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理學家赴美深造,最先發現正電子,卻被他國人獲諾貝爾獎

2020-12-04 輝哥史話

只有國家繁榮昌盛強大,才會受到其他國家的尊重,如今的我們人民在各國都受到禮遇,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國人遵紀守法,心地善良,更重要的是我國在國際地位的提高,綜合國力的增強。而在20世紀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我國國家實力孱弱,被其他國家欺凌,這也導致我們國人在外國受到各種不平等待遇,這種現象就算在科學事業上也有發生,本是我國物理學家先發現的正電子,卻被其他國家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趙忠堯在1902年出生於浙江省,他從小便對物理很痴迷,在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便留在東南大學裡做助教,因為他喜歡物理更是對物理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前輩們也都喜愛這個一心鑽研物理的學生,便將他邀請到清華學習,後來在更是獲得出國學習的機會,跟隨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教授密立根學習,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一個好的老師會讓徒弟在學術上研究初期少走許多的彎路。

但是剛到美國的趙忠堯並非得到密立根教授的重視,只給他一個光學幹涉的實驗讓他研究,這個題目對趙忠堯來說不具有挑戰性,所以他就想換個更加具有研究性的實驗,密立根教授就給他一個:硬Y射線通過物質時吸收係數,但是這個題目對趙忠堯來說,同樣難度不大,比較自己是真憑實學,對物理也是有著很深研究的,只不過密立根似乎不太高興,初來乍到的趙忠堯不想和導師鬧的僵硬,便開始做這項研究。

雖然他感覺難度不大,但是趙忠堯依舊很用心地收集數據做實驗,而他將實驗報告交給老師的時候,密立根教授沒有表達態度,因為他對這個研究結果感到驚訝,在和同事商議後,便讓趙忠堯將論文發表於美國的《國家科學院院報》上。

趙忠堯按著這個方向繼續研究,發現了正反物質的湮滅現象,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觀測到的輻射,也就是後來的正電子,而他得到了國際的認可,讓密立根教授讚嘆有佳,之後他獲得諾貝爾獎的提名,但是這時一個德國的科學家做出一個錯誤的實驗證明趙忠堯是錯誤的,於是導致他和諾貝爾物理學獎失之交臂,兩年後他的同行安德遜再次發現了這個現象,最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相關焦點

