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月壤研究新方法——Raman光譜區分不同類型月球玻璃

2020-12-05 星石空間站

收藏隕石,先要學習科學的隕石知識!

歡迎各位朋友們來到 星石空間站,本次星際知識之旅將與您分享月壤研究新方法——Raman光譜區分不同類型月球玻璃!

一、背景知識

月壤中普遍存在的月球玻璃具有成因多樣(火山成因和撞擊成因)、來源複雜(高地、月海等)、化學成分變化大(苦橄質、玄武質、斜長質等)、可見-近紅外光譜相似等特徵,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月球玻璃不僅是開展月壤樣品實驗室分析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進行遙感數據解譯面臨的難題。

研究提出了一種利用Raman光譜區分不同類型月球玻璃的新方法,為未來CE-5返回月壤快速分類鑑別、月球玻璃研究、未來月球拉曼數據解釋、月球探測載荷設計等提供技術支撐和理論依據。

月球

二、為什麼要關注月壤中的玻璃?

月壤(Lunar soil)是普遍分布於月球表面的細粒風化層,通常含有~20–30 vol%的玻璃物質。形成月球玻璃的過程包括:火山噴發作用和撞擊熔融過程。

月壤——阿姆斯特朗的腳印

月球火山玻璃是月球深部物質發生熔融後噴發到月表快速冷卻形成的物質,可為深入認識月球內部的物質組成、巖漿作用、分異演化等提供研究樣本。

撞擊玻璃則是外來天體撞擊月球表面(撞擊尺度從微隕石撞擊至大型盆地形成的撞擊過程),致使月表一系列物質發生高溫熔融後快速淬火形成的物質,撞擊玻璃通常記錄了月球表面的撞擊時間和通量、撞擊物質遷移、月壤改造過程等信息。

正確區分月球火山玻璃和撞擊玻璃是進一步開展月球玻璃分析研究的基本前提(圖1),也是月球玻璃遙感反演需要面臨的問題(火山玻璃和撞擊玻璃具有相似的可見-近紅外光譜吸收特徵)。

圖1 月球玻璃形成過程與BSE圖像

三、 月球玻璃Raman光譜分析

圍繞月壤角礫巖隕石中發現的一系列月球玻璃,包括:

1)火山噴發成因的火山玻璃碎屑(Pyroclastic glass);

2)撞擊成因的玄武質月海撞擊玻璃(Mare impact glass);

3)撞擊成因的斜長質高地撞擊玻璃(Highland impact glass)。

系統開展月球玻璃的Raman光譜分析,獲得了不同類型月球玻璃的Raman光譜特徵:

1)火山玻璃在400–600 cm1拉曼位移範圍內的拉曼峰位通常大於570 cm1;

2)月海撞擊玻璃和高地撞擊玻璃在400–600 cm1和800–1200 cm1拉曼位移範圍的拉曼峰位具有不同的分布趨勢(圖2)。

圖2 月壤角礫巖隕石中玻璃的典型Raman光譜

四、Raman光譜:區分不同類型月球玻璃的新方法

Raman光譜是一種對物質結構靈敏的分析技術,在行星物質實驗室分析和行星就位探測中具有重要應用。由於不同類型月球玻璃具有截然不同的化學成分趨勢(如:火山玻璃為苦橄欖質,MgO/FeO比值高;月海撞擊玻璃為玄武質,富FeO貧Al2O3;高地撞擊玻璃為斜長質,富Al2O3貧FeO),這決定了不同類型月球玻璃具有不同矽氧四面體結構特徵(如:聚合度, NBO/T),這進一步決定了不同類型月球玻璃呈現出不同的拉曼光譜特徵。

基於本研究的拉曼光譜分析結果,首次提出利用月球玻璃在400–600 cm1和800–1200 cm1拉曼位移範圍內的拉曼峰位(Raman Peak Position,RPP400–600和RPP800–1200)特徵區分不同類型月球玻璃的新思路和方法(圖3)。

圖3 不同類型月球玻璃的拉曼光譜特徵

五、Raman光譜與其他方法區分月球玻璃的優缺點

目前已報導可用於區分不同類型月球玻璃的方法主要包括:電子顯微鏡結構觀察、電子探針化學成分分析、鐵磁性分析和Micro-FTIR紅外光譜和Raman光譜(表1),這些方法具有各自優缺點:

1.電子顯微鏡和電子探針分析:能獲得樣品的結構和成分信息,其缺點是:需要對樣品進行切割、制樣、拋光等破壞性處理。

2.鐵磁性分析:設備不常見且對測試樣品量有要求;

3.Micro-FTIR紅外光譜分析:能實現樣品的無損、無汙染、低成本、快速分析,但其空間解析度較低(1525 μm),難以對微米級大小的顆粒進行分析,且玻璃中出現的微晶顆粒能影響光譜信號。該方法的優勢是:可應用於月球玻璃的紅外光譜遙感數據(Diviner)反演。

