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稱丹麥海綿需氧極少 或挑戰生物起源理論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科學家稱丹麥海綿需氧極少 或挑戰生物起源理論

  據外媒2月17日報導,科學界一直認定,地球上的複雜生物是在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達到現在的標準時才逐漸進化出來的。但是,學者在研究丹麥海綿後認定,複雜生物的生存和發展並不需要高濃度的氧氣,並向傳統理論發起挑戰。

  複雜生物的起源一直都是科學界的難解之謎。原始的細胞如何進化成了當今在地球上的高等生命形態?教科書上一般採用「氧氣」作為答案,並解釋說6.3億至6.35億年前大氣中氧氣濃度上升,地球上因此進化出複雜的生命形態。

  但是,南丹麥大學的博士生丹尼爾·米爾斯從丹麥一處峽谷中打撈出海綿,並加以研究後表示,需要重新審視這一傳統學說。研究發現,這些海綿在僅有當今大氣含氧量0.5%的極端環境下,仍能生存和成長。

  米爾斯說:「我們的研究表明氧氣濃度偏低並不是阻礙生物起源的真正原因。」米爾斯和加州理工學院的劉易斯·M·沃德就此聯合撰寫論文,並且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

  5億多年以前,「動物」這一複雜的生命形式剛剛出現。在此之前的數十億年裡,僅有的生命形式都為單細胞生物。而就在大氣中氧氣含量顯著上升的時候,動物也恰巧出現,所以人們自然把這兩件事關聯起來,生物進化得益於氧氣增加。

  米爾斯說:「但據我所知,從來沒有人測試過動物究竟需要多少氧氣。所以我們決定一探究竟。」當今地球上海綿最接近早期生物,南丹麥大學附近就有。米爾斯於是進行了此項研究。米爾斯說:「我們把海綿放進實驗室,在氧氣含量僅為當今大氣的0.5%的環境中,它們仍能繼續呼吸和生長。」

  實驗證明極低的含氧量沒有阻止生物的生長。米爾斯說:「肯定有其他的生態或進化機制發揮作用。也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產生出構建動物的生物機制,生命因此長期停留在單細胞狀態。也許進化出複雜、多細胞的生物就是很困難,所以地球上當時才沒有動物。」

  另有研究表明,在進化出複雜動物之前,地球上的氧氣含量已經顯著增加了至少一次。不過,豐富的氧氣並沒有直接帶來生物的進化。(信蓮)

