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Web of Scienece資料庫及共詞聚類分析的腸內營養研究熱點

2020-11-30 騰訊網

本研究對腸內營養研究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梳理腸內營養研究脈絡,探討腸內營養發展趨勢及研究熱點,為臨床護理人員和科研人員提供參考。

1、資料

基於Web of Science資料庫,應用Hist Cite軟體對建庫至2018年4月腸內營養研究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並應用Cite Space軟體進行共詞聚類分析。

2、結果

共檢索到5952篇文獻,文獻量呈持續增長趨勢;通過共詞聚類分析總結出腸內營養的研究熱點包括活躍的克羅恩病、盲插、危險因素、實踐途徑、術後早期再餵養、腸道管理等。

3、小結

國內學者除將關注放在克羅恩病、胰腺疾病及上消化道惡性腫瘤等腸內營養熱門領域外,還應在腸內營養不耐受的危險因素、不同餵養途徑的個性化治療及護理、腸內營養併發症管理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並構建有效幹預方法。另外,腸內營養研究想要得到長足發展應重視多學科協作,如影像學相關的置管技術以及營養學相關的營養不良等問題。

詳細討論

腸內營養的研究現狀

1997~2018年腸內營養相關研究呈持續快速增長趨勢,且近年來被引頻次亦較高,可見腸內營養得到學者的持續重點關注。從發文總量來看,雖然我國發文量遠不及美國,但南京大學的發文量在機構排名中位居第2,我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發表論文僅次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說明我國對腸內營養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視,資金和科研投入大,今後腸內營養會在更多的學科中應用,多學科之間的合作會越來越緊密,醫學與護理學之間的合作研究也將得到延伸。就發表期刊而言,目前中國尚無刊物進入國際前沿,《Journal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發文量最多,《Critical Care Medicine》總被引頻次最高,這對我國醫護人員投稿去向提供依據。我國學者應多關注頂尖機構和期刊的研究成果,及時捕捉學科動態,掌握最新科研熱點,早日與國際接軌。

腸內營養的高頻引文

表2所列為腸內營養領域的高頻引文,引用頻次最高的是Kreymann等發表的關於重症患者腸內營養指南,該指南由一個跨學科專家組根據官方標準制定,對營養風險篩查、腸內營養途徑和耐受性監測等均做出了循證推薦,給護理人員提供有證可依的腸內營養規範護理流程。關於營養支持的時機問題,Villet等研究發現,延遲營養支持無法滿足患者能量需求,且會導致併發症增多;MariK等Meta分析發現,早期腸內營養較延遲腸內營養顯著降低重症患者感染發生率,並縮短住院時間;Casaer等研究顯示,晚期腸外營養與危重患者更快的恢復和更少的併發症密切相關。關於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的臨床效果比較,Kalfarentzos等和Windsor等研究發現,腸內營養能顯著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期反應和敗血症發生率,早期腸內營養應較腸外營養優先應用於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與腸外營養相比,早期腸內營養更符合人體生理結構,併發症較少且易於護理人員處理,更加經濟安全。為了增加腸內營養的臨床應用率,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腸內營養相關的健康教育,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並有義務提醒醫生儘早實施腸內營養,從而讓患者更好更快恢復。關於營養製劑的臨床療效方面,Alberda等研究表明,能量和蛋白質攝入量的增加能顯著改善危重患者臨床預後;Heyland等研究發現,含有高精氨酸的免疫營養製劑配方能顯著降低感染性併發症的發生。Mentec等研究發現,高胃殘留量是上消化道不耐受的早期標誌,並與高吸入性肺炎發生率,ICU住院時間延長,高ICU病死率密切有關。提示護理人員應細緻觀察患者餵養過程中是否耐受,正確預防及處理誤吸等併發症的發生,並重點關注高胃殘留患者。這10篇高頻引文分別從腸內營養臨床實踐指南、營養支持時機、餵養耐受性等領域展開論述,是腸內營養的奠基性文獻,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腸內營養的研究熱點

腸內營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營養學、胃腸和肝臟病學、內分泌學、護理學等領域,其中護理學對腸內營養的關注始於2001年,發文量131篇,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CiteSpace軟體高頻關鍵詞聚類分析發現,腸內營養研究熱點領域主要包括克羅恩病、急性胰腺炎及上消化道惡性腫瘤等外科疾病;研究對象主要包括重症監護室危重患者、營養不良患者以及兒童。提示護理人員應注重營養風險篩查,及時發現營養不良的患者。對於不能經口進食的術後患者以及危重患者等配合醫生儘早實施腸內營養。另外,因為患兒處於生長發育的特殊時期,兒科也是醫護人員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其營養幹預的部位、方式、類型和時間均區別於成人患者。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腸內營養與(全)腸外營養的比較、術後早期再餵養、盲插、餵養實踐途徑、腸道及併發症的管理以及危險因素研究等。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比較、早期餵養等熱點主題與高頻引文分析結果相對應,依然是國際腸內營養領域的基礎性研究熱點,得到研究者的持續關注。餵養實踐途徑、盲插作為新興熱點,表明評估患者疾病情況並且正確選擇適合患者的個性化餵養途徑非常重要,也提示安全、有效、簡便、創傷小的新興置管技術將是未來的研究方向;而護士在輔助醫生置管、確認餵養管位置方面也將發揮著重要作用。另外,腸道及併發症的管理、危險因素這兩個聚類,表明腸內營養輸注過程的安全管理以及併發症的管理也得到研究者的關注。護理人員應規範執行腸內營養相關操作,保證腸內營養輸注安全、及時發現和處理腸內營養併發症。今後護理人員可以從腸內營養不耐受的相關因素、不同餵養途徑的個性化護理、腸內營養併發症護理等著手進行學術研究。