4.Raman光譜分析:具有無損、無汙染、低成本、快速、高空間解析度等優點,但玻璃中出現的微晶顆粒能影響光譜信號。該方法的優勢是:適合在實驗室內對大量月壤玻璃開展前期的快速分析、分類和鑑別,也為未來行星拉曼就位數據解譯提供依據。

六、進一步開展的工作和計劃

進一步獲取月球玻璃的一系列地球化學數據,認識月球地質演化。

基於月球玻璃的紅外光譜數據,開展月球玻璃的Diviner紅外光譜數據反演研究。

系統開展行星玻璃(和其他物質)的Raman和紅外光譜研究,為行星物質實驗室分析、行星探測數據反演、探測載荷設計等提供技術支撐和理論依據。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期刊上。該成果得到了中科院類地行星先導專項(XDB410000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本次內容與您分享到這裡,歡迎您在下方評論區發表您的寶貴意見和觀點。更多隕石內容小編將持續為您更新,感謝朋友們的支持!(原創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相關焦點

  • 月壤形成機制研究獲進展
    正常的隕石坑基本沒有石塊分布,但這些「碎塊」坑與普通隕石坑明顯不同,科學家指揮月球車對其中一個坑進行詳細探測(圖2)。通過對探測數據研究,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與行星物理院重點實驗室博士後林紅磊和研究員林楊挺等,獲得關於月球表面過程的重要信息,對月壤的形成過程有了新認識。
  • 地質地球所月壤形成機制研究獲進展
    正常的隕石坑基本沒有石塊分布,但這些「碎塊」坑與普通隕石坑明顯不同,科學家指揮月球車對其中一個坑進行詳細探測(圖2)。通過對探測數據研究,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與行星物理院重點實驗室博士後林紅磊和研究員林楊挺等,獲得關於月球表面過程的重要信息,對月壤的形成過程有了新認識。
  • 嫦娥帶回「土特產」 儀器探究月球奧秘
    時隔40多年後,人類再次從月球上採集到土壤樣品並成功返回。這不僅是中國航天史裡程碑式的成就,也將為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帶來巨大的進展。地球上的土壤是由於大氣、水和生物的共同作用形成的,水和生物腐敗產生的有機物是構成地球土壤的關鍵因素。月球上沒有空氣和生物,也極度乾燥,月壤的形成過程與地球土壤完全不同。隕石撞擊月球表面形成的礦物粉末是構成月壤的主要成分。
  • 研究月壤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研究月壤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呢?它能種菜嗎?答案是不能。  與地球土壤富含微生物和有機養分不同,月壤不含任何有機養分,而且非常乾燥,無論種菜還是種土豆都不行。但是科學家們發現,長期的太陽風給月壤注入了大量的氦-3,這是一種未來有可能進行熱核聚變發電的清潔能源。  由於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氣層,而且有較強的磁場,大部分太陽風都被阻擋在外面,所以,地球上的氦-3就很少,據研究只有500公斤左右。而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一百萬到五百萬噸的氦-3,大概是地球含量的百萬到千萬倍級。而有研究顯示,100噸氦-3所能創造的能源相當於全世界一年消耗的能源總量。
  • 研究月壤有什麼意義和價值?我們該如何分析月壤同位素?
    這是1972年在「阿波羅」17號任務中發現的橙色月壤的特寫。之所以呈現這種顏色,是由月球早期火山過程產生的微小橙色玻璃珠造成的。  為了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還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
  • 研究月壤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它能種菜嗎?
    與地球土壤富含微生物和有機養分不同,月壤不含任何有機養分,而且非常乾燥,無論種菜還是種土豆都不行。但是科學家們發現,長期的太陽風給月壤注入了大量的氦-3,這是一種未來有可能進行熱核聚變發電的清潔能源。而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一百萬到五百萬噸的氦-3,大概是地球含量的百萬到千萬倍級。而有研究顯示,100噸氦-3所能創造的能源相當於全世界一年消耗的能源總量。那麼月壤長什麼樣呢?月壤的表面形態幾乎完全是由撞擊作用塑造的:大塊的基巖在小天體的撞擊之下被不斷打碎、混合、翻動,最終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這層細膩的沙土層。
  • 研究月壤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它能種菜嗎?
    與地球土壤富含微生物和有機養分不同,月壤不含任何有機養分,而且非常乾燥,無論種菜還是種土豆都不行。但是科學家們發現,長期的太陽風給月壤注入了大量的氦-3,這是一種未來有可能進行熱核聚變發電的清潔能源。而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一百萬到五百萬噸的氦-3,大概是地球含量的百萬到千萬倍級。而有研究顯示,100噸氦-3所能創造的能源相當於全世界一年消耗的能源總量。那麼月壤長什麼樣呢?月壤的表面形態幾乎完全是由撞擊作用塑造的:大塊的基巖在小天體的撞擊之下被不斷打碎、混合、翻動,最終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這層細膩的沙土層。
  • 嫦娥探月工程:國科大研究生參與月壤研究工作
    其中,許多中國科學院大學在讀研究生參與了月壤研究工作。24歲的陳朝鵬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19級博士研究生,他從小喜歡天文,本科主修化學專業,熟悉掌握了一些地質樣品分析儀器。他說,現在老師指導下學習月壤光譜數據分析工作,主要解決的是著陸區月壤的來源問題。
  • 嫦娥探月工程:國科大研究生參與月壤研究工作