  • 中國物理學家赴美國深造,遭到教授輕視,幾年後卻是他的得意弟子
    1936年,安德遜因為在雲室中觀測到正電子足跡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事實上,最早有這一發現的是中國物理學家趙忠堯。1902年,趙忠堯出生在浙江,他的成績從小就優異,從南京師範學校畢業後,就在東南大做助教。
  • 中科院研究員朱禎:20年內國人將獲諾貝爾獎
    第1頁:國內科學家自信20年內可摘諾獎第2頁:國內科學家自信20年內可摘諾獎   【來源:華夏時報】  國內科學家自信20年內可摘諾獎  ■深度提示  與中國成功申辦並將成功舉辦奧運會令國人自豪相比,正在不斷強大的中國尚無人獲得諾貝爾獎,這成為國人心中一個尚未解開的結
  • 他本該是中國獲諾貝爾獎第一人,卻因他人的失誤與其失之交臂!
    當歐洲各國科學家們為了一個個科學新發現而奔走相告的時候,中國正經歷著最為動亂的時期。可是就有那麼一個人,帶著對物理的熱愛和對祖國科研未來的期許,踏上了美國深造之路!他讓美國人撇棄了對中國的偏見,還不得不對中國刮目相看。
  • 此人比肩錢學森,美國三道軍令攔截回國,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
    趙忠堯欣然答應,而且還在葉企孫那裡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但由於當時我國科技落後,與其他國家的物理研究差距很大,趙忠堯自己也常常是一知半解,考慮一段時間後決定出國深造。懷著發展中國物理學事業的信念,他踏上了赴美學習的徵程。趙忠堯在美國學習期間,獲得了加州理工的博士學位,更重要的是,他在畢業時發現了硬γ射線「異常吸收」現象。
  • 張首晟去世 曾發現「天使粒子」有望是下一個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環球網快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誌官方微博6日消息,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享年55歲。另據《文匯報》6日消息,根據他的家人和物理系的電子郵件得知,他一直在和抑鬱症作鬥爭。斯坦福校方周一就請了公關專家來處理此事了。
  • 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楊振寧曾稱其早晚拿諾貝爾獎
    1980年赴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留學,1983年獲碩士學位。後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深造,師從於楊振寧,於1987年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後前往IBM擔任高級研究人員。1993年起任教於史丹福大學,成為該校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 他是無數國人都為之欽佩的一個人,國家和人民都欠他一句謝謝!
    他是無數國人都為之欽佩的一個人,他就是趙忠堯。趙忠堯,浙江諸暨人,物理學家,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業的開拓者,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30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進行原子核反應研究,1955年6月被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58年,他負責籌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並任系主任。
  • 他把實驗室變成諾貝爾獎搖籃
    他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這種射線於1900年由法國物理學家Paul Villard在實驗中證實,並按盧瑟福排序命名為γ射線。盧瑟福在研究導師Thomson的電子分布模型時遇到了極大的困惑。該模型認為正電荷均勻地分布在整個原子球內。為了驗證這個假說,盧瑟福使用高能α粒子去轟擊金屬薄膜。由於入射粒子能量很高,如果原子中電荷是均勻分布的話,他預期幾乎所有入射粒子都將不受影響地穿過金屬薄膜。
  • 他把實驗室變成諾貝爾獎搖籃
    他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 撰文 | 陳關榮(香港城市大學) 歷史上有許多出色的科學家,按媒體喜歡的說法,都不幸地「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但歷史上也有這樣的偉大科學家,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
  • 與愛因斯坦比肩,被國人誤解,回國被罵!曾在美申明中國主權問題
    與愛因斯坦比肩的諾貝爾獎得主,被罵滾出中國,背後辛酸誰知曉?使華人物理學家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和突破。這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便是與愛因斯坦比肩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然而96歲物理學家楊振寧,被國人誤解,被罵&34;,背後的辛酸誰人知曉?楊振寧在1922年10月1號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4歲開始認字。1933年,小學畢業,讀的學校是聖公會崇德中學,曾經因為考試偷看而被處罰。
  • 他本應是我國諾貝爾獎第一人,搶走諾獎者:沒有他,我拿不到獎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然而此時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正在轟轟烈烈地搞著科學研究,不斷在科學領域進行探索,但是我國當時卻正陷入到內憂外患之中。或許在那個時候,&34;一詞對於我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遙遙無期的概念。不過當時卻有這麼一個人,他懷揣著科學的夢想,踏上了去美國深造的道路。並且在那之後,許多美國人都對中國刮目相看。
  • 改變世界的物理學家——楊振寧
    4歲跟媽媽學漢字,5歲背熟3000漢字,1945年赴美留學,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2017年恢復中國國籍,至今仍在科研第一線!這就是楊振寧,一個如今在網絡上上被黑的體無完膚的物理學家,黑的理由無非就是他的私生活以及建國之初沒有回國,事實上,我們欠他一個道歉!
  • 他把實驗室變成諾貝爾獎搖籃|歷史上的今天
    其間沒有記錄表明他有特別過人之處。1895年,他獲獎學金到了英國劍橋大學的Trinity學院物理系,在卡文迪許(Cavendish)實驗室當研究生,師從「電子」的發現人、19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Joseph John Thomson(1856-1940)教授。
  • 資料: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圖)
    一九二八年就讀廈門國小、一九三三年就讀北平崇德中學、一九三八年插班昆明昆萬中學高中二年級、一九四二年西南聯大畢業、一九四四年西南聯大研究所畢業、一九四五年在西南聯大附中教學後赴美、一九四八年夏完成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一九四九年秋天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一九五七年獲諾貝爾物理獎、一九五八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六五年應紐約州立大學校長託爾邀請籌備創立石溪分校研究部門、一九六六年離普林斯頓赴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主持物理研究所
  • 他是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業的開拓者,卻被無數國人遺忘
    他是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業的開拓者,卻被無數國人遺忘,他就是趙忠堯。 趙忠堯,浙江諸暨人,我國物理學家,1920年考入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南京大學前身), 1930年(民國十九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圖為趙忠堯。
  • 他把實驗室變成諾貝爾獎搖籃|歷史上的今天
    其間沒有記錄表明他有特別過人之處。1895年,他獲獎學金到了英國劍橋大學的Trinity學院物理系,在卡文迪許(Cavendish)實驗室當研究生,師從「電子」的發現人、19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Joseph John Thomson(1856-1940)教授。
  • 1998年一位老人去世,我們欠他一句感謝,物理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
    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主任愛克斯朋說:「他在世界物理學家心中是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也說:「他本來應該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人!只是因為當時別人的錯誤把他的光榮埋沒了!」許多人認為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國民欠他一句感謝。那麼,他究竟是誰?發現了什麼?為何最終沒有獲得諾獎?
  • 當代活著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賽格瑞稱他是「全世界幾十年來可以算為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其它二位分別是愛因斯坦和費米。有人認為他的成就遠超霍金,清華大學為他專門蓋起了大師邸。他被譽為當代活著的最偉大物理學家,他和李政道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榮獲1957年諾貝爾獎。他是世界物理學的泰鬥,為物理學打開了新的大門,開闢了新的道路。他本應是國人的驕傲,追求的標杆,卻受著不該有的非議與責難。他就是楊振寧,被誤解的楊振寧!
  • 留學美國能回國,趙忠堯沒有諾貝爾獎,卻為中國培養了許多科學家
    中國缺乏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才?其實這是別人的錯誤認知。他是人類物理學史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物理學家。他的研究成果為後來研製正負電子對撞機提供了理論基礎,也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學界的崇高地位。他取得這些的成果,本應該獲得諾貝爾獎,可是因為當年的諾貝爾獎組織的疏忽,讓中國人錯失了機會。而諾貝爾獎中國人很難問鼎的誤解,也籠罩了中國學界多年。「趙忠堯在世界物理學家心中是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 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任愛克斯朋這麼說。
  • 翻版錢學森,美國為他下發三道攔截令,所教學生有兩名獲諾貝爾獎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百廢待興,正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在得知祖國的需要後,許多國外的科學家紛紛計劃回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當初錢學森主動要求回國,但是卻受到阻攔不準錢學森全家離開美國,他們表示錢學森到哪裡都能抵得上5個師,所以並不願意放虎歸山,讓中國變得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