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物理世界中美的一面,OriginOS設計探秘

2020-11-22 中關村在線

11月18日,vivo舉辦了OriginOS特別活動,正式推出了全新的手機作業系統OriginOS。OriginOS從用戶的需求本原出發,對設計、交互、便捷、安全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尤其是設計和交互上有了不同尋常的巨大改變,比如採用了華容網格、變形器、交互池、原景視窗、行為壁紙等全新的概念。

vivo用戶體驗設計總監 葛亞男(左) vivo用戶體驗藝術創意總監 李宛璟(右)

會後,vivo用戶體驗設計總監 葛亞男、vivo用戶體驗藝術創意總監 李宛璟接受了媒體採訪,為我們揭秘了OriginOS設計背後的故事。

01 藝術不是為了增加負擔,而是展現物理世界美的一面 

美學設計作為手機系統建設中的重要一環,一直都是手機廠商們探索科技產品該如何呈現的首要問題之一。目前比較流行的方式就是將自然元素加入到設計中去,通過貼近自然的視覺聽覺元素讓手機與用戶的接觸更加順暢。


OriginOS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選擇更進一步,將自然元素與用戶使用的契合度提到更高。比如可以呈現時間變化的原景視窗、可以依據運動步數與花朵開放相結合的行為壁紙等等,配合更多的美學設計與動效,讓OriginOS擁有了更加濃鬱的藝術氣息。

對此,李宛璟表示,美學設計的目的不是為了增加負擔,而是挖掘日常熟悉事物的更大的魅力,從而降低新事物給用戶帶來的使用成本。「通過藝術化的形式表現出來,讓你回到藝術的生活中,發現在物理世界中還有美的一面。」

02 用最簡單的方式使用OriginOS,交互養成習慣

隨著數字世界的不斷進化,手機系統的交互方式也在不斷進化,所以到底哪種交互方式是最好的實際上並沒有明確定義,但這並不意味手機交互的優劣沒有評判標準。簡單的說,手機的功能在不斷變化,能夠更加便捷得實現這些功能的交互才是好的交互方式。


無疑OriginOS正是在順應這種隨變化而變化、力求更便捷的評判標準:重設桌面架構的華容網格、允許用戶個性化排布的原子組件讓手機功能入口不再只是APP圖標;可以快速切換交互方式的交互池滿足了不同場景的快速變更需求;在任意頁面(甚至是息屏)都可以從邊緣滑出的超級卡包讓日常實用功能的調出步驟更少。


當然,為了照顧更多的用戶習慣,OriginOS也可以通過平行世界功能進行傳統交互方式的切換。「平行世界是基本理論,兩邊的物體是相同的,只是在不同世界中,展示的方式不同而已。」

當前智慧型手機支持的功能特別複雜,以傳統的APP為入口的交互方式操作越來越繁瑣,而OriginOS的這些進化讓交互回歸簡易。對此,葛亞男表示:「我們現在做的不是給用戶提供一種或者強行讓他選擇某一種交互,我覺得適應是需要時間的。大眾用戶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去使用OriginOS,而且當他有一些探索欲望的時候,也可以不用花費太多的學習成本。我們希望將這些空間和時間留給用戶慢慢去適應。」

03 OriginOS源自長久的積累,為好的體驗和更好的供應商合作

相比於之前的FuntouchOS,OriginOS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並不是源自「一時興起」地對本原的思考,而是長久的技術積累與理念追求的共同結果。為此,葛亞男列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拿原子組件來說,從2016年我們開始擁抱AI、擁抱數位化能力開始,我們就開始搭建它的物理學原子。到今天為止,這些點可以達到共同推動的前提下,我們才在這個時間點做出了OriginOS。」


當然,全新的系統體系顯然會改變部分第三方的經營模式,比如用原子組件後就不需要再打開APP。對此葛亞男表示:「我們從來不會想著搶奪第三方的市場或空間,或者非要讓用戶選擇應該跟誰、不應該跟隨誰,這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系統首先是給用戶帶來優秀的框架、良好的體驗和美好的視覺感受,這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事情。在此基礎上,我們只是將一些更適合在系統中展示的內容,以及展示了之後能給用戶帶來更好體驗和感知的內容拿出來,然後去跟優秀的供應商合作。」

04 OriginOS並非新瓶舊酒,「原」思考的是回歸需求本原和初衷

「科技以換殼為本」,這樣的調侃早就在手機的外觀設計上出現過,而OriginOS特別活動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在圍繞設計進行,這難免給OriginOS帶來了「只是換個主題」的質疑。對此,葛亞男明確表示,設計只是完整系統的關鍵因素之一。OriginOS在設計方面出彩,除了美學因素以外,內在驅動也是不可或缺的。

