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斤為什麼是十六兩?筷子為什麼定在七寸八分,都一樣長?

2021-01-15 歷來現實

古代度量衡,一斤等於16兩,有好幾種說法來源。

最主流的說法是來自於秦始皇時代,始皇統一六國後,書同文、車同轍,度量衡的標準也亟待統一,這項任務落在了丞相李斯的肩膀上。

究竟該定多少兩為一斤呢?李斯拿著大領導嬴政的批示,有些作難,嬴政批示的四個字是「天下公平」,李斯數了數這四個字的筆畫,得,有了!就用16兩作為一斤吧!

幸虧小篆跟現代漢語簡寫都是十六筆劃,否則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編下去......

古代的木秤,三大組成部分是秤桿、秤盤、秤砣,利用槓桿原理,實現公平交易的夢想。

秤桿子上第一顆星是定盤星,劉羅鍋曾經充當過的就是這顆星,老百姓希望每個官員都是清官,能發揮好公平公正的裁判權,秤砣掛在此處,秤盤上沒有東西時,秤桿是平衡的,這就說明這桿秤符合了最基本的使用條件。

古代秤桿上還有十六顆星,據說最早魯班爺發明這玩意兒的時候採用的是十三顆星,分別是北鬥七星,代表生;南鬥六星,代表死,也就是說,最早的秤桿是十三兩一斤的。到了李斯這裡,既然秤尾後面多湊了三兩,這三顆星也得有個說法,分別是福祿壽三星,其中,少一兩,少了福運;少二兩,少了祿命;少三兩,那就是缺了大德了,您得減壽,使用者基本上相當於發了個毒誓。民間就是靠著這些樸素的道理教化著世人,讓他們不能做黑心商販,缺斤短兩,違背良心。

十六秤星,一般採用黃色或白色,黑色代表黑心,絕對不能用。秤星其實是用金屬絲插進秤桿,然後切割打磨後才形成的,白色的秤星一般是銀(鋁)質,黃色的秤星多採用銅製。古代製作秤的釘秤匠號稱「百工之首」,據說做一桿秤要經過上百道工序,一名釘秤匠每天最多也就是製作三四桿秤。

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再次統一度量衡,改為十兩一斤,老百姓初始還不適應,待到慢慢適應了「半斤不等於八兩」,木秤的時代卻即將遠去,換成電子秤啦。

筷子的發明更早,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連「被迫」發明了幾乎所有木質工具器具的魯班爺也不敢搶奪筷子的發明權,民間有大禹、姜子牙、妲己等發明者的傳說,沒辦法,誰讓他們是名人呢!

筷子之所以定在7寸6分,要我說,首先是使用者最方便,畢竟它是用來夾菜,而不是用來夾煤球做微雕的,所以7寸6分適合中國人的平均手掌大小,能實現支點、施力點、受力點的完美平衡,不信你盡可以試試,看是不是減一分則手指戳進盤裡,增一分則累個賊死。

當然,這個長度必須要有一個完美的文化詮釋,那就是這7寸6分代表的是人的七情六慾,筷分雙股,一股為陽,一股為陰,用的時候公的不動,母的不停,陰陽相濟,即為養生。兩股都不動,那就成了燒火棍,兩股都動,呃......你一定是位轉筆愛好者。

