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16兩為一斤,筷子長七寸六分?老祖宗的智慧果然不容小覷

2021-01-15 直播的歷史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計量方式和現在的計量方式不一樣,甚至連筷子的長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古代比較統一的計量方式是16兩為一斤,當然這種計量方式,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制定的統一的度量衡。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絮叨絮叨,古代奇怪的度量衡方式和古代對筷子的嚴格要求。

16兩為一斤是在秦始皇建國之後,由李斯制定的,具體內容是這樣的「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當然在這種制定方法的背後也有一個相當好玩的說法。

據說,當時李斯在制定度量衡的時候,死活想不清楚究竟將多少兩定為一斤比較好,於是李斯就想要讓秦始皇給一個方向,秦始皇給了李斯四個字「天下公平」不過說實話,作為一個普通人,小編愣是沒覺得這句話和16兩一斤有什麼關係,但是李斯的做法給人一種特別絕的做法,那就是李斯將「天下公平」四個字的筆畫作為一斤的標準,於是就有了一直沿用了兩千多年的十六兩為一斤的度量衡。

不過上面這種說法只是一種笑話而已,並不能當真,十六兩為一斤是有一定的算法在背後作為支撐的。16兩一斤,是因為古時候稱不普及。用天平的方式拆分斤兩,一斤拆半斤,半斤拆四兩,四兩拆八兩。二進位的方式分拆出16兩一斤。

當然還有一種比較迷信的說法是這樣的,這種說法源自民間,所以真實程度有多高,小編也不清楚,大家也就當個笑話看看就好:16兩為一斤是將北鬥七星 ,南鬥六星和福祿壽三星相加,這些加起來一共等於16於是就有了16兩為一斤的說法。而這種說法是暗示做生意的稱不夠斤數,就會折福祿壽,所以在古代的時候,做生意的人,因為這個原因不敢不夠秤。

接下來咱們就說說,為什麼古時候的筷子一定要7寸6分,其實這個說法還是比較統一的,筷子的7寸6分和人類的七情六慾相關聯,也就相當於用7寸6分的筷子將人類和動物區分開來。而筷子之所以會一頭圓一頭方,一個是因為這樣將筷子放在桌子上不會滾掉,一個天圓地方的緣故。

