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去月球,但這一次,女子將在月球表面行走

2020-11-23 聚集全球資訊

華盛頓6月15日:隨著美國宇航局計劃在阿波羅計劃結束後於2024年將人類帶到月球,它現在給了第一位女性在月球表面行走的機會。那麼是誰呢?誰將為女性邁出巨大的一步?

阿耳特彌斯計劃由美國宇航局於5月中旬公布,目標是在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並為我們帶來第一位女月球漫步者。這次任務預計將有四名太空人,其中兩人將在月球上行走。

這項倡議是在美國準備慶祝1969年阿波羅11號登陸50周年之際提出的,這使得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德林成為第一批踏上另一個世界的人。

那麼,她會是誰呢?沒有人確切知道,但很可能這位候選人將從美國宇航局目前的12名女太空人名單中選出。

她們的年齡在40歲至53歲之間,曾是軍事飛行員、醫生和科學家,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她們從數千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人類上一次離開近地軌道是在1972年,當時最後一批阿波羅太空人從月球返回地球。

從那以後,將人類送入太空的政治興趣減弱了,對這種任務的資助也枯竭了。因此,美國宇航局轉向地球軌道上的項目,尤其是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
    2020年9月的中國航天大會上,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宣布:「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這也是我國探月三期的收官之作。」月球採樣,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但仔細一想,不就是在月球拿塊石頭嗎,很難嗎?答案是:很難!採月難在哪?
  • 月球的表面是銀河系的時間膠囊,這要怎麼理解
    前一陣子,嫦娥五號在月球挖土。科學家們發現,當月土被從深處挖出時,那些埋藏著的月土顏色馬上發生了變化。雖然具體成因還有待分析,但是他們猜測,這是月土接觸到太陽輻射或者宇宙輻射所產生的反應。事實上,月球表面已經暴露在真空中45億年了,它已經被來自太陽系和太陽系外的粒子所浸透。
  • 科學家發現月球的新知識!月球表面或將能製造出水?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科學家發現月球的新知識!月球表面或將能製造出水?月球是我們地球的唯一一顆天然衛星,從古至今,人類對月亮就有著非常特別的情懷。當然在古代的時候,對天文知識並不了解,還以為月亮不過是在夜空當中的一顆星星,那麼很多的詩人都在為月亮寫詩,傳唱至今。
  • 日本月球探測器在鳥取沙丘展開模擬月球地面行走試驗
    人民網東京9月28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針對世界首個月球地面探測比賽,日本唯一參加這一挑戰的科研小組「HAKUTO」27日表示,此前在鳥取市的鳥取沙丘開展了月球探測器試驗機型的行走試驗。
  • 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奔向月球的她,將執行迄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飛越近80萬公裡,為何嫦娥五號要去月球挖土?這捧「高價土」對中國航天有何意義?嫦娥五號還肩負著哪些重要使命?本期硬核看板3分鐘,解讀嫦娥五號的奔月之旅! 24日,重達800多噸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搭乘這枚火箭的旅客,正是「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
  • 輝煌的阿波羅計劃,不止一次登上月球,這一切會是騙局?
    美國政府從1961年開始傾全國之力,力圖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劃時代的阿波羅計劃開始實施。這項歷時十餘年的浩大工程總耗資255億美元,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
  • 月球有了新發現!月球表面輻射有了更準確數值
    研究稱,太空人在月球表面跳躍時,每小時將吸收約60微西弗的輻射。研究人員說,這比跨大西洋客機的輻射劑量高出5到10倍,大約是我們在地球表面所受輻射劑量的200倍。科學家聲稱,月球輻射量偏高是因為月球沒有磁場或者大氣層保護。只不過由於科技和時間不足,並不能測出具體數值。美國航天局正在努力於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在這十年內通過名為"阿特米斯"的太空探索計劃,在月球及其周圍地區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空間站。
  • 登上月球的人,在月球上漫步的人,有多少?
    這兩個人是艾倫·謝潑德和艾德加·米切爾。他們此次到訪月球的目的是輔助關於月球地震的進一步研究,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在月球上隨身攜帶一些工具。阿波羅15號承擔了下一次太空人登月的發射任務。在船員中,大衛·斯科特和詹姆斯·艾爾文在月球表面行走,而且在上面呆了三天。他們並沒有三天完全呆在外面,相反,他們花費了幾乎19個小時在月球上行走或者騎行。
  • 法國人拍攝到月球上空的UFO,成功飛越月球表面,它們要去哪?
    發布者是個法國人,他說自己是個天文愛好者,在3月底的時候他在法國的蒙特婁拍攝了這段視頻。由於天氣不錯,他的天文望遠鏡能夠直接觀察到月球,正當他觀察月亮的時候,他突然發現原本黑暗的區域,出現了三個光點。他調轉鏡頭,觀察那三個光點,它們在距離月球不遠的地方停留。沒過多久,它們就離開了,似乎是離開了月球。
  • 月球表面的水可能比想像的更多
