗,也就是經過兩天的嘗試之後,機器人排除了 3 種染料以及兩種表面活性劑。


最終,機器人找到了讓析氫反應達到最高效率的實驗條件:在 5 毫升的水中,加入 5 毫克 P10、6 毫克氫氧化鈉、200 毫克 L-半胱氨酸和 7.5 毫克二矽酸鈉。在這樣的條件下,光催化劑的活性提升了 5 倍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機器人付出了多少努力呢?花費 8 天時間,工作 172 小時;移動了 319 次,移動總距離 2.17 千米;進行了 6500 項操作,實施了 43 批、共 688 次實驗


論文指出,人類科學家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進行數月的嘗試。一個鮮明的對比是,操作人員完成一次實驗需要半天時間,而機器人的速度是人類手工操作的 1000 倍


手速驚人的機器人「化學家」


機器人:團隊新成員


在這項特定的研究中,相比於人類,機器人「化學家」展現出諸多優勢。除了速度上的巨大優勢,機器人不會像人類一樣產生確認性偏差,並且犯錯的機率也較低。這項研究中負責編程的利物浦大學博士生班傑明· 伯格(Benjamin Burger)表示,最大的挑戰是讓系統具有魯棒性。一旦做到這一點,機器人在工作中犯錯的機率將遠低於人類。並且由於實驗室有攝像頭監控,一旦出錯,研究人員也可以遠程重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員幾乎不需要為機器人特地改造實驗室。在這項研究中,除了為該試驗流程而搭建的光解臺,其他工作檯都沒有經過改造——也就是說,人類科學家使用的儀器設備,機器人可以直接拿來使用。


論文還認為,機器人的能力還能得到進一步提升。這項研究中,它同時處理 10 個維度的信息,而通過修改算法,可以讓機器人同時在 20 個維度上進行思考。


不過,現在可以說機器人「化學家」超越人類了嗎?相信你已經注意到,雖然實驗操作過程是機器人加以思考,並且獨立自主完成的,但設計出這一課題、提出 5 套候選方案以及候選化學試劑的,都是人類化學家。因此,雖然機器人能夠對實驗過程進行獨到的思考,但這樣的科學思想,是機器人尚未具備的能力


