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教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文

2020-12-05 澎湃新聞

石大教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文

2019-02-12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石大新能源與材料學院多名青年教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國化學會志》)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

張利強副研究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2.353)上發表學術論文「Ceramic nanowelding」。該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種有效的焊接方案,不僅在環境透射電子顯微鏡中利用原位亞納米操縱探針實現納米陶瓷材料的精確焊接,還原位觀測了焊接點處在用納米操縱探針施加應力後的表現。

羅聃副研究員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影響因子14.357)上發表學術論文「Biocompatibilit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anoprobes Improved by Transformable Gadolinium Oxide Nanocoils」。該研究合成出一種超薄氧化釓納米卷(Gd2O3 nanocoils),該材料由於具有獨特的幾何形貌和非晶結構,比一般納米材料更柔軟。其形貌可隨溶液擾動而隨意改變,這種形貌可變性賦予了納米卷極大的空間位阻,並大幅抑制蛋白吸附及細胞的非特異性內吞,實現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在小動物實驗中,納米卷實現了長循環效果,使造影增強時間延長了3倍。這種新穎設計理念為未來發展新一代生物相容的納米探針提供了新思路。

徐泉副研究員從壁虎腳掌自清潔取得靈感,提出了溫度控制調節微顆粒黏附性能新機理,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ACS應用材料與界面》,影響因子8.097)上發表學術論文「Tough Reversible Adhesion Properties of a Dry Self-cleaning Biomimetic Surface」,著名學術論壇Chemistry View第一時間進行了報導。該研究成果揭示了微顆粒支撐劑的可控黏附與定向遷移,對提高非常規油氣增產改造效率具有顯著效果,對改善壓裂支撐劑鋪制濃度分布、提高壓裂裂縫導流能力具有重大意義;結合貝殼表面碳酸鈣薄片特有的「磚泥」結構,設計製備出具有出色高強度、抗磨損與自清潔性能的仿生表面;為微顆粒篩分與操控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並有望在非常規壓裂支撐劑設計、爬牆機器人、空間垃圾回收等眾多工程領域運用。