    「想要知道它們之間是否有關聯,我們還有大量工作要做,」馬裡蘭大學的行星科學家Jessica Sunshine說。她沒有參與這兩項研究,但表示新研究「提出的過程比我們之前想的更複雜」   這項工作對於未來人類的月球之旅以及前往更遠的星球至關重要,包括NASA即將開始的阿特米斯衛星任務,首位女性和另一位男性太空人將登上月球。
  • 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現在月球表面,亮出中國
    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這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現在月球表面,同時也是五星紅旗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畫面中,鮮豔的五星紅旗格外耀眼!這面特殊的國旗由國產特殊材料製作,重量僅12g。
  • 在月球表面「飆車」是什麼感覺?_易車網
    半世紀前,人類就在月球表面「開過車」今天凌晨,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簡單地說,就是咱們也要去月亮上「挖土」啦!挖完還能帶回來那種。相比於前幾次嫦娥任務和玉兔月球車的嘗試,嫦娥五號的任務,讓我國對於月球的探索更進了一步。
  • 出乎我們的意料:月球表面有大量水,國外發布月球水量分布圖
    現在,很多國家的探月工作中,一項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尋找月球上的水。如果月球沒有水,那麼人類想要在月球上定居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不可能從地球將水運輸到月球上去。要想真正實現人類在月球定居,水將成為關鍵要素。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在月球找到水,實現水的自給自足。
  • 嫦娥5號怎麼去月球「挖土」?手繪宇宙科學講解圖,給娃揭秘登月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到底有多厲害?相隔44年,人類能不能從月球上再帶一次東西回來,就看這一波了,期待見證歷史!去月球薅東西回來,真的是無比艱巨,比上火星還難,畢竟火星大家還隔幾年就去一次呢。難,就意味著加錢,之前由於太空競賽,阿波羅計劃燒了200多億美刀,將人類技術強行拔高到登陸月球的水平,美蘇去月球上插了個旗,留了幾個腳印。
  • 人類為什麼要重返月球?月球是資源儲備庫
    無人探測器登月都如此之難,更何況將人送上月球。是什麼阻擋著我們重返月球的腳步?令人意外的是,登月最大的阻礙之一,來自於月球上的那些微小的塵埃——月塵。我們知道,月球表面覆蓋著由巖石碎屑和塵埃組成的月壤,月壤一般有5至10米厚,它是在月球地質歷史時期由無數隕石撞擊、宇宙射線和太陽風輻照、大幅度溫度變化導致的月球巖石破碎等因素所形成的。飛船降落、太空人在鬆散的月壤上行走,都會高調地揚起月塵,經久不散。
  • 微小,簡單的月球車將立方體科學帶入月球表面
    立方體衛星已經徹底改變了軌道科學,從月球開始,流動的對等體可能很快也會對表面科學做同樣的事情。明年,作為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Astrobotic公司精心策劃的NASA登月任務的一部分,該機構將發射小型漫遊車來開始這場革命。該漫遊車稱為「虹膜」,是一種名為CubeRovers的新穎,小型,簡單的設計中的第一個,可以讓人們重新回到cubesats上。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最後一步「回」便是即將開始的月球採樣返回,這便是此次「嫦五」的任務,其中光是如何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一步便極具挑戰性。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是通過載人登月的方式,從月球表面人工採樣帶回地球,而此次中國則是要實現在月球表面由無人探測器通過鏟取、鑽取兩種方式,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屆時,中國也將成為繼美國與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 月球表面發現水分子,人類何時重返月球?
    但壞消息是永久陰暗區面積只佔月球表面的0.0369%,且難於開發。在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水分子極難保留。說到這,很多人都會有疑惑,月球上的水分子究竟是怎麼來的?太陽風中的氫離子在破壞月球表面的矽氧鍵後,與氧發生反應形成羥基,由於天體撞擊所產生的熱能,促使羥基轉變為水分子。
  • 登月50年:月球君,我們又回來了,而且不走了喲
    科技在這半個多世紀裡如火箭般發展,半個世紀之後的載人登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驚喜呢? 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1969年7月16日,當登月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行走在月球表面時,說出了「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這一金句,人類前往外星球的夢想終於實現。
  • 月球上的遺址,將何去何從?
    前進一小步,是月球遺址保護的一大步。從阿波羅11號月球艙下車後,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在月球表面行走的著名照片。這是另一個層面的超越,人類在另外的宇宙中有了存在。」他補充道:「阿波羅11號和盧諾霍德1號是我要保存的兩個地點,這兩個都代表著極限,是過去發展至今的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