而筷子之所以會是一雙也是有原因的,兩根筷子分別代表陰陽。還有種說法是,兩個筷子和《周易》中的兌卦和巽卦相對應,在《周易》中,兌卦,有口的意思,巽卦,有入的意思。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說,萬物都是對立的,所以,筷子也必須是對立的,所以就有了兩根筷子。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為何要把16兩定為1斤,筷子定為7寸6分?原來是大智慧
    生活各處都能看到老祖宗智慧的影子,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只要稍加留意,處處都可見老祖宗的智慧和用心,比如至今仍活躍在大眾視線的筷子和秤。如今的計量單位早已採用國際標準,但在遙遠的古代,老祖宗們早已有了自己的一套計量方法,極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老祖宗為何要把16兩定為1斤,筷子定為7寸6分?原是這其中包含了大智慧。
  • 古代為何以8兩為半斤,筷子長度為7寸6分?其實這裡面大有講究
    例如,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度量衡還是每公斤16兩。就連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筷子的長度,在古代也被嚴格規定為七寸六分。時至今日,大部分筷子已經"高矮胖瘦",參差不齊。為什麼古人把筷子的長度定為七寸六分,你知道這其中的真正含義嗎?[0]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古人為什麼以16兩為一斤\\。在秦朝建立之前,這一規則是不存在的。貿易往來多以數量為單位,"二"。"進"的概念尚未統一。
  • 古代為何一斤等於十六兩,筷子長度為什麼是七尺六寸
    中華民族是智慧的民族,中華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的智慧讓我們受用匪淺。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古人的那些智慧。1、古代為何一斤等於十六兩?在我國古代,人們使用的稱重工具叫作「十六星秤」,因南鬥六星、北鬥七星和福壽祿三星組成,古人十分看重誠信,商人更是如此,他們認為做生意不可缺斤短兩,故使用「十六星秤」,若稱重時缺一兩,便少一分福氣,少二兩便少財,少三兩便會折壽······以此類推,關於這一點,我們現在真應該像古人學習,做人做事就應該如此,不可欺詐,要做誠信之人。2、筷子長度為什麼是七寸六分?
  • 古人為什麼規定16兩為1斤,筷子的長度為7寸6分?
    實際上,在過去的大部分時間裡,半斤和八兩還真就是差不多,不僅僅是差不多那麼簡單,應該說半斤就是八兩,這和我們現在用到的重量標準是不一樣的,就現在的標準來說,一斤就是十兩,半斤就是五兩。這個標準制定的時間並不長,距今不過才滿六十年,而在此之前執行的標準就是一斤等於十六兩。
  • 為什麼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筷子一頭圓一頭方有何講究?
    為什麼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筷子一頭圓一頭方有何講究?文/農夫也瘋狂筷子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一種餐具了,我們每天都需要用到它。在古代的時候筷子的叫法也比較多,比如筴、提、挾、筲等,不過主要稱呼還是叫「箸」。那筷子的標準長度為何是七寸六寸呢?古人關於筷子的設計也是很有講究的,而其標準的長度就是七寸六分,換算成現在的單位長度大約是大約23釐米左右。古人之所以把筷子的長度統一為七寸六分,這個也是有寓意的,因為其代表著人的七情和六欲。
  • 古代為何規定1斤為16兩,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都應該了解
    中國的老秤,將1斤定為16兩,所以在秤桿上有16個刻度,每個刻度代表1兩,每1兩都用1顆星來表示,分別是「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還有「福、祿、壽」三星,組成了16星,其實也就是「十六進位」。那麼我們再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看為什麼古代採用「十六進位」,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16平分是8,8平分是4,4平分是2,2平分是1,這樣做秤桿也更加方便,有利於統一刻度;如果採用現代常用的「十進位」,10平分是5,5再平分就是小數了,再往下走就很難算錢了,這就得難倒做生意的人,到底是顧客吃點虧,還是自己吃點虧呢?如此看來,老祖宗是非常聰明的。
  • 筷子:中國最早什麼時候使用的?長度為何七寸六分?有什麼寓意?
    筷子的由來:中國最早什麼時候使用的?長度為何七寸六分?有什麼寓意?世界各國以筷子為日常飲食工具的,有中國、朝鮮、韓國、日本、越南、蒙古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04長度為何七寸六分其實筷子的形狀和形狀都是有講究的,經過長期的使用,中國人將筷子的長度定製為七寸六分,為何是這個長度呢?
  •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為7寸6分?
    那麼究竟為何一斤是16兩呢?畢竟這個數字一不是整數,二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事實上,它具有很深的文化意義,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都應該要知道。傳說中,著名的發明家和創造家魯班在還不知道槓桿原理的時候,就創造出了秤。有了秤,自然需要決定一斤是多少,於是魯班夜觀天象,根據著名的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來雕刻,一共雕刻出了十三顆星,最終決定讓一斤等於十三兩。
  • 古代人為什麼規定16兩為1斤,筷子的長度必須是7寸6分,都是智慧
