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何以8兩為半斤,筷子長度為7寸6分?其實這裡面大有講究

2021-01-15 張銳愛旅遊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流傳至今,意義深遠\\。不同歷史時期誕生的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是不同的,但又是不斷融合的。即使在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的很多觀念和習慣仍然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但我們中的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例如,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度量衡還是每公斤16兩。就連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筷子的長度,在古代也被嚴格規定為七寸六分。時至今日,大部分筷子已經"高矮胖瘦",參差不齊。為什麼古人把筷子的長度定為七寸六分,你知道這其中的真正含義嗎?[0]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古人為什麼以16兩為一斤\\。在秦朝建立之前,這一規則是不存在的。貿易往來多以數量為單位,"二"。"進"的概念尚未統一。秦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統一了文字、貨幣、政權和意識形態。說到秦朝統一中國,就會想到李斯。李斯是秦朝的宰相,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李斯建議秦始皇統一文字,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而經過改制之後的秦王朝,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上屹立了幾千年。李斯又奉命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定1612為一斤。十六進位作為度量衡的統一系統。

李四為什麼拿16兩當一斤?據說,秦始皇為了統一當時的貨幣,在訓令上寫下了"天下為公"四個大字。但沒有給出具體數字。所以李斯日思夜想。當時由於氣候環境多變,經常發生旱澇災害,人民生產力低下。為了填飽肚子,古人常把米飯分成多份。當時確立的成人口腔內大米的體積為"一兩"。這相當於一個成年人一天的口糧,當大米被分成16等份時。由此,李斯建立了一個臨時的重量單位""。有一種說法是,魯班是第一個發明木秤的人。而魯班設計木秤的想法就是利用了槓桿原理,再加上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魯班在木秤上一共刻了十三個記號。定為一斤十三兩。在李老師看來,北鬥七星和南鬥七星象徵著天時地利,但少了三顆星,這三顆星就是幸運星。分別是魯星和壽星。福、祿、壽自古以來就代表著人類的美好願望和祝願,象徵著"人類的合作"。由此,李斯就16兩一斤的想法向秦始皇進諫,得到了秦始皇的贊同。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十六、二公斤的度量衡一直沿用至今。

那麼,為什麼古代的筷子都是七寸六分長呢?筷子,是中國人常見的吃飯工具,而在國外懂得使用筷子的人並不多,因此,筷子是中國飲食文化的象徵之一。筷子的長度是七寸六分,其實象徵著人的七情六慾。從而顯示出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最大區別。在古人看來,太極為一,而陰陽為二,筷子合起來就是陰陽的結合。而一分為二,代表陰陽有分。筷子背後的歷史哲學,其實是想表達世間萬物都有其對立面,結合在一起,這是一個完美的結果。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可以發現,一些餐館的筷子仍然是組合在一起才使用的。這種設計理念是基於古代對筷子的最初認識。此外,幾千年來,人們使用筷子的方式一直沒有改變。拿筷子時,拇指和食指在上,無名指和小指在下。而中指夾在兩根筷子之間,被認為是天、地、人三面的象徵。觀察筷子的形態,可以發現筷子的一端是圓的,另一端是方的。它代表"天圓地方"。古人對世界的最初認識,是從天圓地方開始的。而筷子的形式也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萬物、宇宙萬物的敬畏之心。小小的筷子,在我們日常飲食的舉手投足之間,散發著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無窮魅力。

古代以16兩為一斤,筷子做成七寸六分,其中有很大的壓力。這樣的歷史文化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被遺忘,古代歷史文化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越來越多,但這些歷史文化卻無形地影響著幾代人的生活,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入每一個中國人的骨子裡。