「vivo是以設計為驅動,我們讓所有內容不斷往前走。設計不僅僅是表面視覺上的東西,更多是給用戶帶來感知,這個感知不是簡單換一個皮膚就可以解決。流暢和其他功能,都需要內在驅動,由硬體和軟體同步進行才能達到流暢和美的體驗。」


實際上也正是如此,我們可以看到的OriginOS設計不只是外觀方面的變化,更有對交互體驗的深入思考,「我們希望用戶有權利來定義那些對他來說真正重要的內容,這是最關鍵的。」此外,次日的vivo開發者大會也公布了OriginOS更多內在的變化,而這正是支撐OriginOS新設計體驗的基礎。

在採訪中,葛亞男也透露了vivo關於新系統「原OS」命名的思考。「原OS」的「原」和原生沒有關係,它的含義是回到事物的本原,其中包含物理世界本原和人的需求本原。

「我們來打造OriginOS,更多是希望把所有的聲音都回歸初衷,回歸到人到底想要什麼東西,這是最關鍵的,也就是『本原做設計,設計為本原』。所以很幸運我們能夠靜下心來,不分人群、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不分國界,整個團隊好好思考一下人在數字世界中的本原需要是什麼。我們回歸最本質的物理世界的原點,回歸到人需求的原點來做整套系統。」 葛亞男如是說。

