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機場25號跑道儀表著陸系統順利完成Ⅲ類飛行校驗

2020-11-24 中國民航網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劉懂懂、龔成緯 報導:近日,隨著烏魯木齊國際機場25號跑道儀表著陸系統順利完成Ⅲ類飛行校驗,長達一個半月的25號跑道下滑信標專項維修工作終於成功收尾。此次專項維修工作耗時長、難度大、影響泛、風險高,新疆空管局空管中心的技保人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職責與使命,用自己的努力築牢了安全防線,保障了25號跑道儀表著陸系統的穩定運行,確保了Ⅲ類運行工作的順利推進。

20202月以來烏魯木齊機場25號跑道儀表著陸系統下滑信標多次發生參數漂移現象,其中32日、323日及415日的三次漂移中,超過預警門限。由於該漂移現象持續時間短且出現時間、次數無規律,給排查工作帶來極大地困難,技術人員在發生漂移後立即前往臺站檢查,均未捕捉到有效的故障信息。在與廠家維修代理及多地空管局聯繫後,確認該故障現象為全國首例,暫無相關排查經驗可以借鑑。

25號跑道儀表著陸系統作為烏魯木齊國際機場主降方向的盲降設備,肩負著低能見度下的特殊運行保障,設備運行壓力巨大,不提供服務將導致烏魯木齊機場運行標準降低及管制方式改變,而設備的突發告警關機還會造成飛機復飛、中止進近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參數漂移現象是安全運行的重大隱患,雖然在目前的運行標準下,暫時未突破告警門限導致設備關機,但隨著Ⅲ類運行提上日程,對設備更高標準、更嚴門限的要求下,參數漂移將導致設備頻繁關機,在這樣的情況下,技術保障中心及時組建了25號下滑信標專項維修小組,力求克服種種困難,排除設備隱患,順利完成Ⅲ類飛行校驗。

25號跑道下滑信標故障罕見,為使參數漂移的運行隱患得到順利解決,專項維修小組在新疆空管局通導部的幫助下聯繫了NORMARC廠家在華指定的設備維修代理——華東空管局技術裝備公司,並於202058日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舉行了「25號跑道下滑專項維修技術研討會」,會議還邀請了設備公司的技術專家參加。會上,通過各位技術專家的再三商榷討論,最終確定了針對25號下滑信標參數漂移現象的後續排查方案。

按照排查方案,專項維修小組於59日至510日期間,在設備不停機的情況下,詳細檢查了設備接地情況,摸排了下滑信標臺的共地系統,並重新製作了室外天線及室內機櫃的共地線,排除了因設備接地異常導致參數漂移的可能。隨後專項維修小組於512日申請了8小時的停機,利用停機,技術人員對參數漂移現象進行了持續觀察,並搭建檢測環境逐一對設備信號進行了仔細檢測,最終將故障範圍縮小為:天線ADU(分配單元)、室內幹擾。

根據之前排查的結果,維修小組進一步細化了排查方案,一方面聯繫技術保障中心無線電監測室對下滑信標臺進行了電磁環境檢測,一方面著手準備飛行校驗前對設備相關部件的更換調試工作。在此期間,設備維修中心提供了平臺ADU器件及相關儀器儀表用於設備測試和維修工作,維修小組還邀請了設備公司技術專家定於校飛前對天線掛高及偏置的預調整進行現場指導。

由於導航設備的特殊性,一旦對天線系統或發射機進行調整或更換後,設備便無法提供服務,必須等待飛行校驗的驗證,所以設備的維修工作必須在臨近飛行校驗前開展。等待校驗期間,專項維修小組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在人員、設備、技術及應急處置方面做好了充足準備,只等待飛行校驗時間的確定,就著手對設備進行停機維修。

202068日至610日,維修小組申請了54小時的停機開始按計劃對25號跑道下滑信標進行專項維修,徹底解決參數漂移的隱患。在停機期間,技術人員加班加點,甚至徹夜無休開展工作,通過更換、測試ADU,優化調整和天線預調,最終錨定故障點,徹底解決了下滑信標參數漂移的隱患。

