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融湖塘形成對高寒草甸土壤環境的影響研究

2020-12-02 中國科學院

土壤是植被賴以生存的基礎,土壤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植被的生長。一方面,土壤作為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貯存著大量的有機質、氮、磷、鉀、鈣、鎂、硫等營養物質;另一方面,土壤養分對植被生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直接影響著植物群落的組成與生理活力,決定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生產力水平。

青藏高原地區由於地理位置和氣候的特殊性,形成了特殊的高寒生態系統,這種生態系統無論是在整個系統還是各子系統,均具有結構簡單、生產力水平低、穩定性差、修復能力弱、易受外界營力幹擾特點。青藏高原高寒地區的土壤環境更受高原特殊氣候環境、地理位置和地質結構及成土過程等作用要素的限制,有其獨特的物理、化學及生物特性,對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並且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比較強烈。熱融湖塘是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形成的特殊的地貌單元,是由多年凍土在交替凍結融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產物。隨著全球變化和人類在高原的活動增加,這種由水熱過程變化引起的湖塘數量越來越多,發育速度明顯增快,規模有明顯的增加趨勢。這種熱融湖塘主要發育在高寒草甸地區,由於熱融湖塘的形成導致湖塘及周圍的植被出現退化,同時出現長期或季節性的積水,破壞了凍土土壤的水熱局部平衡,對草甸土壤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通過對長江源北麓河流域多年凍土區熱融湖塘及湖塘影響周邊條件下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質的比較研究發現:熱融湖塘的形成對高寒草甸土壤環境產生了明顯影響,熱融湖塘形成對土壤質地、含水量、容重以及土壤養分等產生強烈改變,尤其表層土壤;土壤機質(SOM)、全氮(N)等化學物質和其他養分成分在不同退化的土壤中都有所改變。有機質和全N的含量隨植被退化變化最多,呈現原始未退化跡地>熱融湖塘影響跡地>湖塘核心跡地的趨勢,全P和全K的含量變化較小,土壤水分含量也有相同的變化趨勢。通過分析發現,熱融湖塘的形成和發展導致土壤環境退化增強,土壤質地的改變和土壤養分成分的改變有嚴格的相關性,與土壤物質之間的變化有密切的關係,說明熱融湖塘的形成對凍土區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此項研究為青藏高原高寒地區的開發建設和預測未來環境變化趨勢提供了科學依據。

本研究受到全球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10CB9514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406250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項目(41030741)、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課題(2010CB434813)、中國科學院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SKLFSE200804)共同資助;研究成果發表於《冰川凍土》(2011,33(3))。