02vivo X50 Pro+詳細參數

相關焦點

  • 中美基礎物理實驗教科書的對比與啟示
    該校基礎物理實驗指導書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如不同的實驗其步驟設計不盡相同,有的有較詳實的步驟,有的是以多個問題設疑的方式代替步驟;實驗項目取材廣泛,實驗設計構思巧妙;教材提供資源豐富,知識和內容呈現立體化,匹配大量參考文獻;採用彩色配圖,圖表眾多且形象生動,版面設計輕鬆活潑。俄亥俄州立大學基礎物理實驗課程分兩個學期開設,實驗項目內容涵蓋基礎物理學中常見的物理實驗。
  • 探秘世界最長花園迷宮
    探秘世界最長花園迷宮,平均1.5小時方可找到出口。世界上路線最長的花園迷宮就位於英格蘭的朗利特莊園,其設計並建築於1975年,全長達2.72公裡,佔地約60.7公畝,平均要花費1個半小時才能找到出口。   據悉,該花園迷宮由1.6萬株紫杉組成。由於迷宮的路線過於複雜,對於修建樹木的園丁來說也是一項挑戰。而為了讓挑戰者不要迷路太久,迷宮內共有6座灰白色木橋,挑戰者可以站上去觀察目前的所在位置。
  • 探秘奇妙海底世界
    這個夏天,跟隨著上天的「神九」和入海的「蛟龍」,無數人的目光觸及了過去只停留在想像中的神秘世界。上周,剛剛從馬裡亞納海溝凱旋的「蛟龍號」帶回人類對於深海的種種疑問,回到青島。這艘紅色潛水器曾數度探秘深海。中國人的深海之路走了10多年,隨著下潛深度的不斷創新,神秘的海底面紗也在慢慢揭開。
  • 探秘紅旗H9設計中的白銀比例
    探秘紅旗H9設計中的白銀比例 紅旗H9美學密碼
  • 中國粒子物理理論界的一面旗幟—新聞—科學網
  • 撫仙湖水下探秘發現驚人
    1992年,隨著一個被當地人稱為「水鬼」的潛水愛好者耿衛在撫仙湖潛水探險時的一個驚人發現,撫仙湖水下古遺蹟進入人們的視野。2001年6月,首次撫仙湖水下考古探秘活動舉行,參與專家各抒己見,水下遺蹟的「身份」撲朔迷離,還有眾多的謎團待解。  目前已經探明的水下古城遺蹟面積已達2.4平方公裡,規模不遜於上世紀70年代發現的澂江縣城。這座古城究竟是什麼樣子?
  • 九村小學教育集團畢業課程之科學探秘之旅來了!
    為使學生在離開母校的最後一年留下難忘的教育片段,豐富他們的人生閱歷,九村小學為孩子們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好玩又有益的畢業課程。2021年元月五日,九村小學教育集團與十二中共同合作,為學生量身打造了精彩的科學探秘之旅。
  • 中美基礎物理教育差在哪?
    近幾十年以來,美國的基礎科學教育研究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多次大規模的科學課程教學改革均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美國的基礎教育與我國有很大的差異,前者沒有全國統一的課程標準,而是由各州教育主管部門組織力量分別制定。
  •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t20181219_901928_taonews.html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探秘神秘的高維度空間世界
    高維度空間在我們身邊,但太細小,我們沒法發現和進入。高維度空間生物可以看到低維度空間生物的一舉一動,可以看到低維度空間生物的過去現在將來,就像進行時間旅行一樣。由於受人類生理構造限制,我們看不到也感覺不到高維度空間。
  • 央視《探索·發現》開播《探秘盤龍城》
    來源:武漢晚報2020年11月10日至17日,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組在盤龍城遺址拍攝。盤龍城遺址1954年被發現,迄今已60餘年,一系列考古發掘工作,逐步揭開了這座3500年前商代早期城邑的神秘面紗。
  • 探秘「人造太陽」,照亮終極能源夢想
    提起清潔能源,我們首先映入腦海的自然就是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這三種發電方式是現在世界上比較主流的清潔能源獲取方式。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的是,還有一種方式是核聚變發電,這種被稱為近乎無限能源的核聚變發電,可能是未來主流的發電方式。如果核聚變發電成為現實,那麼世界上能源問題將會永遠解決。
  • 科學網—大連光源:探秘微觀世界
    首個超億元重大科學儀器研製項目結題
  • 中美學者發現來自66億光年外的「磁星之光」
    本報合肥4月1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王磊 王海涵)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薛永泉教授等人領銜的中美合作科研團隊發現了一個持續約7小時的獨特X射線輻射信號,這個信號來自約66億光年外。各種關鍵觀測數據均表明,該信號極有可能源於雙中子星合併之後產生的磁星。
  • 馬爾地夫:一面天堂,一面人間,稱為「上帝遺留給世界的珍珠」!
    馬爾地夫是上帝遺留給世界的珍珠,這裡寧靜淳樸也安全,人們生活簡單而快樂,比起「天堂」,更像親切的「人間」。 「天堂馬爾地夫」,是被大多數人多熟悉和嚮往的世界,而另一個馬爾地夫卻往往被忽略,這一個世界寧靜淳樸也安全,這裡的人們生活簡單而快樂,是更親切的「人間」。作者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去發現馬爾地夫的不同面貌:一面天堂,一面人間。
  • 李政道「弟子們」大團聚: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走過40年
    CUSPEA即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於1979年提出,78歲的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嚴濟慈出任委員會主任。嚴老的出面也成為該項目嚴格公正的保證。嚴惠英記得家裡經常開會,自己負責倒茶,李政道每次喝茶時都會道謝,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 文小剛憶安德森:他是20世紀凝聚態物理的一面旗幟
    撰文| 文小剛安德森是20世紀凝聚態物理的一面旗幟。他的一個成名之作是以他名字命名的電子局域化現象,這為他贏得了1977年的諾貝爾獎。可到了普林斯頓之後,發現當時他只有一半時間在普林斯頓,另一半時間在貝爾實驗室。他帶了8個學生,學生見他很不容易。我又發現普林斯頓做高能的組非常強,如日中天,猶豫再三終於決定做超弦理論。可到快畢業的時候,高溫超導被發現了。那時他隔三差五跑到4樓研究生的地盤,討論分享最新的進展,一點架子也沒有,像個孩子一樣激動熱情。他是普林斯頓物理系唯一一個自己跑到研究生地盤的大教授。
  • 鄭州市動物園首次成功繁殖世界瀕危中美貘
    【解說】當地時間1月31日,鄭州市動物園首次成功繁殖的中美貘寶寶與遊客見面。身材肥嘟嘟的貘寶寶,毛髮為黃褐色並帶有白色的斑點和條紋,走起路甚是可愛迷人。  【同期】(遊客)果果,這個是中美貘,果果你說中美貘,中美貘可可愛了。
  • 海底世界知多少?探秘海底世界的奇妙生物 (4/4)
    海底世界知多少?探秘海底世界的奇妙生物 (4/4) "← →"翻頁 圖為當地時間2018年1月22日,印度尼西亞峇里島
  • 還原大師楊振寧真實的一面
    據搞理論物理的朋友說,楊老有12項諾貝爾獎級別的貢獻,當世理論物理貢獻第一,有史以來前五。去全世界哪所大學都會享受最好的待遇,何況中國的養老條件和醫療水平還不如西方發達國家。14. 一句話概括:你能認識到的楊振寧的偉大程度= Exp(你的學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