    花自春風鳥自啼,豈知造物天為春。百姓日用而不知,氣入四肢徒凋殘。」他的詩中,將生活中、自然中所遇到的事全部稱之為「道」,也就是說一切發展都是有規律的。中國老百姓的生活中處處都彰顯著古代人類留存下來的智慧。
  • 1斤為16兩,筷子長7寸6分,古人這麼定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其實這個詞語可以追溯到古代對於重量單位的劃分上。兩和斤是古代用於表示重量的單位之二。既然十六兩表示的一斤,那麼顯然半斤就指的是八兩,所以一般情況下使用半斤八兩這個詞來形容比較的東西在本質上相差並不太多。那麼為什麼會將一斤定為十六兩呢?這樣的數字背後又有什麼深意呢?這個規定的背後還有著一段歷史淵源。
  • 古代一斤為什麼是十六兩?筷子為什麼定在七寸八分,都一樣長?
    古代度量衡,一斤等於16兩,有好幾種說法來源。最主流的說法是來自於秦始皇時代,始皇統一六國後,書同文、車同轍,度量衡的標準也亟待統一,這項任務落在了丞相李斯的肩膀上。究竟該定多少兩為一斤呢?就用16兩作為一斤吧!幸虧小篆跟現代漢語簡寫都是十六筆劃,否則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編下去......古代的木秤,三大組成部分是秤桿、秤盤、秤砣,利用槓桿原理,實現公平交易的夢想。
  • 筷子的長度為什麼是7寸6分?應該讓孩子知道!
    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慾,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有些人很羨慕西方人用刀叉吃飯,覺得這種姿勢和儀態有品位。但學了之後也只是偶爾用用。在日常生活中餐餐都用刀叉的中國人,想必都是奇葩。刀叉是冶金術成熟以後才有的用具。
  • 為什麼筷子的標準長度是7寸6分?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原標題:為什麼筷子的標準長度是7寸6分?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相比西方人用刀叉吃飯,筷子的文明史顯然長得多。 在餐廳裡中國人往往呼喚服務生「拿一雙筷子吧」;如果說「拿兩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國人。 關鍵是,為什麼明明是兩根筷子,卻叫一雙筷子呢? 一雙筷子,不僅僅是飲食餐具,更承載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凝結了許多前人智慧。
  • 為何古代筷子長度為七尺六寸?有三層特殊含義,你知道幾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既為我們創造了生存條件,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雖然以前科技並不發達,但老祖宗的智慧卻是不可估量的,從炎黃二帝製作農耕工具,到倉頡造字,再到神農嘗百草,中華民族每向前跨越一步,背後一定有人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 古人用的秤和筷子有哪些說法?真相讓你深感意外
    然而在我國古代,人們也不用市斤秤,而是用16兩的稱去稱東西。什麼是16兩秤呢?古時候,人們把一斤劃成16份,一份為一兩,用這種度量衡製成的秤就是16兩秤。說到16兩秤,古時候也有一些傳說:據說民間的木桿秤最早發明於春秋戰國時期,而且還是我們民間的木工祖師爺魯班製造出來的。他當時採用北鬥7星和南鬥6星的天象,將一斤分為13份,製成了13兩的秤。
  • 古代為什麼1斤要換算成16兩?這是中國古人大智慧的體現!
    中國早在4000年前就使用了十進位作為日常生活中各種計量單位的換算,「屈指計數,逢十進一」,但是當我們翻開歷史的書頁,就會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就是中國古代的度量衡進位制,只有在秤的「斤」的進位上,採用了「十六進位」,成語「半斤八兩」正是由此引申而來。
  • 為什麼香港的一斤和大陸的一斤,克數是不一樣的?
    因為這裡有一個差別的問題,在大陸的各個地方,一斤等於500克30算是所有人的共識,就算是沒有讀過書的,在菜市場買菜的大爺大媽都會知道。可是這樣的一個常識,放在別的地方就不能作為一個常識了。香港每年迎接的大陸遊客絕對是成千上萬的,很多人也會選擇在香港買東西,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在香港買東西,一斤等於605克,跟大陸人心裡所說的常識是不一樣的。請你們帶著疑惑往下看。
  • 最美好的愛情應該像筷子而不是勺子
    親愛的 客官:在您閱讀本文之前,您可以用您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 以後您就可以免費收到「小二雨陽」每天為您精心準備的精彩內容。感謝您的關注!筷子火了,因為網上流傳的一個視頻。徹底火了……筷子,是我們中國人餐桌上最為常見的東西,形似棍子,一頭方一頭圓,代表著天圓地方。兩支稱為一雙。標準的筷子長七寸六分代表著人的「七情六慾」手拿筷子時,一般拇指食指在上面,無名指小拇指在下面,中指在中間,代表著「天地人」三才之象,這是對人和世界的關係樸素理解。
  • 天圓地方,陰陽相合,與我們日日相伴的筷子你真的了解嗎?
    一雙筷子,承載著中國人的情感和記憶。這一對小物件,不僅僅是中國人共同的飲食工具,更是我們上千年的文化傳承,同時承載著諸多的人生哲理。圖上那雙充滿了歲月感的雙手,正在製作筷子。圖片來源:高品圖像中國很早就已經使用餐具,用筷子的時間至少已有3000年的歷史。
  • 古代沒掌握指紋識別技術,為何犯人還要畫押?專家:老祖宗的智慧
    既然如此,為何在中國古代,還會出現「籤字畫押」的認罪情形?這豈不是畫蛇添足麼?實際上,我國學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掌握了「指紋識別技術」,只不過與現在略有不同罷了。 相信大家已經注意到了,最初的畫押,並不涉及按手印,可是古人為何會在籤字、畫符號的基礎上加上」按手印「呢?其實,這是一種十分人性化、便捷的舉措。在中國古代,文化知識並沒有到普及,百姓的受教育程度很低,除了士子之外,幾乎沒幾個人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