相關焦點

  • ...實驗室最新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土壤微生物多樣性...
    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極」,正經歷著氮沉降急劇增加和降水變化的生態影響過程。高寒草甸約佔青藏高原面積的35%,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植被類型之一。雖然氮沉降和降水的變化會引起植物組成和多樣性的變化,但對由此導致植物多樣性與土壤微生物多樣性之間關係如何變化尚不清楚。
  • 地理資源所揭示青藏高寒草地土壤有機質組分空間格局
    利用垂直樣帶和東西水平樣帶,研究人員揭示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和組分的空間格局,並定量探討了溫度和降水變化對它們的影響機制。依託當雄生態實驗站模擬增溫實驗平臺,他們定量評估了增溫對土壤有機質結構和穩定性的影響,發現6年增溫對土壤碳貯量影響不大,但降低土壤水溶性有機碳、非團聚體碳和水穩性團聚體。
  • 土壤的形成都要受什麼條件的影響
    根據俄國著名土壤學家В.В.道庫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學說,土壤是在氣候、生物、母質、地形和時間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是自然成土因素的函數,即土壤隨自然成土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各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都是重要的和不可代替的。   氣候 影響土壤形成方向和強度的基本因素之一。
  • 研究揭示氣候變化對高寒草地生產力的影響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氣候變化與減排固碳創新團隊系統揭示了在氣候變化條件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物候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為生態脆弱區草地生態系統適應性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極為敏感,其生產力是維繫生態系統生態與生產功能的關鍵因素。物候是反映植物對環境變化響應的重要指標,且與植物生產力密切相關。但溫度和降水變化條件下植物物候改變對植物生產力的調控機制仍不明確。因此,開展氣候變化條件下高寒草地植物物候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研究,對高寒草地生態服務功能維持和草牧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 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惡化狀況尚未根本扭轉,河流源區高寒溼地應實行統一管理
    (1)群落及土壤變化青藏高原高寒沼澤溼地的演變一般表現為沼澤-沼澤化草甸-典型草甸-退化草甸的退化過程;在一些極端情況下(如放牧嚴重),沼澤溼地也可直接退化為黑土灘、或者沙化土地。放牧是影響土壤碳源/匯的關鍵因素之一,對青藏高原土壤碳排放的影響巨大。放牧顯著降低了溼地的CO2吸收量,增加CH4排放量。
  • 【概念辨識】高考地理草甸與苔原、草甸與草原的區別!
    在溼潤氣候區,草甸可以伴同針葉林或落葉闊葉林出現,草甸可以分布在山間低地;儘管草原帶和荒漠帶的氣候乾旱,大氣降水不足,但在地表徑流匯集的低洼地和地下水位較高之處仍可形成草甸。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高山地區還能形成高寒草甸。所以草甸可以可出現在不同植被帶內。  草甸按生境條件的不同可分為:  1.高山草甸  由寒冷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的植物群落。
  • 淺談:青藏鐵路沿線地形、氣候、水文特徵及其對沙害的影響分析
    因此,文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青藏鐵路沿線的地形、氣候、水文進行調查,分析其類型、分布、特徵及對沙害的影響,以期系統認識青藏鐵路沙害規律,為防沙提供依據。  1材料與研究方法  文中數據資料通過野外調查與室內分析獲取。在野外,結合當地氣象資料,沿青藏鐵路考察地貌、氣溫、降水、風況、河流、湖泊等的類型、特徵及分布情況。
  •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活動層水熱狀況模擬研究獲進展
    青藏高原活動層土壤水熱動態直接影響下伏的多年凍土狀態,並對亞洲天氣氣候有重要影響。陸面過程模型是研究多年凍土變化及其與大氣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由於青藏高原特殊性,目前大多數陸面模式在土壤水熱模擬方面存在低估現象。
  • 這不可思議的草甸田園
    這就是花海草甸花海草甸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金沙江上遊,又稱為高寒草甸。麗江的這個花海草甸是在寒冷的環境條件下,發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種草地類型。其植被組成主要是冷中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伴生中生的多年生雜類草。植物種類繁多,莎草科、禾本科以及雜類草都很豐富。密叢性短根莖蒿草屬,為重要的組成植物。群落結構簡單,層次不明顯,生長密集,植株低矮,有時形成平坦的植氈。
  • 西北研究院在青藏高原多年凍土活動層水熱狀況模擬研究中獲進展
    青藏高原活動層土壤水熱動態直接影響下伏的多年凍土狀態,並對亞洲天氣氣候有重要影響。陸面過程模型是研究多年凍土變化及其與大氣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由於青藏高原特殊性,目前大多數陸面模式在土壤水熱模擬方面存在低估現象。
  •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變化對水文過程的影響
    活動層增厚引起的地表水分條件的改變是影響多年凍土區產匯流過程和生態過程的重要因素;而曾被固存並埋藏在多年凍土內部的地下冰的融化,則會導致更多的水分被釋放並參與水分的年循環過程,同時還會引起地面沉降,對高原多年凍土區的水循環過程和氣候產生影響。多年凍土區地表的水熱過程和變化在區域水文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 青海首次完成三江源地區高寒溼地類型野外調查
    中新社西寧9月20日電 (孫睿 金泉才)青海省氣象科研所20日下午向中新社記者透露,青海首次完成三江源地區高寒溼地類型野外調查。高寒溼地是高海拔地區因其獨特的高寒環境而形成的特殊溼地類型,基於地貌、水文、生物及土壤等基本因素,及其與高寒溼地相互作用的高寒生物群落的影響,使得高寒溼地具有獨特的生態蓄水及氣候調解等功能。
  • 蘭州大學學者及合作者揭示青藏高原多年凍土退化影響碳釋放的過程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牟翠翠教授與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美國楊百翰大學和德國漢諾瓦萊布尼茲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合作,綜合分析了過去青藏高原氣溫、多年凍土地溫和熱喀斯特地貌的發育過程,揭示了青藏高原多年凍土退化對
  • 研究人員闡明凍土融化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及其途徑
    作為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引擎,土壤微生物在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氣候變暖背景下,凍土融化導致長期封存在凍土中的有機碳被微生物分解、釋放在大氣中,進而形成對氣候變暖的正反饋。因此,闡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對凍土融化的響應,對於準確預測凍土碳循環與氣候變暖之間的反饋關係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已有研究主要關注活動層厚度增加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較少研究劇烈的凍土融化形式,如熱融塌陷等發生後,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和功能的變化。
  • 中科院專家:凍土層退融 青藏鐵路安全遭威脅(組圖)
    評論··  網上調查  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中科院專家:凍土層退融 青藏鐵路安全遭威脅  日期:2006-01-23 10:09:33 來源:新華社報  海口晚報網1月23日訊中國科學院有關專家說,「地球第三極」地帶青藏高原的所謂
  • 小題速遞:熱融地貌的形成
    熱融地貌熱喀斯特指多年凍土區受熱融蝕產生類似喀斯特地貌形態的熱融地貌。由地下冰融化而產生,又稱熱喀斯特地貌,分為熱融沉陷地貌和熱融滑塌地貌兩種。據此完成(1)~(3)題。(1) 下列區域能夠經常見到熱喀斯特地貌的是()A.雲貴高原 B.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平原C.巴西高原 D.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2) 熱融沉陷區域形成的熱融湖()A.會繼續陷落成溶洞
  • 影響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它是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影響其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六種: 1、母質因素: 經風化作用形成的母質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和植物礦質養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來源,它對土壤的物理性狀和化學組成均產生重要的作用。
  • 林草科普|森林土壤動物生態功能研究進展
    鑑於此,本文擬綜述國內外近10年來森林土壤動物生態功能研究進展,以期為更有效地利用森林土壤動物對森林土壤生態環境的積極影響提供科學參考。1.森林土壤動物對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森林土壤動物活動有利於土壤形成團粒結構,使土壤孔隙大小比例適中,形成水氣協調的良性循環狀態,增強土壤的通氣透水性,促進林木生根。
  • 國內土壤科研進展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在青藏高原腹地北麓河多年凍土區對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土壤呼吸開展為期兩年的原位觀測,揭示活動層不同凍融階段土壤呼吸動態及其驅動機制(圖1)。研究發現,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高寒草甸土壤呼吸受活動層凍融過程調控作用明顯,活動層不同凍融階段土壤呼吸模式差異顯著(圖2)。
  • 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土壤要素及其對其他環境要素的影響
    土壤要素及其對其他環境要素的影響  (1)典型自然環境下的土壤特性:  高寒環境:土壤發育程度低、土層薄、土壤貧瘠 、凍土  溼熱環境:有機質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強,土壤貧瘠,偏酸性  乾旱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