相關焦點

  • 古代為何一斤等於十六兩,筷子長度為什麼是七尺六寸
    1、古代為何一斤等於十六兩?在我國古代,人們使用的稱重工具叫作「十六星秤」,因南鬥六星、北鬥七星和福壽祿三星組成,古人十分看重誠信,商人更是如此,他們認為做生意不可缺斤短兩,故使用「十六星秤」,若稱重時缺一兩,便少一分福氣,少二兩便少財,少三兩便會折壽······以此類推,關於這一點,我們現在真應該像古人學習,做人做事就應該如此,不可欺詐,要做誠信之人。
  • 古人為什麼規定16兩為1斤,筷子的長度為7寸6分?
    實際上,在過去的大部分時間裡,半斤和八兩還真就是差不多,不僅僅是差不多那麼簡單,應該說半斤就是八兩,這和我們現在用到的重量標準是不一樣的,就現在的標準來說,一斤就是十兩,半斤就是五兩。這個標準制定的時間並不長,距今不過才滿六十年,而在此之前執行的標準就是一斤等於十六兩。
  • 1斤為16兩,筷子長7寸6分,古人這麼定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其實這個詞語可以追溯到古代對於重量單位的劃分上。兩和斤是古代用於表示重量的單位之二。既然十六兩表示的一斤,那麼顯然半斤就指的是八兩,所以一般情況下使用半斤八兩這個詞來形容比較的東西在本質上相差並不太多。那麼為什麼會將一斤定為十六兩呢?這樣的數字背後又有什麼深意呢?這個規定的背後還有著一段歷史淵源。
  • 為什麼古時候一斤等於十六兩?算起來那麼麻煩!
    現在看半斤要比八量少,但是在古代一斤十六兩的制度下,半斤和八兩就是一樣的。習慣了十進位,總會覺得一斤十六兩很麻煩。比如,去買一斤十五塊的東西,按照十進位,一兩就是一塊五。如果換成十六進位呢?一兩是多少?九毛三分七釐五。
  • 為何古代16兩為一斤,筷子長七寸六分?老祖宗的智慧果然不容小覷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計量方式和現在的計量方式不一樣,甚至連筷子的長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古代比較統一的計量方式是16兩為一斤,當然這種計量方式,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制定的統一的度量衡。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絮叨絮叨,古代奇怪的度量衡方式和古代對筷子的嚴格要求。
  •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為7寸6分?
    那麼究竟為何一斤是16兩呢?畢竟這個數字一不是整數,二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事實上,它具有很深的文化意義,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都應該要知道。傳說中,著名的發明家和創造家魯班在還不知道槓桿原理的時候,就創造出了秤。有了秤,自然需要決定一斤是多少,於是魯班夜觀天象,根據著名的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來雕刻,一共雕刻出了十三顆星,最終決定讓一斤等於十三兩。
  • 古代人為什麼規定16兩為1斤,筷子的長度必須是7寸6分,都是智慧
    他的詩中,將生活中、自然中所遇到的事全部稱之為「道」,也就是說一切發展都是有規律的。中國老百姓的生活中處處都彰顯著古代人類留存下來的智慧。其實在古代16兩就是一斤,因此八兩也就等於半斤。內丹術語:一斤,又稱二八,為十六兩,古代重量之數。《漢書·律曆志上》寫道:衡權者:衡,平也;權,重也,衡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
  • 為什麼香港的一斤和大陸的一斤,重量不一樣?說出來你不一定相信
    導語:為什麼香港的一斤和大陸的一斤,重量不一樣?說出來你不一定相信在大陸的所有城市,幾乎人人都知道一個道理,一斤等於五百克,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買賣小常識,但是在香港就不一樣了,他們的買賣換算完全不同於大陸,他們在香港買東西的時候,換算單位是以一斤等於六百零五克,而並不是大陸所說的一斤等於五百克,這是為什麼呢?下面跟著我來看一下吧。
  • 為什麼在香港買東西,一斤是605克而不是500克?長見識了
    我們在購買需要稱重的東西時,都會詢問一斤多少錢,在得知價格後,就會計算一兩的價格,通常都是除以十就能知道一兩多少錢了。在中國人人都知道一斤是500克,一斤有十兩,而一兩自然就是50克了,每個人都是按照這樣的標準執行的,可要是小編告訴你,在中國有些地方一斤不是500克,你會感到驚訝嗎?這個地方就是中國香港,在香港買東西,一斤並不是按照500克來計算的,而是605克。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 古代為何以8兩為半斤,筷子長度為7寸6分?其實這裡面大有講究
    就連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筷子的長度,在古代也被嚴格規定為七寸六分。時至今日,大部分筷子已經"高矮胖瘦",參差不齊。為什麼古人把筷子的長度定為七寸六分,你知道這其中的真正含義嗎?[0]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古人為什麼以16兩為一斤\\。在秦朝建立之前,這一規則是不存在的。貿易往來多以數量為單位,"二"。"進"的概念尚未統一。
  • 臺灣一斤=600克,半斤=八兩,你知道為什麼嗎?(乾貨帖)
    那麼按照百科的解釋,1斤是十兩,半斤應該等於五兩,為什麼說半斤等於八兩呢?「半斤八兩」說的是舊制,現在已經是「半斤五兩」了。古代為何一斤要定為十六兩呢,這其中又有哪些特殊意義呢?說起一斤十六兩的起源,那就不得不提一下關於「度量衡」的故事了?
