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石門縣南北鎮潘坪村雷家山特大型山體滑坡雖已發生半月有餘,現場依然滿目瘡痍。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唐俊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周勇軍 姜鴻麗 通訊員 孫開國
進入主汛期以來,石門縣西北山區發生大小山洪地質災害80餘起,沒有出現人員傷亡。這一奇蹟的背後,彰顯的是黨的堅強領導,廣大黨員幹部的犧牲與奉獻。在石門採訪,記者被一個又一個故事感動著。
「能給你們減少點損失,受點累算什麼」
邵新華,石門縣交警大隊壺瓶山中隊隊長。7月23日見到他時,他正在南北鎮潘坪村雷家山特大型山體滑坡處疏導交通,勸返車輛。天氣悶熱,他身上的警服已被汗水浸溼。
輔警盛孝松介紹,邵新華從7月1日起,一直堅守在這裡。由於長期在高寒山區工作,他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和肩周炎,陰雨天疼痛難忍。同事勸他到帳篷裡指揮,他不聽,堅持到外面值守,頂風冒雨,踏著泥濘,來回跑動,引導過往車輛避險。最危險的那幾天,幾乎沒合過眼。
7月6日山體第一次滑坡後,南北鎮又緊急轉移疑似危險區群眾。邵新華看人手不夠,就帶領一些隊員幫助轉移群眾。轉移王世春老人和老伴時,老人捨不得圈養的兩頭肥豬。邵新華連忙和村幹部找來一個大鐵籠,費勁把兩頭肥豬裝進去。
當時天下著小雨,山道泥濘。兩位老人住在山腳下,要把兩頭200多公斤重的肥豬往山上抬,轉移到1公裡外的安置點,談何容易!一根豎槓、兩道橫槓扎牢後,邵新華、盛孝松和4個村幹部將沉重的豬籠抬起,一步步艱難往山上挪。
爬到半山腰時,豆大的汗珠從邵新華額頭冒出,盛孝松知道他的老毛病犯了,只能幹著急。這時,雨越下越大,邵新華幾次腿腳發軟,差點跌倒,但他咬緊牙關,挺了過去。
到達安全區域,雷家山第二次山體滑坡出現了。邵新華蹲在地上,不停用手捶打腰部。王世春老人十分感動,緊拉著邵新華的手,帶著歉意說:「真是對不住啊,為了俺家兩頭豬,把你累成這樣!」邵新華連忙安慰老人:「莫這麼講,能給你們減少點損失,受點累算什麼!」
「這個節骨眼上,我就要杵在這裡」
擔任南北鎮潘坪村黨總支書記10年的許波,2007年患上糖尿病。這種病累不得、餓不得,而他卻恰恰相反,幹起工作來經常廢寢忘食,還主動挑起雷家山地質災害點監測員的擔子。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村裡工作千頭萬緒。作為村裡領頭人,許波一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
今年7月連降暴雨,許波一天至少要往地災隱患點跑3趟。他愛人唐鳳英埋怨他:「你身體不好,搞事要悠著點。你是家裡頂梁柱,要是垮了,全家怎麼辦?」他故作輕鬆地說:「你放一百個心,我身體好著呢。」
7月2日,許波在地災點巡查時,感到眼睛模糊,全身乏力。熱心的鄉親背著他,告訴在縣裡陪讀的唐鳳英。唐鳳英心急如焚,在電話裡勸許波去醫院,但他油鹽不進。唐鳳英只好向南北鎮黨委書記覃浩訴說。「你是村裡主心骨,這個時候倒下,就是給鎮裡添亂,趕快去醫院!」覃浩不容商量地對許波說。
到鎮衛生院一檢查,許波空腹血糖高達每升20.56毫摩爾。「血糖這麼高,很容易出現併發症,最好去縣裡住院治療。」醫生說。「我沒那麼金貴,打點胰島素就行了。」許波不肯去。
覃浩告訴記者,6月24日,就是許波發現有大量1釐米大的螞蟻,從茶園裂縫裡成群結隊鑽出來。農村有句土話,叫「螞蟻搬家,山崩地塌」。他們就是根據這一點,進一步做出雷家山山體即將滑坡的精準預判。
7月6日下午,522省道雷家山段開始出現異常,此時許波正在鎮衛生院打點滴。得知險情,他拔掉針頭往雷家山趕。16時52分,雷家山特大型山體滑坡發生了。許波忙著指揮過往車輛後撤,組織轉移疑似危險區域群眾,至今守在一線。覃浩看他越來越消瘦,天天吃泡麵和盒飯,心疼不已,懇求他住院治療。但許波說:「這個節骨眼上,我就要杵在這裡!」
在石門西北山區,像邵新華、許波這樣奮不顧身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人,數不勝數。他們有個共同名字,叫「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