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做運營時間不長的朋友,尤其是自學運營的朋友,在經過各種資料的培訓學習後,在做渠道推廣投放廣告時,很容易進入一種「完美臆想」的狀態。這個狀態的情形簡要來說如下:盲目相信各種數據的預測,比如人群分析、媒體屬性分析、投放時段等等,自認為影響廣告ROI的各種因素都考慮進去了,這個廣告投放應該會很成功很完美,這就是「完美臆想」;大多數時候,真實的結果一般不會這麼完美。
現在回到正題,做一個廣告投放,能影響結果的因素很多,我前面也提到一些,其中影響廣告轉化率的最重要的三個要素,或者說三個思路,無非就是以下三點。
第一點 廣告創意要不停的迭代優化
廣告創意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個怎麼理解呢?比如我們要做一個APP下載量的推廣。創建一個媒體推廣計劃時,我們會根據這個APP產品的匹配人群,在廣告後臺做一個人群熟悉劃分,根據人群的年齡、地域、喜好、手機機型等等,篩選一個精準人群出來。然後第二部,我們就會根據此類人群做一些廣告創意,也就是推廣主圖、落地頁等等這些,再設置投放時段等等。這裡面我有個小建議,一個計劃裡儘量多帶幾個創意,然後我們就可以通過創意的轉化率,慢慢篩選出最優的創意,刪掉點擊率轉化率比較差的創意,再新增創意進去,形成優勝劣汰的機制,這樣子,我們的廣告連續投放幾周之後,創意質量會逐步上升,轉化率自然就能提高上去了。
第二點 落地頁和主圖要主題鮮明,內容粗暴直接,別繞彎子
這一點是網際網路廣告和傳統廣告最大的區別了,傳統廣告因為有很多歷史因素,很多廣告策劃公司喜歡故作高深,故弄玄虛,做出來的廣告創意喜歡帶有文化範兒,這種廣告總結下來就就你看半天,也不明白他在說啥玩意。但是這就是傳統廣告行業的職業病,無病呻吟,自己還感覺良好,把價格標榜的還很貴,感覺賣給了客戶一個藝術品。我們舉個例子,房地產行業廣告經常犯的毛病:比如什麼「山海大宅,盛世傳承」。完全不知道他想說什麼。
而我們做網際網路廣告,要清楚一個廣告的展示環境,網際網路本來現在就很浮躁,更何況手機上網,現在大多數廣告都是在手機上呈現,潛在用戶也就瞟那麼一眼,點擊進去也就最多看幾秒。如果我們在這幾秒內,沒有做到引起關注,一信息的有效傳達和決策影響這三個方面,這個廣告就基本失敗了。所以別繞彎子,快速直接就好。
比如某個品牌的充電寶的廣告:X米充電寶 13000毫安 69元,這就是很精彩的廣告創意,粗暴直接。X米充電寶,包含了品牌和產品名稱,13000毫安,是賣點之一,表示大容量。69元是賣點之二,我容量大,價格還便宜。這個廣告的轉化率就會非常高。內涵意思就是品牌開路,但主打性價比,非常有衝擊力。
第三點 多試 多調整 多看數據
很多運營新手廣告投放出去之後,就只看看數據了,第一種情況是一看ROI很不錯呢,不管了,每天看看數據喝杯茶就下班了。第二種情況是ROI不好,隨便調整一下,再看,還是不好。馬上就對這個媒體渠道下結論否定了,把廣告就撤下來了。
這兩種情況都不對。真正的做法是,即便ROI很好,也要多開幾組不同計劃、多開幾組創意和落地頁去試驗,看看能不能做到更好,優中選優,才是極致追求,結果才會趨近於完美。如果是ROI不好,那更要去多調整多測試了。在投放過程中,不要輕易過早下結論。
我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我們曾經幫一個企業投放過一種兒童營養品的廣告,我們把人群設定為媽媽這個人群,投放時段設置在晚上,發現轉化率並不高。後面多開了很多組計劃和創意無數次測試後,最好的一組設置讓我們很意外。面向男性人群那一組轉化反而高一些,但是點擊率最高的人群組卻是老年人,購買時段也不是我們想的晚上,而是白天,包括很多媽媽,都是在上班時間來購物的(這真是上班磨洋工的好機會啊)。舉這個例子就是想告訴大家,做運營,是試出來的,我們要不停去試,不停拿數據和結果驗證,而不是靠經驗主義去做一個全盤的,定性的推廣計劃,網際網路廣告的核心優勢正是因為靈活多變,可根據數據反饋不停調整,這個優勢需要我們去把握和挖掘,否則還不如做傳統廣告。
以上就是最近有感而發的一個提升廣告轉化率的個人經驗之談,希望能幫助到剛進入運營領域的朋友。我做運營十幾年了,現在已經處於半退休狀態了,文筆不行,但是偶爾寫點東西,和大家一起探討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