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對腸內營養研究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梳理腸內營養研究脈絡,探討腸內營養發展趨勢及研究熱點,為臨床護理人員和科研人員提供參考。
1、資料
基於Web of Science資料庫,應用Hist Cite軟體對建庫至2018年4月腸內營養研究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並應用Cite Space軟體進行共詞聚類分析。
2、結果
共檢索到5952篇文獻,文獻量呈持續增長趨勢;通過共詞聚類分析總結出腸內營養的研究熱點包括活躍的克羅恩病、盲插、危險因素、實踐途徑、術後早期再餵養、腸道管理等。
3、小結
國內學者除將關注放在克羅恩病、胰腺疾病及上消化道惡性腫瘤等腸內營養熱門領域外,還應在腸內營養不耐受的危險因素、不同餵養途徑的個性化治療及護理、腸內營養併發症管理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並構建有效幹預方法。另外,腸內營養研究想要得到長足發展應重視多學科協作,如影像學相關的置管技術以及營養學相關的營養不良等問題。
詳細討論
腸內營養的研究現狀
1997~2018年腸內營養相關研究呈持續快速增長趨勢,且近年來被引頻次亦較高,可見腸內營養得到學者的持續重點關注。從發文總量來看,雖然我國發文量遠不及美國,但南京大學的發文量在機構排名中位居第2,我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發表論文僅次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說明我國對腸內營養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視,資金和科研投入大,今後腸內營養會在更多的學科中應用,多學科之間的合作會越來越緊密,醫學與護理學之間的合作研究也將得到延伸。就發表期刊而言,目前中國尚無刊物進入國際前沿,《Journal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發文量最多,《Critical Care Medicine》總被引頻次最高,這對我國醫護人員投稿去向提供依據。我國學者應多關注頂尖機構和期刊的研究成果,及時捕捉學科動態,掌握最新科研熱點,早日與國際接軌。
腸內營養的高頻引文
表2所列為腸內營養領域的高頻引文,引用頻次最高的是Kreymann等發表的關於重症患者腸內營養指南,該指南由一個跨學科專家組根據官方標準制定,對營養風險篩查、腸內營養途徑和耐受性監測等均做出了循證推薦,給護理人員提供有證可依的腸內營養規範護理流程。關於營養支持的時機問題,Villet等研究發現,延遲營養支持無法滿足患者能量需求,且會導致併發症增多;MariK等Meta分析發現,早期腸內營養較延遲腸內營養顯著降低重症患者感染發生率,並縮短住院時間;Casaer等研究顯示,晚期腸外營養與危重患者更快的恢復和更少的併發症密切相關。關於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的臨床效果比較,Kalfarentzos等和Windsor等研究發現,腸內營養能顯著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期反應和敗血症發生率,早期腸內營養應較腸外營養優先應用於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與腸外營養相比,早期腸內營養更符合人體生理結構,併發症較少且易於護理人員處理,更加經濟安全。為了增加腸內營養的臨床應用率,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腸內營養相關的健康教育,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並有義務提醒醫生儘早實施腸內營養,從而讓患者更好更快恢復。關於營養製劑的臨床療效方面,Alberda等研究表明,能量和蛋白質攝入量的增加能顯著改善危重患者臨床預後;Heyland等研究發現,含有高精氨酸的免疫營養製劑配方能顯著降低感染性併發症的發生。Mentec等研究發現,高胃殘留量是上消化道不耐受的早期標誌,並與高吸入性肺炎發生率,ICU住院時間延長,高ICU病死率密切有關。提示護理人員應細緻觀察患者餵養過程中是否耐受,正確預防及處理誤吸等併發症的發生,並重點關注高胃殘留患者。這10篇高頻引文分別從腸內營養臨床實踐指南、營養支持時機、餵養耐受性等領域展開論述,是腸內營養的奠基性文獻,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腸內營養的研究熱點
腸內營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營養學、胃腸和肝臟病學、內分泌學、護理學等領域,其中護理學對腸內營養的關注始於2001年,發文量131篇,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CiteSpace軟體高頻關鍵詞聚類分析發現,腸內營養研究熱點領域主要包括克羅恩病、急性胰腺炎及上消化道惡性腫瘤等外科疾病;研究對象主要包括重症監護室危重患者、營養不良患者以及兒童。提示護理人員應注重營養風險篩查,及時發現營養不良的患者。對於不能經口進食的術後患者以及危重患者等配合醫生儘早實施腸內營養。另外,因為患兒處於生長發育的特殊時期,兒科也是醫護人員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其營養幹預的部位、方式、類型和時間均區別於成人患者。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腸內營養與(全)腸外營養的比較、術後早期再餵養、盲插、餵養實踐途徑、腸道及併發症的管理以及危險因素研究等。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比較、早期餵養等熱點主題與高頻引文分析結果相對應,依然是國際腸內營養領域的基礎性研究熱點,得到研究者的持續關注。餵養實踐途徑、盲插作為新興熱點,表明評估患者疾病情況並且正確選擇適合患者的個性化餵養途徑非常重要,也提示安全、有效、簡便、創傷小的新興置管技術將是未來的研究方向;而護士在輔助醫生置管、確認餵養管位置方面也將發揮著重要作用。另外,腸道及併發症的管理、危險因素這兩個聚類,表明腸內營養輸注過程的安全管理以及併發症的管理也得到研究者的關注。護理人員應規範執行腸內營養相關操作,保證腸內營養輸注安全、及時發現和處理腸內營養併發症。今後護理人員可以從腸內營養不耐受的相關因素、不同餵養途徑的個性化護理、腸內營養併發症護理等著手進行學術研究。
■ ■ ■
原作者:趙詩雨,喻姣花,李素雲,晏蓉,劉雲訪,劉天藝
原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護理部
趙詩雨:女,碩士在讀,學生
通信作者:喻姣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