排查期間,如何鎖定故障點,進而徹底解決隱患成了擺在技術人員面前的首要難題。由於參數漂移的發生存在偶然性,為了捕捉有效的故障信息,技術人員利用維修中心盲降平臺,將原設備ADU與平臺ADU進行對調,搭建了兩處臨時測試點,並對兩處設備同時進行長達26小時的觀察,最終在9日上午12:00時發現位於維修中心的測試點出現了設備參數大幅漂移的現象,而場內測試點的設備運行穩定未發生漂移,這個有力故障信息的出現,幫助維修小組最終鎖定了故障點,也讓長時間守候的每一位技術人員鬆了一口氣。

完成ADU的調試後,天線的掛高與偏置位置也隨之需要重新確定。面對15米的高塔及三幅天線陣子,技術人員連續作戰,從微風習習的凌晨到豔陽高照的晌午,終於在設備公司技術專家的幫助下於天黑之前完成了天線掛高和橫向位置偏置的預調工作,至此,通過技保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奮鬥精神,在突破重重困難之後,25號跑道下滑信標的專項維修工作終於在停機結束前順利結束,接下來便是等待飛行校驗的檢驗。

2020614日至621日,專項維修結束之後,導航室完成了25號跑道儀表著陸系統的Ⅲ類特殊校驗的調試工作,在校飛期間,技術人員將預調後的下滑信標天線陣子進行了進一步調整,為了不影響正常航班起降,調試工作全部安排在凌晨五點開始,為了保障校飛順利進行,技術人員凌晨四點進入跑道,站在天線塔上進行調整,而一站就是一兩個小時。此次飛行效驗科目多、調機量大,對於嫻熟的調機人員也是一種考驗。在飛行效驗過程中,技術人員同時對25號跑道航向設備和下滑設備按Ⅲ類校驗的標準進行了調試,使整套的25號跑道儀表著陸系統均符合了Ⅲ類校驗標準,為今後即將開展的Ⅲ類運行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個敬畏」專題教育的引領下,從開始的排故,到專項維修,再到後續的優化調整和Ⅲ類飛行校驗。期間的壓力、挫折、堅持、欣喜…各種滋味,似乎是一次驚險而夢幻的旅程。但為了民航的安全運行,為了技術人員精益求精的職業操守,新疆空管局各個部門,通力協作,將隱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相關焦點

