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在穀子功能基因組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山西農業大學雜糧分子育種團隊近日在國際植物領域頂級期刊Nature Plants(1區Top期刊,SCI影響因子13.256)發表論文。這是山西在Nature Plants以第一單位發表的首篇論文,也是近年來國際穀子研究領域發表的影響因子最高的論文。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
-
山西在穀子功能基因組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山西農業大學雜糧分子育種團隊近日在國際植物領域頂級期刊Nature Plants(1區Top期刊,SCI影響因子13.256)發表論文。這是山西在Nature Plants以第一單位發表的首篇論文,也是近年來國際穀子研究領域發表的影響因子最高的論文。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
-
山西省在穀子功能基因組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據悉,這是我省在Nature Plants以第一單位發表的首篇論文,也是近年來國際穀子研究領域發表的影響因子最高的論文。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據了解,穀子通常是5月播種,10月收穫,一年一季,生長周期要5個月左右。對於科研人員而言,5個月的等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模式植物體系的建立對於科研來說意義重大。
-
我省在穀子功能基因組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據悉,這是我省在Nature Plants以第一單位發表的首篇論文,也是近年來國際穀子研究領域發表的影響因子最高的論文。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據了解,穀子通常是5月播種,10月收穫,一年一季,生長周期要5個月左右。對於科研人員而言,5個月的等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模式植物體系的建立對於科研來說意義重大。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中國網訊 10月30日,由中國海洋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中國遺傳學會和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3年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由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包振民教授領銜完成的櫛孔扇貝和海洋生命學院劉濤副教授領銜完成的海帶全基因組測序工作,標誌著學校在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研究領域達到了國際前沿水平,並將為進一步的海洋生物分子育種、功能基因開發與利用等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地基礎。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2020-12-01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西農中國肉牛重要經濟性狀功能基因組學研究世界領先
研究對分布世界各地的15種代表性牛品種(國內6、國外9種)全基因組測序數據進行了整合比較分析近日,中國農學會組織以中國工程院印遇龍院士為組長的7人專家組,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科學院昝林森教授歷時15年主持完成的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 | 水稻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
回顧「十三五」,我國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動農業產業發生一系列重大變革,對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一系列重大貢獻
-
儀表今日看點:超透鏡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基因檢測再上新臺階
1月10日消息,超透鏡的研究近日取得重大突破。哈佛大學約翰·A·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團隊(SEAS)宣布他們目前已經成功開發出了首個能夠以高解析度將包括白光在內的整個可見光光譜聚焦於一點的超透鏡。今日的儀器儀表行業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重要內容呢?下面一起來了解詳情。
-
基因組解密 山西小米更優質 - 山西日報數字報
「小米」是C4基因功能研究的理想模式體系 穀子是二倍體自花授粉作物,基因組較小,具有高質量的參考基因組,是極具發展潛力的C4禾穀類模式植物。但是穀子生育期較長、株高較高、遺傳轉化困難等特點極大地限制了其作為模式植物在功能基因組學研究中的應用。
-
科研人員在抑鬱症功能基因組學領域取得新進展
圖為研究成果。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中新網昆明4月2日電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網站2日發布消息,該研究所羅雄劍課題組在抑鬱症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鑑別到34個打斷與轉錄因子結合的抑鬱症風險遺傳變異,並研究了這些功能遺傳變異調控靶基因的潛在機制。
-
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1-01-11 10:25:51 如何讓金剛石「聽話」,
-
中國在家蠶基因組測序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中新網10月23日電 繼人類基因組、水稻基因組之後,中國在家蠶基因組測序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日前西南農業大學基因表達標籤(EST)工作已突破10萬條大關,獲得非重複基因3萬多個,使該校成為世界上擁有家蠶和鱗翅目昆蟲基因序列最多的研究基地。
-
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農業資源中心等在穀子株型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聯合開展的穀子株型調控研究工作取得進展,闡釋了穀子的披垂葉基因(DROOPY LEAF1)作為油菜素內酯(BR)激素信號的「剎車」基因如何調控葉片直立與披垂。
-
我國科學家利用同步輻射技術在金屬蛋白研究領域取得重大成果
我國科學家利用同步輻射技術在金屬蛋白研究領域取得重大成果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陳竺和陳賽娟院士領導的研究組於
-
「剎車基因」亮相:穀子成為C4模式植物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我國科學家最新成果,他們闡釋了穀子DPY1基因作為油菜素內酯信號的「剎車基因」,調控葉片披垂與直立的分子機制,為禾本科作物株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2012年,湯沙帶領團隊建立了穀子突變體致變基因的快速定位及克隆體系,完成了基因定位和突變體表型鑑定等工作。2015年,他們已經找到了DPY1的候選基因。「可是當時穀子遺傳轉化體系不成熟,很難在穀子中直接驗證DPY1的功能,因此我們只能初步地在擬南芥和水稻中檢測DPY1的生物學功能,這嚴重限制了研究的深入。」趙美丞說。
-
走進細胞組學最前沿!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細胞組學會議在青舉行
11月21日,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細胞組學會議(ICG-15 CELLOMICS)在青島拉開帷幕。本次會議由青島西海岸新區、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青島中德生態園管委、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國際海洋基因組學聯盟和青歐生命科學高等研究院承辦。
-
我省在肉牛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多項國際領先創新成果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陝西臺 劉松燾 楊凌臺 孫雅楠 何家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團隊經過15年潛心研究,在我國肉牛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多項國際領先的創新性成果。這頭毛色發亮、膘肥體壯的肉牛就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昝林森團隊運用一系列創新性技術選育出的秦川牛肉用新品系母牛,僅2年多點時間,它的體重就達到585公斤。資料顯示,國外肉牛每天可生長1到1.5公斤,而我國地方黃牛每天只生長0.5公斤。品種對外依存度高、自主育種周期長、生長速度慢、經濟效益低,已經成為制約肉牛產業發展的瓶頸。
-
石瓊:立足基因組學科技,助力海洋藍色經濟
為進一步加快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研究步伐,實現國家構建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石瓊團隊以重要水產動物基因組學研究為著力點,解析魚類適應性進化的重大理論科學問題,同時挖掘與重要經濟性狀相關聯的分子標記,構建水產動物分子育種的關鍵共性技術體系,篩選藥源性多肽序列,為水產動物良種培育和規模化新型藥物研發奠定紮實的理論與技術基礎。
-
2018中國生命科學領域重大研究進展
近年來,現代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和重大突破,並正在加速向應用領域滲透,在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環境、資源和健康等重大問題方面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生命科學研究正向基於數據的科學發現範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