在領導這項研究的庫珀看來,研發這款機器人的目的不是取代化學家,而是讓實驗自動化。這些機器人將成為研究團隊的一員,它們高效完成實驗工作,從而讓人類研究者擁有更多時間進行創造性思考。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它每天工作21.5小時,8天做了688個實驗:「實驗室民工」要失業了?
    這個機器人不僅幹活利索、操作速度遠超人類,就連勤奮度你也贏不過它——每天除了充電的2.5個小時,機器人可以全天候工作。不過不用過分擔心——只要你有好的科學想法,機器人再快也搶不走你的飯碗。藉助機器人完成化學實驗,已經並不是第一次見諸報端了。人工智慧正在幫助科學家預測化合物性質、研發新藥物。與此同時,一些機器人也在實驗操作中嶄露頭角。
  • 聰明又能幹的機器人化學家 每天工作21.5小時,自主發現新型材料
    聰明又能幹的機器人化學家 每天工作21.5小時,自主發現新型材料 雷鋒網 發表於 2021-01-15 17:37:06   有一個聰明又肯幹的員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科研界的實驗民工,每天工作21.5小時的「化學家」
    雖然我們曾在電影中或睡夢裡無數次看到過這種場景,但是,當人工智慧機器人真的發展到這個地步,我們不免感嘆,未來自己還能做什麼?近日,來自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的開發了一款人工智慧機器人化學家。這款機器人化學家具有人形特徵,可以在標準實驗室中自己工作,像人類一樣使用各種實驗儀器。
  • 史上最剛的機器人化學家!8天工作172個小時!
    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建造了一個智能移動機器人科學家,它可以24-7小時工作,自己進行實驗。
  • 這個「化學家」登上Nature封面:工作007,8天完成近700次實驗
    白交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每天工作近22小時,連續8天工作,誰受得了?這個「化學家」OK的!最近,Nature封面上就隆重介紹了他——這個「化學家」身高1.75,光在實驗室裡溜達,8天內就行走了2.17公裡。
  • 科研機器人來了!「實驗室民工」難道要失業?
    教學、科研、項目以及各種煩瑣的日常工作,經常會讓科研人員忙得團團轉,每天高強度的工作已然是科研行業的家常便飯。因為堪稱工作【007】的實驗機器人來了!!!據介紹,這個機器人不僅幹活利索、操作速度還遠超人類,面對如此神器,就問你怕不怕呢?根據科學家公布的研究數據顯示:機器人每天工作時長為 21.5 個小時,而剩下的 2.5 小時呢,不是機器人不想幹,而是它必須得停下來充電了。
  • 機器人實驗室助手問世 進行研究的速度比人類快1000倍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了他們所說的突破性機器人實驗室助手,能夠像人類一樣在實驗室裡移動並進行科學實驗。這臺由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科學家設計的機器還遠沒有達到完全自主的程度。它需要對實驗室設備的位置進行編程,而且不能自己設計實驗。但通過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22小時(每天晚上有兩個小時的充電時間),它可以讓科學家們自動完成耗時而繁瑣的研究工作。
  • 每天睡6小時和每天睡8小時的人,差別有多大?
    2013年時,中國人的平均睡眠時長是8.8小時,到了2018年,已經縮水成6.5小時。問一下身邊的人,不難發現,能夠保持規律作息,每晚8小時睡眠的人寥寥無幾。半夜一兩點發個朋友圈,瞬間就有十幾個人點讚,心血來潮想找人約個夜宵,幾乎一叫一個準。
  • AI機器人大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或為未來超級時代而生?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這位化學家在8天內工作了172小時,移動了319次,完成了6,500次操縱,相當於行走了2.17公裡,而正常人類最長工作88小時,而且是超負荷工作狀態下。不分晝夜,活脫脫的實驗民工另外,AI機器人化學家能夠使用實驗室中的所有設備,不需要人為指導。
  • 每天睡8小時死得更快?
    援引鳳凰科技近日的一篇報導,當面對「你覺得每天睡多長時間是最合理的?」的這個問題時,相信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當然是8個小時」。這並不奇怪,因為從小我們就是這樣被教導的。但美國加州大學近期的一項科學實驗卻得出一個完全相反的結論:「每天睡8小時會讓你更早的離開這個世界。」
  • AI監考,機器人研究員,你離失業下崗還有多遠?
    圖片來源:遼寧考試之窗利物浦大學的研究者開發的「007」機器人,一天二十幾個小時都泡在實驗室裡,8 天完成 了688 個實驗,並且還發現了一種高效催化劑。2017年5月,在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谷歌研發的人工智慧程序AlphaGo與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對戰,以3比0的總比分獲勝。準星高考機器人AI-MATHS進行模擬高考,北京卷用時22分鐘,最終得分105。
  • 解密城市「工蟻」:95後藍領平均每天工作9.4小時
    在中秋小長假裡加班的劉鵬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趕集網與數字100市場調研公司剛剛發布的《95後新藍領現狀報告》顯示,包括南京、蘇州、無錫等在內的全國36個一、二級城市、38個新藍領職業中,95後新藍領們平均每天工作9.4小時,每月休息僅3.7天。中秋小長假期間,記者對這些城市最辛勤的「工蟻「們進行了近身調查。
  • 數位化時代,智能軟體機器人幫您平衡「工作」與「工作」
    996工作制就是指在工作日需早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時(或不到),總計10小時以上工作時間,並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是一種違法的工作制度。10小時或以上,聽起來就已經讓人心生疲憊了。
  • 驚呆...每天睡6小時和8小時的區別
    據《每日郵報》報導,46歲的Sarah Chalmers參加了英國倫敦一個睡眠學校的實驗,分別連續五天只睡6個小時與睡滿8個小時,看看面容有什麼變化。左為每天睡8小時,右為睡6小時。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方式驚人相似來源:人民日報微博責任編輯:宋雅寧支持我們請點讚或使用評論功能↓↓↓
  • 那些每天只睡4個小時的成功人士...
    (李笑來)所以,絕大部分人熱衷於強調自己每天只睡4個小時。但一定不會告訴你:為什麼只睡4個小時還能保持精力充沛,頭腦清晰地完成那麼多工作。A組白天學習,中午睡1-1.5個小時,傍晚參加考試;B組傍晚學習,睡8個小時,睡醒後次日早上參加考試。
  • 做果蠅實驗的人每天都在想些什麼
    師妹說每次看到心形眼的果蠅都有一種戀愛的感覺6. 每天對小果蠅們大開殺戒;7.小師弟怎麼連個挑個處女蠅都能混這麼多雄的,雜交還能不能做了!14. 小師弟怎麼做個雜交都能混果蠅啊!15. 昨天才跟小師弟講的理論他怎麼又雙叒叕忘了?16. 師兄要看我做的雜交和我寫的雜交方案了,趕緊去檢查一下有沒有出錯;17. 這管雜交做錯了趕緊偷偷丟掉;18.
  • 2021年高考英語晨讀單詞表,688個高頻詞,每天10分鐘
    高中英語需要同學們掌握的單詞大概在3500個左右,精簡一點是1909個,但只要分析過歷年來高考真題和考試大綱能夠發現,常考單詞就688個。基礎不好的同學,可以先把這些高頻詞背下來,提分更高效。再有就是完形填空題,之前寫過的每一篇英語提分的文章裡,都提到了一種快速提分的方式,就是做完形填空,把不認識的單詞和詞組都標註下來。反覆做,反覆思考,直到全都掌握。班上有個同學按照這種方法,做了100篇完形填空,用了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成績從75分提到了124分。當然,他在做完形填空題的時候,一直在跟北京大學的主講老師學習提分方法和技巧。
  • 21天能養成一個習慣?太單純!
    那些激勵人心的標題~21天讓你減肥18斤!4個自律好習慣,堅持21天養成。挑戰21天不對孩子生氣,成為親和媽媽~借你21天還你年薪百萬......你是否做過21天的習慣養成的練習呢?真的養成了嗎?翻開我的習慣養成打卡有KEEP、閱讀、發現生活的美、早起喝一杯水、情緒日誌、英語學習......我咋這麼優秀!
  • 每天睡夠8小時原來是錯的!睡眠質量如何評估?一表給你總結
    小孫,近日工作比較累,想著晚上一定要早點睡,要保證足夠的睡眠,至少睡滿8小時才行,因為大家都說每晚睡眠時間滿8小時,對身體是有很多的好處。但是,小孫明明照做了,有時候還睡了8-9小時,卻感覺自己是越來越累,提不起來精神,非常難受。
  • 這21個經典的科幻機器人形象 你認識幾個?
    3、塔奇克馬  塔奇克馬是具有高度人工智慧的蜘蛛形機器人,內部能容納一名人類駕駛員。它們出現在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創作的科幻漫畫《攻殼機動隊》中,忠誠而孩子氣。   4、霹靂5號  5號機器人是影片《霹靂五號》(1986年)和《霹靂五號2》(1988年)中的科幻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