■ ■ ■

原作者:趙詩雨,喻姣花,李素雲,晏蓉,劉雲訪,劉天藝

原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護理部

趙詩雨:女,碩士在讀,學生

通信作者:喻姣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腸內營養製劑,你選對了嗎?
    (TP)、腸內營養乳劑(TP)、腸內營養乳劑(TPF-D)、腸內營養乳劑(TPF-T)、腸內營養混懸液(TPF)、腸內營養乳劑(TP-HE)、腸內營養混懸液(TP-MCT)、腸內營養粉(AA)、腸內營養混懸液(SP)等。
  • 腸內營養在神經重症營養支持中的護理進展
    2016版腸內營養指南提出:推薦不能進食的重症病人在24~48 h內開始早期腸內營養,建議需要營養支持治療的重症病人首選腸內營養。 最近一項多中心研究顯示,重型顱腦損傷病人48 h內開始腸內營養與病人生存率、GCS評分改善及預後呈正相關。神經重症病人的營養不足可使併發症增加,呼吸機撤機困難、病情惡化、ICU住院時間延長及病死率增加。因此腸內營養的管理在危重病人中顯得尤為重要。
  • 權威觀點|急性腦卒中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與近期預後的關係
    1.2 方法 對照組先給予腸外營養,待吞咽功能障礙或胃黏膜應激性潰瘍出血改善後再給予經口或經鼻胃管腸內營養支持。研究組在患者入院24h內即給予腸內營養支持。
  • 物流管理 || 基於ESI高被引論文的物流領域研究態勢分析
    Citespace軟體結合了社會網絡分析、多維尺度分析以及聚類分析等方法, 對特定領域文獻 (集合) 進行計量, 以探尋出學科領域演化的關鍵路徑及其知識拐點, 並通過一系列可視化圖譜的繪製來形成對學科演化潛在動力機制的分析和學科研究熱點發展軌跡的探測, 在研究和分析學科的演變路徑、學科領域研究熱點和前沿、知識基礎以及相鄰學科之間的關係等方面的應用十分廣泛。
  • 疾病營養|短肽型腸內營養製劑對高齡腦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
    本次研究決定以我院高齡腦卒中患者為對象,分析短肽型腸內營養製劑的臨床應用效果,現結果報告如下。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經MRI或頭顱CT檢查證實,確診為腦卒中患者;年齡要求為60歲及以上;病症要求為發病後均存在吞咽困難症狀;研究已告知所有患者與家屬,在表示同意後籤署同意書,可進行此項研究均。
  • 疾病營養|莫沙必利聯合多潘立酮對腸內營養期結直腸癌患者胃腸功能...
    1.3 治療方法 1.3.1 腸內營養方案 四組患者術後均接受腸內營養:術後第1天,經鼻飼管滴注5%葡萄糖溶液500mL,輸注腸內營養液125kJ/kg,50mL/h,營養液溫度控制在35~36℃;以後每天增加500mL,至術後3~4d腸鳴音和肛門排氣恢復後改為口服
  • 強化支鏈胺基酸的腸內營養聯合腸道益生菌在肝硬化患者治療中的...
    另外慢性肝損害會有不同程度腸道菌群失調,因此,我們給予強化BCAA腸內營養(EN)支持以及腸道益生菌,來觀察研究其對肝硬化病人肝功能及營養狀況和併發症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觀察組患者予強化支鏈胺基酸腸內營養聯合腸道益生菌,BCAA營養製劑50g/d,腸內營養乳劑維持(1 200~1 500)mL,用營養管通過輸液泵持續泵入,早期流速(20~30)mL/h,隨後增至(100~120)mL/h,在此基礎上同時予貝飛達(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三聯製劑),420mg,每日兩次。對照組僅予強化支鏈胺基酸腸內營養,劑量用法同觀察組。
  • 埃索美拉唑聯合早期經鼻胃管腸內營養治療重症急性胰腺炎對肥胖...
    本研究通過觀察埃索美拉唑聯合早期經鼻胃管腸內營養治療SAP的效果和安全性,同時監測治療前、後患者Obestatin、miR-216a水平的變化,探討該療法改善SAP患者預後的機制,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 基於Android的嵌入式Web伺服器設計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研究基於家庭網關的嵌入式系統,實現簡單實用的Web伺服器功能,為外部網絡提供一個方便快捷地訪問和控制家庭內部資源的平臺。由於Android作業系統能方便地將各種應用程式嵌入網絡,以及開放性好、支持硬體豐富的特點,本文選擇Android作業系統作為家庭網關設計的軟體平臺來建立Web伺服器。
  • 類器官模型國內外資料庫近10年文獻研究熱點分析
    目的:總結和分析近10年國內外資料庫類器官模型文獻的研究熱點。方法:計算機檢索萬方、Web of Science、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北美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及SooPAT中國專利資料庫與類器官相關的近10年文獻,對類器官模型文獻的研究熱點進行分析總結。