  • 萬州機場擴建跑道完成投產飛行校驗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向東9月7日上午,萬州機場改擴建項目中的11號跑道航向結構校驗合格。標誌著萬州機場11號跑道投產校驗科目全部結束。萬州機場建在長江南岸的連續山梁上,削山頭、填深溝,屬於典型的高挖高填機場,民航人稱山頂航母機場。在萬州機場改擴建中,跑道由2400米延長到2800米,跑道使用之前,要由中國民航校飛中心對其進行全面校飛。
  •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啟動飛行校驗工作
    陸二佳/攝 42分鐘後,10時10分,這架飛機平穩地降落在大興機場西一跑道上,圓滿完成了第一場校驗任務,在跑道上留下了第一道飛機輪胎印跡,這架飛機也是大興機場迎來的第一架飛機。 據了解,飛行校驗是為天路「邊界」進行標識,是每一座新建機場通航的先決條件。
  • 于田萬方機場飛行校驗圓滿完成
    10月2日12時28時,塞斯納C680校驗飛機在完成儀表著陸系統校驗科目後平穩落地。至此,為期三天的于田萬方機場飛行校驗工作圓滿結束。經校驗,于田萬方機場各項設施設備均達到民航標準,具備投產通航條件!9月29日,于田萬方機場首位「空中來客」——塞斯納C680校驗飛機由和田機場起飛,開啟機場校飛工作。由于于田機場連續兩天浮塵天氣不符合降落標準,校飛飛機無法降落,只能開展高空科目校驗,結束後停場和田機場。
  • 聚焦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首場校驗飛行
    關鍵的兩個月此次飛行校驗工作從1月22日開始,計劃於3月15日結束,持續時間近2個月。整個校驗內容包括了4條跑道,6套儀表著陸系統,7套燈光,1套全向信標及測距儀和飛行程序。飛行校驗完成後,意味著大興國際機場飛行程序和導航設備具備投產通航條件。
  • 烏魯木齊國際機場首個使用Ⅲ類盲降的航班安全落地
    11月30日13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霧,導致烏魯木齊國際機場能見度迅速下降,跑道視程降至Ⅱ類運行標準(起飛≥200米,降落≥300米)附近並持續走低。烏魯木齊國際機場隨即啟動低能見度運行控制程序,實施Ⅲ類盲降(盲降即儀表著陸系統,等級越高代表導航精度越高)。
  • 華北空管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飛行校驗工作提前19天完成
    華北空管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飛行校驗工作提前19天完成 澎湃新聞記者 姚曉嵐 2019-02-24 17:37 來源:
  • 為你揭秘儀表著陸系統
    「盲降」並非字面意思「閉著眼睛下降」或「盲目降落」,而是儀表著陸系統(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ILS) 的俗稱,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飛機精密進近(進近:指飛機下降時對準跑道飛行的過程)和著陸引導系統。在低能見度天氣,比如霧、雨、雪等天氣狀況時地面導航臺與飛機上的通信設備和雷達等建立聯繫後,系統可由自動駕駛儀完成跑道對準及後續著陸等行為。
  • 于田萬方機場圓滿完成首次飛行校驗工作
    圖:于田機場首次飛行校驗圓滿成功民航資源網2020年10月2日消息:2020年10月1日,隨著民用航空飛行校驗中心的B9300校驗飛機安全著陸,標誌著于田萬方機場順利的完成了首次飛行校驗工作。此次校飛的圓滿成功,為于田機場正式投產運行後的飛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于田機場為國家「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的機場建設項目之一,2019年6月27日,國家發改委批覆新建新疆于田機場工程可研報告,同意新建于田機場。本期工程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00噸的目標設計,飛行區指標4C。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建設1條3200米跑道及3000平方米航站樓和6個機位的站坪。
  • 為你揭秘儀表著陸系統
    「盲降」並非字面意思「閉著眼睛下降」或「盲目降落」,而是儀表著陸系統(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ILS) 的俗稱,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飛機精密進近(進近:指飛機下降時對準跑道飛行的過程)和著陸引導系統。在低能見度天氣,比如霧、雨、雪等天氣狀況時地面導航臺與飛機上的通信設備和雷達等建立聯繫後,系統可由自動駕駛儀完成跑道對準及後續著陸等行為。
  • 烏魯木齊機場最新消息!
    11月5日,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正式具備Ⅲ類盲降運行能力。機場天氣運行最低標準降低至RVR150米(跑道視程)。盲降,指飛行員在肉眼無法看清機場跑道的情況下通過助航設備和儀表輔助操控飛機降落。通常說的盲降主要依靠儀表著陸系統(ILS),該系統可以在低天氣標準或者飛行員沒有任何目視參考的天氣下,引導飛機進行著陸。目前,民航最高級別盲降系統為Ⅲ類盲降。