  • 我們都知道一斤是500克,但是香港卻是605克,這是為什麼?
    對於質量的標準,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一斤是十兩,也就是500克,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問題,也是我們不斷發展下度量衡統一的一個體現。但是即便是在我國,依舊是存在著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那就是在香港,我們認知下的500克是一斤這個標準在那裡是不成立的,因為在他們那邊一斤是等同於605克的,對於這一種情況,很多人就會產生質疑,為什麼都是在我國,香港就會出現這樣的偏差?其實這一切都是和香港的獨特歷史有著直接的聯繫。
  • 古代為何規定1斤為16兩,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都應該了解
    這句歌詞裡說的是中國古代的老秤,2000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運用槓桿原理髮明了木桿秤,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很多年輕人都沒有見過它了,今天,咱就來說說與它密切相關的知識。「半斤八兩」這個成語大家都很熟悉,意思是彼此實力相當,不相上下,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古人說「半斤等於八兩」,數學書裡不是寫「半斤等於五兩」嗎?咱接著看!
  • 老祖宗為何要把16兩定為1斤,筷子定為7寸6分?原來是大智慧
    生活各處都能看到老祖宗智慧的影子,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只要稍加留意,處處都可見老祖宗的智慧和用心,比如至今仍活躍在大眾視線的筷子和秤。如今的計量單位早已採用國際標準,但在遙遠的古代,老祖宗們早已有了自己的一套計量方法,極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老祖宗為何要把16兩定為1斤,筷子定為7寸6分?原是這其中包含了大智慧。
  • 打蛇為什麼打七寸?為什麼不打頭?
    很多人蛇是沒打過,但是「打蛇打七寸」這句話是聽過很多次了。為什麼打蛇要打七寸呢?這句話引申到現在的意思就是—抓重點,打該打的地方。看過武俠小說沒有,很多人練得了絕世神功,你看似怎麼都打不贏,但是實際上他們都有個罩門,你只要知道他們的罩門,並瘋狂攻擊,那麼你的勝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 為何古人規定一斤等於十六兩?這種進位設計,彰顯先進的數學思想
    如果問現代人一斤等於多少兩?相信現代人肯定會脫口而出:一斤等於10兩。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一斤是等於16兩。並且,傳說這種換算方法早在秦漢時代就已經在全國得到應用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中國古人在計算重量的時候,會採取16進位的方法,讓一斤等於16兩呢?
  •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秤用16進位,而現代的秤卻用10進位?
    馬三立先生的兒子馬志明的相聲——《賣布頭》裡有這麼一句詞,「古代半斤八兩,一斤十六兩」。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算術教育都是十進位,「逢十進一」是每個人算術時都了解的基礎規則,後來了解到原來還有二進位、八進位、十六進位等不同的算法,於是,我們開始學習這些不同進位之間的換算,難免心中會產生疑問:為什麼中國古代用16進位,現代人卻用
  • 筷子為什麼是7寸6分?看完真漲知識了
    在農村,農民間流傳著許多神奇的關於筷子的傳說故事,使筷子賦予了更加神奇的色彩,真令人感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筷子是中華民族給炎黃子孫留下的最珍貴的文化遺產。筷子長度為7寸6分代表著許多意義,如「有福有祿」、「七情六慾」、「有妻有子」、「有規有矩」、「合二為一」、「有吃有祿」等等,教會了人們怎樣做人的道理。「有福有祿」。在農村,老人經常在吃飯的時候,當手拿起筷子的時候,就會向同桌的晚輩講述許多關於筷子的故事。兩根筷子分別代表「福」和「祿」。古代人靠辛苦地種田,有了好收成,一家人一年四季才有飯吃,才有衣穿。
  • 為什麼筷子的標準長度是7寸6分?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原標題:為什麼筷子的標準長度是7寸6分?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相比西方人用刀叉吃飯,筷子的文明史顯然長得多。 世界上有人的地方都有中國人,是中國人都用筷子吃飯。這個習慣幾千年也沒有改變過。
  • 打蛇打七寸,為什麼要打七寸?打頭不是更有效嗎?
    蛇有七寸,在頭之下,腹之上,覷得清,擊得重,制其要害之處,得之矣,這段話出自清朝王有光的《吳下諺聯·打蛇打在七寸》。為什麼要是七寸呢,有人說那裡是心臟的位置,其實吧,蛇的七寸與心臟沒有關係,因為不同種類的蛇心臟的位置不同,拿蛇島蝮蛇來說吧,它的心臟位於離頭約17-19 cm處,這可不是七寸的位置,並且有地方的諺語還說打蛇要打三寸的呢,各種說法都有,可見幾寸與心臟是沒有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