    其中,許多中國科學院大學在讀研究生參與了月壤研究工作。24歲的陳朝鵬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19級博士研究生,他從小喜歡天文,本科主修化學專業,熟悉掌握了一些地質樣品分析儀器。他說,現在老師指導下學習月壤光譜數據分析工作,主要解決的是著陸區月壤的來源問題。「月球表面覆蓋於基巖之上的風化物質統稱為月壤,它們一般來自於撞擊、火山或空間高能粒子作用形成的碎屑。」
  • .& Astrophysics:嫦娥四號揭示月壤在月表原位狀態下的光度特性
    林紅磊等-AA:嫦娥四號揭示月壤在月表原位狀態下的光度特性月球全球被一層厚厚(2-15 m)的月壤覆蓋,月球無大氣,因此月壤層是月球與空間環境發生直接作用的界面,對月壤的分析是提高對月球認識的重要途徑。
  • 嫦娥五號採回的月壤將展出!放大40倍後月壤顆粒長這樣:一睹為快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帶回了月球正宗「土特產」——月壤,這也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獲得月球樣品。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嫦娥四號揭示月壤在月表原位狀態下的光度特性
    月球全球被一層厚厚(2-15 m)的月壤覆蓋,月球無大氣,因此月壤層是月球與空間環境發生直接作用的界面,對月壤的分析是提高對月球認識的重要途徑。利用光學遙感手段採集的光譜可以獲得月壤中礦物類型、含量以及風化程度等信息,然而光譜是成分、孔隙度、單次散射、多次散射等因素的綜合反映,為了從反射光譜獲得更可靠的成分信息,需要更好地分析月壤的光學特性。從軌道上探測的是原始表面月壤在不同觀測角度下獲得的光譜,傳統方法是利用實驗室模擬不同光照條件對月壤光譜探測的影響,然後校正軌道數據。
  • 這所大學的多名研究生將參與月壤研究!
    多名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研究生將參與月壤的研究。他將在老師指導下對月壤光譜數據進行分析的工作,主要解決的是著陸區月壤的來源問題。「月球表面覆蓋於基巖之上的風化物質統稱為月壤,它們一般來自於撞擊、火山或空間高能粒子作用形成的碎屑。」 他表示,鏟取的樣本,其實既有可能來自本地,也有可能來自著陸區周圍。只有了解這些物質的實際來源,之後才能為實驗室分析提供地質的背景。
  • 科普|月球上挖回來的「土」可以種菜嗎?
    相比前面的嫦娥系列工程任務,嫦娥五號最獨特的是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對月球返回樣品的處理和保存是嫦娥五號工程需要攻關的重要科學問題。月壤該如何保存、研究?目前世界上僅美國、前蘇聯、中國成功完成了月球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家:月亮的土壤裡有哪些秘密?
    阿波羅登月計劃的6次任務,一共從月球正面的6個不同地點採集並帶回了382公斤的月球樣品,其中約1/3是月壤;蘇聯的3次月球號任務,也採回了300克左右的月壤樣品。(當然,嫦娥五號任務順利開展後,這些數據都將增長。)通過對這些樣品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除了粒度都很細小之外,月球與地球上的土壤有很大的差異。
  • 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
    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教授肖龍說,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樣本,由月球巖石在遭受隕石撞擊、太陽風轟擊和宇宙射線輻射等空間風化作用後形成,其中有大量的月球巖石碎塊、礦物及隕石等物質。
  • NASA宣布首次在月球的太陽照射面發現水:「沙漠」月球已成過去
    常見的手段是一種叫做「光譜」的遙感探測。不同物質反射/輻射光的特徵是不同的,結果就是含有某種物質的反射/輻射光譜圖像在某些特定的波段會表現出明顯的吸收/輻射帶。這是科學家們在不能親身前往的外太空裡尋找某種物質時搜尋的「指紋」。
  • 嫦娥五號帶著月壤從月球起飛回家,這些上海載荷為「挖土」助力
    科研人員正在調試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懸停、避障、落月……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穩穩軟著陸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整個過程一氣哼成,完美得超出科研人員的想像。落月過程中,上海技物所研製的雷射「雙雄」——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發揮著重要作用。
  • 「嫦娥」月球挖土前,他們造了11年「月壤」
    「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的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工況的模擬試驗,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與此同時,空間力學團隊在羽流與月壤相互作用、模擬月貌區、穩定性試驗面、「嫦娥」再返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和姿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將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
  • 新研究介紹使用電子束以低能量和帶負電荷的粒子來「清除」月球塵埃
    新研究介紹使用電子束以低能量和帶負電荷的粒子來「清除」月球塵埃(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SlashGear報導,未來的太空人,尤其是長期駐紮在月球表面的太空人,將如何應對擾人的月球塵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