相關焦點

  • 古代為何規定1斤為16兩,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都應該了解
    中國的老秤,將1斤定為16兩,所以在秤桿上有16個刻度,每個刻度代表1兩,每1兩都用1顆星來表示,分別是「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還有「福、祿、壽」三星,組成了16星,其實也就是「十六進位」。說完老秤,我們再來看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筷子」,現在市面上啥造型的筷子都有,很多小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古代筷子是「7寸6分」的,裡面可大有講究。筷子,中國傳統餐具,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是中華飲食文化的標誌物品,根據史料記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意思是公元前1105年的帝辛(商紂王)就已經用到了「象箸」(象牙製作的筷子)。
  • 老祖宗為何要把16兩定為1斤,筷子定為7寸6分?原來是大智慧
    生活各處都能看到老祖宗智慧的影子,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只要稍加留意,處處都可見老祖宗的智慧和用心,比如至今仍活躍在大眾視線的筷子和秤。如今的計量單位早已採用國際標準,但在遙遠的古代,老祖宗們早已有了自己的一套計量方法,極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老祖宗為何要把16兩定為1斤,筷子定為7寸6分?原是這其中包含了大智慧。
  • 古人為什麼規定16兩為1斤,筷子的長度為7寸6分?
    與重量的標準一直不變相比,長度的標準則在每個時期都不一樣,雖然大的規定是一樣的,即一尺等於十寸等於一百分,但在具體的釐米換算上則每個時期都不一樣。比如先秦時期一尺約為23.1釐米,然後開始變大,到了唐朝時期,差不多就成了30.7釐米,而明清時期則有31.1,現在是33.3釐米。所以說每個時期都不一樣,我們常說的七尺男兒、身高八尺等在每個時期都是不一樣的。
  •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為7寸6分?
    質量單位和長度單位對我們十分重要,因為很多時候沒有個統一的標準,李白在喊人給他拿酒來的時候,遇到的場景很有可能是李白要3斤,店家給1斤。因而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統一的王朝後,決定統一各國的度量衡。那麼究竟為何一斤是16兩呢?畢竟這個數字一不是整數,二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事實上,它具有很深的文化意義,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都應該要知道。
  • 為何古代16兩為一斤,筷子長七寸六分?老祖宗的智慧果然不容小覷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計量方式和現在的計量方式不一樣,甚至連筷子的長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古代比較統一的計量方式是16兩為一斤,當然這種計量方式,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制定的統一的度量衡。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絮叨絮叨,古代奇怪的度量衡方式和古代對筷子的嚴格要求。
  • 古代人為什麼規定16兩為1斤,筷子的長度必須是7寸6分,都是智慧
    花自春風鳥自啼,豈知造物天為春。百姓日用而不知,氣入四肢徒凋殘。」他的詩中,將生活中、自然中所遇到的事全部稱之為「道」,也就是說一切發展都是有規律的。中國老百姓的生活中處處都彰顯著古代人類留存下來的智慧。
  • 為什麼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筷子一頭圓一頭方有何講究?
    為什麼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筷子一頭圓一頭方有何講究?文/農夫也瘋狂筷子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一種餐具了,我們每天都需要用到它。不過考古卻發現,早在新時期時代就已經有人使用筷子了。在古代的時候筷子的叫法也比較多,比如筴、提、挾、筲等,不過主要稱呼還是叫「箸」。那筷子的標準長度為何是七寸六寸呢?古人關於筷子的設計也是很有講究的,而其標準的長度就是七寸六分,換算成現在的單位長度大約是大約23釐米左右。古人之所以把筷子的長度統一為七寸六分,這個也是有寓意的,因為其代表著人的七情和六欲。
  • 為什麼筷子的標準長度是7寸6分?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原標題:為什麼筷子的標準長度是7寸6分?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相比西方人用刀叉吃飯,筷子的文明史顯然長得多。 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是中國的傳統定製,代表人的七情六慾,一雙筷子在使用的時候,講究配合和協調,一根動,一根不動,才能夾得穩。兩根都動,或者兩根都不動,就夾不住。
  • 1斤為16兩,筷子長7寸6分,古人這麼定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其實這個詞語可以追溯到古代對於重量單位的劃分上。兩和斤是古代用於表示重量的單位之二。既然十六兩表示的一斤,那麼顯然半斤就指的是八兩,所以一般情況下使用半斤八兩這個詞來形容比較的東西在本質上相差並不太多。那麼為什麼會將一斤定為十六兩呢?這樣的數字背後又有什麼深意呢?這個規定的背後還有著一段歷史淵源。