李江助理研究員在《ACS catalysis》(《ACS催化》,影響因子11.384)上發表學術論文「Chemoselective Hydrodeoxygen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to Hydrocarbons over Nitrogen-doped Carbon-Alumina Hybrid-Supported Iron Catalysts」。該研究成果構建了一種氮雜碳-氧化鋁複合物負載的鐵催化劑,能對羧酸特別是芳基羧酸加氫脫氧制烴反應表現出高的反應活性及化學選擇性。針對催化劑構效關係的研究表明氮摻雜促進形成的Fe3C活性相是催化羧酸加氫至醇過程的活性中心,而氮雜碳-氧化鋁的複合結構對醇加氫脫氧到烴至關重要。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發nature communications了不起嗎
    剛才某上海地區的粉絲突然發信「責問」我為什麼沒有發他們課題組成果的宣傳稿,我表示「一臉懵逼」,想起來原來是前些天他也是這樣「隨意」委託過我,說課題組剛剛發了一篇nature
  • 青年教師張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土壤細菌多樣性分布格局的潛在驅動機制10月27日,環境與規劃學院青年教師張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題為「Local community assembly mechanisms shape
  • Nature communications 到底是水刊,還是牛刊?
    而Nature communications就是子刊之一,致力於在生物,物理,化學和地球科學的所有領域發表高質量的研究。有網友評價說:主刊就是清華北大,子刊就是北郵/農大/林大/礦大/西工大等,Nature communications就是鄭州大學, ScientificReports就是普通本科。。。
  • 同行評審的演變和編輯的角色:來自Nature Communications主編的...
    透明度帶來可信度,因此最近關注的焦點是透明或公開的同行評審,審稿人的報告和/或他們的身份,以及編輯的說明和作者的反駁都會被發表。另一方面,為了消除該過程中的無意識偏見,一些出版商已經引入了雙盲同行評審(其中審稿人無法得知作者的身份直到對稿件作出最終決定)作為可選服務,但它在消除偏見方面的功效還有待證實。
  • Nature Communications:鋅對白雲石形成的催化作用
    而對形成礦物的研究則發現,除方解石、原生白雲石和白雲石外,還發現有微量的水鎂石[Mg(OH)2]和氯水鋅礦[Zn5(OH)8Cl2·(H2O)]產生。若以紅鋅礦(ZnO)代替ZnCl2溶液,則紅鋅礦在反應最初的3小時內已完全溶解,形成的氯水鋅礦含量更為顯著。 圖1 間隔4, 8和12小時的反應產物X-衍射圖樣(20-70° 2θ)。(a):白雲石特徵反射峰;(b):方解石特徵反射峰。
  • 幸福來得很突然,中山大學兩篇論文同一日被《nature》Online發表
    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團隊論文 中山大學新任校長帶來的捷報2018年8月29日,國際權威期刊《nature》刊登了通訊作者為中山大學新任校長羅俊,物理與天文學院,青年教授薛超為並列一作的論文《Measurements
  • 物理學院林金泰研究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文闡述貿易戰...
    .: Transboundary health impacts of transported global air pollu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Nature, 543, 705-709, doi:10.1038/nature21712, 2017Jintai Lin#*, Mingxi Du#, Lulu Chen#, Kuishuang Feng
  • 我校教師曹志林在Nature Communication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資源與環境學院教師曹志林與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合作,繪製了水稻的高解析度三維基因組圖譜,揭示了水稻三維基因組結構對基因的轉錄調控機制,以及遺傳變異對三維基因組結構及基因表達的影響。
  • OmicShare用戶再發《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9.1 (2018): 1846.Xu, Wei, et al.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networks and inheritance patterns of long non‐coding RNA s in castor bean seeds." The Plant Journal (2018).
  • Nature Communications:生物3D列印角膜修復體
    角膜損傷、感染及一些先天性因素導致其成為全球第二大致盲疾病。同種異體角膜,人工角膜及人的羊膜移植是三類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角膜疾病治療方法,但是這些方法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或缺陷。研究通過將MA修飾到明膠大分子鏈上合成了GelMA,探究出最優的MA修飾度及GelMA濃度可以使封裝在GelMA水凝膠內的角膜緣基質幹細胞保持高的細胞活性並能鋪展開。製備模具並通過灌注的方式製備了纖維水凝膠複合支架。
  • Nature Communications |萜類合酶隱藏的芳香異戊烯基轉移酶功能的新發現
    近期,武漢大學劉天罡老師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首次報導了萜類合酶隱藏的芳香異戊烯基轉移酶功能。作者課題組長期專注於萜類化合物的化學生物學研究,並在前期工作中成功構建了大腸桿菌、釀酒酵母等的萜類前體高效供給底盤,並基於此做了很多萜類化合物的挖掘工作。
  • Nature communications: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機製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的王江雲課題組和山東大學醫學院的孫金鵬課題組於2015年9月8號在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Phospho-selective mechanisms of arrestin conformations and functions revealed by unnatural amino acid incorporation and
  • 國內同一天發表四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照這個勢頭下去,國內一年發上百篇NC肯定是沒有問題了,當然了,NC每年的發文量巨大,能發表數千篇文章。的影響因子超過10分,國內很多單位比較喜歡,還可以刷刷自然指數增加高校排名(如果在NC和Cell Res之間選擇,很多高校特別鼓勵發NC),所以能在NC上發表一篇文章相對很多同檔次的雜誌來說還是首選,國內研究人員發Cell Report和eLife的就相對少很多,儘管不少人也把Cell Res歸為這一檔,但是CR相對而言發表要難很多,部分原因是因為發文量少
  • 這本最短只需2天就接受的SCI,發文量近2000篇,影響因子又漲了:馬上3分!
    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biochemical-and-biophysical-research-communications/about/aims-and-scope
  • 這本國產期刊2020年發文量大增,影響因子連續9年保持快速增長
    1期刊信息期刊網址:https://www.nature.com/cmi/主編信息:曹雪濤中國工程院院士、免疫學家田志剛中國工程院院士、免疫學家JCR分區:免疫學Q1中科院分區:收稿範圍:CMI期刊涵蓋基礎免疫學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對宿主的免疫反應的了解的最新信息和進展
  • 同濟高紹榮教授實驗室《Nature》發文揭示表觀遺傳學研究重大突破
    同濟高紹榮教授實驗室《Nature》發文揭示表觀遺傳學研究重大突破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16-09-14  瀏覽:
  • 鋰電正極的演變與反思 | Nature Communications
    Manthiram在印度的博士論文工作是通過對聚陰離子氧化物Ln2(MoO4)3 (Ln 為鑭系和釔)的氫還原,得到較低價的Mo4+ 氧化物Ln2(MoO3)3,基於此Manthiram製備了類似的聚陰離子氧化物Fe2 (MoO4)3和Fe2 (WO4)3,兩種材料均為NASICON類型框架結構(圖2)。
  • 全程回顧「絕筆信」事件,女教師最新發文回應:可當面對質
    8月4日,徐州女教師李秀娟發文求助,稱自己9歲的女兒嘉嘉被同學無意傷害致左眼失明後,她在維權過程中,不僅丈夫被撤職,自己更是被莫名拘留、行政處分,並遭遇暴力毆打。文章迅速傳播,一時引爆輿論場,其中提到的派出所副所長羅烈,教育局丁攀,成為了廣大網友口誅筆伐的對象。然而隨著事件調查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疑點開始浮出水面,事件真相如何?
  • 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教師金龍合作發文闡釋量子混沌系統
    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教師金龍合作發文闡釋量子混沌系統清華新聞網9月18日電 近日,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助理教授金龍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塞米揚·迪亞特洛夫(Semyon Dyatlov)教授合作論文《雙曲曲面上半經典測度具有全支集》(Semiclassical measures on hyperbolic surfaces
  • 教師寫論文也不講武德?近年來教師論文抄襲大盤點
    杭州師範大學教師郭彥努博士論文抄襲豆瓣博主網文見過抄襲期刊雜誌的,居然還有抄襲豆瓣網友的;抄襲就算了,還抄襲得那麼理直氣壯?網友「心匠」是一名對紹興的古建築與園林有濃厚的興趣的發燒友,去年他偶然發現有一篇關於紹興本地園林的論文中多處存在與自己文章相似的段落,論文作者是杭州師範大學在職教師郭某某。經過長時間的對比取證,今年8月10日,「心匠」在豆瓣發文控訴郭某某多篇論文抄襲自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