  • 淺聊Web of Science
    Citation Index, 創立於1963年), SSCI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創立於1973年) 以及AHCI (Arts & Humanities Citaion Index,創立於1978年)整合,利用網際網路開放環境,創建了網絡版的多學科文獻資料庫
  • 基於CiteSpace 的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熱點分析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1.1 數據來源2017年4月17日進入國內知網(CNKI)資料庫,選擇「期刊資料庫」,點擊【高級檢索】,以「智慧圖書館」為主題,選擇【精確匹配】,其他檢索條件均不限制,共檢索到2008—2017年的454條相關文獻
  • ...基於系統聚類-加權馬爾科夫耦合模型滑坡預警 方法研究與應用...
    (2)運用聚類分析將GPS速度觀測信號轉換為狀態信號,並對結合滑坡判據對採集到的表面位移監測數據進行滑坡速度狀態的判識。(3)提出了以預警區域敏感度、預警正確率與預測共識率為評估函數來檢驗滑坡預警模型的正確性和有效性,結合經典滑坡案例進行模型的驗證對比分析,對滑坡預警方法提供了借鑑意義。
  • 論文推薦|基於系統聚類-加權馬爾科夫耦合模型滑坡預警 方法研究與...
    充分利用其獲得的動態監測數據對失穩邊坡進行預警成為了巖土工程領域的研究熱點。2摘 要滑坡的非線性運動規律及演化過程中表現出的隨機性態一直是滑坡災害預測研究的難點之一。針對現有滑坡預警理論與方法仍存在的可信度較低、錯誤率高及預警不及時等問題,基於馬爾科夫鏈理論和系統聚類基本思想,視滑坡過程中的位移速度演變為馬爾科夫過程,運用聚類分析將GPS 速度觀測信號轉換為狀態信號,從隨機過程角度對滑坡位移加速度a>0 這一滑坡判據進行了新的描述。
  • 深入研究嵌入式web伺服器視頻監控的應用
    嵌入式web技術是視頻監控系統設計應用最廣泛的技術之一。本文根據監控系統對敖據吞吐量和安全可靠性等各方面的實際要求,結合相關研究的新進展,深入討論了web伺服器在監控系統設計中的應用技巧,並詳細做了實現上的闡述。對所有基於嵌入式web技術的監控系統的設計具有非常實際的指導作用。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研究熱點
    中國北華大學附屬醫院的李相軍等的一項最新研究採用Citespace軟體對Web of Science (WOS)核心合集資料庫近20年的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相關552篇文章進行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分析發現:(1) 基於552個文獻的參考文獻共被引分析可劃分為14個聚類,以聚類#0幹細胞領域為例
  • 臨床見聞|重症顱腦損傷機械通氣患者中留置鼻腸管行腸內營養的應用...
    本文觀察留置鼻腸管行腸內營養在重症顱腦損傷且行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導如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存在顱內血腫、腦幹損傷、腦挫裂傷及顱骨骨折等狀況;無嚴重基礎性疾病,無內分泌系統疾病,無嚴重內傷;深度昏迷>12h;創傷時長<24h;預計生存時長>2周;家屬知曉本次研究,並自願籤訂書面同意書。
  • 基於Django和翻譯API實現web版的中英文對照翻譯(一)
    事實上,除了使用官方的API,筆者也參照一些網上資料,通過使用Python爬蟲的方式分別抓取了有道翻譯/搜狗翻譯/谷歌翻譯 web版的翻譯內容,以此實現完全免費的翻譯api,筆者的建言是:完全不推薦這樣做。
  • Web1.0與Web2.0和Web3.0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到用戶直接交互的web2.0,再到用戶自主控制數據的web3.0。經過十多年的發展,web2.0的已經極大豐富。而web3.0才剛剛露出尖尖角,它以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為重要基礎,引導網際網路走向個人控制數據所有權,並實現個人隱私。但向真正走向web3.0,並非坦途,web2.0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由全世界如此眾多的聰明人不斷改進才取得今日的成就,而web3.0要成為主流採用的網絡,所需的時間也不可能短。
  • 武漢Python Web全棧開發工程師修煉價格_web前端開發培訓哪家好...
    課程涉及到的知識點有:後端:1.flask web框架框架中的 view url template的基礎模塊與功能開發sqlalchemy orm 框架migrate sql遷移框架redis 資料庫sdk(mongodb 資料庫sdk)       跨域解決等2.gunicorn 伺服器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