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過觀察埃索美拉唑聯合早期經鼻胃管腸內營養治療SAP的效果和安全性,同時監測治療前、後患者Obestatin、miR-216a水平的變化,探討該療法改善SAP患者預後的機制,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0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08例SAP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6例,女32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4例。
病例納入標準:(1)符合《SAP診治指南》診斷的標準;(2)初次確診為SAP,並在發病24h內入院。
排除標準:(1)有急性或慢性胰腺炎既往史者;(2)內窺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後發生胰腺炎者;(3)惡性腫瘤者;(4)近期手術者;(5)不能行腸內營養者;(6)有嚴重心、肝、腎等嚴重系統性疾病患者;(7)妊娠期婦女。兩組性別、年齡、體重、急性生理學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APACHEⅡ)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准,所有患者均已籤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入院後,對所有患者進行基礎性治療。對照組入院3~5d,機體內環境穩定和胃腸功能恢復後,行早期經鼻胃管腸內營養治療:使用費森尤斯鼻空腸管,在內窺鏡的引導下,將其鼻腔置入至距Treitz韌帶25cm處,同時使用造影方法確定營養管並將其外端固定於面頰。於第1天給予250mL等滲生理鹽水管飼;第2天給予250mL EN液25mL/h;第3天給予500mL EN液,35mL/h;第4天及以後給予1000mL EN液,45mL/h。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埃索美拉唑治療:將40mg埃索美拉唑加入100mL 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每12h1次。
1.3 臨床療效評估
分別於治療前和治療後2周進行APACHEⅡ評分,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統計兩組繼發感染率、手術率及病死率。
1.4 炎症因子檢測
分別於治療前及治療後1周、2周,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測定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α濃度及血漿Obestatin濃度,免疫增強比濁法測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濃度。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5 外周血miR-216a含量檢測
取5mL血液標本,採用TRIzol試劑盒提取血細胞總RNA,反轉錄成cDNA;採用螢光定量PCR(qPCR)法檢測miR-216a含量。
1.6 安全性評價
在治療期間,觀察並記錄兩組患者腹瀉、腹脹、嘔吐、噁心、腹痛等消化道反應及其併發症發生情況等。
1.7 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23.0軟體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或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較採用x²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多組間比較採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採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後臨床療效指標比較
觀察組繼發感染率、手術率、病死率以及治療2周後A-PACHEⅡ評分均顯著低於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後炎症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後,兩組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而顯著降低(均P<0.05),且觀察組血清hs-CRP、TNF-α水平顯著低於對照組(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外周血Obestatin及miR-216a含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外周血Obestatin、miR-216a含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後1周,兩組患者外周血Obestatin、miR-216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2.4 不良反應
對照組中有1例患者並發胰腺假性囊腫,1例並發肺部感染,6例出現明顯的消化道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81%(8/54)。觀察組中有2例並發肺部感染,5例出現消化道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96%(7/54)。兩組經調整EN液速度後消化道不良反應消失。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03
討論
SAP是一種臨床常見危重性胰腺疾病,患者常因腹腔感染和並發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而死亡。據報導,對SAP患者行腸道內早期營養治療能有效緩解其腸道細菌的移位、腸道黏膜萎縮程度等,且與埃索美拉唑聯合使用對SAP患者治療效果更佳。hs-CRP是一種急性期超敏炎症反應蛋白,在機體發生炎症、創傷時,hs-CRP迅速有肝臟釋放入血,引起血液hs-CRP水平的增高。而SAP患者機體在胰酶的刺激,會引起單核巨噬細胞激活,向外周血中釋放大量的TNF-α等炎症因子,而TNF-α具有激活、聚集合黏附白細胞等作用,促進機體炎症反應的級聯反應。因此,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可作為評價SAP療效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清hs-CRP、TNF-α濃度顯著低於治療前和對照組(均P<0.05),埃索美拉唑聯合早期腸內營養治療的患者其繼發感染率、手術率、病死率以及治療2周後APACHEⅡ評分均明顯低於單獨早期腸內營養治療(均P<0.05),說明埃索美拉唑聯合早期經鼻胃管腸內營養能緩解機體炎症反應,減輕內毒素和細菌移位,提高臨床療效。
Obestatin是一種具有拮抗Ghrelin生物活性作用的多肽分子,Bukowczan等證實,Obestatin可以緩解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炎症反應,加快損傷胰腺的恢復。其主要通過抑制攝食、胃排空以及空腸收縮等生理活動拮抗Ghrelin生物活性,同時可抑制蛙皮素和減輕缺血/再灌注誘發的SPA進展。miR-216a作為SPA相關的炎症因子,當胰腺發生損傷時,胰腺內的miR-216a會釋放進入血液,導致外周血中miR-216a含量增加。因此,Obestatin和miR-216a在SPA病情嚴重程度評估方面具有重要價值。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後1周,兩組患者外周血Obestatin、miR-216a含量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均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於對照組(P<0.05)。Obestatin作為有利因素,經治療後降低,可能原因是患者胰腺得到修復,疾病症狀明顯改善,導致炎症對機體免疫刺激減弱,一旦其分泌細胞(胰島β細胞系和人胰島)受到刺激減弱,那么正向調節強度顯著降低,從而編碼基因的翻譯、表達降低,最終導致外周血Obestatin含量降低。miR-216a水平與SPA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關係,治療後顯著降低,可能原因是治療後胰腺功能逐步恢復至正常,胰腺細胞受損得到緩解或者改善,一方面炎症刺激強度降低,減少了miR-216a的表達量,另一方面胰腺細胞膜恢復至正常狀態,降低其分泌與釋放,從而導致外周血miR-216a水平降低。此外,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埃索美拉唑聯合早期經鼻胃管腸內營養治療安全性較好,療效可靠。
綜上所述,針對SPA患者採用埃索美拉唑聯合早期經鼻胃管腸內營養治療,療效確切,能夠明顯改善患者預後,其作用可能與降低外周血Obestatin、miR-216a水平進而下調血清炎症因子有關。
原作者:吳晌犢¹,李晉²,汪少衛³
原作者單位: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1.消化內科,2.普外科,3.ICU