  • 烏魯木齊國際機場「上馬」最高級別盲降系統
    盲降,指飛行員在肉眼無法看清機場跑道的情況下通過助航設備和儀表輔助操控飛機降落。通常說的盲降主要依靠儀表著陸系統(ILS),該系統可以在低天氣標準或者飛行員沒有任何目視參考的天氣下,引導飛機進行著陸。目前,民航最高級別盲降系統為Ⅲ類盲降。
  • 新疆和田:于田萬方機場完成首次校驗飛行
    10月1日上午12時15分,中國民航飛行校驗中心一架塞斯納C680型校驗飛機完成首次校驗飛行任務,在于田萬方機場成功降落,這標誌著于田機場離正式通航又近了一步,30萬于田人民「在家門口坐飛機」的夢想即將成為現實。
  • 于田萬方機場順利完成試飛,12月26號正式開航
    12月7號,于田萬方機場順利完成試飛,正式具備了運行民航客機的能力。波音737-800型客機從于田萬方機場起飛,經過近3個小時的驗證飛行,圓滿完成所有試飛科目。于田機場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長李毅剛介紹,這次實地驗證試飛主要驗證跑道通信、導航、道面情況、燈光系統及其它保障情況。他說:「下一階段,我們將完成工程驗收工作,完成開航之前的試航檢查,根據這次驗收提出來的問題,抓緊時間整改,確保于田機場12月26號正式開航。」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昨成功首次校飛:首個飛吻 十全十美
    35小時,將完成約80項儀表著陸飛行科目校驗,2個場次自動化系統驗證飛行,近50項進離場飛行程序驗證。本次校飛預計將持續30天左右,空管設備累計飛行時長約92小時,機場燈光和飛行程序預計35小時,將完成約80項儀表著陸飛行科目校驗,2個場次自動化系統驗證飛行,近50項進離場飛行程序驗證。
  • 烏魯木齊機場:RNP AR模擬機飛行程序驗證試飛成功
    模擬機驗證為貫徹落實民航新疆管理局2020年深化改革重點工作部署,按照新疆機場集團空管業務部總體工作計劃,進一步挖掘航行新技術潛力,儘快實現烏魯木齊機場RNP AR 飛行程序運行,有效提升烏魯木齊飛行運行效能。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迎來第一飛
    天府機場的「智慧」檔案●西一跑道通過智能化設施,對跑道性狀進行實時採集、統一管理和分析預警,是全國首次採用智能跑道系統技術的4F級跑道●盲降系統西一跑道和東一跑道主降方向都建設了三類儀表著陸盲降系統,為世界上在用等級最高,低能見度保障能力居世界先進水平
  • 菏澤機場菏澤機場校飛順利完成,首次民航班機飛行提上日程
    近日,隨著中國民航校驗中心獎狀560校驗飛機起飛離開跑道,菏澤機場歷時7天的投產校驗飛行任務圓滿完成。菏澤機場此次校飛持續7天,空中飛行時間合計26小時57分鐘,共進行了盲降系統、燈光系統、全向信標臺、飛行程序飛行驗證,同時還進行了塔臺自動化系統、甚高頻通信系統的被動檢驗。校飛中心出具的報告顯示,菏澤機場所有導航設備設施等均滿足民航相關要求。校飛期間,空地密切配合,確保了校飛工作高效完成。
  • 烏魯木齊機場RNP AR模擬機飛行程序驗證試飛取得圓滿成功
    圖:模擬機 攝影:高喆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22日消息:為貫徹落實民航新疆管理局2020年深化改革重點工作部署,按照新疆機場集團空管業務部總體工作計劃,進一步挖掘航行新技術潛力,儘快實現烏魯木齊機場RNP AR飛行程序運行
  • 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新建東跑道試飛順利通過
    2020年8月18日,隨著南方航空A330(B8360)寬體客機以及B737-800(B6068)飛機安全平穩的降落在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新建東跑道上,標誌著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第二跑道——東跑道試飛順利通過,東跑道已具備民用運輸機的起降保障能力,正式由建設階段全面轉向運行階段,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雙跑道運行指日可待
  •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迎來「第一飛」
    昨天上午9時12分,北京首都機場地區的中國民航飛行校驗中心停機位上,「獎狀680」飛機申請放行。隨後,無線電波裡,傳出管制員回答的聲音:「可以按計劃去大興校飛。」9時28分,飛機順利從這裡起飛。 此時,距離首都機場67公裡以外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陽光灑在航站樓古銅色的屋頂上,寓意「鳳凰展翅」的航站樓呈現出金光燦燦的景象。10時10分,校驗飛機平穩降落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西一跑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