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上映以來贏得了大家的喜愛和共鳴,除去我們的同情感和自豪感之外,從各種技術層面而言,這部電影已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那麼在這部《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中,有7個單元講述了7個故事,更是見證了70年以來的發展和變化。
當然了,在目前的電影市場看來,除了說電影作品本身的好壞之外,觀眾們的口碑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像這種連自己都沒有經歷過的事兒而點評電影的觀眾,真的不知道他的骨子裡是一種怎麼樣的精神所在,或者說對於任何一部電影,這種點評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水軍或者噴子的做法。
小編認為,這樣一部好的電影如果拋開一切認真製作的話,應該會成為一個時代的記錄,但是《白晝流星》顯而易見讓整部影片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其實整部影片中的7個故事都是講述普通人民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的聯繫,其他單元的風格大多是接地氣的親民風格,唯獨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單元給這個故事加入了浪漫的底色,把脫貧和航天無縫嫁接,呈現出了一種寓言版的美感,劉昊然和陳飛宇飾演的兩個少年,從一開始對人的不信任,到最終被打動,整個過程是少年的叛逆到少年找到歸屬感的過程,陳凱歌把這個故事賦予了個體與國家之間的一種浪漫想像。
回想陳凱歌與劉昊然的首次合作,是在電影《妖貓傳》,劉昊然飾演的白鶴少年之一的白龍,是一個筆墨不多但卻是影片中出彩驚豔而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從身世坎坷到以身殉愛,哪怕化身精怪也要為心中所愛復仇,悽美的故事被劉昊然的動作和神情駕馭的有神有色。
雖然在影片中,他大部分時間只能用眼神、微表情、肢體動作,以及方言化的對白,來豐富這個角色,但無疑,那都是他在用演技,撐起了一個形象飽滿、性格獨特的少年,也撐起了白晝星空下的希望之光。
《相遇》是《我和我的祖國》中賺取眼淚最多的一個單元,張譯和任素汐在公交車的演繹讓影迷能夠感受到兩人之間的情感,尤其是任素汐的眼神戲表達,即便沒有臺詞,也讓觀眾感受到了她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