相關焦點

  • 挑戰動物起源理論 丹麥海綿需氧極少
    據外媒2月17日報導,科學界一直認定,地球上的複雜生物是在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達到現在的標準時才逐漸進化出來的。但是,學者研究丹麥海綿後認定,複雜生物的生存和發展並不需要高濃度的氧氣,並向傳統理論發起挑戰。複雜生物的起源一直都是科學界的難解之謎。原始的細胞如何進化成了當今在地球上的高等生命形態?
  • 為何說地球生命起源外星?科學家稱隕石現生物痕跡
    「我個人認為生命在宇宙中是廣泛分布的,而不是僅僅局限於地球,」胡佛說,「這個研究領域還沒有被深入挖掘,因為坦率地說,許多科學家之前認為這根本不可能。 」  可識別 類似地球生命  胡佛博士稱他使用了一種「相當簡單的方法」。
  • 月巖樣本分析結果挑戰主流月球起源理論
    ,主流月球起源論——巨大撞擊假設遭遇挑戰。  網易探索3月30日報導美國《連線》雜誌報導,美國和瑞士科學家對在月球礦石中發現的同位素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流行的月球起源理論——巨大撞擊假設可能並不成立。不過,絕大科學家都認同和接受這一假設,不會輕易放棄。瑞典隆德大學行星學家馬賽厄斯·麥爾便表示這項研究雖然具有一定說服力,但他並不準備放棄巨大撞擊假設。
  • 海底熱液噴口啟動早期生命 顛覆原始湯起源理論
    研究者通過研究天然溶洞的微觀蜂窩狀熱液噴口的地球化學梯度,確認出形成第一個生命體的能量來源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在《生物學論文集》上發表的文章稱,海底熱液噴口的地球化學能量形成了最早的生命有機體。
  • 海綿的年齡已有6.4億年!地球上最原始物種
    據俄羅斯媒體2月23日報導,來自美國的生物科學家們於日前表示,世界上最原始的生物物種是海綿生物。該研究結果不久前被發表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大學的官方網站上。美國一個研究小組對地球上的生命起源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後得出結論稱,地球上最原始的動物物種是海綿生物。據美國麻薩諸塞州大學的科學家所提供的初步研究資料顯示,海綿生物成功的進化發生在距今約5.4億年前,而此前的資料顯示,可將水下生物最早出現的時間推算至寒武紀大爆發時期。
  • 新研究挑戰月球起源說
    圖:sutori  周三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對傳統的月球構成理論提出了挑戰,駁斥了長久以來月球在太陽系中形成的理論。目前、理論認為月球不存在已氣化的易揮發元素,比如碳元素,但科學家們在這項新研究中,於月球表面發現了碳離子的蹤跡。這意味著氣態碳原子早在45億年前,月球形成時或形成不久後便存在了。因此,這項新發現將對目前月球形成理論帶來巨大衝擊。
  • 日本發現存活逾億年微生物,有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起源
    日本發現存活逾億年微生物,有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起源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20-07-29 08:04
  • 25歲澳洲華裔青年挑戰傳統理論 欲撥動分子時鐘
    大膽假設欲撥動"分子時鐘"25歲博士後接受晨報專訪  華裔青年挑戰傳統理論  一名25歲的澳洲華裔青年學者最近大膽向科學界的傳統理論提出挑戰,認為測量不同物種起源時間的「分子時鐘」理論存在缺陷。此觀點提出後,隨即在科學界引起廣泛關注。
  • 海綿這種最原始生物,為何把大腦弄「沒」了?
    然而,一些動物,如海綿,已經成功地「擺脫」了大腦。換句話說,沒有大腦正是他們生存到現在關鍵,或許有了大腦它們根本不會存活到至今。雖然海綿並不思考生命的意義或起源等哲學命題,但在某種程度上,它們比我們更能生存。祖先或有神經細胞這個神奇的海綿家族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億年,它們利用多孔的身體從海底吸收營養。海綿沒有大腦。
  • 宇宙起源究竟是怎樣的?科學家推翻宇宙大爆炸理論,各執己見
    關於宇宙的起源問題,經過無數次的研究和猜測,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最具說服力的理論,即大爆炸理論。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最初只是一個點,這個點在科學上稱為奇點,它具有無限的密度和質量,由於某種未知的原因,奇點發生了爆炸,從那一刻起,時空就產生了,宇宙隨之誕生了,自從奇點爆炸以來,宇宙一直在不斷地膨脹,而且膨脹的速度毫無疑問超過了光速。
  • 宇宙起源可能不止大爆炸,還有另外的起源理論,你認可哪個?
    科學家稱這些問題為「終極問題」。在這幾個終極問題中,「人類從何而來,未來將走向何方」可以說是最受關注的問題。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和文明發展的不斷進步,「人從哪裡來,將來會去哪裡」的問題逐漸延伸到「世界從哪裡來,將來會去哪裡?」顯然,這個問題目前還不能被人類解決,但是人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事實上,早在古希臘,人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他們稱之為「起源」問題。
  • 加拿大科學家提出宇宙起源新理論
    加拿大科學家日前提出了有關宇宙起源的新理論,認為我們所認識的三維宇宙可能起源於一顆毀滅後變成四維空間的恆星。當前最流行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
  • 華人科學家研發細胞「納米海綿」用於中和新冠病毒
    憑藉納米技術,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了一種比人類頭髮絲細一千倍的細胞「納米海綿」,希望可以將其製成藥物,用於中和人體內的新冠病毒。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團隊正在嘗試用被人體細胞膜包裹的「納米海綿」來「引誘」病毒與其結合,從而達到吸收並中和病毒的作用。
  •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對達爾文進化論是一個大的挑戰!
    一個追根問底的人類自身起源問題,一直從古至今困擾著人們。上帝造人、女媧造人的傳說,在人類歷史的很長時間裡,被一直作為正確的解釋。雖然有許多古代、近代的哲學家科學家對此懷疑,並形成一些理論。然而,直到1842年,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經過五年的環球考察,採集了無數的地質、動植物標本,做了詳細的觀察筆記,又結合當時古生物學、生物地理學、形態學、胚胎學和分類學等許多領域的大量研究資料,經過20多年的研究,終於在1859年11月24日在倫敦出版了他的《物種起源》。
  • 達爾文《物種起源》:經典的錯誤理論
    《物種起源》是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 – 1882)論述生物進化的重要著作,出版於1859年11月24日。該書大概是19世紀最具爭議的著作,其中的觀點大多數為當今的科學界普遍接受。在該書中,達爾文首次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
  • ICE GROUND冰川泥的清洗好搭檔-天然希臘海綿
    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冰川泥清潔好搭檔天然絲絨海綿。天然海綿是什麼?植物還是生物?
  • 一種原始的海洋生物,使科學家重新思考動物的開端
    根據傳統的生物進化論,神經元僅在數億年前發生過一次進化,大概是在海綿從進化樹上分支出來之後。但是莫羅茲認為,神經元的演化其實發生了兩次:第一次與櫛水母的祖先有關,它們的分支時間段與海綿差不多,第二次與普通水母的祖先有關,它們是人類等大多數動物的祖先。櫛水母的神經系統非常與眾不同,其化學遞質與細胞結構與其他生物存在明顯差異。莫羅茲說:「櫛水母的基因組密碼不僅與我們語法相異,甚至連字母表都大不相同。」
  •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理論上能應對病毒突變
    原標題: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來源:科技日報美國一研究小組6月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理論上能應對病毒突變
    美國一研究小組6月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
  • MIT教授的生命起源新理論迎來有力證據
    科學家卻仍未能回答這個問題。對於這一未解之謎,人們曾提出過無數理論猜想;有人說生命誕生於海底熱泉,有人說其誕生於冰川深處,還有人說是閃電打出了第一波生命的火種。而麻省理工副教授、生物物理學家Jeremy England卻從另一個更宏觀、更本質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他從事該方面研究已有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