  • 古代一斤為什麼是十六兩?筷子為什麼定在七寸八分,都一樣長?
    古代度量衡,一斤等於16兩,有好幾種說法來源。最主流的說法是來自於秦始皇時代,始皇統一六國後,書同文、車同轍,度量衡的標準也亟待統一,這項任務落在了丞相李斯的肩膀上。究竟該定多少兩為一斤呢?李斯拿著大領導嬴政的批示,有些作難,嬴政批示的四個字是「天下公平」,李斯數了數這四個字的筆畫,得,有了!就用16兩作為一斤吧!幸虧小篆跟現代漢語簡寫都是十六筆劃,否則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編下去......古代的木秤,三大組成部分是秤桿、秤盤、秤砣,利用槓桿原理,實現公平交易的夢想。
  • 筷子的長度為什麼是7寸6分?應該讓孩子知道!
    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慾,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有些人很羨慕西方人用刀叉吃飯,覺得這種姿勢和儀態有品位。但學了之後也只是偶爾用用。在日常生活中餐餐都用刀叉的中國人,想必都是奇葩。刀叉是冶金術成熟以後才有的用具。
  • 筷子為什麼是7寸6分?看完真漲知識了
    在農村,農民間流傳著許多神奇的關於筷子的傳說故事,使筷子賦予了更加神奇的色彩,真令人感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筷子是中華民族給炎黃子孫留下的最珍貴的文化遺產。筷子長度為7寸6分代表著許多意義,如「有福有祿」、「七情六慾」、「有妻有子」、「有規有矩」、「合二為一」、「有吃有祿」等等,教會了人們怎樣做人的道理。「有福有祿」。在農村,老人經常在吃飯的時候,當手拿起筷子的時候,就會向同桌的晚輩講述許多關於筷子的故事。兩根筷子分別代表「福」和「祿」。古代人靠辛苦地種田,有了好收成,一家人一年四季才有飯吃,才有衣穿。
  • 為何古代筷子長度為七尺六寸?有三層特殊含義,你知道幾個?
    在日常生活中,筷子是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物件,筷子起源甚古,具體日期正史上並沒有記載。不過,野史上卻有著明確記載,說筷子是由商朝的妲己發明的,我國早在商周時期已經學會了使用筷子,是世界史上第一個使用筷子的國家。千萬別小瞧了筷子,筷子不僅是一種吃飯工具,同時也蘊藏著中國特有的文化思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史書上記載筷子的標準長度都為七尺六寸,這是為何呢?
  • 中國筷子為什麼是7寸6分?傳說能區分人類和動物,看看是咋回事
    金筷子筷子的標準長度是7寸6分,這是一個固定的數值。為什麼一定是7寸6分呢?有傳聞說,筷子的7寸6分代表了人的七情六慾,這表示人類和動物有著本質區別,能夠區分開人類和動物。金筷子到了明清時期,筷子的長度有了明確的規定,規範為7寸6分。
  • 筷子:中國最早什麼時候使用的?長度為何七寸六分?有什麼寓意?
    筷子的由來:中國最早什麼時候使用的?長度為何七寸六分?有什麼寓意?後來,古人忌諱字音,認為「箸」同「住」字諧音,有停止之意,不太吉利,人們便反其意而稱呼它,叫成「快」了。又因為箸大都是使用竹子製成的,所以,又在快字上面加了竹字頭,這便成了我們今天稱叫的「筷子」了。
  • 古代為何一斤等於十六兩,筷子長度為什麼是七尺六寸
    中華民族是智慧的民族,中華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的智慧讓我們受用匪淺。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古人的那些智慧。1、古代為何一斤等於十六兩?在我國古代,人們使用的稱重工具叫作「十六星秤」,因南鬥六星、北鬥七星和福壽祿三星組成,古人十分看重誠信,商人更是如此,他們認為做生意不可缺斤短兩,故使用「十六星秤」,若稱重時缺一兩,便少一分福氣,少二兩便少財,少三兩便會折壽······以此類推,關於這一點,我們現在真應該像古人學習,做人做事就應該如此,不可欺詐,要做誠信之人。2、筷子長度為什麼是七寸六分?
  • 美媒評現役6尺3寸-6尺7寸最佳球員:庫裡壓兩超巨,小卡無懸念
    在北京時間8月18日,美國媒體NBA 24/7評選了一個很有趣的榜單,那就是6尺3寸——6尺7寸現役最佳球員的榜單,說6尺3寸與6尺7寸其實不夠準備,應該是6英尺3英寸——6英尺7英寸,換算過來就是6英尺3英寸(1.91米)、6英尺4英寸(1.93米)、6英尺5英寸(1.96米)、6英尺6英寸
  • 古人用的秤和筷子有哪些說法?真相讓你深感意外
    這在民間也有一句俗語:左腳不踩罡,右手不裝香。而且裝香時,還得從右邊插起,依次往左邊插完三根香,這在民間也是有說法的:因為古時以左為尊,而人面對香爐時,香爐的左邊剛好在插香人的右邊。所以,裝香的人應該先從自己的右邊先裝。還有一種說法:據說神界佛為尊,依次為法和僧,故香爐上的左邊第一根香代表佛,接著依次為法和僧。
  • 古代為什麼1斤要換算成16兩?這是中國古人大智慧的體現!
    中國早在4000年前就使用了十進位作為日常生活中各種計量單位的換算,「屈指計數,逢十進一」,但是當我們翻開歷史的書頁,就會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就是中國古代的度量衡進位制,只有在秤的「斤」的進位上,採用了「十六進位」,成語「半斤八兩」正是由此引申而來。
  • 很多人不懂,裡面大有講究!
    很多人不懂,裡面大有講究! 由於我國的日曆很特殊,分為陽曆和陰曆。陰曆也是中國古代使用的一種曆法。許多細節和禁忌與陰曆有關。陽曆也成為公曆,這是民國以後引入的一種通用日曆。由於我國有陽曆和陰曆之分,所以很多人都糾結自己的生日,到底是過陽曆生日好呢,還是陰曆生日好呢?原來大講究!很多人都過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