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過去一年,華為消費者業務過的並不順利,元器件供應方面處處受肘,最關鍵的SoC面臨不能代工的問題,故而華為Mate 40系列貨源短缺,這束縛了華為和小米、OPPO、vivo、三星等廠商之間的競爭。並且,這也導致華為新機的推出節奏有所放緩。凡此種種,都對華為手機業務造成了比較直接的影響。
對於2020年10月份發布的華為Mate 40系列來說,搭載了海思麒麟9000處理器,這是一款基於5nm工藝打造的處理器。和麒麟9000處理器一樣,蘋果A14處理器和高通驍龍888處理器,也是基於5nm工藝打造的。所以,非常明顯的是,在2021年的旗艦手機市場,5nm晶片加持的機型,將會得到更多的普及。而在5nm工藝之後,則是更為先進的3nm工藝。近日,根據多家科技媒體的消息,華為沒有放棄自研晶片業務,也即下一代的麒麟9010處理器正在研發。對於麒麟9010處理器來說,將會基於3nm工藝打造,從而獲得更為先進的綜合性能。
一
具體來說,在2020年下半年的時候,業界消息傳出,麒麟9000處理器可能是絕唱,以後不會再有麒麟晶片。換而言之,在華為Mate 40系列之後,華為手機需要更多地依賴第三方供應商的晶片。不過,最新的爆料信息,顯然不認同這一點。2021年1月6日,根據多家科技媒體的消息,根據網際網路上的最新爆料信息顯示,華為的下一代旗艦芯命名會是麒麟9010,而且採用的是3nm工藝,可以將其視之為5nm的迭代升級。根據網際網路上的公開資料顯示,在半導體製造中,3納米工藝是繼5納米MOSFET 技術節點之後的下一個晶片縮小。截至2019年,三星和臺積電已宣布計劃將3 nm 半導體節點投入商業生產。它基於GAAFET(全能柵極場效應電晶體)技術,這是一種多柵極MOSFET技術。
對此,在業內人士看來,晶圓代工廠在3nm節點會進行激烈的競爭,在保證良率的前提下,搶先進入量產也許會帶來更大的競爭優勢。因此,很多代工廠也在3nm工藝上進行了大量的投資。
二
與此同時,知名爆料人士Rodent950也表示,為什麼不能送交製造了就意味著研發也要跟著「死亡」?他表示,麒麟晶片不會就此結束。對此,在業內人士看來,按照目前臺積電的進展,3nm要在明年晚些時候風險試產,2022年投入大規模量產,三星的3nm GAA的節奏大概也是如此。所以,對於華為來說,海思麒麟9010處理器最快將在2022年發布。因此,一旦華為晶片還能獲得代工的機會,那麼,麒麟9010處理器的量產,還是具有很大概率的事情了。除了麒麟9010處理器,高通、蘋果、三星、聯發科等廠商未來推出的旗艦處理器,顯然也會採用最新的3nm工藝,從而滿足智慧型手機用戶的使用需求。
三
臺積電錶示,相比5nm工藝,3nm將可以帶來25~30%的功耗減少以及10~15%的性能提升。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3nm工藝的加持,麒麟9010處理器的綜合性能,將實現明顯的提升,尤其是和5nm工藝加持的麒麟9000處理器比起來。按照介紹,麒麟9000晶片是華為公司於2020年10月22日20:00發布的基於5nm工藝製程的手機Soc,採用1*A77,3*2.54GHz A77,4*2.04GHz A55的八核心設計,最高主頻可達3.13GHz。麒麟9000晶片包含兩個規格:麒麟9000和麒麟9000E。對於海思麒麟9000處理器來說,不僅會被華為Mate 40系列所應用,對於明年發布的華為P50系列,同樣有望採用這款處理器。
四
最後,總的來說,對於華為這家智慧型手機廠商,過去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領先,和自研晶片業務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換而言之,正是海思麒麟處理器的加持,促使華為成為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領跑者。但是,在元器件受困的背景下,華為在2021年發布的新機,很可能需要更多的採用高通和聯發科提供的晶片。而這,促使華為在和小米、OPPO、vivo、三星等智慧型手機廠商競爭的時候,很難繼續發揮自研晶片的優勢了。當然,海思麒麟處理器的未來發展,還是存在一定變數的,對於華為這家智慧型手機廠商,也不會完全放棄自研晶片業務。因此,對於曝光的麒麟9010處理器,顯然還會有正式推出的可能。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